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清明節六年級作文集錦五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7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六年級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清明節六年級作文集錦五篇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1

今天我一早就起床了,因為,奶奶說今天要帶我們去上墳,我很期待!

早晨7點我與大家一起出發,路上我看見許多許多人,我問媽媽:“今天怎麼這麼多人啊?”媽媽說:“今天天氣很好,正好又是星期六,所以很多人都來上墳,就是為了表達對先人敬意與懷念。”我似懂非懂跟著媽媽他們走了好遠,終於看見前面有座小山,奶奶說:“就在上面了,你們小心點。”我爬上山,看見了我們要上墳。墳旁邊有許多小竹子,奶奶他們在清理小竹子,我也加入了他們隊伍與他們一起清理,一會兒我覺得我手有點疼,一看,我手破了,還流了一點血,媽媽說:“沒事,男子漢大丈夫,這點小傷不算什麼對嗎?”我說:“對,這點小傷沒問題。”我們繼續清理小竹子,一會兒,奶奶就讓我們去磕頭,我一共磕了六個次,因為我爺爺沒來上墳,他們就說讓我多磕幾個頭,說是以表敬意。燒完錢,磕完頭,我們就下山了,我在下山時候還摔了一跤,把我褲子也給摔破了,雖然是這樣,但是我還是很開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媽媽說這首詩就反映了清明時節自然環境與淒涼哀怨氣氛。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2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前後,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就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清明這天,人們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

清明時期,古時掃墓,小孩子們還要長放風箏,有的風箏上按有竹笛,經風一吹,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流傳的戴柳、射柳等。而在比較冷的早春,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吃冷餐?丈恚?謔薔投?頌で唷⒔加巍⑻咦闈頡⒋蚵砬頡⒌辭鍇А⒉辶??魏印⒍芳Φ然?飠疃??麼蠹頁隼瓷股固?簦?疃?疃?罟牽?黽擁摯沽ΑR虼耍?迕鶻誄?思雷嬪?怪?猓?褂懈饗鉅巴飩∩砘疃??拐飧黿諶眨?扔?踔兆吩兜納爍校?值絞喬逍旅骼齙納??跋蟆?/p>

清明節真的是一個有著種種含義,又有著難過悲傷的情感。真的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3

清明節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跳跳先生帶著夫人和兒子小跳跳一起從城裡開車趕往鄉村老家掃墓。這是小跳跳第一次回老家。他坐在車上,看著窗外的藍天白雲、紅花綠柳、聞著從金燦燦的油菜花地裡飄來的陣陣花香,別提有多興奮了!

一路上,跳跳夫人跟小跳跳講了清明節的歷史和風俗,還教小跳跳吟誦了唐朝詩人杜牧寫的《清明》。

不知不覺,他們就到了墓地。有很多人正在那裡忙著掃墓祭祖。跳跳先生和跳跳夫人也趕緊忙開了——折楊柳、掛飄錢、獻鮮花、燒紙錢。剛開始,小跳跳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可是,不一會兒,就被煙燻得睜不開眼。於是,他就跑開了。突然,他看見墓地旁的小池塘邊盛開著幾朵小野花,就跑了過去。這時,他又看見池塘裡有一群小東西在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就好奇地又走近了幾步,卻一不小心掉到了池塘裡。不會游泳的小跳跳趕忙大聲求救。

幸好,掃完墓的跳跳先生及時趕到,把他救上了岸。聞聲而來的跳跳夫人趕緊把小跳跳抱進了車裡,換掉了他的溼衣服。跳跳先生也跟著跳進車裡,急急地開著車回城了。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思念與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那一邊能夠與我們一樣,幸福與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與我們共同度過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遠處春景色漸入我視線,鳥兒唱著春天奏鳴曲,漫山挑紅,遍地金燦燦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景象,這又昭示著逝去人新生命開始,一個充滿期望與祝福開始。

這是一個春季節,一個充滿希望季節,一個新生命開始季節。們在緬懷過去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人生。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日子裡,對生命有一個重新認識。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5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揹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絡,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鬥雞,鏤雞子(雞蛋),鬥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鬥雞與鬥雞蛋之戲了。鬥雞今多見,鬥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遊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鬥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幹,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鞦韆。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鞦韆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