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日記範文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1W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束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日記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元宵節日記範文5篇

元宵節日記 篇1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元宵節日記 篇2

大家知道元宵節嗎?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呢,在元宵節這一天我們家是一定要吃湯圓的,因為媽媽說一家人在一起吃湯圓寓意著家人團團圓圓呢。

今天我就教大家如何製作湯圓和煮湯圓吧。

首先,把已經和好的糯米粉揉成一個胖乎乎的小圓球,這個小圓球像一個小型的乒乓球;然後,用手輕輕的把小圓球用食指在中間壓出一個小窩,向裡面加入調製好的芝麻餡;最後,小心翼翼的`用四個指頭輕輕地把它捏回成小圓球。這樣一個芝麻味的湯圓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來就到了煮湯圓的時候了。先把水放到鍋裡,水的深度要沒過湯圓;開火,等水面上有了泡泡就說明水煮沸了,這時就可以把已經做好的湯圓下到鍋裡了;媽媽告訴我為了防止湯圓貼到鍋底,可以用一個大勺子貼著鍋底攪一攪,如果看到湯圓都浮到水面上了就表示湯圓煮熟了。

把湯圓盛出來嘗一嘗,味道好極了!我愛湯圓!

元宵節日記 篇3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來到了,元宵節又稱上元佳節,是春節後迎來的又一個傳統佳節。

元宵節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構成民間盛大的節日。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向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

歲月不斷流逝,但元宵節的很多民間習俗至今十分盛行。比如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猜燈謎、放煙花等活動,給元宵節增添了光彩。

除了這些活動以外,元宵節還有包元宵的習俗。這天我有幸跟爸爸媽媽到外婆家,正巧碰到外婆在包元宵,我就跟外婆學了起來。外婆先用開水來和糯米粉,然後不斷地用力揉麵,一向揉的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之後把面揉成寶塔的形狀,從“寶塔”的頂兒上拽下一塊塊麵糰,搓成圓團,中間掏個洞,兩隻手相配合把洞越揉越大,把準備好的豆沙餡,放在這個洞裡,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之後把洞口封住,最後,把做好的元宵放在手心,兩隻手柔和地將元宵搓圓,這樣一個元宵就做成了。看了外婆包元宵,我的手忍不住癢癢了,捲起袖子也包了起來。雖然我包的元宵餡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狀,但還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揚。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元宵了,我們把元宵放在燒開的水裡,不一會兒水滾開了,元宵一個個漂在水面上。看到這一個個白花花、圓滾滾的元宵真叫人眼饞!我們大家吃著這熱騰騰的元宵,心裡感到十分舒暢,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樂呵呵地說:“元宵象徵著我們的生活甜甜美美,團團圓圓。”

元宵節日記 篇4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在這喜氣洋洋,燈火通明的狂歡節裡,人們都要放鞭,迎龍燈,好好慶祝一番。

夜幕降臨了,人們開始在大街小巷裡迎龍燈。龍燈有長有短,都裝扮得十分漂亮,照亮整個夜空,它們在小城街道上穿梭,爆竹聲響徹大江南北,代表人們在新的一年裡有美好的願望,煙火如火箭一般飛上天空,在空中形成各式各樣的圖案,有的如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有的像滿天星,閃閃爍爍。

最搶眼的是孔明燈了,它們在夜空中隨處可見,每盞燈代表著希望與理想,帶著人們的祝福與祈福,在天空中搖曳,它們飛過千山萬水,把五穀豐登的期盼帶給遠方的人們。

元宵節的月亮也格外明亮,晚會的節目也非常精彩,今年的元宵節也熱鬧非凡,在明年的元宵節上我自己也要放一個也明燈,給孔明再創輝煌。

元宵節日記 篇5

2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在這個快樂的日子裡,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舉行了快樂的鬧元宵的活動。小朋友們拿著考章卡,來到各個教室參加活動。活動內容有念童謠、畫燈籠。大家比一比,賽一賽,看看誰的燈籠畫得最漂亮;看看誰念出的童謠最最多;看看誰獲得的獎章最最多。

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小朋友們都積極的參與其中,走廊中充滿著童謠聲、歡笑聲。同時,我們班的四位家長志願者也來到班級中為小朋友們服務。他們是李定凌、李定洲的老爸、吳君怡的媽媽、章博的媽媽、汪筱萱的老爸。有了他們的參與我們的活動變得更加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