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近半數職場人難團圓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5W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臨近,忙碌的職場人又會如何度過呢?

中秋節近半數職場人難團圓

在英才網聯推出的“職場人如何過中秋”的調查中顯示,近半數的職場人在今年中秋不回家,路途遙遠成為回家的最大阻礙。更有28%的職場人要在加班中度過中秋。打電話和即時通訊是職場人表達節日問候的最熱方式。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男性受訪者佔總人數的55%,女性佔45%。工作年限在1-2年的受訪者佔30%,3-5年的佔25%,5年以上的佔45%。

近半數職場人中秋節不回家

距離成最大障礙

隨著社會老齡化速度加快以及人口流動等原因,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是閤家歡慶的傳統佳節。而據“中秋節是否會選擇回家團圓?這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53%的職場人選擇回家團圓過中秋,但仍有47%的人選擇不回家過節。(見圖1)

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得知,超四成的人因路途遙遠而放棄回家,因耗費精力和工作壓力而放棄回家的人各佔25%。有20%的人因成本過高而放棄,另有18%的`人選擇其他,還有16%的人因家庭負擔而放棄回家。(見圖2)

英才網聯職場專家表示,對於漂泊在外的職場人來說,三天的假期讓中秋團聚成了一種奢望。中秋節承載著中國人對親情的感悟,這與家人的參與程度密不可分。但由於客觀原因讓職場人沒有太多的選擇,難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回家團圓。其實,老人到了晚年更希望得到家人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常回家看看不只是說說,更在於行動。就算再忙碌也要抽出時間,與遠方的父母多溝通交流,時常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

一年探望父母一次成為職場人常態

到今年7月,“常回家看看”入法已經一週年。從“你看望父母的頻率是?”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看,一年一次佔30%,半年一次佔18%,二三個月一次佔15%,一個月一次佔14%。還有10%的人選擇半月一次,9%的人選擇一週一次,而每天和三年及以上看望一次的分別佔2%。(見圖3)

英才網聯職場專家分析,對於在外打拼的人來說,不能夠常回家看看的真正原因是工作和薪水。當下年輕人的就業與生活壓力空前,無論節日也好假期也罷,與不進則退的危機感相比,過節則顯得有點無足輕重。作為父母,他們也能夠體諒子女的艱辛,雖然想念但也並不強求。父母最盼望過節的熱鬧,但也最擔憂節後的冷清。從調查資料上看,多數職場人基本可以保證一年回一次的頻率。然而,曾有這樣一道親情計算題: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減去應酬、吃飯、睡覺等時間,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大概約有24小時,30年總共才720個小時,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儘管答案如此殘酷,但又如此現實。忙碌的職場人需要靜下心來計算“時間都去哪了?”,且行且珍惜吧!

28%的人在加班中過中秋

近五成人消費預算在500元以下

據“如果不回家你會如何度過?”這一項調查的結果顯示,有35%的人選擇宅在家中度過,有28%的人在加班中度過。選擇朋友聚會過中秋的佔25%,選擇出去遊玩過中秋的佔12%。(見圖4)

此外,就“中秋節你的消費預算是多少?”這一項的調查顯示,中秋節消費預算在500元以下的佔48%,消費預算在500-1000元的佔34%,消費預算在1000-3000元的佔14%。而選擇消費預算在3000-5000和5000元及以上的均佔2%。

英才網聯職場專家表示,現在年輕人節日觀念的淡漠,使許多美好的節日在邊緣的鋼絲上行走。中秋節是家人團聚、交流感情的好時機,卻常常被忽略,甚至很多人只把中秋節當作普通的休息日。但從節日消費來看,多數職場人控制了過節成本,沒有盲目消費,迴歸了理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