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清明節見聞的作文錦集八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1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見聞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清明節見聞的作文錦集八篇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1

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節。同時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時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

然而,這一次清明我卻有了不一樣的清明見聞。剛出門,我就被一陣濃煙嗆得喘不過氣,伸出手抹了一下臉,很多飛回立刻把我的手染得黑黑。不遠處的街角還有很多人蹲在地上,身邊碼放著一堆堆的黃紙,一陣風吹過,人類面前的火焰和黃紙立刻舞動起來。上空時漫天飛舞的煙塵,我恍然大悟,這就是母親說說的祭祖形式:用折斷的樹枝和棍棒在街頭巷尾的空地上畫一個不完全封閉的圓圈,然後在圓圈裡焚燒黃紙。

或許這不是大多數人的做法把?我不敢相信自己的俄眼睛,然而,母親又為我介紹了第二種祭祖方式:人類把埋有祖先的土地上所有的花草樹木全部焚燒乾淨,這樣才表達了對祖先的敬意。成片的森林被焚燒的額一乾二淨,祭祖的人卻很高興……

聽到這裡,我不由得發出感嘆:難道這就是清明需要做的事嗎?人類為什麼不能文明祭祖呢?到底什麼時候大家才能破除迷信!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2

青青的、碧綠的大圓子,我每年清明節都要吃。你知道那是什麼嗎?對了!那就是“綠圓子”——青團。青團,可是我最愛的小點心了!

青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它用青艾的汁與糯米粉一起,將豆沙餡、芝麻餡等餡料包入,做成一個個可愛的“小拳頭”。不用我說,青團當然是青色的。那綠綠的.皮兒,像碧玉一般,不甜不膩,卻帶有清淡而悠長的青草氣,那散發著微微光彩的青團,讓人吃了還想吃,簡直停不了口。那麼好吃的青團,當然也少不了裡面的餡哦!青團的餡兒,花樣百出,常見的有芝麻和豆沙餡,碧綠的皮子裡包上香甜可口的豆沙,真是美味極了!青團的餡還有鹹料的呢!比如豬油玫瑰餡、黑洋酥餡、金針木耳鮮肉餡——是不是很有趣呢?吃起來也一樣爽口!那包著各式各樣餡的青團吃起來像春天的味道!

去年清明節,我們一起吃飯,桌上擺著很多菜,當然也少不了青團。我們一邊聽奶奶講吃青團的故事,一邊吃著美味的青團,感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3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節,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907年)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七年級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xx多年曆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借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時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風俗,如古代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視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即使到了現在,清明節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的習慣是非常豐富有趣的,出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到了,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們還買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東西,比如:紙錢、香、水果、酒.....我們從竹籃裡拿出祭品,把紙錢燒了,用火點燃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然後放聲說:“爺爺,奶奶,拿錢來吧!”一定保佑我們家和萬事興。燒了的紙錢像蝴蝶那樣飛起來。臨走時,我們在墳頂上培上幾鍬土,在墳旁邊栽上一棵樹,帶著輕鬆和慰藉離開了祖先的墓地。

現在,每逢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這裡的老百姓依然保持著這裡的民風民俗,掃墓,踏青,盪鞦韆這些活動還在繼續。清明節是個獨具特色的節日。它講永遠流傳於世。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4

喂,快點我起床了,你沒忘,今天要去看外公的嗎?”母親那定時鬧鐘打破了我的美夢。對,今天我得去北侖掃墓,再晚就要來不及了。我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洗漱完畢後,跳上了老媽的車。

每年的清明節,總會伴隨著濛濛細雨,人類的心情也會在這煙雨中沉寂,今年也不例外,坐在車上,讓我不禁想起了杜甫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我們來到北侖的墓地,很快就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就迅速地把事先準備好的一些供品放在桌上:清明果、糕點、水果、酒……我和爸爸在墳墓上加了些泥土,母親再把鮮花插在上面。點上香火,我們就一一給外公叩頭。最後一環節就是把“金元寶”吹鼓,送給外公。

此時此刻,不禁又讓我想起以前和外公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那時的外公天天帶我去看大海,去捉螃蟹,每一次都趴在外公的肩上,總是那麼開心、快樂!現在再也見不到外公了,心裡不由的感到難過。作文

掃墓儀式結束了,雖然說非常簡短,但很莊嚴。“外公祝您在極樂世界開開心心,明年的今天我們一定還會再來看您的!”我在心裡默默地說…。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5

轉眼間,清明節又到了,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跟著長輩們一起去祭拜祖先。

今天是個清明的好日子,豔陽高照,萬里無雲,全然沒有杜牧筆下的“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情景。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沁人心脾。草木都煥發出一種生的活力,顯得分外生氣勃勃。林中各種鳥類的啁啾和著蟬鳴,此起彼伏,好象在演奏著一首《春天交想曲》。我們收拾好東西,在這般風和日麗的日子,出發了。

一路上,無限風光盡收眼底:舉目遠眺,群山連綿不絕,山上滿目青翠,就像一塊大地毯鑲嵌在大地上。近處的樹木時而靜止不動,時而隨風搖擺。各種不同的花朵也竟香開放,爭妍鬥豔。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機靈的松鼠在樹枝上奔跑跳躍,還不時地回過頭來望望我們。在這古老的山村中,顯出從未有過的生氣與活力。

我們一路歌唱前進,不知不覺中,目的地到了,我們放下祭品,就開始忙開了。由於天氣炎熱,此時的我們都已是汗流浹背了。大人們在忙著掃墓和擺祭品,小孩子則趁著這個機會,有的在樹陰下乘涼,有的則在忙著捕蟬,好不熱鬧。我也來到孩子們中間,享受著他們那種純真的笑臉和那份真摯的感情。山村中不時傳來歡樂的笑聲。

過了一會,長輩們已經把過祭品擺好了,便招呼我們過來祭拜。祭品很豐富,有水果、食物和冥錢等。我想:這是子孫們對長輩們的一種孝敬方式吧。於是,孩子們便和大人們一起祭拜。祭拜完後,便放鞭炮,這也是小孩子們喜歡清明的一個原因之一。他們嚷著,競相地放起了鞭炮。鞭炮的噼裡啪啦聲伴著人們的祝福,在山村久久迴盪。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一大早,爸爸就開車帶著媽媽、我和弟弟去鄉下掃墓祭祖。

到了奶奶家,吃好早飯,我們做好準備就出發了。走在彎彎曲曲鄉間小路上,我發現這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還有一道小瀑布。那潔白的瀑布在紅花的映襯下,又帶著點桃紅色,美麗極了!到了山頂,開始掃墓了,爸爸剷土,媽媽拔草,我和弟弟也在一旁幫忙。忙活了一上午,掃墓祭祖活動結束了。

回到家時,奶奶正在和米粉做米餃。米粉和好後,奶奶先把米粉團搓成條狀,再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接著讓我放在磨具中。我把它壓得圓圓的,然後在餃子皮裡放上豆角餡,最後把它合起來,可餡老是往外露。媽媽看到了,笑著說:“餡放得太多了,沒辦法合起來。”媽媽用勺子把豆角挖了一點出來,我終於把餃子合了起來,還絞了個花邊。餃子包好後,奶奶放在蒸鍋裡蒸熟了。我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別提有多開心了!

這個清明節,過得真是不一樣。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7

時間真如劍飛一般,一晃已經到清明瞭,清明是一個祭拜死親人的日子,在清明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去給自己去世的親人燒紙,主要是為了紀念他們,今年清明的時候,我跟著爸爸回了老家,給 爺爺奶奶燒紙。

清明那天一大早,鄉親們就紛紛起床,做著過清明的準備。在家吃完早飯,我和爸爸乖乖地等著隊伍的到來。不久,外面傳來“咚??鄙?B嗌??納???壬?斐梢黃??倘繅磺?幌燁??菜埔 場雷雨奏:喇叭的“嘀嘀”是閃電的預報,鼓得“咚咚”是雷公的來臨,鑼的“啪啪”是雨姑娘的腳步。

聽到這些,不用說,一定是隊伍來了。我和爸爸加入隊伍,跟著領頭走。敲鑼打鼓是我們老家過清明的一個傳統節日,主要是提醒

清明節見聞的作文 篇8

中國傳統的清明佳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節,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907年)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佳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七年級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佳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佳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xx多年曆史。

清明佳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佳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借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時節的特殊氣氛。清明佳節還有許多失傳風俗,如古代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視清明佳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即使到了現在,清明佳節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佳節的習慣是非常豐富有趣的,出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是因為清明佳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佳節到了,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們還買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東西,比如:紙錢、香、水果、酒。我們從竹籃裡拿出祭品,把紙錢燒了,用火點燃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然後放聲說:“爺爺,奶奶,拿錢來吧!”一定保佑我們家和萬事興。燒了的紙錢像蝴蝶那樣飛起來。臨走時,我們在墳頂上培上幾鍬土,在墳旁邊栽上一棵樹,帶著輕鬆和慰藉離開了祖先的墓地。

現在,每逢清明佳節的時候,我們這裡的老百姓依然保持著這裡的民風民俗,掃墓,踏青,盪鞦韆這些活動還在繼續。清明佳節是個獨具特色的節日。它講永遠流傳於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