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清明節演講稿範文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67K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演講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清明節演講稿範文4篇

清明節演講稿 篇1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埽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曆,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曆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碓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了!

在墓前祭祖埽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的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兄戰國時代埽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韶定寒食埽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皁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晒晒太揚,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節演講稿 篇2

“清明時節雨水多,路上行人慾斷魂。”古人的這首詩似乎是清明的真實寫照。溫暖的陽光不再照耀大地。反而是陰雨連綿。小雨滴落在地上,敲打著窗戶,喚起人們對已故親人斷斷續續的悲傷和悲傷的懷念。

我家也在準備清明節,但是意外不斷出現。奶奶做飯讓我給爸媽打電話,他們都不在了。於是我給他們打了電話,一開始沒接,又打了幾次,最後還是接了。我知道他們去了外婆家,舅舅去世三年,但親人的懷念和遺憾依然存在。電話裡我媽的聲音很淒涼,我聽到哭聲。我媽說我們等一會兒,說他們很快就回來,可是我們等了很久,還是沒有回來。過了一會兒,我接到媽媽的電話,她說他們馬上就來了,讓我們把食物熱一下,等他們。於是我就去找奶奶說話,然後發現奶奶不在了,就去奶奶家找,但是門是鎖著的,然後我就去別的地方找,最後在一個食堂找到奶奶,她在那裡看別人打麻將。奶奶看到我來了,就問我爸媽回來了沒有。我說他們快來了,讓你把菜熱著等他們回來。然後奶奶回家準備熱飯。然而,當奶奶發現家裡的煤氣用完了,她就把食物打包帶到家裡取暖。然後我爸媽回來了,然後我們家開始燒紙錢,放鞭炮。之後,我去了墳墓。我去墳前燒紙的時候,天上下著小雨,一滴一滴的掉下來。它落在我的臉頰和父親飽經風霜的臉上。

我不喜歡淋雨,不喜歡燒紙錢,不喜歡放鞭炮。於是我做了一件蠢事。我說:“爸媽,我不想燒。毫無意義。我先回去了。我媽先是反對,最後無奈的讓我回去。在最後一刻,我看到了父親充滿無奈和悲傷的臉。心裡突然酸酸的,但還是回家了。回家後,我的'第一個想法是給父母送一把傘。但是,想了想,他們並沒有我那麼討厭下雨。也許他們願意在這個傳統節日裡下雨。於是我走到外婆家,幫她撐傘。奶奶手裡拿著一個裝滿食物的東西。我說奶奶重。你想撐傘嗎?我會幫你的。她說,不用了,我就要了。我覺得幾個菜可能也不是很重,就沒再多說,繼續幫奶奶打傘。到了門口,爸媽才回來。可能他們看到我給奶奶撐傘,原諒了我。後來他們也沒說什麼。這件事可能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最後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在清明節吃了這頓飯。食物很好吃,但是氣氛不太好。最後爺爺打破沉默,然後他們都在桌子上聊天。氣氛太好了,大家都開心地吃完了,就都走了。父親去了武漢,母親出去了,爺爺奶奶回家了,就剩下我一個人在家體驗清明節的孤獨。

讓我們從這個春天和這個清明開始珍惜時間和生命。畢竟人生如春光燦爛!

清明節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今天是清明節,沐浴在溫暖的春風,演奏《義勇軍進行曲》,莊嚴地升起我們神聖的國旗。看,五星紅旗,我們心中的圖騰,溫暖明亮,迎風飄揚。在每一個華夏子孫心中飛翔。

今天,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緬懷和紀念我們的革命先烈。

歷史的長河記錄了許多英雄的事蹟。革命先烈們把對勤勞群眾的熱愛,變成了戰鬥對敵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革命先烈在中華民族面臨巨大危險的時候,用自己的血肉築起了鋼鐵長城;革命烈士們,在最需要社會主義建設的時刻,拋棄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無私地把自己寶貴的生命獻給祖國和人民,把自己的全部熱血灑向祖國。

如今,戰爭歲月漸漸漸行漸遠,我們這些90後、00後的孩子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無法體驗戰爭的艱辛和磨難,只能從書本、長輩的教誨、電視劇中去體會和領悟烈士們的愛國情懷。但我們知道,生命是最寶貴的東西。為了我們後代的幸福,烈士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有多高尚?

同學!我們都很幸運。我們成長在一個新的時代,生活豐富多彩。當年烈士浴血奮戰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鮮花綠草。在那些日子裡,煙霧瀰漫的天空已經很晴朗,紅旗在飄揚。在和平年代,雖然不需要像烈士一樣拋頭顱灑熱血,用身體築起共和國的長城,但我們肩負著振興中華的使命。

梁啟超曾說:“少年智是國民智,少年力是國民力。”同學們,讓我們以先烈為榜樣,繼往開來,用自己的熱情,用自己的血汗,用自己的聰明,去把握人生的每一刻;用青春的承諾去放風箏的理想;用青春的自信毫不猶豫的去戰鬥;用青春的堅韌,不懈努力,立志成才,超越自我,報效祖國!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

清明節演講稿 篇4

清明節是一個的節日,四月五號是清明節,到了清明節那一天大家要掃墓。我們每年的今天都要回苑裡祭拜祖先,我的祖母會準備祭拜的東西,就是為了清明節這一個節日。

為了掃墓我們有準備鐮刀、鮮花、水果等等,還有很多要祭拜祖先的東西,我們先除草打掃,我爸爸還有其他親戚都很賣力的。除草完了我們開始在墓上放紙錢,做完了換拜拜的工作,到了燒紙錢的時候,因為紙錢超多的,我就很快的將紙錢放下去燒,直到紙錢燒完了。

終於祭拜完了,可是還有要去整理另一個墓,到了另一個墓地時,因為那個地方比較好打掃,也因為那個墓比較小,很快整理完了。墓的旁邊還有十字架標誌的墓,也有很多人拿鮮花來拜。

我們終於掃完了墓,這真是忙碌的一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