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元宵節的作文六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元宵節的作文六篇

元宵節的作文 篇1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觀燈賞月。後來節日的名也演化成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推向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延的習俗。

今天有剛好是元宵節,爸爸媽媽帶我去舜會廣場看元宵晚會。來到廣場,首先看到的是一條大龍燈,大龍燈的左右兩邊的樹上掛著上百個紅燈籠。正前方是一個大戲臺,市文廣局的演員正在上演傳統劇——越劇《王老虎搶親》。雖然天下著雨,但還有很多人再看戲,觀眾看的很著迷,演員演的很投入,表演很精彩。最後戲文在臺下觀眾的喝彩聲和掌聲中結束了,但臺下的觀眾久久不肯離去。我們要回家了,抬頭看到很多的孔明燈在空中慢慢升起。啊!真是難忘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作文 篇2

元宵節,吃湯圓,放鞭炮,看燈花,家家戶戶還掛起各種大紅燈。一想起元宵,我特別興奮,特別是逛燈會,那時會有成百成千的人去逛燈會。

元宵節下午,我們與家人一起吃團圓飯,我們吃著又香又甜的湯圓,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一家人有說有笑,享受著節目的快樂。晚飯後,我們一家人出去逛花燈會,看到街上的人都拿著各種各樣的花燈,尤其最好的是小馬花燈,顯得小馬多威風。隨著去看花燈會的人隊,到了花燈會,各種各樣的花燈使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有魚燈,轉燈等。

尤其是十二生肖燈與各種姿勢的馬燈更吸引了許多人的圍觀,你看那溫順吃草的馬,吃著嫩綠的青草,津津有味。再看那昂頭長嘯的馬,那聲音如有雷鳴。更讓人欣賞的馳程奔放的馬,馬的大氣豪放,馬的勇往直前,馬的忠誠膽勢,真讓人讚歎不止……這真是猴年大吉,更象徵著我們祖國的蒸蒸日上,前途無量。

逛完燈會來到我家門口,正好趕上元宵節放煙花。首先放了幾枚開花炮,咚,咚,咚……幾聲雷鳴般的炮響,就召來了很多很多人。然後就是一筒筒的煙花像噴泉似的噴出火花,火花噴向高空,像似閃爍的無數星星,真是五彩繽紛,心花怒放,使我盼望著來年的元宵佳節更為精彩!

元宵節的作文 篇3

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梁簡文帝曾寫過一篇《列燈賦》:“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徵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張燈的盛況。隋煬帝時,每年正月十五舉行盛大的晚會,以招待萬國來賓和使節。據《隋書·音樂志》記載:元宵慶典甚為隆重,處處張燈結綵,日夜歌舞奏樂,表演者達三萬餘眾,奏樂者達一萬八千多人,戲臺有八里之長,遊玩觀燈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在唐代的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唐代是實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響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處罰;唯獨在上元節,皇帝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沿至宋朝,張燈由三夜延長至五夜,燈綵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後,為使京城繁華熱鬧,又規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色燈綵,彩燈上描繪了各種人物,舞姿翩翩,鳥飛花放。龍騰魚躍,花燈焰火照耀通宵。鼓樂遊樂。喧鬧達旦,這是我國最長的燈節,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節的作文 篇4

在舅舅家的村子裡, 元宵節的時候,有個習俗就是舞龍燈。他們的龍燈稱為板凳龍, 是由很多很多的花燈固定在一塊塊寬寬的板上面,然後一塊連線一塊,作為龍身子,加上龍頭和龍尾, 就組成了一條長長的美麗的`板凳龍。

每年的元宵節前,家家戶戶都在家裡設計製作花燈。長的板凳龍,有好幾百節組成呢,各種各樣美麗的花燈, 浩浩蕩蕩的,場面可壯觀了。

以前外公在世的時候就自己製作過龍燈。首先挑選很粗的木頭鋸成一塊塊寬寬的木板,在木板的兩頭打上用於串聯其他龍燈的孔。然後設計花燈的形狀,用竹篾製作花燈的模型, 買來各種彩紙糊在模型上, 一盞美麗的龍燈就這麼做成了。 再把這美麗的龍燈固定在這塊寬寬的木板上,然後等除夕一過,在大家商定好的某個日子, 各家各戶把製作好的龍燈從家裡抗出來, 在操場上集中排隊,比比誰家的龍燈設計最奇特,看看誰家的龍燈糊得最漂亮, 把所有的龍燈首尾相連,一條美麗的板凳龍就這麼誕生了。當然, 一條板凳龍最重要的是龍頭, 龍頭的形狀也是不同的,有仰龍,有臥龍。舅舅村子裡的板凳龍的龍頭是仰頭式的,一般會由好幾戶人家一起合作製作而成的,而且擺放在固定的位置,龍頭前會供奉一些水果啥的,看上去比較神聖的。

媽媽說,以前舞龍燈,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讓農民伯伯們在新的一年裡有個好收成。 現在舞龍燈,是為了豐富大家的業餘生活,活躍元宵的喜慶氣氛,圖的就是開心快樂。

元宵節的作文 篇5

元宵節的晚上,媽媽說:“我們去看煙花行嗎?”我開心地說:“好呀!好呀!姥姥姥爺一起去吧!”姥姥說:“好吧。”

媽媽開上車拉著我們去看煙花。到了那裡,人很多很多。開始放煙花了,有各種各樣的煙花,五顏六色,我看的是眼花繚亂。正在我們看得入迷的時候,煙花忽然放完了。我和媽媽、姥姥、姥爺就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元宵節的作文 篇6

“正月十五鬧元宵”,每年春節過後的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元宵節,又叫“燈節”和“上元節”,是中國自古以來就在民間流傳的另一個已有2000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

元宵節起源於西漢王朝。相傳漢惠帝死後飛揚跋扈的呂后篡權,任用了大量呂氏親信,宦官當權。呂后死後,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在老忠臣協助下登基,博採眾議,在正月十五這天,一舉掃除了諸呂殘餘勢力。因古代“夜”與“宵”同義。正月又叫“元月”,為了紀念正月十五這一天,漢文帝就將此日定為“元宵節”。從此,經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時,為顯示大唐興盛,國泰民安,逐沿用舊俗,每到“元宵節”這天,張燈結綵,歡慶狂歡,“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使這一節日更興盛。

節日期間,燈月交輝,遊人如織,正如唐代詩人張說所描繪的:“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裡太平人。龍銜火樹千燈焰,雞踏蓮花萬歲春”。李商隱的詩曰:“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描繪了當時觀燈時車水馬龍的巨集大場面。流傳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懸燈歡樂的規模更盛況空前,花燈的裝飾造型也更精美,燈節帶給人們更多歡樂,更多光明。詩人蘇東坡有詩云:“燈光家之有,笙歌處之樓”;大詞人辛棄疾也曾有著名詞作:“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些詩詞描繪了當時元宵佳節滿城花燈齊放,通宵達旦,歌舞笙樂的壯觀場面。到了清代,據《京都風俗志》記載:清代太平年間每年元宵節都是:“通街委巷,燈光星布珠懸,皎如白晝”,“王孫貴客、士女兒童,傾城出遊,謂之逛燈”,由此可見元宵節觀燈的熱鬧場面。

到近代,這一習俗代代流傳,至今仍經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戶戶都在門前和屋內懸掛彩燈、大紅燈籠,全家團圓,圍坐一起,觀花賞燈吃元宵,象徵著“團圓美滿,豐收和睦”,同時這一天還標誌著是春節歡樂的最後一幕,熱熱鬧鬧過完了“元宵節”,才算是真正過完了春節。

宋代詩人歐陽修詩曰:“去年元宵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說明在這燈好月明人團圓的喜慶佳節裡,親朋好友相約團聚,早已是民間慶春節的重要習俗。假設在團聚時捧去一把鮮花,攜帶上一個花籃,讓美麗嬌豔的鮮花送來一個吉祥幸福的歡樂好運,會給朋友相聚增添無比歡樂的心情,這時應該選用寓意團團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紅的火鶴花、滿枝懸掛形似紅爆竹的炮仗花、鮮豔的孔雀草、象徵明媚春天光明的銀芽柳、閃爍潔白繁星的滿天星等,都會展現出一片祥和安樂的氛圍,為親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