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作文4篇[合集]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4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元宵節作文4篇[合集]

元宵節作文 篇1

我國有許多的傳統的節日,有人喜歡守歲,拿紅包的春節;有人喜歡吃粽子,掛菖蒲的端午節;有人喜歡吃月餅,賞圓月的中秋節;有人喜歡賞菊,佩茱萸的重陽節……然後我最喜歡的.卻是家鄉祭祖,遊燈的元宵佳節。

元宵佳節那天晚上,多半外出打工的村裡人都回來了,我們一家人也匆匆忙忙地趕回了老家。太陽快落山了,人們吃完美味的元宵,然後都聚居到祖廟前。

我們一家到祖廟時,祖廟門前已是人山人海,鑼鼓掀天,非常熱鬧。廟裡燈火輝煌,香氣繚繞,人們供奉上最豐盛的食物,用豬頭、雞、鴨、五香卷、米糕……來敬拜我們的祖先,祈禱能夠平平安安,紅紅火火。

廟外也早早的搭起戲臺唱起高甲戲,村裡的人搬來長條椅,看得入神。右邊正在上演木偶戲,一群小孩看得津津有味。旁邊搭起高高的炮塔,大哥哥們正在玩刺激的“攻炮城”。鞭炮聲、唱戲聲、鑼鼓聲,喝彩聲……響成一片,小山村沸騰了。八點左右,祖廟前鞭炮大放,人們在那裡跳火堆,要開始遊燈了。大家有的抬清水祖師,有的舉彩旗,還有的抬著紙糊的油燈籠。長長的遊燈隊伍像一條巨大的火龍在蜿蜒的山路上游動。遊燈隊伍都得經過村裡每一戶人家。家家戶戶都得掛紅燈籠,放鞭炮,燒火堆,迎接遊燈隊伍。遊燈隊伍一到煙花綻放,鞭炮大放,火堆燒得旺旺的,照著人們喜氣洋洋的臉。村子裡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我喜歡元宵佳節,喜歡熱鬧、紅火的元宵佳節,盼望元宵佳節快點到來!

元宵節作文 篇2

今天,作文班的孔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與眾不同的作文課——猜成語比賽。我們可是快笑翻天了!

遊戲規則是這樣的:老師在紙上寫出一個成語,誰都不可以偷看。老師請一個人上去做動作,分甲乙兩隊,每隊剛開始都是100分,每隊先答兩題必答題,必答題每題10分,必答題答完後做搶答題。搶答題每題20分,答錯都不減分。

遊戲開始了,先出場的我們甲隊的一個小個子男生。他是這樣比的,頭指一下,然後伸出3個手指頭,手臂指一下,伸出6個手指頭。我們一看就知道是三頭六臂,我們得了10分。到乙隊了,乙隊的一個男生上了,老師給他看了一下成語,他“啊”的一聲,開始冥思苦想,但還是想不出該怎麼比才好。乙隊於是派出了一個帶眼鏡的女孩,她朝著天花板畫了一個圓圈,看著它,用手在脖子上做出很口渴的樣子。一下子就被她猜中了。經過這一輪的必答題,兩隊的得分相等,比賽很激烈。

第二輪的搶答題開始了。先是請了我們隊的.人上去。他看了老師給他的成語,想了一會兒,比了一個兔子的動作,馬上就被猜中了,毫不費吹灰之力,可老師說不算。舉棋不定猜了好久才猜出來。上去的三個人擺的動作都差不多,愣是沒人猜得出來,後來楊贊一猜就猜出來了。要數最好玩的是氣勢洶洶沒有一個人猜出來。先上去的是乙隊的人,她比了一個動作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連上去幾個同學比得我們一頭霧水,老師只好說出來是什麼成語。

這次的猜成語比賽,使我學到了好幾個新成語。既豐富了知識,又收穫了快樂,真是一舉兩得。

元宵節作文 篇3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 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作文 篇4

爾的故鄉在天台,在那兒,許多風氣習慣都和別的處所不一樣。比方正月十四過元宵、八月十六過中秋……

這就說正月十四的元宵節吧!對於天台元宵的來歷良多。有的說:果替農夫懼怕敵己趁元宵節去偷襲提前了一天功元宵;還有的說:由於在臺州作戰了屢次所以把元宵節提前一天……

天台的燈會,從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其中正月十四的夜晚最熱烈了!家家戶戶、男父老多皆紛紜沒門賞燈。燈會上,彩燈的品種形形色色,形狀各異,目不暇接。有的幹成兔子形狀的,有的做成荷花外形的,還有的.作成各種動物、動物的形狀。有的燈上有字謎,有的燈上有各種傳說故事。

地臺有句俗話——“十四夜,間間明,趕隧道,吃碗糊辣沸”。糊辣沸是天台的一種特點食物,它是用“山粉”調成羹,麵點抬上精肉、冬筍等菜餚。“糊辣沸”據說是“糊勤廢”的意念吃了它應當把糊塗跟怠惰往掉,開端新的農息。

還有很多風俗和特色小吃就不逐一先容了歡送大野來天台旅行觀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