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日記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87K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相信大家這一天裡都收穫頗豐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日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日記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清明節日記8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今天是清明節,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藍天白雲,春風拂面。我和爸爸媽媽出去踏青賞花,心裡別提多開心了。

咱們來到草地上,小草又重新探出了它那碧綠的小腦袋,有些草被燒成灰也長出了綠芽,讓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小草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啊!讓我好感動,我也要學習它堅強不屈的精神!

咱們來到小河邊,河邊的柳樹發芽了,小芽碧綠碧綠的。枝條千條萬條,隨風飄動,好像要向咱們展現它婀娜的舞姿。有一首詩是讚美柳樹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咱們來到山坡上,山坡上有一個漂亮的小涼亭。前面有許多簇迎春花,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小涼亭周圍。在陽光的照耀下,花朵顯得格外鮮黃。每根枝條上都長滿了金燦燦的密密麻麻的迎春花,五朵一處,七朵一堆。迎春花每朵都有四片花瓣,像被撥開的香蕉皮。一陣風吹來,迎春花都笑盈盈地張開了笑臉,向咱們問好。真是美不勝收,看了讓人心曠神怡!

今天踏青賞花讓我知道了,只要細心觀察生活的每一處,臭河能變成清清的小河,地上的小草也能變成觀察的大視角。

清明節日記 篇2

今天是清明節,早上起來外面細雨綿綿,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沒想到,下午雨就停了,微風輕輕的吹著,我和媽媽準備去放風箏。

到了大堤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我們開始放風箏了,風箏一會兒就被媽媽放到了天空,風箏越飛越高,我看著風箏在空中有力的扇動著翅膀,好像要掙脫媽媽手中的線,想要自由自在的飛翔。風箏的周圍有幾隻小鳥在嘰嘰喳喳的叫著,好像在和風箏說著什麼?

放風箏真有意思,它讓我的心情格外放鬆。

清明節日記 篇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來了,十字路口呈現了行人們開端為本人已逝去的親人燒紙錢。但是,我以為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去祭奠我們逝去的親人——用鮮花替代紙錢;用燒香替代炮竹。之所以我這麼說是由於熄滅東西時會發生二氧化碳,這在有形之中對環境又形成一次損傷。我家往年的祭奠活動就停止了一次“變革”。

清早一同床我們帶著媽媽預備的鮮花去祭奠我親愛的爺爺。一路上,我看見許多像我爸爸一樣身處異鄉任務的叔叔、阿姨們,都會來祭奠本人的親人。經過一段工夫的跋涉,我們終於離開了爺爺的墳前。看著爺爺的墳頭,我想起了與爺爺相處的一幅幅畫面,我的眼睛漸漸的潮溼了,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我強忍著不讓它流上去。我想爺爺也不希望我流眼淚吧,大家也不希望我掉眼淚吧。吃過午飯後,我們從老家往回走。一路上我看見許多行人都愁眉苦臉的,似乎一個個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哀思綿綿。我想這就是唐代詩人杜牧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繁,路下行人慾斷魂。”所要表達的意思吧。

在這個悲傷的節日裡,整個城市都顯示出一個悲傷的情形……

清明節日記 篇4

清明節早上,我起床後看到外面下雨了,我想起爸爸說的話:“今天是懷念已經故去親人的節日,很多人都要去給親人掃墓。”我的老家在河,無法去掃墓,今天我能幹什麼呢?

吃早飯時,媽媽說:“你的電子琴到了,一會兒我們去領。”我聽完高興極了,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

吃完飯,我和媽媽把琴領回家,開啟一看,電子琴真大,還有一個琴架。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琴架裝好,把琴放上去。看著漂亮的電子琴,我心裡了開了花。

清明節日記 篇5

今天,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其中清明節的由來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傳說的在漢魏以前,清明節則是一年中重新鑽木取火的日子。到了戰國時候,祭祀祖先和眾神與保衛國家是同等重要的大事。因此,清明節日益受到重視。到了漢代,人們對祭祀日漸盛旺。盛唐之時,普通老百姓之家也紛紛上墳祭祀。當時的民諺有“三月清明雨紛紛,家家戶戶上祖墳”之說。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傑作《清明上河圖》就給我們展示了當時清明節的盛況。到了今天,祭祖、掃墓已成了清明節習俗的重要活動,這一天,也就變得分外莊重,連空氣中都充滿了懷念。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但是,清明節正值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因此,踏青、放風箏也就成了清明的習俗。清明去踏青,我必定要去掃墓,給先祖掃墓,也給英烈掃墓。看著蒼翠的松柏和安眠在青山綠水之中的英魂!我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懷念那些為國為家作出貢獻的先輩,正是他們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

陽光燦爛,春風習習的日子最適於放風箏。我會帶上青團、紅藕等食物,找個油菜花爛漫的田野去放風箏。累了,就躺在綠草花叢裡休息一下,聽蜜蜂在耳旁“嗡嗡”的歡唱,疲勞就一下子被風吹跑了;餓了,就開啟自帶的點心,坐在田埂上細細品嚐甜甜的藕,糯糯的青團,春天一下子就來到了我的脣邊。古人對放風箏很有講究,認為是消災袪病的手段,尤其是不能拾別人的風箏,以免沾上了別人的晦氣。可我卻不一樣,我的心願很簡單,只求讓風箏飛起來而已,並不在乎其它的。有時候,心裡煩惱了,就乾脆把風箏放飛了,讓它帶著我的煩惱一起飛向遠方……

其實,何止是清明節,中國的每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讀完這本書,我瞭解了我們祖國各個傳統節日的起源、風俗,不禁感到無比驕傲。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要為繼承這些優良的傳統,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出一份力。

簡評:文章對於清明節由來的敘述篇幅過多了一些。

清明節日記 篇6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節,由於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907年)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七年級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踏青)的好時候,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xx多年曆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借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時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風俗,如古代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視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即使到了現在,清明節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的習慣是非常豐富有趣的,出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是由於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因此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到了,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們還買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東西,比如:紙錢、香、水果、酒。我們從竹籃裡拿出祭品,把紙錢燒了,用火點燃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然後放聲說:“爺爺,奶奶,拿錢來吧!”一定保佑我們家和萬事興。燒了的紙錢像蝴蝶那樣飛起來。臨走時,我們在墳頂上培上幾鍬土,在墳旁邊栽上一棵樹,帶著輕鬆和慰藉離開了祖先的墓地。

現在,每逢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這裡的老百姓依然保持著這裡的民風民俗,掃墓,踏青,盪鞦韆這些活動還在繼續。清明節是個獨具特色的節日。它講永遠流傳於世。

清明節日記 篇7

昨天,我和弟弟、媽媽去爸爸的老家給奶奶掃墓。我們上車的時候我想起了一首詩,是這樣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半路上,我看見店子上 掛著各種各樣顏色的綵球,我問媽媽:“那是什麼球?”媽媽回答說:“那是清明球。”我們也買了兩個。到了奶奶家,我們吃完了午飯就去掃墓,到了奶奶的墓地,我們把清明球掛在一根木頭上。我 想起了奶奶還沒去世的時候對我們多好啊,我多麼想念奶奶啊!風輕輕地吹,清明球隨風舞動,好像正在給奶奶帶去我們思念與祝福!

清明節日記 篇8

清明節已經來了,暖和的陽光照耀著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在這春回大地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到江陵掃墓。

一路上,車裡熱熱鬧鬧的。我們欣賞著田園山色。看,馬路兩邊那金燦燦的油菜花,多美啊!梨樹上開滿了白色的小花,桃樹的枝葉上掛著一朵朵粉紅的花。

隨著公路盤曲而下,我們到了目的地。我們把五顏辨色的鮮花插在墳墓上,放上了鞭炮,還在墓前磕了頭。

這次清明節,我的收穫很大,我懂得了人和人之間的親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