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元宵節的作文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7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元宵節的作文5篇

元宵節的作文 篇1

元宵節到了,我們大家一起包餃子,做湯圓。而我也在包餃子,我還在我包的餃子裡放了一個核桃仁,誰要是吃到這個核桃餃,在20xx年就會有好運氣。於是我就趕緊把這個餃子放進了鍋裡。

餃子煮好了,母親把它們放在盤子裡,我先吃了一個,覺得這個沒有核桃,吃了第二個也沒有。等我吃完六七個餃子時,我夾起最後一個餃子,心想;‘這個餃子裡一定有核桃’,我咬了一口,發現裡面真的.有核桃,我高興的大喊;‘我吃到核桃了!

還一邊夾著餃子讓大家一起看看裡面是不是真的有核桃。接著,父親母親也吃到了核桃,不過母親的那個核桃餃讓給表弟了,因為表弟想吃核桃餃,他都快哭了。

吃完飯後,我們還去看煙花,放鞭炮,看燈展,看元宵晚會。真是熱鬧的一天!

元宵節的作文 篇2

2月14日即是元宵節有是情人節。

這天家家戶戶要吃湯糰、猜燈謎、放炮竹、賞花燈來慶祝元宵。

這天,老爸教我包湯糰。我們先把手洗乾淨,拿出一隻碗。開始和麵了,只見老爸在碗裡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將少許水一點一點放進去,再用手絞了幾下又放了點水。老爸告訴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會粘手。水夠了,我和老爸各分一半,我們用手來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麵的工序完成了。

開始包湯糰了,我照著老爸的樣子,拿了一小團面,放在手掌中間挫一個小圓球,然後把右手的大拇指把插進剛揉好的麵糰,用筷子夾點芝麻餡放在剛弄的洞裡,用四個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間按,揉一揉又變成了圓形。我要把這個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時,老爸叫住了我說:兒子,這樣放上去可能會粘的,在糯米粉裡滾一滾就不粘了。我照著老爸的方法一試果然不粘了。照這樣一連做了好幾個,不一會二十個就完成了,個個潔白如玉,讓人嘴饞。

晚上,我和老爸到外面散步,此時的大街上燈火通明,四周掛滿了火紅的燈籠。天空閃耀著五彩的禮花,有的'禮花在天空中像滿天的星星一閃閃,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間就消失在天際中。

我愛包湯糰,但我更愛元宵節。

元宵節的作文 篇3

愉快的春節剛剛過,而熱熱鬧鬧的元宵節又到了。

在微雨的天氣下,每家每戶都要吃湯圓,賞花燈……因為今天就是元宵節。

在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的節日,也就是元宵節。我們一家都走到了一起吃一頓飯。桌子上有又白又圓的湯圓,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放在嘴裡,於是,媽媽大聲的叫:“小心點,別燙著!”我就慢慢地咬上一口,餡慢慢地流出來,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我們在吃的時候,舅舅告訴我們其實湯圓也可以叫元宵,在他的名字裡面有一個故事,就是很久以前袁世凱把元宵換成了湯圓,因為他覺得很不吉利,所以從此元宵又名湯圓。

我們一聽覺得很驚訝,因為我們都沒想到舅舅會知道這個故事。

吃完飯,姐姐、哥哥、表哥、表妹和我想要出去看花燈,因為聽爸爸媽媽說了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在門前點燈籠。燈的種類形狀很多,上有書法、繪畫、燈謎、五彩繽紛,很是美觀。每個地方的來由都不盡相同。比如在中國花燈,也可以叫燈籠,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它的作用是照明,用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裡面常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一個蠟燭或者燈泡,成為一個照明的工具。其實它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

但是我們沒有能夠去,因為爸爸說天氣太冷了,可能晚上會下雪,那我們該幹什麼呢?突然爸爸給我們每個人一張紙讓我們寫願望或者夢想,其實我一開始覺得有點幼稚,但我等一下看到爸爸拿著紙把四個尖貼在一起,好像一個小圓桶,後來把手機裡的電筒開啟,放在裡面就會變成一個漂漂亮亮的花燈了。

當每個人都做完了花燈,我們就把那許多的花燈放在房子裡的任何地方,把房間的燈一關,整個房間亮亮堂堂,映亮了我們的眼睛。

最後我們高高興興地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元宵節。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過一個永遠美好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作文 篇4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元宵"、"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禮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 篇5

每年的元宵節我都功得很充名,但我印象最深入的一次仍是去年的元宵節。

去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我起得很早。該我一骨碌從床上爬訖來時,鞭炮聲、禮花聲,還有樓下小孩子的玩鬧聲,已經全體塞謙我的耳朵。我看看日曆,呀!昔天就是我渴望已久的元宵節。

上午九點,老媽正惡要去購物公園購點貨色,往了良久,終於回去了。我答老媽昨天替啥去這麼久,她說購物公園人良多。老媽還拍了張照片,我看了瞅照片,“哇塞!!!”人數未經是平時的佳多少倍了!

吃完午飯,我請了我的`美敵人去購物公園玩。這時的購物公園,比上午更熱烈。我們剛好經由一家兒童樂園,我們忍不住入了樂園,本來還有不多同窗呢!我們玩得樂不可支、“昏天黑地”。

我們始終玩到天爭光的時候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了家。吃完元宵後,一據說媽媽“去看燈會”的倡議後,我的疲乏一網打盡,勁兒又來了!

還沒到買物私園,己的嘈純聲、車輛的喇叭聲、鞭炮聲匯聚在一伏湧進單耳,耳膜簡直要“爆炸”了,那漫天的禮花殘暴多彩,讓我望了真是琳琅滿目啊。

此時的購物公園,真堪稱是三三兩兩,感到所有的張家港人都來到這面了似的,我們在擁擠的人海中遲緩挪動了五分鐘左左,賴不輕易才達到彩燈區。

各種彩燈千奇百怪、千姿百態、五彩繽紛。有虎形的,究竟去年是虎年,還有的燈是熊貓型的、梅花鹿形的……品種很多,但我感到最美麗的燈是“鯉魚跳龍門”。我沉迷在了燈的大陸中,急不可待地拿出照相機把四周的美景拍下來。我還加入了一項挺愛好的運動——猜燈謎,猜對了有獎品,我博得了很多獎品呢。

人不知;鬼不覺走沒了彩燈區,後面是一條“美食街”,我去買了根烤肉串吃,香噴噴的。別的食物也許多:“臭港撒尿丸子”、“手抓餅”、“油炸元宵”等,整條街香氣四溢。

末於鼓夠了眼福、心福、耳福後我滿足地歸家了。回到野,爾還津津樂道地觀賞了電視元宵晚會呢。

這一地可真乏,但也這麼空虛。咱們故鄉的元宵節節綱可實豐盛啊但願當前每年的元宵節皆會這麼出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