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清明節演講稿七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3W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演講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清明節演講稿七篇

清明節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清明節,我早早就起來了,我弟弟和爸爸去掃墓,是幫我爸爸的爺爺,我沒有去。

到了快中午,我和媽媽去姥爺家了,我們到的時候人還沒有到齊,我就在那等,我媽和大姨忙前忙後的,我也幫不上什麼忙。一會兒我姐姐來了,我就和姐姐玩了一小會兒,人也到齊了。我們準備去掃墓。我和姐姐一邊走一邊玩。

我們到了,我也幫忙燒紙幣,一會該放火鞭了,我就去一邊兒了。我們就在那停了一會兒,就回家了,在姥爺家吃過飯,婦女們就開始收拾了,我們都在閒聊。

我們都沒事了,準備走!就都開始動身了,都準備走,我到了家,覺得清明節這個節日真好,可以讓死去的人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

清明節演講稿 篇2

微風帶來清晰而長久的孤獨。這一年,帶著怎樣的心,去犧牲,去掃蕩。

小時候爺爺對我說:“烈士們的心是熱的,他們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我問爺爺:“什麼是烈士?”

爺爺說:“烈士是為我們開闢光明大道的人,是無所畏懼的英雄。”

哦,烈士是英雄.我冥想。

直到上了國小,去掃墓,那是夏天,太陽很熱,可是烈士們會怎麼面對呢?無所畏懼。但我顯然拖著沉重的腳步,不想再往前走了。爺爺的話在耳邊迴響:“烈士倒下了,就再也站不起來了,因為不可能站起來,只要有能力站起來,就永遠不會倒下。這是烈士的信仰!”我想,承受信仰的壓力有多沉重。我來到烈士紀念碑前,耀眼的陽光照射在烈士紀念碑上,非常莊嚴,非常莊嚴.

“每一份涼的食物馬上就要送到春天的路上。可憐江,無洛橋人。北極記主,南風為臣。家斷腸,柳條新日夜……”

老師鏗鏘有力的講話從我耳邊傳來,我的心頓時沉重起來。是烈士的威懾力嗎?

不是。是他們熾熱的心感染了我,多少年的沉睡在地下,他的信念感染了我,不屈的信念,寧死不屈!所以我的心在憂鬱中盪漾.

又清楚了,我們也跟著歷代紅山人的腳步走了。

今年我已經升國中了。當我再次去掃墓時,我有了一種不同的心,帶來了一種不同的蒼茫和不那麼沉重。

我想起了我的小哥哥,那個單純善良的小哥哥,他這輩子從沒做過什麼壞事。我不能忍受他,不能沒有他。

但是他就這麼走了,那麼單純,那麼從容,我還有那麼多話要跟他說。

我媽叫我不要在外婆面前哭,怕她傷心。我在角落裡哭,但越哭越難過,越難忘記。也許我永遠也忘不了。

今年我要去追春,拋開一切沉重的往事。

我要追著烈士的腳步,學會無所畏懼,學會堅強。既然忘不了,我就去面對,不怕悲傷,不怕沉淪,因為面對了就不會退縮,反而會像烈士一樣學會勇敢無畏。這一年,我會快樂而明朗,所以我會遇到耀眼的光,接受我的光明之路,過上不一樣的生活。

今年清明節,我要活出自己,活出精彩,活出自己!

清明節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

習俗: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如果按農曆計算,沒有確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過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陽曆計算則在4月4日或5日(以當年二月平或閏而差異),太陽到達了黃經15度時,清明就開始了。這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萬木凋零的寒冬已經過去,草木茂盛,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兩字,根據宋代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所說:“清明者,謂物生清淨明潔”。清明時節,風和日麗,鶯飛草長,柳綠桃紅,改變冬季寒冷枯黃景象,大地一片清淨明潔。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中寫到:“春分後……加十五日則清明風至”。這裡說的“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所以有“三月節”之稱。《歲時百問》一書也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可見,清明節是由它所處的時令,在氣溫、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所以,國家通過立法,將清明節納入法定的節假日。

清明節十大傳統習俗

傳統習俗一:掃墓祭祖

中國曆,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傳統習俗二: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傳統習俗三: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傳統習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傳統習俗五: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傳統習俗六: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傳統習俗七:拔河

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傳統習俗八: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傳統習俗九: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在古人那裡,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傳統習俗十: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演講稿 篇4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4月5日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讓我們懷著無比的敬意和欽佩,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傳統。

憶往昔,光輝歲月濃。回顧中國近百年來的近現代史,歷史的每一頁都寫滿了英雄豪傑的壯麗詩篇:不屈的屈辱,虎門毀鴉片的林則徐;我笑從橫刀到天,待在崑崙譚嗣同的肝膽裡;秋瑾,生為英雄,死為鬼;生而偉大,死而光榮的劉胡蘭;炸碉堡的董存瑞,堵槍眼的黃繼光,守紀律的邱;地雷戰,地道戰,飛虎隊,一代代中國兒女為崇高的革命信仰而戰死沙場,留下了千古傳唱的英雄讚歌:為什麼戰旗如畫,為什麼英雄的鮮血染紅,為什麼大地永遠春暖花開,英雄的生命綻放。

同學們,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多麼幸福的時代啊!我從未經歷過赤身裸體不吃飯的艱難歲月;從未遭受過親人分離的戰爭;我從小就沒有四處奔波過。今天,我們被溫暖的陽光、舒適的生活條件和優越的學習環境所包圍。花園般的校園,寬敞明亮的教室,勸導無私的老師.

我們要明白,燦爛的中華文明是我們的祖先創造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無數先烈的鮮血換來的,盛世是我們的中國領導人贏得的,富足的家庭生活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我們要永遠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祖先,感恩烈士,感恩偉大的中國,感恩父母,感恩老師。

同學們,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使命,將歷史地落在你們的肩上。雄關散漫真的如鐵,現在卻從頭踏過。數風流人物還是要看現在。你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讓我們繼承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銳意進取,為中國的崛起而奮鬥。

清明節演講稿 篇5

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了烈士墓碑前,祭奠長眠在這裡的先烈的英靈。這一座座的墓碑,就代表著一份份的忠誠;我熱愛你們,我讚揚你們,我崇敬你們。

站在烈士墓前,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這一座座的墓碑,就代表著一份份的忠誠。先烈們拼命的戰鬥難道不是為了祖國的明天,祖國的未來嗎?紅軍戰士長途跋涉,都在步步泥濘的路上走著,你們沒有鬆懈過,一生都在拯救祖國,保衛祖國。沒有你們,哪來如今的美好的家園,哪有如今的富裕生活,你們是創使者,尊敬你們是理所當然的。多少年來,有多少人讚揚過你們,你們百折不撓,奉獻生命,為了革命的鬥爭而光榮殉職,總之,一句話——你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無數的烈士,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這來之不易的生活,我們沒有忘記你們!看山更綠,水更藍,我們的紅領巾更鮮豔,紅旗更招展,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祖國增光,為祖國添彩。

清明節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精神。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來了。

弘揚愛國精神樹立報國之志。六十年,整整六十年了,歷史的車輪在不經意間前進,然而,在半個世紀多前的熱血青年們那一聲聲“誓死不做亡國奴”的吶喊,至今仍在人們耳邊迴盪,那些不惜用鮮血和生命保家衛國的熱血青年們,就是我們永遠緬懷的烈士。清明節在春天的懷抱中悄悄地走來,我們來到烈士陵園,拜謁你,長眠的英雄,遠逝的畫面,已載入歷史,英雄的壯舉,化作一尊不朽的雕像……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清明節演講稿 篇7

各位宗親,各位來賓:

大家早上好!

清風習習催秧綠,明月悠悠映麥黃。在這個花紅柳綠、風清雨潤的時節,我們吳氏家族吳崗支系匯聚在xx縣xx鎮,隆重祭奠我們的吳氏祖先,追思先人的豐功偉業,聯誼今人的親情友情,共謀吳氏家族的發展大業。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榮幸。

這天,我們懷著一顆虔敬至誠的心,來祭奠我們的先祖,就是要緬懷先祖的英德,就是要感激先祖的教誨。古人有云,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祭祀大地,報天地覆載之德;祭祀祖先,報先輩養育庇佑之恩。我想,這是我們這天祭祖的好處之一。

吳姓在百家姓中擺第六位。吳氏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以吳姓為國號,又以國號為吳姓。千百年來,吳氏宗族至賢讓德,勵志修行,齊家治國,名揚四海。這天,我們站在先人吳復的墓前,又看到了吳復當年橫刀立馬、馳騁疆場的英姿,感受到吳復位列公侯,神采威毅的氣度。悠悠六七百年,吳氏子孫,家興族旺,遍及華夏。在政界、商界、科學界、藝術界……所有行業的功德榜上,無不有我們吳姓的名字。這是先祖功德的庇佑,這是後世子孫自強不息、拼搏奮進的見證。

斯人已乘黃鶴去,輝煌前程待後人。這天站在那裡的我們吳氏後人,當弘揚先祖美德,用心促進和加深宗族聯誼,念血脈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誼。我輩當以全族利益為重,不分南北,不分支系,明禮誠信,精誠團結,互通有無,族親融合,互幫互助,共謀發展。我想,這是我們這天站在先祖前,祭奠先祖的又一更重要的好處。

孔子說,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不忘先人,追念先人,是為了後人更加騰達,是為了宗族更加輝煌。

尊敬的宗親們,吳氏宗族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只有自強不息才能把握命運,只有與時俱進才能緊跟時代,只有勤勞勇敢才能成就偉業,只有艱苦奮鬥才能興旺家族!“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

讓我們攜起手來,熱烈歡呼吳氏家族發展史上又一個春天的到來,為我們華夏吳氏族人活得更幸福、活得更有尊嚴而不懈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