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隨筆(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3W
清明節隨筆1

每當我想起清明節,總會想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首詩來。似乎每當清明時節,朦朦朧朧的

清明節隨筆(合集15篇)

其實這種習俗似乎也是人們心靈上的一種安慰罷了,為了讓自己心裡好受一些,好像如果燒了紙錢,放了鞭炮,行了三拜九叩大禮,就能看到已故的人們在天上生活得很好,並一直注視著我們,關注著我們,一切的事情都和原來一樣。

可是即便是這樣,這些習俗仍然這樣傳承下去,每到清明,墓前總會有人站在那裡,然後在“噼啪”的鞭炮聲中,在敬給已去之人的繚繞的香霧裡,在燒紙錢的火堆旁邊,行上三拜九叩大禮,在心中祝願,希望已去之人能在那個世界一切安好罷。

“滋——滋——”手機震動起來,我忽的從我的思緒中收回來,接起了電話:“喂,你好,我是……”

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

清明節隨筆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是個特別的節日,既有祭祖的悲傷,又有踏青的快樂。清明那天,我們全家到鄉下給剛過世的老爺爺掃墓。拿著準備好的紙錢,我們緩緩地向墓地走去。來到墓碑前,爺爺點上了火,頓時,一團熊熊的火焰在我眼前燃起。我拿出心愛的竹笛,為老爺爺吹奏起他愛聽的東方紅。吹完後,我好奇地望著爸爸,問道:“老爺爺聽得到嗎?”爸爸說:“當然聽得到,竹笛聲會像我們燒的紙錢一樣隨著風傳送給他。”聽了這句話,我告誡自己一定要勤奮學習,以後把好成績用類似的方法傳送給他。

掃墓完畢,我們把那沉重腳步換成了輕盈的步伐,踏青去啦!其實下鄉試很有趣的,可以欣賞到有別於城市的美景。你看,那兒有金燦燦的油菜花,有銀亮亮的蘿蔔花,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可漂亮了。深吸一口氣,幽淡的花香。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清明節,祭奠的悲酸,踏青的歡笑······

清明節隨筆3

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了迷濛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愁和悲傷。我和爸爸媽媽因為思念家鄉,便一起到家鄉掃墓。

一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讓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鬱鬱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裡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呈現出一片白色。

山間到處鳴響著鳥兒歡快清脆的叫聲,濛濛的細雨如煙似雲,輕輕地飄灑著,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啊!我們欣賞著美景,興致勃勃地前進著。這時,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映入了我們的眼簾,他們在路邊追逐打鬧,在和煦的東風中放起了風箏。“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我吟誦詩句,這兩個活潑的孩子給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幾分生機。

今天,清明掃墓讓我體會到了農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農村是多麼的美好,四月的鄉村,到處呈現生機勃勃。

清明節隨筆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老年人不主張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節早上,我便與爸爸早早地起來,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於是,我們四個人便啟程去北鎮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床這麼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一路上我沒一絲睏意。奶奶又對我和爸爸講述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其中的生活艱辛,對於生於九零後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奶奶將近一時的講述,我腦海裡浮現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時,我們來到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大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草從土裡像衛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裡。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著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和香爐。爸爸教我點好三柱香並行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著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於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著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一些燃燒著的紙錢,同時說:“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著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裡默記著……我學著爸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說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著掃把將公墓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著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李家後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說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我有大收穫。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太爺、太奶掃墓,並對他們說,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清明節隨筆5

清明是農曆三月的第一個節氣,正是大地回春,一片天清氣明的時候。”

清明節的風俗是掃墓,每到這個節日就要為死去的親人掃墓。

有一次清明節的時候,我跟爸爸和媽媽還有我姐姐……一起去幫爺爺掃墓。我們一起爬到山上去掃墓,我看到大人們在地上潑灑酒水等,還要除掉一旁的雜草,真辛苦呀!我們還摘花、摘蕨菜。我看見許多竹筍都在地下面呀!“我們吃的竹筍是怎麼挖出來的呢?”我問道。媽媽回答說:“都是用鋤頭挖出來的的。”“哦,那肯定很累的”我說。媽媽又說:“是呀,所以才要珍惜糧食呀!”

清明的祭掃讓我看到了很多新奇的東西,知道了勞動的艱辛。因為紀念這個節日我才有了這些體驗。為此,我不由對這個節日的由來和目的很感興趣,我問了媽媽這個問題。媽媽回答我說:“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可以指導農民伯伯開展農業生產。同時,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是對祖先的一種尊重和思念,20_年這個節日還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這是一個既有意義,又讓我懂了很多知識的節日。明年清明節我一定還來掃墓。

清明節隨筆6

曾經看到一份調查,在某所高中一個五十多人班級裡,老師問:清明節是幾月幾號?全班竟然沒有一個同學答對的,老師又問:情人節是幾月幾號?話音未落全班同學異口同聲的高呼"二月十四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中國傳統節日逐漸冷淡,不得不令人擔憂啊!

又到清明,此時的四月,細雨綿綿,時雨紛紛。撥下一片亂草,灑下一杯冷酒。遠山雲霧,分離一堆哀愁,清明的雨,悼念孤獨的魂,燒上一把紙錢,瀰漫悠悠愁緒,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悼念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行人路上欲斷魂。清明,這樣的日子,無論有多忙碌,無論有多遙遠,生者都會前續趕來,拿上已故親人生前喜歡的飲食,物品。燒一把紙錢,讓在天的親人不為衣食著憂。陽間與陰間相隔,誰也不知道有多遙遠,只願燒來的紙錢和物品讓在天國的故人都能收到。

清明,四季中非常重要的節日,是中國人緬懷先祖、祭奠已故親人的傳統節日。

無論身處何地,清明節這一天人們帶著對逝者無盡的思念儘可能的回到自己的家鄉,即便不能回去也會在他鄉為自己已故先人祈福!好多海外華人懷著對祖先無限敬畏不遠萬里迴歸故土,寄託他們魂牽夢縈的追思。

關於清明的傳說很多,最具感染力的當屬春秋戰國時間的介子推,當年晉文公遭追殺,大臣介子推割肉救主,晉文公登基後忘記了曾經捨命救己的介子推,後來經大臣提醒才想起了介子推,遂命人尋找。介子推不願再糾葛與名利,背起老母躲入綿山,久尋不見晉文公命人放火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才熄,在一棵大柳樹發現了介子推和母親燒焦的屍體,介子推屍體背後的柳樹洞裡發現了一塊白布,上面用鮮血寫了這麼一首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就是清明,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這一天不生明火,只吃涼的食物,所以清明節又稱寒食節。在江蘇的一些地方清明節這一天還會折來柳枝,掛在門頭或是戴在胸前以此表示對逝者的敬意。

時至今日,清明節已沒有從前那麼多講究了。當下好多人更在意的是踏青賞景了,對於清明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卻很少去探究。

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到處都能看到人們踏青賞春的身影,古人將這個時候定為清明節可謂意味深長......當我們享受美好之時,不要忘記我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人對清明節真正的意義逐漸模糊,甚至淡忘!

政府意識到了"文明危機"於是將清明節等幾個傳統節日列為國家法定假日。有假期當然受歡迎,可是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廣東、福建、浙江還有全國其他一些地方流行"豪華葬"所謂"豪華葬"就是花巨資將親人的墳墓建的豪華、氣派,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一些人發了家的人希望老得到祖宗庇佑,於是花錢再多也是心甘情願的!去年,某地一老闆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清明節這天花了四百萬元請來道士、樂隊、歌手為去世一年多的父親做法事祈福,為了營造悲傷的氣氛,這位老闆還以伍佰元一個僱來幾十人哭場。浩浩蕩蕩的祭奠隊伍剛上大街立刻引起圍觀,一度交通癱瘓,整個縣城的交警都出動了才勉強控制住局面,其場面之巨集大令人咋舌!

諸不知這位老闆的父親是如何去世的',據知情者透露,這位老闆是獨生子,母親早年去世。父親含辛茹苦將其養大,成家立業。為了支援兒子創業,父親一直獨居鄉下,可是兒子只知道做生意賺錢,一年到頭難得回去探望父親。儘管後來在城裡有了大別墅兒子還是不願將父親接來享福,因為兒子覺得父親是個鄉下農民,如果來到城裡會影響自己的形象!其實,就算兒子不說,老爺子也心知肚明!

那年端午節前兒子忽然接到老家鄰居電話,說老爺子大門緊鎖幾個月沒看見他人了。兒子驅車趕回老家,果真大門鎖著,敲門也無人應答,兒子感覺不妙,上前幾腳將門踹開,只見地上白茫茫一片,全是蠕動的蠅蛆,老爺子只剩下一堆白骨.......父親活著時沒有享受到兒子一點孝心,直到臨死也沒看到兒子最後一眼!或許,老爺子只是摔了一跤,或許,只是高血壓發作,再或許是更嚴重些的疾病.......可是無論怎樣都沒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及時的救治。況且好幾個月沒人來看望過他。

人活著不去關心、愛護,死後卻花巨資來祭奠,自己沒有眼淚還花錢僱人哭場!如果在老人去世前將這些錢花十分之一在老人身上,也算是孝子了!清明節是神聖的節日,這一天是我們活著的人對逝去的親人一種追思、緬懷、敬仰......千萬不要拿這個節日往自己臉上貼金,否則,會被所有忠誠於中華文明的人恥笑、唾棄!

敬上有下才是人生之道,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祖的日子,還是教育我們的後代如何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最佳機會。我們要讓我們的後代看到在這樣一個傳統節日裡,我們是怎樣對待逝去的人和活著的人的!人都有逝去的那一天,從生下來就已經確定了答案。在短短几十年的生命過程中,人類像是夜空中一閃而過的流星,不斷地出現不斷地隕落、消失!也許,是因為感嘆生命的短暫,所以我們無比珍惜情親、愛情、友情!有了這些情感我們人類才有了文明,得以繁衍生息!

春去春回草木更新,我們在這美好的季節中徜徉,又到清明,還是追思.......

漫天飛舞著片片紙花,擦亮著碑前的三尺方臺,緬懷追思的心緒,潮溼傷感。陰陽兩界,逝者就這麼靜靜長眠於地下黃土,閉上眼,除了淚水,也只有哀傷滿腹。

布衫被風吹起,紅花紙錢滿地,嫋嫋青煙上升,清明,人世間的兒女趕來送上紙錢,為天國的故人噓寒送暖,添置綵衣。

柏鬆長青,梧桐夜伴冷雨,清明祭奠,我也來送上紙錢。千里萬里,陰陽兩界把生命分成兩個境界,塵土皆歸,百年陰陽,從此兩個世界。清明時節,把綿綿的悲切相送,把樸實的話語唸叨。山孤煙霧,斷魂掃墓,雙膝跪地,恭恭敬敬灑下一杯酒,孤魂荒郊,灑下陰陽兩隔的牽掛和祝福。世事紛紛擾擾,三尺方臺,安息著一方淨土。

細雨疏落霧更重,柏鬆長青水常東,荒冢之下是九泉,吟詠離上是黃土。雨瀝瀝順風而過,此生起起落落,親切悽雅迷夢,遙遙相望,紙灰杯土帶愁,千言無語無從說起,憔悴裡殘留哀思悠悠,荒冢飛揚的紙灰,飄念雜草叢生,千里孤魂,風吹哀愁,蕭瑟老蒼松,何處再與話淒涼?

煙嫋嫋,雨霏霏,紙灰在煙雨中飄蕩,香靈在空氣中斷魂,凝重的心情只有黃土一堆。活在人世間的兒女孫輩,對著另一個境界的故人抽噎抹淚。站在陰陽兩界,訴說著天底下最悲痛的別情,雨落烏啼,從此天人永隔。也許清明註定是個悲傷的日子,所以每到清明,都是細雨綿綿,雨落紛紛。

此時清明,山花已謝,柳葉泛綠。尚看祭拜掃墓的碑前,煙似流亡的魂,天國故人的身影,在紙灰煙雨裡飄蕩,孤獨的亡魂,濺起火花的燭,一大把紙錢,淋溼著絲絲的雨,無盡的悲情哽咽喉嚨。碎煙輕語,天下人同一時刻,"斷魂"滿腹的悽楚,看著忽聚忽散的紙灰,靜靜凝視這一堆黃土。

追憶往事看祭臺,時雨霏霏清明節。燒一柱高香,人生起起落落,酸甜苦辣全嚐遍,見過太多的生死別離,人來世上一遭,誰也不知自己的哪一天迴歸黃土,百年歲月,誰人再來碑前,傾訴陰陽兩界,素心道安?

傷踏清明,朽永著憂傷的主題,陽陰轉閣,伴隨塵土,點點都是離人淚,千門煙火流雲天,流星斬落,音容猶在,卻是天各一方,永不相見。

踏往前行四月,看櫻花滿天,看悲傷流轉,燃盡的風華,畫籌自己的百年。淺淺絮語,空對冷月,年年清明,離殤滿地,靜臥流年,墨淡冷煙,誰來前送安暖?冷風呼至,離塵赴安然,清明上墳,忍顧陰陽相隔。悽悽風乾的裂痕,百年之後,與塵揮手而別,我的靈魂,何時入土為安?

離別隔斷了天涯,人生的篇章就如盛世煙花,清明的悽迷,那一抹雲霧遮住了世人的望眼,奈何橋的遠景呈現在尋覓不見,緬懷追思,一步一回頭,繚繞的清寂,多少光景已不在。陰陽兩地,經年一去,再見便是無期。天國的人,幻變成零零散散的落英,留給世人撕心裂肺的疼痛。

風中飛揚著塵埃,清明的雨,祭祀人生的畫卷。一載流年的印記,清香一盞茶的光陰,一滴天堂的清淚滌散著流年,多少歡笑已不在。青煙裊裊上升,細雨紛紛飄零,歲月隔開了生死,隔開了陰陽兩界最無奈的永別。扒開墳前的雜草,沾染清明的哀思,此時的四月,世界的另一端,天國可下起了雨,可也是清明時分?

心中所念,清冷無韻的步調,回首那一堆墳前的土,雜草叢生,天國之人,再見亦是飄渺無期。清明哀思,陰陽兩地之隔,孤魂薄葬,悲涼落幕。

頭上絲髮已溼,衣衫已潤,生命,猶如微細的塵埃,一份迷離,兩眼憂傷,飄走了,就再也回不來。琉璃一程,浮萍一場,終究帶淚歸去,落裡幽靈的荒冢,從此光陰收場,再見無期。

萬般的哀思,溼潤了悽悽離別,今生一程,只留無限傷感。記憶的皺褶,從那以後,徒留人生的惆悵,命運安排了身後,人生無可戀,亦無可戀。時光的杯盞,選擇了遺忘,生命靜靜地來,悄悄的走,最終以無言結束。

哽咽的淺唱,清明的哀思。山風呼呼作響,揮手告別那陰陽相隔的親人。風聲細碎,繁華只是一瞬,歲月沉澱,清明惹傷了親人牽腸掛肚的惆悵。荒冢無人跡,蓬篙茅草長,命運給每個人安排了最終的歸宿。四月天的鐘聲,在月缺月圓的暗夜裡回望,離去,百年之後,終究歸離去。

清明,惹傷一地的哀思。

清明節隨筆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

清明節隨筆8

隨著時代的進步,都市化生活越來越濃厚,許多鄉村習俗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能夠流傳的應該稱得上精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到了,人們除了祭祖還願,少數地方還會把老祖宗遺留下的一些生活習俗保留下來。清明節吃清明粑在少數地方似乎也能算是微不足道的精華之一吧。

小時候,我從父輩那裡聽說過清明粑,卻一直沒吃過這種東西,因此想品嚐清明粑的這個夙願就一直藏在心裡。

十年前,我有了新的家庭。婆婆是一位非常賢良的人,我到新家後,不管什麼節日,婆婆都特別重視,因此一家人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記得次年清明節,婆婆說這個節氣有清明粑可吃。我聽得有些興奮,驚訝於我們這些地方向來很少有人做清明粑。婆婆大字不識,怎會知道得那麼多?後來先生告訴我說,婆婆以為吃了清明粑眼睛會清亮。我對婆婆的這種看法有些將信將疑。

那年婆婆已差不多八十高齡,但身體一直很健康,她執意要去坡上採清明草。

清明草我認識。它是一種野生的草本植物,一般高不過三四寸。清明草長著長而橢圓的葉子,葉及杆子都密密地長著一層灰白的絨毛,看起來不怎麼招人喜歡。等到成熟時期,草的頂端還會開出密匝匝黃色的小花蕊來。

雖然清明草看起來極不顯眼,但在以前,山丘、田埂、路邊……漫山遍野隨處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清明節氣,就到了採摘清明草的最佳時期。

婆婆採來清明草,洗乾淨後把水瀝乾,然後切碎,和上糯米麵、小麥面,再加上適量水、鹽或糖等,揉捏均勻分成拳頭大小的餅狀,放入蒸鍋裡蒸熟,或直接用熱鍋炕熟,清明粑就做成了。

清明粑聞起來沒什麼特別的香味,可咬一口在嘴裡,其香甜軟糯的味道即刻溢了出來;細細品嚐,你不得不讚嘆人類的智慧。

婆婆做的清明粑特別好吃,我由衷的讚歎。或許因我無意間流露的喜愛緣故吧,那年以後,每逢清明時節,婆婆都會親手做她拿手的清明粑給家人吃。

如今,婆婆已然年近九十,子女們都長大成人各自成家,陸續離家在外工作,少有時間回來,只有作為兒媳的我與先生還呆在婆婆身邊。

前段時間,我忽然想起清明粑來,又恰逢快到清明節了,於是跟先生嘮叨著,說想吃清明粑。先生說現在清明草不好找了,他自己也沒怎麼學會做清明粑,況且婆婆年事已高,這事就閒聊於此。

昨天下班回家,當我又提起清明粑時,先生說婆婆已悄悄揹著他特意去市場買了清明草準備做清明粑。婆婆說她一直記得我喜歡吃清明粑。

沒曾想我念念不忘的清明粑,被婆婆牢牢的記住了,我聽得心裡暖烘烘的。我那慈愛的婆婆,雖然她身體不如十年前,但她記憶力仍舊這麼好,待人依然寬厚仁慈,她老人家怎能不長命百歲呢!

清明節隨筆9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因此,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根據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節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

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所以,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隨筆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著杏花村。

天陰沉沉的,淅淅瀝瀝的小雨,如絲如縷路飄落在大地上,織起一張無涯的綠茸茸的大地上,織起一張無涯的綠茸茸的大地毯,整個大地一片綠意,墳墓四周一片幽靜,兩旁的松柏展著綠色的枝葉,貪婪的吮吸春天的雨露,守衛在這墳墓前,這裡雖然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處處春意盎然,可我們卻根本沒有心思去欣賞這美麗的風景,只是默默地站在姥爺的墳墓前,哀思。

爸爸媽媽和幾個親戚擺好蠟燭,香臺,以及等祭祀用的點心、水果,爸爸還把鞭炮、煙花放在墓旁,媽媽也默默地把一包包用黃袋子裝好的紙錢點燃,剎那間熊熊烈火燃起,我輕輕地上前撫摸著姥爺的墓碑,想起以前姥爺那粗糙的大手為我盛飯盛湯;慈祥的眼睛關注著我每一天的成長,心裡像倒翻了五味瓶似的,陣陣痠痛,眼淚在眼眶裡滾動著熱熱的淚珠,最終泣不成聲,任由淚水盡情的流淌下來!

我在心裡默默地對姥爺說:”姥爺,安息吧!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完成您對我的期望,報效祖國。”

清明節隨筆11

很慶幸,在物質慾望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貌似要吞噬一切的時代,還有一個叫做“清明”的節日,似釘在高速公路上的一處減速帶,讓人們在行將掙脫道德束縛的當口,終於慢下浮躁的心緒和功利的慣性,將追思與感恩從心中最靠裡的那個口袋掏出來,晾晾那些已蒙塵黴變的靈魂。

“清明”其實是一個古老的農事節氣,而非節日。只是在近些年迴歸傳統文化的大眾呼聲中,才像一個正在田間勞作的老農,匆匆洗掉了一腿齊膝的黃泥,急急忙忙的進了城,一躍變成一個正式的節日。在一些時下被很多年輕人熱捧的洋節,以及那些塗著政治、人文色彩的節日還沒有出現之前,中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是數千年來農耕中國社會生活的記事之繩。在這個地球的絕大部分地區還是一片蒙荒混沌之時,聰穎的的中國祖先就觀日月之轉規律,研究出了指導農事及社會活動的方法,即中國農曆曆法,並一直實用至今,其蘊含的玄機智慧,我等愚鈍之人,實在無法想象。

最開始,清明只是二十四個節氣兄弟姐妹中的普通一員,“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無非就是告訴大家,到了這個點得趕緊春耕播種了。但後來一些帝王將相選擇在這天行“墓祭”之禮,慢慢的就發展成了一個固定而重要的祭祀之節,再後來民間紛紛仿效皇室望族,於此日前後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一種固定的風俗。前幾年清明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小長假之後,似乎一夜之間身價百倍,與之相關的比如公祭先祖偉人、踏青出行等話題佔據了眾多網路和媒體的版面,著實也拉動了一些眼球經濟。

對於清明節,農村更顯重視隆重一些,大多數家庭都會按照祖宗規矩子午不差的行祭祀之禮。而在城市裡,無論禮節還是形式,就多少顯得簡化了一些,甚至可以說是敷衍。我出生在農村,在農村長大,對於那些老規矩,自然從小便耳濡目染。爺爺是一個對祖訓傳統虔誠到近乎苛刻的人,除一年四季的生息勞作嚴格按照節氣規律行事外,對於老祖宗傳下來的那些大到婚喪嫁娶、小到吃飯睡覺的繁複規矩也是不折不扣。比如吃飯不能隨便說話,“吃不言,睡不語,半夜講話是窮鬼”;比如睡覺不能隨便一躺,“要想睡得人輕鬆,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比如打掃衛生要注意邊角旮旯,“掃地不掃旮,一天掃到黑”。小事尚且如此,而對於氣氛更加嚴肅、形式更加莊重的清明節禮儀,爺爺當然更是沒有絲毫馬虎。

清明節當天是不能祭祖掛墳的,民間有“前三後四”之說。春分一過,爺爺便會在某個睛好的日子去十幾裡外的肖家河或者觀音庵趕場,在鐵匠鋪修整豁了口的鋤鍬鐮刀、買擔竹篾做的籮筐什麼的,而最重要的,是準得買一大疊那種約兩尺見方的毛邊白紙回來。第二天早飯後,爺爺先將堂屋用高粱掃帚打掃得一塵不染,再在堂屋中央支上兩條長板凳,然後將頭天買回來平壓在臥室那口大黑漆木箱上的毛邊白紙搬出來,恭恭敬敬的鋪陳在地上,再去到偏屋端下一道門板,將門板擱放在長板凳上後,用抹布前後兩三次擦得乾乾淨淨,最後搬來他的放著鑿子、錘子、剪刀的百寶箱置於一旁。這些準備工序做完後,爺爺才彎下腰,依序捻起三張大白紙來,鋪在門板上反覆摺疊,每摺疊一次就用磨得鋒利的鐮刀按折縫裁切,如此三番五次,最後三張碩大的紙張就被裁成了數十張約莫紅磚形狀和大小的小紙片,然後又每次捻數起十餘張小紙片,在門板上橫豎反覆幾次頓齊後,從百寶箱摸出一把老火剪刀,將紙片窄邊的一頭剪出個燕子的三角尾形來,這便是成品了,掛墳的“清明紙”。一個上午,爺爺都一絲不苟的在做這個工作,我和弟弟好像也受了爺爺肅穆氣氛的感染,平素淘氣得恨不得上天入地的哥倆,居然也便老老實實的蹲在一旁,或坐在門檻上,靜觀爺爺每年一度的這種儀式般的表演。

當然,在清明節裡,我和弟弟並不僅僅只是看客,這些爺爺精心裁剪出來的清明紙,就是兄弟倆在這個傳統節日舞臺表演的道具。臨到清明節前,母親說“你們倆明天跟爺爺一齊上山掛清明去”。其實不用母親交待的,五六歲起,我們就跟著爺爺上山掛墳了,每個祖墳的位置,我們心裡門清著呢。真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似乎每年清明節都冷雨霏霏,路滑泥深,雜草絆腿,難以前行,所以那時我心裡並不願意跟著爺爺上山掛紙,但架不住母親“人不能忘本”以及“老規矩就是要代代相傳”的威誘利逼,最終還是噘著嘴巴跟著爺爺出發了。弟弟那時倒可以找些比如“年紀小”、“兩兄弟去一個就行”、“你是老大應該去”等合適的理由三年打魚兩年晒網的。

我家祖墳較多,分佈較散,加上下雨路不好走,一圈下來得大半天,著實是件吃力的事情。爺爺穿著笨重的蓑衣,提著鞭炮清明紙,還揹著培墳剷草要用的鐵鍬,自然顧不上深一腳淺一腳的我,所以每年清明上山祭祖,摔跤滾泥是常有的事情。每到一處祖墳,爺爺便會年復一年的告訴我“這是爺爺的爺爺,你得喊老老爺爺”、“這是你的老嘎嘎(外婆),也就是你爸爸的嘎嘎”、“這是爺爺的爺爺的兄弟,當過和尚,你得喊太爺爺”等,十多年的諄諄教導,那些複雜的祖輩關係,我至今都爛熟於心。爺爺說,掛清明有講究,得從墳後上墳頭去,將清明紙沒剪口的那頭對著墓碑位,用土塊壓嚴實,防止被風吹走;墳上的草和雜樹,只有清明節才能扯能砍,其它時候不能動墳上的一草一木;兩支蠟三柱香,先點燭再燃香,墳前不能大聲說話等不一而足。而路過的地方,有些無主墳,爺爺總也吩咐我去掛幾張白紙在墳頭,說“他們可能沒後人了,我們路過就順便掛張紙,也不至於讓他們在陰間太過淒涼,積點陰德”。爺爺平素話並不多,但每年掛清明和大年三十給祖墳送燈時,就會變得續續叨叨,生恐我們記不住似的。如今,爺爺離開我們已有二十多年,每年清明節回老家祭祖,佇立爺爺墳頭,我便想起那些年清明節我在他後面的亦步亦趨,想起他如數家珍般地給我介紹每一座墳裡的人,想起他去世後的第一年清明節我給他掛紙時的嚎啕大哭。去年清明節,我帶著兒子回老家祭祖掛墳,在一座座祖墳前,給他講墳裡的誰誰誰,特別是在爺爺墳前,我不厭其煩地講當年爺爺帶我掛清明的一些往事。末了,兒子一句“爸爸,你今天怎麼變得這麼??攏俊比夢野胩烀換毓?窶礎N彝蝗環⑾鄭?矍暗畝?櫻?褪塹蹦甑淖約骸6?舾贍旰蟮哪掣鑾迕鶻冢??右慘歡ɑ嵩諛匙?贗房吹澆裉斕淖約骸?/p>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見證各種生命來來去去的過程。新生蒂落,欣慰歡喜,駕鶴長天,感傷落淚。平時奔走於紛蕪塵世,忘性於功利街頭,非特殊時刻而甚少記起那些已然與我們兩個世界的他們。清明節的驚堂木一拍,迫使我們駭然轉身,用靈魂回望那些凝固了的時光,用柔軟浸潤那些纏裹住了的溫情。我們不只祭奠賦予血肉延續的先祖宗親,更要感恩於那些給了我們恩蔭惠澤的師友鄉鄰。所以,必須有這麼一個日子,讓我們能夠開啟時光之門,低下高傲的頭顱,與神靈對視,接受良心和道德的審判,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淡忘了他們的身影,淡忘了他們的恩惠。於是,那個懷才不遇、曾用笛聲撫慰我青春躁動的老師,那個風趣幽默、曾與我一起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的朋友,那個勤勉謙遜、幫助於人而不露痕跡的同學,那個面板黝黑、曾一起掏鳥窩翻泥鰍的兒時夥伴,他們就從記憶裡款款的閃出身來,在細如研末的追思裡,開始立體,進而鮮活。於是,就有一些酸酸的液體盈出來,如千年不絕的清明雨,潮溼了我所有的心緒。

真的很喜歡“清明”這個有著通透純淨感覺的詞,雖然平素說出來可能有人會感犯忌,但也許古人的智慧恰在這裡,讓人們在陰陽之間尋到一處心靈的橋渡,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找到一個心理的平衡點。可是,當我們懷揣一顆虔誠之心,面對親友冰冷的碑冢,鏟一鍬新土、栽一棵綠枝、存一縷緬懷之時,你是否能從哀思與惆悵中悟出些許生命的真諦呢?

一冢一部書,一碑一故事。曾經的喧囂和寧靜,翩然杳去,曾經的擁有與遺憾,化為煙雲。人,只有在生命之火即將熄滅之時,才會頓感人生蒼涼,回首來路的慾望和貪戀,瞬間被擊為齏粉,撒向虛無。然而,仍被裹挾在名利場中央的人們,又有誰能真正參透凡塵,寧靜於心?為權困,為錢累,為情傷,其實最後都是“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清明!清明!朗朗乾坤,芸芸眾生,究竟有幾人能清,又有幾人能明呢?

清明節隨筆12

冰雪在和煦的春風裡漸漸消融,寒氣也將 在黑暗盡頭偃旗息鼓。 風沙中捲起的一頁滄桑,在冷漠中,黔魂凝睇。它蕩動在綿綿的薄霧裡,像早春裡的塵夢,被冰雪纏住了腳步,不見日暖,不見朗晴,不見春紅。悽迷在空曠的阡陌上,旋轉著流動的清魂,半睡半醒。陰雲泣雨,蒙避了藍天的色彩,沉眉垂首,蕭蕭而落。淋溼了飄動的絲巾,淋溼了無根的腳步,也淋溼了滿地青痕的延續。一席連天的衰草,正在萌發。綠色的生命,等待重生。

溝壑起伏的原野,縱橫交措。平坦無邊的長壟,一望無際。在沉重的回望中,在雨絲風片的遊離中,我鬱悶在這般清冷的日子裡,又見清明。順著那條熟悉的鄉路,我帶著淡淡的憂傷,走近故鄉,走在進蜿蜒曲折的小徑上,朝野外的荒冢慢慢靠攏。遠遠望去的山林,似乎有一股熟悉而溫暖的氣息,迎面撲來,把一些零亂的思緒,沉痛的壓在心頭,使我的心情很低很衰。我向往著藍天白雲的恬淡,對生命的感喟,對亡者的懷念,把我的思念送進天國,以告慰先人。清冷的風,伴著清冷的雨,使我的情愫輾轉反側,百感交集。

相通的血脈,是一條難以割捨的根蒂。脈脈的親情,是世代相傳的聲息。走近清明,就走近了你。傷,是真情的回放,痛,是生命的意義。我流連的腳步,在風中駐足,看那些遠去的故事,有你深沉的背影,在漆黑的長夜裡,轉瞬即逝。我徘徊的思緒,在雨裡回憶,聽從前的聲音,看你的音容笑貌,在浸滿淚水的眼裡,慢慢遠離。在那些殘留的精彩裡,有許多無語的期望,那便是你生存的坦蕩,魂歸的安寂。

幽靜的小路上,行人稀稀落落,來來往往,低靡著悽婉的情緒。男人的臉上寫滿凝重,在前面匆匆領路。女人的臉上掛滿憂傷,拿著各種祭品,緊緊相隨。女孩兒換上素淡的衣褲,不再花枝朝展。男孩兒一改往日的瘋狂,而安分守己。白髮的老人,沉寂在安靜的角落裡,發出長長的嘆息。感嘆人生的短暫,生命的可貴,面對死亡的憂傷和恐慌。

烏鴉落在荒蕪的古陌上,飲泣昏曉。喜鵲盤旋在柳林的上空,鳴啼春冬。縷縷紙菸從悲泣聲處,繚繞著升騰起來,再向四處緩緩飄散。燒掉的紙錢是生和死的相接,燃過的菸灰是陰陽兩界的過渡。一?g黃土,牽動著千里萬里的路途。一縷清魂,連著飄泊不定的人生。根,是一條扯不斷的相思路,無形無聲,無止無休。燃著的孔明燈,扶搖直上,躍上一片青雲。向著雲上的天空,隨風遠行。那是靈魂自然的超脫嗎?還是後人對先人的最大慰籍?生的走了,無怨無悔。再生的又走了,一代又一代。生死輪迴,脈脈相承,生生不息。

憂傷或許也是一種自醒。面對前人走過的路,應該怎樣延續,有時也能成為動力。離開墓地後,沿著田野裡的車馬大道,順路來到 了悸動的松花江邊。遠遠望去,緩緩移動的支流,冰排碰擠。一些停滯的遊船仍舊留在岸邊,彩旗飛舞,四處張望,在等待著啟動的時機。踏青的人們,沿著江邊的葦蒿塘,在遍地馬蓮叢的縫隙裡,尋找著剛剛露頭的柳蒿芽。似乎想把這一片新鮮的嫩綠,放進自己的收穫裡,用一聲聲嘻噓的驚歎,炫耀著春天的無償賞賜。俗語裡說:“清明難得晴,穀雨難有雨。”不知那些冒雨趲行的遊人們,對一路採來的無限春景,是否也如我此時的心境?

酒,是水與火的磨鍊和考驗,陰與陽的重合與交融。牧童那一指千年的酒香,曾經醉倒多少痴情的兒女。古往今來,那些漂泊四海的遊人,醉倒在路邊,又怎樣將那些傳奇的佳話,誦成大夢方醒?一杯濁酒解千愁,它能將那些旅途勞頓的人們,停下腳來,摘掉華麗的面具,卸下一身的偽裝,做短暫的安歇。它能讓人們拋去所有的煩惱,把滿腔的鬱悶排解一空,在鄉土和鄉情的溫馨裡,回到真實之中,然後酣暢淋漓地做個好夢。累了,倦了,傷了,痛了,一切也都消失在夢中。

路走過了,才知道其間的曲直深淺。生活經過了,才懂得苦辣酸甜。離我遠去的親人,是傷與痛的懷念。清明是回首人生,珍惜生命的終點和起點。

日落西山,酒醒黃昏。在迴歸的長路上。我想到了一代佛學大師李淑同的詩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扶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清明節隨筆13

清明節回家,藉著掃墓,重走童年的路。

爸爸是浙江人,以做松油,做香菇謀生。所以從小我們田裡的活幹的少,但是,山是我們最熟悉,尤其是熬山。那裡到處留著念想,佈滿回憶。

記得有一次在山上過夜,夜裡醒來,聽到森林裡傳來陣陣呼呼聲,一摸,爸爸不在。我頓時恐懼無比,哇哇大哭。我摸黑邊哭邊跑,最後發現附近有一盞煤油燈亮著,原來勤勞的爸爸看我睡著便起來挖菜地。白天要做松油,做香菇,還要幫助生產隊管理一大片的地瓜,實在沒有空,於是爸爸常常利用夜晚摸黑種菜。

爸爸已經走了十多年,可是爸爸用身體力行傳給我們兄弟姐妹的一大筆財富——勤勞,所以時值今日,我們不敢懈怠,唯有勤勞對待生活。

此刻,滿眼望去,記憶中的筍廠早已拆除,松樹沒有了蹤跡,杉木,翠竹,板栗樹等經濟林取而代之。或許那些曾經的採田珠,採蘑菇,拾茶梨。故事也將漸漸老去。

幸好還有媽媽和我們一起嘮叨那些年裡的老故事,還有媽媽陪著我們踏上熬山路。多年以後,誰來陪我看熬山?

清明節隨筆14

今正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是描寫清明時節的景象。清明之前,已經下了幾天的雨,今天,4月5日,清明節當天卻變成陽光明媚、天氣晴朗。我們一大早,便整裝待發了。

媽媽早就準備好了一切,有兩大筐豐富的貢品。我掀開籮筐上面的蓋著的布,啊!一層一層的,最下面一層是媽媽昨天精心做的米糕,米糕上面是一隻肥大的雞,旁邊還放著許多的水果:有進口香梨、有芭樂、有美國臍?、還有一些不知什麼名的水果。另外一個籃,放著要燒的紙、香、鞭炮等等。

我們一家人懷著崇敬的心情開車去祖先的墓地,我開啟車窗,一路迎著舒服的春風,享受大自然的美。很快到了目的地——墓地山腳,人到齊了,拿好東西,一家人就開始有說有笑地向墓地出發了。

我才爬了一小會兒,就被山上的景色迷住了,路旁是一眼望不盡的果園,那茂盛的荔枝樹、龍眼樹正向我們展示著無限的生命力,樹冠上已是綴滿的新的嫩綠的芽,有些已變成翠綠的新葉了。那葉子中間,躲藏著一些可愛的小果果。一陣風吹來,若隱若現,非常可愛。儘管荔枝已結了果,但還是可以看到忙碌的蜜蜂在飛來飛去,一派繁忙的景象。路的兩旁長著各種各樣的小草小花,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瞧,這邊一簇的杜鵑開得多麼鮮豔啊!那裡的野草莓花也不甘示落展示著她的容顏。這邊的葉子尖上還掛著一小滴晶瑩的水珠,這是太陽沒有照射到的緣故啊。

到達墓地,大家就幹起了活,有的人鋤草;有的人擺放鮮花;有的人擺放水果;有的人把紙錢放在相應的地方;還有的人擺供品熱鬧極了。而我呢,則是在旁邊折樹枝玩,繼續欣賞山邊的風景,繼續陶醉在大自然中。後來,媽媽叫我去插蠟燭、上香,我可高興了,終於有事做了,我迅速地按著吩咐的任務去做,不一會兒,我就完成任務了。又開始閒著了

過了許久,我們終於打掃好墓地。爸爸開始上香了,只見他表情嚴肅,雙手合一放在胸前,嘴裡念有詞,似乎在祈禱什麼。過了一會兒,他祈禱完了,便跪下來磕頭,恭敬地磕個四個響頭後叫我們姐弟也磕頭了。我們受他的情緒感染,也不說話準備學著爸爸跪拜了。突然間,我問爸爸:我要說什麼嗎?爸爸輕聲地說:你可以讓祖先保佑你學習進步啊。於是,我莊嚴地給每個祖先行一個禮,我並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請各位祖先保佑我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姐姐也表情嚴肅地跪拜出四個響頭。跪拜完畢,開始把先前準備好的紙錢之類分別燒給祖先,接著就是放鞭炮,用火輕輕一點導火線,鞭炮就噼裡啪啦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

祭拜完,我們就有說有笑地下山了。一路上,清脆的鳥叫聲、歡快的蟲叫聲,還有小朋友們的歡笑聲,一聲聲叫聲,組成了一曲動聽的大合唱。

清明節隨筆15

清明時節到了,這是我們祖國的傳統節日。

每到清明時節的時候,會讓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傷感,是不是真的應驗了唐代詩人杜牧的那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在緬懷過去。

清明時節,是我最有一次傷感的節日,我從來都沒有感到過這樣的傷感,或許這是我對先人的懷念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