中秋節的賞月作文集合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賞月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的賞月作文集合5篇

中秋節的賞月作文 篇1

農曆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我還聽說今年的中秋節月亮是最圓的,所以我顯得格外興奮,一定要賞到今年的圓月!

夜幕降臨,我們全家早就吃好了晚飯,一起坐在長椅上邊喝茶邊聊天邊吃月餅等待月亮徐徐上升,今年的月亮真的顯得格外明亮,特別是到了7點30分左右,整個月亮金燦燦的,像個大玉盤,忽而似有一陣微風吹過,月亮似乎又沒有剛開始那麼明亮了,好像是風抹去了那件金燦燦的外衣,又給月亮換上了一件淡黃色的衣裳。看著看著,我不禁想起小時候奶奶給我講的關於月亮的民間故事,有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等,覺得月亮是多麼神奇和美妙!

這時,爸爸提議說:“要不我們每一個人都來表演一個關於月亮的節目。”我們每個人都拍手贊同,於是妹妹背了一首我們最熟悉也非常有名的古詩—《古朗月行》,媽媽也一口氣說了非常許多關於月亮的成語,我唱了中秋的民歌……中秋的夜晚過得好熱鬧、開心,真是月圓人團圓!

中秋節的.賞月作文 篇2

今天是月亮的生日,也是家人團圓的日子。我們全家人放完炮,祭過月亮,我就和爸爸媽媽去大街賞月。

我抬頭看天的時候,天還是陰沉沉的,沒有一顆星星,我真著急呀!月亮是去玩了,還是去睡覺了,還是生誰的氣了?我盼呀,等呀,月亮終於出現了。它像個龍珠,又像個玉盤,掛在天空。片片雲彩圍住月亮,像兩隻龍在戲珠。這時,月亮被雲彩遮住了,像一個羞澀的女孩蒙上了面紗。一陣風吹來,月亮又掙脫雲彩,露出了她美麗的笑臉。就這樣,月亮一會兒露出半張臉,一會兒又被雲彩完全遮住,跟我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

夜已經深了,四周靜悄悄的。中秋節的月亮真美呀!

中秋節的賞月作文 篇3

今年中秋節的傍晚,玉兔東昇 ,皎潔的月亮正照耀著一輪圓月,天空中有幾朵潔白的雲彩飄蕩在雲朵中間,微風颯颯,徐徐地吹著小風,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幾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掛在葡萄架上,幾隻螢火蟲飛來飛去,又飛去飛來,是那麼的有情調,這情調又是那麼的迷人。

我和弟弟站在院子中央,抬著頭,仰脖看那天上的月亮,我說:看吶,這x邊的月亮升起來了!弟弟說:看吶,那邊的月亮也升起來了!這時,在院子裡的全家人,也包括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幾乎全都異口同聲地一起喊道:看吶,東邊的月亮真的升起來了!

好大好圓的月亮啊,它即象一輪明月,又象一輪圓月,正在升起來!

我們在院子裡高興的簡直就是高興,沒有人能說出這不是高興,我們全家人都喜歡這美麗而又美觀的中秋節,尤其是在八月十五這天,正巧又趕上中秋節,真是雙喜臨門吶!

中秋節的賞月作文 篇4

中秋,古老的節日。八月十五中秋夜,賞月已是不變的節目,還知道八月十四叫迎月,八月十六謂追月,八月十七就是送月了。對中秋節,實在是巧立了名堂來盡歡。

今年的中秋,也該是愜意無限的很了,完全撇開加班的可能性,這可是節假日裡的第一等好事,多年未遇的賞心事,還可以流連郊外坐擁青山綠水做那迎月的快樂,要是有那溝火晚會的熱鬧做節目的高潮才叫完美呢。

不過沒有這高潮也構不成遺憾,那裡沒有喧鬧的城市紛擾沒有高聳大樓的遮光蔽月,有的是一大幫同事朋友的熱鬧。

很久沒有過中秋的熱鬧了,不禁讓我懷念起童年過中秋的樂事,這個不同於一般節日的熱鬧,這個純粹是戶外的熱鬧,這個是可以逗留到很晚不用早早睡覺的最佳藉口而不會被大人嘮叨的熱鬧。

最懷念是那點燭的燈籠,也是一大幫好朋友,童年的好玩伴,每人手握一紙糊的燈籠,通常是大孩子帶領小不點的隨後,就是一隊出巡的童子軍,遊走在各街道小巷,隊伍在你不知覺中擴大數倍,範圍超越了平常玩耍的區域,太平景況是大人們最放心的,從不會聽說迷路或丟失的事件發生,最遺憾的就算紙糊的燈籠巡遊不到一圈就不小心燃燒燬掉,那時就算是悲慘事件發生了。

通常是燭火燃盡,隨著巡遊隊伍繞回自家門口時,才貪婪的迫不及待的把賞月食物逐一品嚐,在大人重燃燭火後又歡快去盡歡了。

想著這童年的事情,還是提議多提些燈籠造造氣氛,難得有熒火蛙鳴作伴,應景的事情還是大受歡迎的。

夜涼如水,月到中秋分外明!明月高掛,可有星星陪伴?

中秋節的賞月作文 篇5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是中國人的團圓節,全家人團聚賞月嘗餅,取“人月共圓”之意。因而,月餅被形容為“一輪縮小的月亮”。清代祁啟萼有《月餅》詩云:“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烘羅羅出斧齊。一樣餅師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題。”點出了月餅命名的取義。

古往今來,在浩如煙海的詩詞歌賦裡,留有不少“月餅詩”。蘇東坡在一首詠月餅的詩中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可見早在宋代,月餅因其香甜可口,就很受人喜愛。其實,月餅的雛形早在唐代就已出現,隨著時

間的推移,花色品種越來越多。古代蘇州詩人袁景瀾《詠月餅》詩對餅師精工製作月餅有這種描繪:“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從詩中我們不僅知道了做月餅的工序,還可看出古代中秋節就形成了互贈月餅的習俗。在福建等一些地方,凡當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節要給外孫子、外孫女或外甥送月餅。對此,施景琛的《中秋詞》詠道:“餅兒圓與月兒如,更兆嘉祥食有餘,多感外家愛護意,年年例又貺雙魚。”

月餅真正的起因,應當在於我國古老質樸的“嘗新”風。金秋正是收穫的季節,古代的人們用新穀物、果子做一些新鮮可口的食品嚐新,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一首《淞南樂府》便描繪了這一情景:“淞南好,時物存秋香。月餅飽裝棗肉餡,甜果新谷漸登場。”這不僅是對勞動成果的品嚐,更是對來年豐收的祝願。

到了明代,月餅的製作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當時月餅上已經出現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類的裝飾性圖案。其設計之精美、構圖之巧妙、花紋之細膩,給人以美的享受,既體現出月餅製作者的匠心獨運,又反映了我們民族的燦爛文化。彭蘊章《幽州土風俗》贊月餅曰:“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幡然嫦娥竊藥手,奔入廣寒歸不得。”可見心靈手巧的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的優美傳說,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形象再現於月餅之上了。隨著時代的推移,月餅的餡兒也更加講究起來。楊光輔在《凇南採府》中有詩為證:“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由此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和今天的頗有些類似了。

中秋月夜,閤家團聚,納涼賞月,嘗餅品詩,戲餅作樂,的確是雅緻非凡,別有情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