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眼中的中秋節作文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5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中秋節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我眼中的中秋節作文3篇

我眼中的中秋節作文 篇1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八月節”、“團圓節”、“女兒節”都是中秋節的別稱。因為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吃月餅、賞月等是中秋節的習俗,這些習俗在古代的時候都已經留傳下來了。

以前的中秋節都過得快快樂樂的、開開心心的,可今年的中秋節卻與往常不一樣,因為今年的中秋節下起了大雨。我是多麼希望中秋節能看到圓圓的月亮啊!我總覺得中秋節不看月亮,不吃月餅就沒意思了。可是事實卻是那麼地殘忍,中秋節的的確確沒有月亮,而且還下起了大雨。

中秋節那天我專心致志地聽媽媽講那引人入勝的故事:《玉兔搗藥》,《嫦娥奔月》……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嫦娥為了百姓的安危,不僅機智地與逄蒙周旋,還忍痛離開了深愛的丈夫后羿。她心地善良,正直無私,勇於犧牲的品質讓我震撼。我想象著嫦娥飄拂綵帶,奔向明月的畫面,心中早已感慨萬千:嫦娥啊嫦娥,雖然你離開丈夫,離開了鄉親,但您的身影,您的形象永遠在他們心中,在我們心中。

這個中秋節雖然沒有月亮,但是我還是吃了月餅。媽媽在超市裡買了一盒月餅,有白果味兒的;有鳳梨味兒的;還有伍仁味兒的;但最讓我喜歡的還要數蛋黃味兒的。月餅的味道可真多呀!

中秋節快樂!

我眼中的中秋節作文 篇2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十五的月亮總是那麼圓,那麼明亮,好像是把一個巨大的並且會發光的白玉圓盤高高地掛在天空,她的光芒也永遠總是那麼的柔和而曼妙。

圓圓的月餅也如一輪輪小小的明月,被人從高天之上摘下來放入這晶瑩光潤的圓碟中。

大而香甜的香蕉,紅豔而清脆的蘋果,如珍珠般圓潤的葡萄,還有甜如春蜜的蜜桃,爽甜可口的大西瓜……各種新鮮的水果似群英薈萃般一絲不苟的擺放在八仙桌上,似朝奉般恭聚於月餅周圓。

每年的中秋節,無論離家多麼遠的人也總是要趕回來和家人一起過中秋。在桂花樹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看花賞月,其樂融融的在一起嘮嗑,一片歡聲笑語,一片幸福祥和的.氣氛。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悅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我眼中的中秋節是團圓的,是幸福的,是美滿的,一家人幸福的坐在一起吃吃月餅,聊聊心事,再幸福不過了。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悅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我眼中的中秋節作文 篇3

中秋佳節是人們歡聚一堂的日子,用來一起度過這月圓之夜,訴說這豐年的得與失。

中秋節在古時候,十分不受人喜愛。因為這一天常常會使人們思念起遠離家鄉的親人,從而流下眼淚。

但為何會有中秋節這個節日呢?傳說在嫦娥吃下了仙藥飛到月亮上後,后羿因為思念她,便每天晚上在園子裡放上食物,自己則是坐在院子裡,吃著東西望著月亮,以此來懷念嫦娥,但在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顯得又大又圓,后羿可以在院子裡看見月亮上的嫦娥的影子。於是,這天便定為了中秋。

在今天這樣一個日子裡,人們都與他們的家人們重逢,唯獨那些在僻遠的地方的人們因各種原因無法回到家鄉與親人們團聚。而我,一個客居此地的人,也同樣與這些人一樣,無法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

但不管地域相隔多麼遙遠,我也可以通過那月亮,來寄託我對他們的思念,在古時,人們也會將自己的愁思寄託在月亮之中,來懷念自己的親人們。

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陸游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們也正因自己無法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從而己的愁思寄託在那皎潔的月亮之中。

在這中秋佳節,許多因在外打工的人們無法回到家鄉,因此他們通過手機等一系列可通訊裝置與遠在家鄉的親人交談,來釋放自己對親人的懷念之情。

中秋,寄託著人們的祝願,也寄託著人們的哀愁,願像蘇軾口中所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