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春節的散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25K

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的靈活精幹的文學體裁。新的一年春節的散文,我們來看看。

新年春節的散文

  篇一:新的一年隨想的散文

新的一年

李xx

新的一年是孩子臉上的笑容 向世界宣告 我又長大了一歲

新的一年是媽媽的期盼 放飛了很遠的風箏 再遠的路

就要回家了

新的一年是我最愛的圍巾 溫暖我

陪伴我

滿懷希望堅定地前行

新的一年是大樹的年輪

勾畫出又一個不太規則的圓 將回憶珍藏心中

新的一年是船上的帆 迎著新的一年的鐘聲 再次起航

  篇二:春節隨想

春節快到了,因為不斷重複,春節已經褪色了,不見奢想,不見華美。但正如春天一樣,並不讓人厭倦,相反,它讓人美麗和溫暖。當然,前提是你並不孤單。你應有倦怠後的輕愉,應有冬末內衣的氣息。世俗遠了,遠的是那種複雜和艱辛;世俗也近了,因我們都是一個普通人,平凡而真實。

鄉村人的春節也許更像春節。孩子的新衣和壓歲錢,乾淨的屋舍和灶臺,新置的鞭炮和煙火,共同醞釀著喜悅。七年級既至,走出家門,院壩裡,田埂上,小鎮中,春節很輕易地就彌散開來。城裡人在高檔餐廳裡吃團圓飯也是一種新時尚,奢華也是社會的發展而理所應當。清新的田園氣息自然沒有,但各番內容無可厚非。這一切似乎不可置於褒貶。朋友在春節,遠離平原,去了海南;我在春節,遠離平原,回到了父母身邊。魯迅先生在《祝福》中反覆描寫的新的一年氣象充滿著牲醴和香菸,一種祝福的氣息。此時此境,我們很容易忘記或忽略偉大與平凡、富裕與貧窮、死亡或者病痛。春節並沒有罪。

中國人是重宗氏的,數典忘祖的'人罪不可恕。在外化的世界裡,人們感到了無休止的新鮮。比如聖誕老人的鬍子很柔軟。其實看看也無妨,甚至摸一摸也無關緊要,怕就怕迷戀,然後忘卻自己家中世代相傳的玩意兒。我是多麼神往舊時的元宵啊,“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想來那位女子如今可能已返回了閣樓,在燈影交錯的街頭,我永世猜不出的謎底,如水清淺,光闌珊。更小的時候,總看到大人把一束青綠的植葉插在門楣上或者門縫裡,俗名早已忘掉,只知道後來一個文縐縐的詞語:“茱萸”。後來也知道了有個人叫屈平,知道了香草美人,知道了有人投江自盡。中國的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顯得多麼荒廢、落漠,在韓國人跟我們爭搶裡,更顯得楚楚可憐。即使如偉大的中秋,現在似乎也只剩下了月餅,還是歪作坊生產的。看這篇文章的人,你想想,你自己喜歡並認真過的有幾個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節日?幸好,我們還有春節。想到這裡,我感到了溫暖。泰戈爾說我是東方文化主義者,我承認;樑漱敏說我是文化保守主義者,我也承認。我承認之後,只想過一個快快樂樂的春節。

任何人都需要生活,需要學習和工作。有人追求名利,有人追求理想。在紛繁複雜的迷離的社會世界裡,人神鬼混雜一體、烏煙瘴氣。但丁筆下的那個人,“口渴喝不到脣下的水,飢餓吃不到額上的蘋果”,也許正是眾生的倒影。這時候,春節讓我們喘了口氣。各種鬼魅相繼隱去,生還是死,這並不是一個問題。然後,神便還原為人,人便還原為人本身。讓我們安安靜靜地做幾天人吧。讓我們去關愛家人,並心安理得地被家人關愛;讓我們快樂,並把快樂化為天空最為美麗的煙火。至於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先有物質還是先有精神,這都不重要了。如來說得很好,我說了也等於沒說。還是吃湯圓吃餃子吧。

詩人說,讓我們伺奉雙親,抄襲世代的青春和東方的溫情。讓我們用心靈去守候那“庭燎之光”,然後把字倒貼,在門上貼上門神和春聯,最後就去拜年吧。先拜天地,次拜祖宗,

再拜高堂,然後出門去拜親朋好友。我也在此,謹拜祝此文的讀者、天涯的讀者,拜祝天下人生活幸福,新春快樂!

20**.1.24

  篇三:散文初冬的隨想

多年來,我已習慣一個人孤單的生活,為什麼當初你不選擇和我在一起?我每日唱著孤單的歌(那些思念的歌、懷想的歌……),艱難度過了多少日夜。

不同的天空,不同的地方,你現在過得怎麼樣?一切可好?一想到和擔心你,我就緊張、心痛、窒息般難以呼吸。我不知道為什麼老天總是喜歡折磨和愚弄人,不能和自己喜歡的人相愛(既然不能相愛,為什麼還要相遇?)!

很不習慣看不到你的日子,很不習慣一個人的孤寂和冷清,很不習慣靈魂被抽空心已破碎像一個空殼每天強顏歡笑、自己打氣堅強地工作和生活。

真的想你了,在這些分別很久的歲月,在這些聯絡很少的日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