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週記模板錦集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3W

歲月無痕,流水時光,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是時候好好地記錄在週記中了。那麼好的週記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週記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清明節週記模板錦集5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夾雜著幾句唐人的詩句,清明就這麼杏花小雨,朦朦朧朧地到來。

隨著人群,我慢慢上山。在山道的兩邊,有那麼多的墳墓,心裡感覺不勝複雜。這些墓中人像我們一樣,活過、累過、愛過、恨過、得意過、失意過,而今只有一塊塊碑石躲在雜草中敘述著他的光榮與淚水。

向遠處望去,一眼小池睡在兩山之間。風水挺不錯。

中國老百姓家要是買房子亦或其他地皮,總會叫風水先生來了了風水。風水好,利子孫,老一輩就覺得心裡塌實。在老人心裡,自我是次要的,要緊的是作為生之大流的一個點滴,能夠讓江海永遠不停地流去,波瀾蔚為壯闊。接天連城,成為一個動態的永恆!有了這樣的思想,不就有了萬人拜山、民族掃墓的註腳嗎?

山上的住戶越來越多,好在與我無關。自生下來起我都沒經歷過親人陰陽散的生離死別。對於那些早已安睡,化為一?y黃土的老祖宗,心底對他們賜予我生命而感謝。除此,很難在心裡找到什麼傷痛的感覺。只有在清明節回去焚香致祭。回想某位大爺餵過我吃飯,某位大嬸抱過我,某位大伯救我於患難……種種往事,在歲月裡發酵,越釀越醇。

是的,去者漸多,但生機並未了無。你看,每年清明,四野的人群不是越來越洶湧了麼?墳前墓後,或彎腰除草,或低頭默禱,或促膝長談,或焚香祭拜。向山下望去,個個墳前都有人在叩拜。這是一個朝聖者的行列,整個民族投入其中。叩拜我們的祖先,這是傳統的.信仰,中國的力量。清明節,它漂泊了幾千年,渡船泛舟在時間歲月的滄海間,告訴我們,斯人在黃土間等我們,除去雜塵,作番安頓。

這頓悟,令我喜不自禁。一柱香,虔誠拜倒,煙霧在山坡上彌散。

清明節週記 篇2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有"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清明時節,楊柳依依,桃花李花,競相開放。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人們從蕭瑟的冬天過來,春天的景象給人以生命的感悟,以美的享受。因此,清明歷來是郊遊、踏青的季節。

清明在北方是“草色遙看近卻無”,在江南則楊柳綻開,桃李芬芳。農民們開始忙碌起來。江南有民諺說“種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的樹成活率很高。清明在江南也是開始播種的季節。農諺又云“穀雨清明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總之,清明是大地復甦、萬物萌生的季節,也是農業上播種耕耘的季節。

清明,不僅是一個極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俗演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又稱作“清明節”。民間自古有著掃墓、插柳、踏青、放風箏等豐富的紀念和娛樂活動,更使清明充滿了誘人的色彩。

清明節週記 篇3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是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據傳起源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

清晨,媽媽、爸爸和我一家子,帶上買好的祭拜物品去掃墓踏青。到了墳山一路上看到很多的墳墓,仔細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個五角心,上面的顏色已經淡化了。後來我問奶奶才清楚了,原來這代表曾經為國家捐軀過的。我真有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為時間有限,我只好在心裡為先烈祈禱。

到了,終於到了。我們擺好了祭拜的儀式,開始燒黃紙等掃墓必備的。我拜好之後就開始在附近溜達,這附近有好多的茶樹,嫩嫩的,綠綠的,雖然說旁邊兀立著不少的墳墓,可是,撲鼻的茶香味加上天空的鳥叫和漫山的碧草,我感覺挺怡然自得的。我採了滿滿的一袋子茶葉,看這茶葉,我似乎可以看到這茶葉被我們處理過的味道了。

清明是緬懷和祭奠先輩的時節,也是探春踏青親近大自然的好時光,這次去掃墓,我真是受益非深淺。

清明節週記 篇4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日。關於清明節的資料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XX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能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因此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言。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現在對清明節和寒食節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呢。

清明節週記 篇5

星期六的時候,爸爸媽媽帶著我去掃墓,在爬山的時候我看見了許多的油菜花,它們開得金黃金黃的非常漂亮,到了我們掃墓的地方,爸爸就拿著鋤頭把墓旁邊的泥土和長草的地方,給弄乾淨,被風吹下來的樹葉,我爺爺就把那些樹葉掃乾淨了,直到沒有一點點垃圾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燒紙錢了,在燒紙錢的時候我一直在把紙錢往火裡面放。

燒完紙錢,我們還要放鞭炮,我們在放鞭炮的時候草都被鞭炮炸爛了,放完鞭炮奶奶就抓住我的手來到墓前讓我說一些保佑我和爸爸媽媽的話,說了之後我們就下山了,下山後我和媽媽又要到外婆那裡去,外婆也要去掃墓我和媽媽還有外婆和外公一起去太太太公的墓前掃墓,就這樣我和媽媽一天都在掃墓,根本沒有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在回柯橋的路上都很累,只好託我舅舅開車到柯橋的時候已經十一點多了舅舅回家之後,我爸爸就開車回家了,第二天在家裡我全身都有點痛,寫作業的時候還有點頭暈,那時候我才知道我生病了,後來吃了一點藥就好了,看來我的體質還不好連回老家一趟都要感冒。

我和爸爸媽媽在爺爺奶奶家看到了和我同歲的鐵樹,它很大,我都可以在根部乘涼了,而且爺爺奶奶家還多了好多的植物,吊蘭、鬱金香還有很多很多但是有一些都枯萎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