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別稱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3W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節別稱

七夕節別稱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節的簡介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詩詞

01七夕詞(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02七夕(唐)曹鬆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03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04七夕(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05七夕賦詠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06辛未七夕(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07七夕(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採盤花閣無窮意,只在遊絲一縷中。

08七夕(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09七夕歌(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雲衣香薄妝態新,彩?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豔求此時。碧空露重彩盤溼,花上乞得蜘蛛絲。

10七夕寄張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11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12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13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14七夕(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自是人間一週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15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16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17七夕(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18七夕(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19七夕醉答君東(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20韓莊閘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