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隨筆【推薦】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的隨筆【推薦】

清明節的隨筆1

花兒紅了,草兒綠了,雪兒化了,春天到了。清明節媽媽帶我去位於107國道以東的鴻寶園林踏青。走在郊外的小路上,一陣微風吹過,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遠看,田野 裡的小麥鬱鬱蔥蔥,像鋪上了綠色的地毯,近看,路旁的柳樹吐出來嫩綠的新芽,像春姑娘的長髮,路邊絢麗的油菜花綻放著笑臉,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五顏六色的野花在爭奇鬥豔。此時此刻,我完 全被眼前美麗的春景所吸引,深深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步入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望不到邊的玉蘭苑,遠看那玉蘭花有白色的、黃色的、紅色的。它們怒放著,如雪、如水、如詩、如畫。一陣微風吹過,玉蘭花抖動著身體猶如少女的裙子起舞 弄影。我再走近一看,一朵玉蘭花舒展開了花瓣,淡白的顏色,美麗極了,再看那邊的花兒,還是一朵花骨朵呢!跟月季花比不如月季花的奼紫嫣紅;跟茉莉花相比,它也不如茉莉花的香復鬱芳香。但 是但是它卻點綴著我們的生活,也美化著我們的城市。

再往裡走,是一片梨園,那裡種植著幾十品種的梨樹。現在正值梨花開放的季節。遠看,梨園白茫茫一片,彷彿剛下過雪一樣。

春天,讓花紅柳綠;春天,讓萬物復甦;春天,讓大地甦醒,誰不為你高歌,誰不為你低吟?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更不可辜負春天的恩賜!

清明節的隨筆2

兒時,對於清明的印象是簡單而又清晰的。記憶中的清明,是簡簡單單一幅圖畫,畫上是幾簇山楂花、幾根系著冥花的青棍、幾縷佛前的香霧。

那時對清明的意義的理解甚是淺薄,只是為著那些一年才接觸一次的、對小孩子來說還算新奇的東西,便年年盼著清明的到來。記得初次讀到“清明時節雨紛紛”時就覺得驚奇,因為我的記憶中的清明都是暖日,和著輕柔的春風,蝶戲花間,蜜蜂在一畦畦油菜地裡忙碌。我們就從油菜花間的田埂走過,摟著一捆青棍,偶爾冥花被什麼東西勾住了取不下來,也會引起我們的笑聲在溫暖的陽光中盪漾,便更不能體會“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滋味。那些厚厚的數級石階對我們而言便是一種挑戰,當我們在氣喘吁吁之前,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俯瞰腳下的那片廣闊的沃土、層疊的梯田、隱隱約約綴得漫山遍野的山楂花時,愉悅的心情便從心底滋生出來了,不有得歡呼雀躍。直至開始上墳,乖乖地按著大人們的叮囑做好後,所關心的事也只有放鞭炮和採山楂花了,至於在這塊土地上安息著誰,反正我們也並未曾見過。那時的清明,就這樣一路充滿樂趣地過去了。

那個時候,你只需帶著一顆真摯的童心、一份準備時刻迎接、擁抱、感受大自然的心情,就足夠了。

而如今,隨著年齡逐步地增長,往年一直輕快而過的清明愈來愈沉重起來。並不僅僅因為已經懂得清明是個用來祭奠、緬懷的日子,還因為突然發覺,漸漸逝去的,除了時間和人,還有周圍的一些事物,於是,內心變得空落落地。

油菜地已然越來越少了,盛開的只有同樣嫩黃的白菜花,也不見了蝴蝶。石階大多數已被水泥路覆蓋,不再蜿蜒,不再錯落有致,而是像一眼能望到底的、斜斜鋪著的銀白色地毯,沒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上墳的路突然變得輕鬆起來,因為腳程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加快了,只是極目遠眺,看到的也只是稀疏的幾枝紅色山楂,粉色、紫色、白色的竟全都不見。

唯一不變的,只古寺裡清脆而熟悉的木魚聲,就連爐中的香,也已經換了又換,一股淡淡的香味在寺中瀰漫,連同縷縷不絕的輕煙逐漸消散。輕步走過佛像前,每邁一步都是慎重而安靜的。面對它們,已由最初的敬畏變為了一種虔誠。於是雙手合十,祈禱過後於香爐中插上三柱香,不待它們靜靜地燃完,便轉身離開。離開時,仍舊很安靜,你能聽見風掃過竹葉的聲音,如山林的囈語。

又一年的清明過去,我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但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清明節的隨筆3

我今天睡得正香呢,爸爸就把我叫了起來,說:“這兩天放假,帶你出去玩玩。”我一聽,累壞了,馬上就起床去洗臉刷牙了。

洗漱好後,我和爸爸開車去老家。到了老家,我和爸爸叫上了我的兩個侄子一起去玩。

我和爸爸還有兩個侄子先去了桃樹園裡,這裡的桃樹上開滿了桃花,這些桃花有粉色的、有紅色的,長得很密集,我把鼻子湊近一聞,哇!真香!我正陶醉在這桃樹園裡時,爸爸把我們叫走了。

我們離開桃樹園後又來到了田野裡,田野裡的莊稼長得很高、很綠,可是旁邊的雜草也不甘示弱,隔三差五的長在莊稼邊上。看過莊稼後,我們又拿起風箏,在一邊的空地上開始放風箏了。我和兩個侄子拿起風箏就開始放,誰知我們剛放起幾米,風箏就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這時爸爸笑眯眯得走過來拿起風箏往天上一扔,然後跑了幾步後站在原地抖風箏線,沒想到風箏竟然飛了起來,風箏越飛越高,變得越來越小,最後差點都沒看到。

到了家我很累,但是我非常開心,因為我今天玩得很爽!

清明節國小生隨筆5

今天的天氣可真好,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我和媽媽坐車來到濮上園。在路上,我們路過濮水公園,我看見了一座山上,有粉色的花,黃色的花,藍色的花,紅色的花,把小山裝扮成了“彩虹山”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目的地。

來遊玩的人可真多呀!人山人海的!進入濮上園的大門,我們沿著湖邊走,身旁開滿了鮮花,走過一座橋,經過瀑布,好美的瀑布,我在瀑布前照了好多照片。最後,我們來到一片草坪上,我遠遠地就看見了我的同學韋妙和呂文樂,不一會兒,陳琰也來了,我們一起跑,一起跳,玩的可開心了。我們在小湖邊發現了許多小蝌蚪,黑溜溜的小腦袋,扁扁的小尾巴,一搖一擺的,樣子真可愛!我和韋妙、陳琰一起撈了幾隻小蝌蚪,準備回家仔細的觀察觀察。

時間過得真快,該回家了,我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濮上園!

清明節的隨筆4

又是一年清明時,這兩天朋友圈裡好友秀踏青、出遊應有盡有。此時的季節已是萬物復甦,麥田返青、柳樹吐芽、草長鶯飛,景色宜人。面對此情此景,我的思緒不禁飄回了童年時的清明時節。記憶裡滿是兒時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等民俗活動。

對於清明,許多故事直到如今依然記憶猶新。記得上國小時,每年清明節學校會組織師生去烈士陵園祭掃。一大早,我們學校以年級和班為單位,就會抬著花圈,打著少先隊旗,一路高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的隊歌,列隊從學校出發去烈士陵園掃墓。此時路兩邊的山坡上,桃花和梨花次第開放,山上的松柏青翠碧綠,我們的心情既沉重又歡快,沉重是因為想起烈士為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而捐軀,歡快的是我們走出校園可以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在烈士陵園,我們向烈士墓敬獻花圈,舉行宣誓儀式。每隻高舉過頭頂的小手下是挺得筆直的胸膛,每顆小小的心靈滿懷著崇敬的心情,立志要努力學習做紅色接班人。每次祭掃活動都有介紹烈士的先進事蹟這個環節,我們會用自己存錢罐裡的零錢買來的紙在老師的指導下做成祭掃的花圈,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清明時節,盪鞦韆也是礦區的習俗之一,備受大人和小孩的喜愛。我清楚地記得文化廣場的鞦韆高七米左右,大人們可以站在踏板上蕩,也可以坐著蕩,單人蕩、雙人蕩都可以。那時因為我年齡小,力氣也小,對此我只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大人和大孩子們站在鞦韆上,腿一曲一直前後擺動,衣服就像飛翔的蝴蝶隨風舞動。回家裡我纏著父親,在家中院子裡找了兩棵相鄰的大樹,綁上一根結實的木棍當橫樑,橫樑上放兩個結實的大鐵環,繩子中間穿上一塊木板,兩頭連在鐵環上,做成了童年時我最喜愛的鞦韆。在姐姐的幫助下,我一屁股坐好,兩手攬住繩索,姐姐一推便晃了起來,“盪鞦韆,盪鞦韆,一蕩蕩過柳樹梢”的童謠隨著鞦韆的盪漾被不斷哼唱……

清明是踏青的大好時節,在這充滿生氣的季節裡,有明媚陽光相伴,鳥語花香作陪,大多數人都按捺不住內心的出遊渴望,兒時的我們同樣也是如此。那時,我們會利用放學的時間結伴到矸石山上或者井口小溪邊玩耍,那時候大自然是我們的親密玩伴。雖然大家沒有新潮的玩具,但是玩的花樣也挺多。我與小夥伴們放學後後,,經常挽起褲腿,一起去捉螃蟹、撈蝦米。如不去溪邊玩耍,就會上矸石山上游逛,或拎著籃子挖野菜、找蘑菇。除了這些,我們還會和山上的花花草草玩耍,叼一根狗尾巴草在嘴角,躺在矸石背上,暖洋洋地晒太陽,還會用狗尾巴草偷偷地撩撥夥伴們耳朵,佯裝睡覺,打發春天裡的愜意時光。

當然最有趣的還是三年級那次,我跟著老師參加班集體的踏青活動。大家揹著書包,繫著紅領巾,一列隊伍歡樂地走在春遊的路上。隊伍在路上行進的時候,老師通常會喊班上某個歌喉好的同學唱上一首歌,或者全班大合唱,走到哪唱到哪,真是歡樂無比。到達目的地以後,大家分頭坐下,全班圍成一個圈,玩著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或者三五個人圍城一個小圈,彼此交換著各自帶的零食。現在想來那份歡樂、那份真情、那份友誼誼,,真是讓人難以忘懷啊。

關於童年時的回憶總是讓人無比懷念,太多的樂趣一時也說不完。如今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轉變,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清明節已經上升為國家法定節假日,裡面不僅融合著文化元素,同時更多地包含了經濟元素,看來兒時的那份溫馨、純真、和諧與快樂,那些美好場景和溫馨的故事只能在記憶中尋找罷了。

清明節的隨筆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大家熟悉的一首詩,同時在詩中也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轉眼又到了清明節,不知為什麼,清明的日子總是陰雨連綿的,似乎老天也在為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而感到悲傷。

大家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我把找來的資料跟大家分享吧:相傳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周代,有一個妃子千方百計要讓自己的孩子當上皇帝。於是她設計害死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也被迫逃亡。途中重耳餓暈在一棵大樹下。中爾手下有個叫介子推的大臣,看到此情景,便從腿上割下一塊肉,烤熟了給重耳吃下去……後來,重耳返回都城作了君主。他重賞了身邊所有有功的大臣,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才想起了那段往事。重耳羞愧極了,他立即派人請介子推,可怎麼也沒請到。於是重耳親自到綿山去請介子推,可介子推仍不肯出面。有人給重耳出主意:放火燒山,只留一條出路。可沒想到介子推被燒死了。重耳傷心極了。第二年,重耳再來此地紀念介子推,發現燒焦的老柳樹又復活了。重耳把這棵樹起名“清明柳”,又把這個日子定為“清明節”。

大家知道清明節的習俗嗎?其實我也不知道,是媽媽告訴我的。媽媽說:“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祭祖。”

此時此刻,我又想起了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的隨筆6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我掬起春天第一片思念,捧送您永遠的寂寞,在這個無雨的清明時節。一副宣紙點綴出眾多景色,卻再也喚不回那一縷幽魂。

山一程,水一程,走一程,停一程,在我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您那顆普通的靈魂早已走得很遠很遠,再也沒有歸期,也再也沒有回程。

沒有人知道,生與死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時光輕飄飄匆匆飛逝,沒有誰能成為誰的永久。柳已抽綠,春已來到,只有那顆滄桑的心還在尋尋覓覓,無處釋懷,無處寄託。

清明節的隨筆7

祭祖,是清明節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個儀式通過燒香三拜來紀念已經逝去的親人。

清明節的早上,我還在睡夢中,被一陣陣聲音吵醒,有叫喊聲,有歡笑聲,有狗吠聲。起床洗漱過後,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在忙著祭祖的準備,有拿著香前往祠堂的,有搬著大批紅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樣幫著爸爸媽媽搬著雞、鴨和酒到失去的親人前面。爺爺奶奶也已經準備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薩,差不多經過兩個多小時,轉眼間已經到了七點半。我們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媽媽前往祠堂,等候族人們的到來。

八點整的時候,族人們陸陸續續的到來了,見面後,大家互相問候,寒暄。年長的長輩們抱抱這個小孩,摸摸那個小孩的頭,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裡,個個都笑逐顏開。在外工作的人都說些吉祥祝福的話語;握著長輩的手噓寒問暖,祝福老人;同輩們見面後,相互問候,過去一年的狀況,並祝福來年好兆頭。

八點四十分整,經過了長時間的祝福,族裡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聲準備祭祖,青壯年們點燃大燭大香,將點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給族老們,媳婦們將幾大把小香點燃後,分別交給每一個人。族老們站在第一排,下一輩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孫輩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後邊站著的便是媳婦們和女兒們。八點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聲喊道:“大年三十,祭祖開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

香。”三旬上香後,族老們上酒上茶,媳婦們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著,媳婦們和女輩們忙著燒紙錢給祖宗,媽媽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說:“兒子,去燒紙錢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汙漬烤掉。”青壯年們捧著幾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掛好,等到紙錢燒完後,大夥們就接連著幾十盒鞭炮陸續點燃,噼噼啪啪震天響,那仗勢猶如排山倒海,氣貫如虹。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喜慶的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期待著來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傳統的祭拜儀式,寄託著人們對祖宗的掛念和感恩,通過這次祭祖儀式讓我領悟了客家人的勤勞、團結和互助。

清明節的隨筆8

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即將結束,這次是他們在幼兒園裡的最後一次春遊了,又是清明時節。為了讓春遊活動更有意義,我們大班年級組統一組織安排了本次清明掃墓活動。

這天天氣晴朗,知道要給英雄掃墓,孩子們心情都很激動,早早的就在戚家山山腳下集合了,每人都揹著小書包,興致勃勃地沿著臺階往上走,邊走邊聊著自己曾經的登山經驗。我們是第一個到達的班級,很快就排好隊伍等所有班級都到齊後。我們一起聽張老師介紹了戚繼光英雄的光榮事蹟,還一起默哀,最後獻上了自己做的小白花。整個過程雖然很短,但民族英雄的事蹟在我們心靈留下了震撼和感動。事後,孩子們自己提意要在戚繼光英雄雕像前面,照一張合影以作留念。還一直問我還有其他的戚家軍在哪裡?

回園的路線我們換了一條道,邊走邊玩,我們一起玩了好幾個小遊戲。途中還經過了一片農田,看到了一大片油菜花,孩子們都紛紛下去找有沒有什麼新奇的東西,追趕著小蜜蜂,一起觀察了七星瓢蟲,擺著個種造型讓我給他們拍照。有些幼兒帶的水喝完了,其他同伴都將自己的水拿出來一起喝,在分享中感受著快樂。

半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孩子們也漸漸地落出了疲態,我們慢慢地往回走,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班上的嘉嘉小朋友比較嬌氣很愛哭,平時都不願意參加運動的,這次走到半路上坐在地上不願意起來了,說是走不動了還哭了起來。最後在大家的鼓勵和幫助下跟著隊伍一起走著回到了幼兒園。回到班級後,孩子們跟我說雖然很累,但真的很開心。我就鼓勵小朋友,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這開心的半天時光,這樣這份快樂的心情就會一直儲存著了。

清明節的隨筆9

嚴冬在春風中消退,歲月在奮鬥中遠去。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每年的清明時節總會有春雨相伴,彷彿老天爺都通曉人意,春風帶著一方鄉土的氣息,吹拂著每一個前來掃墓的人們。因為這一天,人們都會在這個日子裡祭奠他們心裡最親的故人。

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卻遠離故鄉,身在海外的建設專案,心中的思念之情瀰漫著全身每一個神經,仔細想想!29年的蹉跎歲月裡,太多摯愛的親人離我而去,如今我又該思念誰呢?

這些天看著親友圈發來的清明掃墓踏青的相片,看著那青山綠水,花枝綻放的自然風光,那人頭湧動的人群,佈滿在煙霧繚繞的大山陵園之中,滿山遍野的墓碑像一塊塊告示的牌子豎立在青松樹下,人們彎著腰、鞠著躬,那虔誠的景象讓我熱淚盈眶。

清明節這一天,是活著的人與先逝者相聚的日子,只不過一個在人間,一個在地下,彼此無法相見。那種情景,讓每一個逝去親人的家人,深深的感受到那份永別後的淒涼。我們只有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唯一能做的就是告慰他們,告訴他們我們依然記得他們!依然思念他們!依然愛著他們!就在今天,我們會用不同的方式思念他們!緬懷他們!我們會送上一束鮮花,會點燃一對香燭,會焚燒一摞紙錢,會擺上一些瓜果,會用雙手拂去墓碑上的灰塵,會用金線筆重描墓碑上漸漸褪色的碑文,這些都是我們在尋求心靈的慰寄和寄託心中的哀思。

今年的清明節,我最思念的人,就是剛剛離我而去不久的舅舅,他享年90歲,滿頭銀髮,和藹可親,他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他用勤勞的雙手帶大了我的母親,也培育出五個優秀的兒女,他作為新中國第一批電建人,他把這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電力事業。

茫茫紅塵,陰陽相隔,嗚咽的悽風中您可聽到您最愛的外甥那深情的呼喚!舅舅,您在那邊還好嗎?那個世界可有春風煦暖?那個世界可有陽光燦爛?那個世界可有人為您遮風擋寒?那個世界可有人為您噓寒問暖?

寂靜的深夜,緬懷以故的親人,內心的疼痛也瞬間襲來,霎時蔓延全身……

離去便意味著永別,品嚐到了分離的疼痛,又怎能忍心再讓深愛自己的親人牽掛,擔心?

只是,遠去的記憶,逝去的靈魂,在我的心靈之中慢慢的遠去。日月交替,斗轉星移,我的生活依然會繼續,與其沉浸在心酸的疼痛裡,倒不如將這深深的情意珍藏在心底。

人生就像一隻蠟燭,一但點燃就不停的燃燒,一直到最後,火苗漸漸的熄滅,然後一縷青煙冉冉升起。我知道舅舅在這個世界上永遠的消失了,能留在這個世上的只有親人的思念和他的骨灰,每逢清明時,都會有親人來到他的墳頭上一炷香,撒一杯老酒,說上一些思念的話語。

親愛的舅舅;今年的清明節我不能來到您的墳前向你述說我的思念,但我會把心中的這份思念之情,化作一字一句的溫馨話語,讓它載著我這份崇敬的感情,隨著網際網路漂泊吧!願您能感受到我心中這份深深的懷念之情!

我深愛的舅舅,希望您天堂的生活過的開心!快樂!

清明節的隨筆10

父親 您看到了麼

門前的那一排白楊

悄悄的 冒出了絨絨的芽包

石板路的縫隙裡

有嫩嫩的葉子 探頭探腦

您在笑著看我麼 父親

這樣的日子 天堂裡也會是春的味道

這滴答聲 也不是女兒的眼淚

是細雨敲打著您的屋簷

我對著您微笑呢 父親

您說過 最愛看女兒翹翹的嘴角

枝頭的一隻鳥兒 嘰嘰喳喳

您是不是想起了

女兒嘟著嘴 跺著腳

那細細長長的一聲 爸

(說過了不哭 不哭)

(可這一聲卻如重錘擊心 一時熱淚湧流)

父親啊 不老的春風

綠了 老屋門前的楊柳岸

小草兒 在風中輕輕顫動

林間飄著淡淡的 令人微醺的氣息

在這明淨如洗的碧空下

枕著家鄉的鬱郁青山

安然入夢罷 父親

夢裡 沐著春風歡笑奔跑

您還是個 小小少年

清明節的隨筆11

兒時,故鄉紀念先人的時候只有七月半和大年三十的下午。後來,人生就像一幅漸漸展開的畫軸,我也越走越遠了,才知道,紀念先人的時間其實很多,方式方法也很多。至少,有許多地方在清明節那一天,在冬至那一天,在小年那一天,都有紀念先人的義務,甚至還有燒紙錢的習慣。

我從來都不相信迷信,曾經有十幾年,我都總是以徹底的唯物主義者自居,雖然這樣的人很多很多,可是,我還總是覺得這樣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鳳毛麟角,我算是一個。

不管是算命、打卦、菩薩、神仙、道士等等的土迷信,還是禱告、禮拜、借耶穌治病趕鬼的洋迷信,我都一視同仁,統統不理。可是,對於祭祀先人,特別是祭祀我那個曾經十分善良的母親,我是十分虔誠和莊嚴的,無論是在故鄉,還是兩百公里之外的新家,或者是幾千裡地外的外地,我都孜孜以求。

對於清明祭祀,說這個傳統值得發揚的很多,當然也有說這個節日意義不大,甚至會造成山林失火。我也曾經間接地感受過山林失火的哀痛,但是,在傳統習慣面前,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若問我對於清明節燒紙錢的看法,我還是用我的詩話來做個回答吧。春節放鞭炮,清明燒紙錢,傳統已不多,該傳萬萬年。”我認為,清明節承載了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清明祭祀是很必要的,它表明活著的人們延續著一種良知,追尋著一種希望,敬畏著一種神聖。

我的母親埋葬在故鄉的墓地,加上故鄉的農民對於清明那並不強烈的印象。

故鄉的人們只在農曆七月半和大年三十下午給逝去的先人進行祭祀,所以我很少會在清明節回家給母親燒紙錢的。但是,無論離開故鄉多遠,只要是有母親的照片在身邊,我都會請出母親的照片,然後在一個合適的場所,先給母親磕三個頭,然後,取出買好的香火和紙錢,燒給母親,請她在那邊多享受些。今年,我燒給母親的紙錢總不下十萬元冥幣吧,但願母親在那邊活得出彩,至少可以算作是天堂裡的出彩中國人吧。

母親,您知道嗎?我現在已經有一百多萬文字在網路上看得見了,這應該是您十分欣慰的事情吧!您雖然識字不多,那三百多字還是您常常問我才認識的。天下的母親雖然很多,可是,我可以肯定,人到七十歲,像您這麼不恥下問的人十分稀少。您問字是為了看懂耶穌教的經文,雖然這個我不贊成,甚至和你吵過,但是,我理解一個母親的心,您信封耶穌教,至少在您看來也是為了一家人的平平安安啊。 母親,您知道嗎?我的女兒,還有您的外孫子都上了大學,而且即將要從大學畢業了。母親,您知道嗎?您的大孫子李勝武已經是一個新廣州人了,他在那裡奮鬥了十幾年,那裡有他的房產和一家人。母親,您恐怕會擔心我們對於父親的孝道吧?如果是那樣,那麼您的擔心是多餘的,我們這五個做子女的,不但沒有對於父親的不孝,也許是攀比著盡孝吧,我們幾乎個個都是“寵爹一族”,大魚大肉幾乎把父親寵出一些毛病了。

最後,讓我留下一些詩話,就算是李氏詩話吧,算作對於母親的祭祀吧:“清明對影看母親,紙錢瀰漫人斷魂,親孃離世六年多,常記媽媽深深吻。”

清明節的隨筆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清明節到了。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祭祀節之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

在我的家鄉清明節有個習俗,就是做清明粿來祭祖和掃墓。記得每年的清明節前幾天,奶奶都會去採艾草,清明粿是用艾草經過好多道工序做成清明團,再把清明團拌入米粉,拌勻,上鍋蒸熟後,再把麵糰摟搓均勻,揪出一個個小擠子,擀皮包入各種配好的餡料,餡料分甜和鹹兩種口味。我最喜歡用模具印上漂亮的圖案,剛開始,我把糰子放入模具中,用手把它壓平整,再把模具倒過來,可青團牢牢長在裡面,紋絲不動。奶奶看到後,給我講了要領,要在模具裡先鋪點麵粉,模具翻過來後在桌上敲幾下。我又重新做了一個,果然,一個完整,圖案分明的清明粿展現在我眼前。最後把成型的清明粿放入鍋中蒸,不一會兒一鍋香噴噴的清明粿就出鍋了。

清明節一早,我們帶上清明粿,米,水和一些水果,爸爸還帶上了鋤頭就去了爺爺的墓地。我們到達後,先把東西擺放好,爸爸就開始除墓地周圍的雜草,還疏通了水溝。奶奶站在邊上敘述家裡一年發生的事情。我從來沒見過爺爺,但我想他一定是個慈祥的爺爺。最後奶奶讓我們給爺爺磕頭,希望爺爺保護我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學業有成。

清明節是個讓人有點悲傷的日子。我們要感恩逝去的人給我們留下的美好生活,更要珍惜現在對你付出的人。

清明節的隨筆13

穿過一簾薄霧,一襲清涼,即將走進淫雨綿綿的清明。北方的早春,四月的風已銳減寒瑟,但仍抵擋不住清明的陰鬱和寂冷。春天的氣息裡萬物生機盎然,而清明的月色總顯得那麼地蒼白,暗淡的幽輝裡似乎籠罩著一層憂怨的蕭寒,使大地披上一層陰鬱的薄紗,肅穆厚重裡夾雜些許的淒涼與酸澀。是懷念故人,還是追憶逝者?此時的心裡,盈滿了渺遠的思念,那些揮之不去的影像,遠去的親人、同事、早逝的好友,虛渺地浮在了靈魂裡,於是,陡生出一種抑鬱悲未央的情結,心中浮漾著靜穆之氣,使我沉浸在了一鉤明月照清明的夜思之中。

清明是華夏子孫延綿的夢境,是世代相傳的心緒。年年歲歲,傳承百代,步履沉沉。月影清輝之下,總蘊藉盈溢的追憶,演繹著生命的綿長。南雁復歸,冬去春來。清明在春暖花開之際淫浸在花香薰風之中,日清月明,天高雲淡。清明是寧靜的詩,霧色蒙籠,細雨成簾;清明是婉約的詞,哀婉低徊,杳渺悠遠。清明的香菸,比鄉間的雲屏霧障還要迷茫,清明的懷念,比天空的朵朵白雲還要纏綿。

清明是祭祀的節日,親友團聚,一起上墳祭掃,或踏青遊春。人群在山間、在陵園、在郊野穿行,終不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景象,一種祭祀憑弔的心緒,融入悠遠寧靜的鄉野和陵園之中。從古至今的二千多年裡,先人們固守著這一古老的約定,經歷了多少日清月明。自從有了杜牧,有了那斷腸一般的悽美絕句,把一個生死相隔的漫漫歲月,吟唱為悽情的四月春雨,千年古風。傾聽山野的微風輕吟,凝望遼闊的天空雲飄,可以追思可以懷想可以慰嘆。柔情深重的氣息瀰漫著山野的清香,如淡煙嫋然。

人生在世,日短情長,生離死別,唏噓惆悵。“青山本是傷心地,白骨曾為上冢人。”清明時節,生者與逝者在此時相遇,那燃為灰燼的一縷縷輕煙追逐著孤野殤魂,瀰漫著模糊的記憶和追思。此時,我們關注的不應僅是對逝者的瞻仰和懷念,更多的應該是一種對傳統的承襲和古樸的親情。探尋先人的遺蹟、思索人生的命題,藉以激勵後人常懷律己之心,進德修業以完人。哲學家叔本華在他62歲時,曾在他的人生的最後一部著作的末尾處寫下這樣一段話:“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已經無力承受月桂花環。”哲學家對生命的感慨竟是如此至靜至美,令人敬嘆,使我們從中感悟到了那更高境界裡的胸襟和感動。此時,我想起了一位朋友的話:“當你老了,無論世界是什麼樣子,你刻滿歲月痕跡的臉上一定要保持依然燦爛的笑容。當你老了,無論生活是什麼樣子,你漸漸遲緩的大腦一定要堅持吸取著新的營養。當你老了,無論你會變成什麼樣子,你也要有著孩童般的天真探尋著這個世界的未知。"是的,當生命臨近終點,當有一天我們將要離開人生的舞臺,也能真正微笑著,告別一生的演出,是對人生的一種莫大的安慰。

清明是懷念故人的日子,清明是感悟人生的時節,月下的我似乎也置身於杜牧的杏花村的煙雨之中了。彼時的杜牧,不會想到千年之後的清明依然是陰雨紛紛,蕭蕭風鳴,像是重複那斷魂般的吟唱。一千二百年的相望,在歲月蒼涼中依然隱逸著月影苔痕、斷魂霽雨。暮色漸冷,時空變遷,清明的雲靄在思念中瀰漫,沉靜的思緒抑住了輕塵也滌盪了心靈,四月的春風送來千年墨香的回憶,也留下遠古的詩意與氣韻。在一彎明月下我似乎看到,杜牧象像一個沉默的老人在寂然中冷冷看我,深邃的目光穿過千年塵埃從靈魂深處射出,直抵我的心魄。詩人在靡雨中默默地行走,只聽見哀怨的低吟,喑啞地吟誦著悽美的詩句。我靜靜地聽著,緩緩地閉上眼睛,氣息漸漸平緩,只覺得萬物已不復存在,惟有清明的春潮在湧動的雲波中悄然而至,微薰的清香在空氣中浸透了青草的氣息,也沉醉了我的心脾。

呵,清明,生者與逝者的魂靈在此時交匯,把長長的追思留存在這千年一夢中!

——謹以此文,懷念我故去的親人和好友。

清明節的隨筆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一天假,於是我便隨媽媽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陰,畫出清明二月天”,我們帶上鞭炮、紙錢,跟爺爺奶奶一起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於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三婆之後,我們來到了姥姥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著風飄向遠方,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傳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姥姥生前一直過著艱苦的生活,生下爺爺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爺爺讀書時糧食緊缺,每天上學都必須自己從家裡帶桌子凳子,自己扛著走幾公里的路到學校。有一次,姥姥送爺爺去學校的途中,一輛車子駛過,姥姥把爺爺一推,自己卻被車子撞了。從此,姥姥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後來,失去母愛的爺爺通過努力當上了一名醫生。

姥姥,今天您的曾孫女來看您來了,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著活的人。

這份親情讓我們心緊緊的相連,這是血濃於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麼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也不會變。不是嗎?

清明節的隨筆15

清明時節到了,這是我們祖國的傳統節日。

每到清明時節的時候,會讓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傷感,是不是真的應驗了唐代詩人杜牧的那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在緬懷過去。

清明時節,是我最有一次傷感的節日,我從來都沒有感到過這樣的傷感,或許這是我對先人的懷念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