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錦集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3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錦集7篇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不是遊子,不是行人,可是卻斷魂。

若今天,我在家裡的話。祖父估計老早就叫醒了我,催促我穿上毛衣,拿上紙錢用塑料袋裝上,還有楊柳枝什麼的。飯,一般情況下不吃就出家門了。鄉村的清明與城裡的不同,鄉村的清明是更像 清明的。

路邊長滿了齊膝的雜草,都是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草。輕輕走過,褲腿就都溼了,鞋子也溼了,還會沾滿泥土。估計每天的這個時候,這裡的草都這樣掛滿露珠吧。遠處有些墓地上已經插滿了白色的 紙錢串。可想雜草已經不只溼這一回了。鄉村裡的墓地大多埋葬的是老人們所稱的“老祖宗”,雖然有點迷信,但是老爺爺老奶奶們卻都是深信不疑的。

祖父手裡拿著柳枝,吃力地插入泥土中,把一串紙錢掛在上面,嘴裡還嘀咕著,有時還清清雜草,表情嚴肅。完了,點上一枝旱菸,抬起頭(似乎在回憶他小時候的清明),給我說這是某某某的墳 墓,當年建立家業多麼多麼艱辛……大概從我剛記事起,每個清明,我都會這樣的看著祖父,聽著他嘮叨。看著祖父晃動的背影,我有時會想到自己,我老的時候,會變成怎樣的呢?

我家“老祖宗”的墳墓有多處,所以大多時間都花費在趕路上。小時候,經常會走到一半路而覺得累、渴。然後,祖父就叫我停下來休息一下,掏出他那個老杯子,泡得都是那種很差的茶葉,有點 苦,但是渴的時候也就不覺苦了。趁著這個空當,祖父又點上一枝煙,開始了他的“言教”了。說什麼我家以前是多麼窮困、艱辛,做莊家做了好幾代了,至今生活依然艱辛。叫我要好好讀書,好好學 東西,將來走出這個小村莊,去大城市,住到大房子裡去,過年過節別忘了回家看看父母親。說什麼到那時他和祖母恐怕都已經不在了。這是我就會大叫:怎麼會,到時候我要買好茶葉給您喝,買暖皮 鞋給祖母!

時間慢慢地,慢慢地,都已經是20xx年的清明瞭,祖父已經度過了77個清明瞭,而我也已經度過將近20個清明瞭。跟在祖父後面的那個小孩已經長大,已經離開家鄉,去尋找夢想。可是跟著祖父上 墳的畫面卻依然清晰。這個清明,雨下得很大,我和故鄉相距千里。不知祖父早上會不會叫弟弟,催他穿毛衣,讓他拿紙錢,拿楊柳枝……呵呵,我是不能聽祖父嘮叨了,不能看他晃動的背影了,也喝 不著那杯苦澀的茶葉水了。可是這個清明,我的心卻依然跟著祖父踏著露水走在清明的小道上。

早晨,很冷,我還得披上厚厚的外衣才能坐在這裡。這天氣頗似家鄉清明時節的清晨。在這般季節,教人如何不思念故鄉,教人如何不思念故鄉的清明!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2

每當清明節來臨時,所有的炎黃子孫用不同的方式祭拜祖先,寄託自己的哀思。我們家也不例外。

清明節的那天,我們全家起了個大早,換上樸素的衣服乘車回老家,在路上下著雨,使我想起一句名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經過長途跋涉,我們回到了老家,來到了二伯家,準備一家老小一起上墳。

我們踏著泥濘的山路,一步一步艱難的往上爬,大約過了半個鐘頭,我們來到太婆和太爺爺,爺爺,婆婆的和墓,我們先一人拿支香,點燃鞠躬,不知道為什麼,這煙能使人情緒低落,我不經傷心起來,上完香後我們給太婆和太爺爺,婆婆,爺爺燒鬼票子,鬼票子是專門為死去的親人在陰間裡花的鈔票,爸爸知道太婆。爺爺。太爺爺愛抽菸,婆婆愛打麻將所以多給他們燒了些鬼票子,然後給他們鞠了幾個90的躬,在家鄉,每個來上墳的男女老少。老少爺們都要和死去的親人說心裡話,我第一個說:“太婆。太爺爺。婆婆。爺爺你們都走的那麼早。”說到這裡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連面都還沒見著,你們就撇下我不管走了,難道你們不想見我?自打我出生,就只能對著薄薄的遺像為你們祈禱,為你們祝福……”說完後我的淚水像斷線的珠子一個勁的往下流,輪到爸爸了,爸爸先恭恭敬敬的的舉了一躬,獻上了一將花,開始和爺爺。婆婆。太爺爺。太婆婆說話:“爹,娘,爺爺,婆婆,咱家打小就窮,你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為了上我們好好學習,你們隱瞞了病情,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離開了我們孩兒不孝!沒有照顧好您老人家,我在這給你們賠不是了……”

在場的人都哭了,願死去的親人在陰間好好生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這句詩在我耳邊響起,我就頭涔涔淚潸潸……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朱自清在《匆匆》中寫道:“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就是人死了卻無法再回來,親愛的奶奶,在這冰冷的墓裡,您一個人長眠在這太久太久……

有時我感覺我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如此遙遠,我的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侄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奶奶的清明節就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疼愛侄女的奶奶為什麼就再也不回來了?

在以前,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邊陪我。您就陪在孤獨的我身邊。我的童年因您而美麗、快樂。

透過那濛濛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油菜花盛開了,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著。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奶奶您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蔚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著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婦人不正是奶奶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在婦女那嘮嘮叨叨的話語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奶奶眼中的憂傷,老婦人是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快樂。最後就無奈地離開人世。

奶奶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奶奶您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卻是那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4

放假了,三天時間,俗名清明小長假。一個人走出室外,漫步於杜水河畔,想理一理自己紛亂的心緒,因為最近的自己太累了,一股身心間說不出的累。

母親回老家了,她是去 為大姐掃墓。二姐昨天來了趟家裡,恍恍惚惚坐了一會,說有些困,又回去了。從內心而言,對清明這個節日我是特別地排斥。我厭煩街道那些賣紙錢,賣殯葬用品的小商小販,害怕見人哭哭啼啼訴說離世親人生前如何的不幸,確切的說我害怕面對母親那憂戚哀怨的眼神,以及二姐那無奈和失落的慘痛表情。我希望這個節日就這麼悄聲無息地過去,不留下任何痕跡和記憶,然而每年它都來了,且以法定節假日的形式宣告著,提醒著我,來了,對此,我無力迴避。人死不能復生,過去的畢竟已經過去,過分的思念只會給生者增加心理的負擔,造成身心的傷害,人不能改變命運,但也不能永遠停留於傷痛和不幸中而不能自拔。十四年前大姐患病去世,三年前二姐的女兒不幸溺水身亡,在這清明時節雨紛紛之際,我的心情可想而知。

前幾日,同事高亞梅突患大病,搞得我連續幾日心情都極為不好,本來醞釀的幾篇文章持續拖了幾天,終不能完稿。作為寫作,越進一步深入,越感到它的不易與艱難,期初寫作只為心靈間的一種傾訴,有感而發,把當時自己的所感所想梳理成一段文字,然而寫得多了,才深懂這是拿在人面前供人欣賞的作品,來不得半點馬虎和鬆懈,更進一步說,這是藝術創作,需要精雕細刻才能完成。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在生活的日積月累中精心醞釀,待靈感迸發時及時撲捉,最後加以提煉和修飾,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也只能算作一段或數段較為通順的文字。寫作不易,實屬不易,但我還必須堅持。

昨天,妻下班回家,給我講述了兩個有關“微信”的小故事,其實這都只能算作“八卦”,是妻和同事上班聊天的.產物。妻講,她有位同事,老公是名大車司機,通過微信平臺“搜附近人”,加了一名女網友。兩人互加成功之後,便開始熱火朝天地聊天,聊著聊著最後競聊出了感情,待妻的同事發覺時,兩人已發展到有同去外地旅遊的打算。對此,妻的同事極為傷心和惱怒。妻還講,她的一名同學前段時間離婚了,而這已是她二次婚姻的破裂。原來妻的同學和縣城一名年齡相當的男士經常聊微信,一聊便聊到半夜一兩點,被老公發現後多次勸解都不思悔改,最終結付出了二度離婚的慘痛代價。據說這位男士還是我的一名遠房親戚,在此提及真讓我羞愧,當然也不便透漏他的真實姓名了。妻說,難道時下社會的婚姻結構就這麼脆弱嗎?有那麼多紅塵男女陷入網戀而不能自拔嗎?我說,這是中國偏遠小城鎮的真實國情。試想一下,隨著改革的逐步升入,農民進城落戶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作為放棄土地耕種的新一代農民,在住進新洋房的那一天起,他們便下定決心要融入自己所居住的這座城市,去掉昔日的土旮旯氣。要實現這一目標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增加收入,有一部分人就地解決,做起了小買賣,開起了夫妻店,而絕大多數人還是依照傳統模式,遠走他鄉,去經濟發達地區務工。務工對剛結婚的年輕小夫妻來說,可以成雙成對,結伴前行,最好不過,可對中年夫妻來說卻又成了極為矛盾的難纏事,家裡有老人,孩子要上學,這兩撥人都需要照顧,無奈之下,丈夫只好背起行囊,揮淚離別,與妻子過起了兩地分居,牛郎織女般的生活。天長日久,不甘寂寞的男人也許偶爾會進入燈紅酒綠的“紅燈區”輕微放縱一下,孤守空房的妻子在落寞的漫漫長夜,在公公婆婆都熄燈之後,在兒子女兒的微鼾聲中,也許會輾轉反側,心湖間盪漾起幾絲思春的漣漪。正常人都是有感情的,沒有感情的那不是正常人,是白痴。於是,眾多留守婦女便將感情寄託於網路,寄託於這個“搖一搖”能給她們產生希望和寄託的網路,而作為男人呢?有些人是身處異鄉,不甘寂寞地困擾,有些人是酒飽思淫慾,總想用自己的甜言蜜語和幾張臭錢騙得不良婦人的芳心,好圖一時之歡。這就是當今的社會,這個略顯浮躁讓人不解的社會。

對於逝去親人,忘記和不去再想也許是解脫的唯一途徑;對於患病的同事在此只祈願她早日康復;對於寫作,我一定要堅持,只為一種習慣,一種追求;對於紅塵男女的感情糾葛之事,也只希望當局者早日從迷途中走出,因為人生短暫亦不易,且行且珍惜,萬不要圖一時之快傷害了別人,傷害了自己。

天霧濛濛的,地上潤溼一片,空中輕?飛揚,眼前細雨斜落。又是一年清明季,又是一個讓人傷感且思緒縈繞的日子。一個人漫步於杜水河畔,仰望南山,巍峨的青蓮山春意正濃,粉白的桃花馨香撲鼻,遍山的杏花奼紫嫣紅,俯視杜水河,清澈的杜水一路東流,像訣別的遊子永不回頭。目睹此情此景,我不覺豁然開朗,心情也一下好了許多:原來生活是如此美好,只是我沒來得及好好領會罷了。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5

清明是個悲傷的節日

清明是我國節日體系中,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會發現,清明其實既是個悲傷的日子,又是個歡樂的日子。

“清明時節萬物復甦,進入耕種時節。在宋代,清明把比它早幾天的寒食節裡的祭奠內容收納進來,人們開始祭奠先祖。同時,清明還把農曆三月上巳節中的春嬉等習俗收納進來,發展了郊遊踏青、戶外體育娛樂等活動,成為一個綜合性節日。”民俗專家布和朝魯介紹。

掃墓非得清明當天

祭奠先人是清明節的主題之一,掃墓則是人們緬懷先人的重要形式。不過,清明節掃墓本來就不該在清明當天進行。布和朝魯說:“掃墓的時間,最好是在節前10天或節後10天農曆的單日進行。中國文化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單日掃墓寄託了親人的吉祥祝願。而清明當天,則是僧人掃墓的時間,僧人在這一天表達自己不能為祖先傳宗接代的歉意。”

掃墓必須燒紙

很多人在清明節掃墓時習慣燒紙,這也是一個誤區。很多專家都認為,這種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並非傳統的祭奠形式。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最原始的祭掃辦法是‘掛壓灑’。就如話劇《茶館》最後一幕那樣,把紙錢向空中揚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磚頭壓住一張紙錢,表示後繼有人。”阿爾泰說,“現在較好的辦法是買一束鮮花祭奠先人,祭拜過後將花瓣撒在墓前。”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6

對於清明節,世人或許都認為他是悲傷的代名詞,但我對他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的確,清明節充滿著悲傷的氛圍,想起了太多早已粉塵的記憶,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記憶,視乎這一切都只能夠用眼淚來宣洩。或許也因此,類成了人們眼中清明的最深的記憶。

但是淚往往有著不同的解釋,可往往人們認為清明誒是由無名的悲傷和蕭瑟灌注而成的。也許他們是對的,清明之類是悲傷的。但回憶過往的痛苦記憶對於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為什麼而存在,好好想想對未來的勾畫。

清明不應是對王室的追憶而是對未來的展望。試想如果人們一味的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悔,無奈,自責,哪麼世上又有幾人能夠抓住現在的事光,展望美好的未來。那麼世界將會變成一片哀傷之地。如果清明只是一個工人宣洩的機會,那麼我便是贊同。清明節的祭祖我看慣了一大對人大哭一場,可又有幾人是有感而發那?

如今這個社會充滿著欺騙,使我不得不懷疑。人類還能夠表達自身的情感嗎?一幕幕電視劇,感人的情節卻再也不能夠讓我淚流滿面。人人清明流淚,究竟為了什麼?

現在早已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究竟是我太過敏感,還是人們的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賣聲依舊,遊人笑語不絕。

人麼視乎麻木了,沒有感情的宣洩,沒有對過往的追回,更沒有對未來的展望了。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在雄村,每年清明節,爸爸都要帶我去老家掃墓,今年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全家早早就到了雄村的姑婆家。

“該要上山了”,爸爸叫道,我和爸爸、爺爺、奶奶一起走在上山的崎嶇小道上。在路上,我看見山路兩過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杜鵑花。它們一朵連著一朵,競相開放著,它們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我摘了幾朵,仔細一看,像一個小喇叭,在枝頭上擁抱著,非常漂亮,於是我採了一大將杜鵑花,想獻給我親愛的太奶奶。

到了墓地,我看到爸爸將墳墓上的野草用刀除去,然後又從籃子裡拿出了幾個盤子,盤子裡有長壽麵、雞蛋、紅燒肉……,小盤子裡還有糕點,還有幾隻杯子裝了一些酒。我看見這麼多好吃的東西,情不自禁地將手伸了過去,爸爸連忙阻攔說:“這是給太奶奶的貢品,不能吃。”我趕緊將手縮了回去,心裡嘀咕著:“為什麼不能吃?”爺爺笑著說:“就你嘴饞,來,幫爺爺將紙錢掛上去。”我爬到墳墓的頂上,找了一根又長又粗的竹子插在墳頭的中央,將紙錢繞在竹子上。紙錢在微風中隨風飄蕩,接著我們點了香,磕了頭,燒了紙錢,最後爸爸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墓地。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一個令人留意、令人悲嘆的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