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故事作文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3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故事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5篇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1

8月15是我期盼已久的節日——中秋節,它終於來了。因為今天不但可以吃月餅還可以大家在一起,團團圓圓的。

下午,奶奶和媽媽包餃子,爸爸負責炒菜,大家都在忙碌中,只有我閒著沒事,我便說:“媽媽我來幫您包餃子吧。”媽媽說:“好呀,但你不會,我來教你吧。”我說:“好呀。”開始,我把餡子放到一個麵皮裡,把麵皮弄得圓圓鼓鼓的,像一個胖娃娃似的在開心微笑,可是,把麵皮弄鼓了麵皮卻包不住了,我說:“媽媽你看,真難看!”媽媽說:“還你看呢,把餃子包成這樣餡子露出來了不說,這長相更不好了。”我說:“媽媽,我是第一次包嗎?包成這樣就不錯了,你應該鼓勵我。”媽媽聽後,說:“好!好!好!不錯,跟著我學,邊說邊手把手地教我,在媽媽的耐心傳授下,我終於學會了包餃子。看來,學習任何東西,都得有耐心才行呀。

一會兒飯就做好了,一頓美味又可口的飯便做完了,我們吃完了飯便去賞月了。

在院子裡,我們全家人把桌子搬了出去,我們邊吃月餅邊賞月,月亮像玉盤一樣鑲嵌在天空中。媽媽說:“這中秋也有很多故事呢。讓爸爸給你講一講吧。”

我說:“關於中秋的故事有什麼呀?”爸爸說:“有很多呢?以前的時候,蒙古人來侵犯我們的家園,這一天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他的官非常大,他假借發月餅的名義,把月餅裡面放入紙條,紙條的內容是:今天月圓之時,殺蒙古人。他們大戰兩天兩夜,把他們打得屁滾尿流,終於勝利了。”我說:“原來是這麼回事呀。”爸爸又說:“中秋節還有很多別名呢。有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拜女節、女兒節等。”我說:“拜女節是不是就是求女兒平安呀。”爸爸說:“不是,拜女節的意思是說:在古代的時候一般沒有什麼事是不會出來的,一年也就出來兩會,一回是中秋節出來一回是新年出來,出來是為了找自己心儀的另一半。”哦,原來中秋節這麼多別名呀。

今年的中秋節特別有意義,我不僅學會了包餃子,還知道了許多中秋節的故事,真是收穫多多。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2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鬱鬱蔥蔥的森林中一縷炊煙從一間小屋頂上緩緩升起。屋中住著一對恩愛的夫妻,男的叫生息,女的叫道沒,他們心心相印。

人們總說人生一波三折,生息與道沒也一樣。他們的國家發生了叛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生息決定參軍阻止叛亂。於是他們在柳樹旁道別,生息安慰道沒:“小笨蛋,我告訴你,我打完仗後一定會挑著籮筐回來,為什麼?因為籮筐裡全是我立下的豐功偉績。”道沒說:“我不要你的什麼豐功偉績,我只要你平安歸來。”生息說:“我不會死,如果你想念我了,就掛一盞彩燈在這棵柳樹上,柳樹會把彩燈放到我的手上……”生息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道沒,跟上了參軍的隊伍。

太陽不知與月亮在天空交換了一次又一次,柳樹上的彩燈掛了一盞又一盞。戰火足足燒了七年,七年後,軍人們都回家了,可卻沒有生息的半點影子。慢慢地,太陽好像不想看到這樣的悲劇,徐徐落下,只剩月亮坐在柳樹的枝上望著星星。而道沒還在苦苦等候著生息,街上的人慢慢少了,而道沒的擔憂像一個慢慢加重的啞鈴壓在自己的心頭,最後從軍人們的口中得知生息已戰死沙場。而這一句話像一隻手把道沒的淚閘打開了,道沒的眼淚噴湧而出,“笨蛋,我不是說了嗎,我只要你平安歸來啊。”道沒大哭道。心中與生息的種種往事成了一串串走馬燈在腦中閃過,道沒是有多麼希望再看到生息臉上的一抹微笑啊。“如果你想念我了,就把一個彩燈放在柳樹上,柳樹會把彩燈放到我的手上……”生息的話在耳旁響起。

當彩燈放在柳樹上時,柳條緩緩向上托起彩燈讓它飛到天上,穿過層層雲朵,飛到生息面前。他接過彩燈,在上面寫道:如果說這個國家是一棵樹,那我就是一滴水珠,一滴讓樹更茁壯成長的水滴;如果說這個國家是一棟屋子,那我就是一面圍牆,即使被狂風吹虐轟然倒下,屋子卻巍然屹立;如果這個國家是一幅畫,那我就是一盤顏料,雖然我們終會用完,但我們卻讓這個國家更五彩斑斕。道沒,來生再見。

道沒淚眼盈盈,她知道,生息在天上看著她。柳樹上的彩燈成了他們的信使,也成了人們心目中最美得風景。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3

今年中秋節的月亮,又大又圓,像一個大銀盤。我一人在房間裡,看著這個“大銀盤”,心想:“今年中秋節,嫦娥會在做什麼呢?玉兔是不是還在不停的搗藥?吳剛砍倒了桂花樹嗎?”想著想著就慢慢地進入了夢鄉……

“咦?這是哪啊?”我一睜眼就到了一個四周漆黑但地面閃著銀光的地方,“我該不會在月球上吧?”我無奈的繼續向前走,哪個讓我不知曉回家的路呢!忽然,我看見遠處閃著一點疑似機器的光,這個這麼荒涼的地方難道目前有人嗎?我快點跑過去,卻看到一古裝女子坐在電腦前?!沒錯,的確是古裝女子坐在電腦前。我向她打招呼:“你好我叫邱。”可她卻向四周望了望,說:“咦?身邊無人啊,如何有聲音?難道玩電腦太久,出現了幻聽?”說完又沉浸在我們的“電腦世界”中了。無法,原來她看不見我,我只有硬著頭皮看她玩電腦,看看能否找到回家的方法。她目前正在網購,買了很多各種各樣的月餅,有蓮蓉蛋黃餡的、有棗蓉豆沙餡的,有水果五仁餡……最後,她在購買單上填:收件人‘嫦娥’、收件地址‘月球廣寒宮’。暈——這還真是月球啊,這位古裝女子居然是嫦娥;沒想到,科技發達到了這個地步,連嫦娥也網上購物!

一個雪白的身影以光速竄到了嫦娥身邊,原來是玉兔啊!它不好好搗藥,來著做什麼啊?我心裡正納悶,只聽到嫦娥訓斥道:“玉兔,你不搗藥,來著做什麼,快回去!”沒想到,玉兔非但沒回去,反而反駁嫦娥道:“就許你玩,就不許我看啊!目前的生活可都是機械化了,哪還要用手搗藥?我早就買回了一臺超級搗藥機,搗出的藥可好了,越獄兔在在網上很多購買我的藥呢!哪像你,玩了這麼久,連一個網友都沒。”這還什麼世界啊?玉兔居然會這般和主人說話,正在我瞠目結舌時,聽到離大家不遠的地方突發一聲巨響,我連忙跟著嫦娥和玉兔要去看看到底出了什麼事。原來,吳剛丟掉了過去那把斧子,拿起了便捷好使的電鋸,一下子便把桂花樹砍到了。頓時,月球上滿天是花,一大堆桂花一下就把我包圍起來,憋得我暈了過去。

忽然,我一睜眼,發現自己還在溫暖的床鋪上。有驚無險幸好這只不過個夢,看來月球上有高科技也不見是好事啊:它害嫦娥沉迷網際網路,害玉兔偷懶,還害吳剛一下就把桂花樹砍到了,弄得月球都是桂花。不過,這個既有趣,又驚險的夢,終於結束了……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4

中秋節,在我的印象中這是個團圓的節日,但在這天我家常常不能團圓,就像今天,只有我和媽媽。

直到在寫博時我才想到中秋節,急忙到窗戶旁,我想看看月亮。這似乎成了每年中秋節的一項任務,就像明知道春節聯歡晚會不好看,可我卻偏偏要看,最後只好無奈的嘆息一聲:“真沒意思!”

今年的月亮驕傲的很,遲遲不肯漏臉。難道今年真的看不到月亮了?我望望窗外,一切那樣靜謐,只有幾家亮著燈。哦,人們都睡了。我看看躺在床上熟睡的媽媽,心中默默的感嘆到,還好有你在。我想到了幾年前的一箇中秋,那時我還在上國小,媽媽的工作很忙,每天都是早出晚歸,中秋節了,我怎麼也想不通媽媽還要去。我哭著說:“你在去就不要回來了!”媽媽失望的走了。我整整難過了一天,直到爸爸給我寫了一封信,那封信早已不知去向,但我記得寫的很感人,爸爸講了媽媽的不易,讓我理解她。那次我哭的更厲害,這件事就像一個烙印在我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愈來愈大。

望著遲遲不出的月亮,我想到了國小時。其實我很怕過中秋的,因為這個時候老師總是讓寫有關中秋的日記,哎,每年的中秋不都一樣嗎?不是又要寫“常峨奔月”,“吳剛砍樹”,實在不行就寫閤家團圓共度中秋吧。我每到這時就會咬著筆桿子,脫著下巴,想啊想,月亮出來很久了,可我還是什麼都沒寫出來。我記得二年級時,爸爸看我什麼都寫不出來,只好讓我睡了,第二天很早爬起來,由爸爸口述,我寫,終於交了作業。我還記得老師還把那篇日記當範文讀給了全班同學。那時我還和妹妹一個班,當然我們的日記都是爸爸口述的(我都寫不出來,妹妹自然也寫不出來啊!),我很奇怪老師怎麼沒發現我們的日記雷同呢?後來那篇日記被我儲存的很好,每年中秋節我都會把那篇“萬能日記”搬出來救救急,直到老師終於發現我們大了,終於不用寫有關中秋一類的作文了,我才把它贈予了上國小的妹妹,對了她還有個弟弟,我想是用的上的'。

中秋節是個相思的節日,從小到大,我們學過有關中秋的詩句都是酸酸的,就比如“每逢佳節必思親”,這是很經典的。我也會長大,會離開父母,那時的中秋又會怎樣呢?

中秋節的故事講完了。

中秋節的故事作文5

楊貴妃為“月餅”起名

說了月餅來歷的傳說,再說月餅這個名字的故事。在早期,人們並不把月餅叫“月餅”,其叫法很多,如李淵說的“胡餅”,還有“小餅”、“月團”、“宮餅”、“金餅”(宋代)、“月糕”(元代)等叫法。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餅。過去,漢人把生活在中國北方、西方的匈奴、鮮卑、氐、羌、吐蕃、突厥等遊牧民族,統稱為“胡人”,他們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麵餅,被漢人稱為“胡餅”。這種餅圓圓的,糖餡、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麼,胡餅又是如何改稱月餅的?這便與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楊貴妃有關了。

楊玉環,原名楊芙蓉,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18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美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姿色出眾,真若出水芙蓉,男人見了沒有不動心的。好色的李隆基聽說後,便把時年已27歲的兒媳婦搞到了自己的後宮,冊封為貴妃,萬千寵愛集於她一身。有一年中秋節,李隆基和楊貴妃一起吃胡餅賞月,風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風雅,覺得胡餅一名不好聽,想改個名字。但起什麼名字好呢?一時想不出來。楊貴妃抬頭一望,其時高懸空中的一輪圓月,恰如這圓圓的胡餅,遂脫口而出--月餅。李隆基一聽,連連拍手叫絕。“月餅”一名,由此叫出來了。

但這個傳說似乎不靠譜,有這樣的記載,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節賜餅給新科進士,當時此餅並不叫月餅。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餅仍不叫月餅的。有的學者稱“月餅”一詞出現在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一書中,我查了一下,並無此詞。

其實,在宋代,人們也不把月餅叫“月餅”,文人喜歡稱之為“金餅”,如與梅堯臣齊名的宋代文學家蘇舜卿有詩句:“雲頭豔豔開金餅”、“金餅隔林月”。在宋代,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尚沒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餅的風俗才變濃,但多稱之為“月糕”。一直到明代,“月餅”才正式定名,中秋節吃月餅風俗也廣為流行。如“明嘉靖《威縣誌》稱,”中秋,置酒玩月,為月餅饋之。“明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會》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