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主題徵文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9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不陌生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麼寫好徵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主題徵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主題徵文集錦15篇

清明節主題徵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幾天,天氣時晴時陰,還會下起小雨來,時小時大,因為清明節到了,剛好是在這個週末的星期六。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的心既激動,又沉重,因為星期天我們要回老家去上墳。

到了星期天,我們一家人一大早趕去老家。在路上,東山已經見到了,這時的山,有些淒涼,灰濛濛的一片,路邊的田地裡沒有農作物,只有一些乾枯的枝葉,有些是一片亂土,有些很有規律,一溝一溝的,可以看出,已灑了種子,農民叔叔正等待種子發芽呢!

轉眼間就到了二大爹家門口,準備了一下,便急匆匆地上了墳山,山上的樹,沒有一點綠色,只有乾枯的樹枝,有些樹上有了一些嫩綠色,不是太多,只有一絲絲,大地上沒了草,顯得格外悽慘,我不禁想:“清明節到了,連大自然都不敢調皮了,一切都像是死了一樣,多麼安靜,連春姐姐來了都都不敢大聲張揚,多麼莊重,清明,清明,好清靜啊!”

到了墳山,我便收起了想象,二大爹突然問:“雞呢?”我們這裡要現殺雞,把雞血淋在山神上,這麼一個重要的角色可少不了呀!我說了一句:“雞沒帶來,放在家裡了。”大家才急急忙忙地打電話給姑爹,叫姑爹把雞送來,過了一會兒,姑爹來了,大家才開始自己做自己的事,爸爸和二大爹殺雞,把雞清理乾淨;媽媽去燒水;姑媽去放冥幣、金子、銀子、草紙等東西,我和小坤放草紙、香。

大家開始完成自己的任務了,我細細看,這山上的墳參差不齊地排列著,有的墳高大而嶄新,有的墳連石碑石碑上的字都看不清了,這便是風的傑作,有的墳成為了一片亂石,仔細看還能看清它的摸樣,我懷著尊敬又莊重的心情認認真真地把一張張草紙放在墳前,把一根根香插在了石縫中,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務,很快他們的雞也煮熟了,奶奶把雞放在一個碗裡,用筷子把雞頭立起來,用碗,把飯盛了進去,倒了一杯茶一杯酒,裝在一個大鐵盤裡,要給逝去的親人們“吃”,我們到了一個墳前,作為主持的奶奶,說了幾句話,點燃了草紙,把各種東西拿去燒,燒完了奶奶就把酒、茶倒進火堆裡,接著按輩分算,輩分大的人就先磕頭,磕三下,拜三拜,這樣輪著下去。我們拜完了所有墳,放了鞭炮,便回家了。

這一個週末讓我過得十分有意義,因為讓我緬懷了一下已故的親人,並且讓我去了一趟農村,讓我欣賞了清明時期的鄉村景色。

清明節主題徵文2

昨夜春雷轟鳴,驚動了大地,驚醒了鳥蟲。春雨綿綿,潤滑著乾涸的土地,沖刷掉楊柳的灰塵。早上起來,滿眼的青翠令人目不暇接,心情也舒暢無比。

不由想起同事講過的一位家在農村的同學,在一場春雨過後,早上起來做詩的故事,記得第一句就是:“早上起來,推開窗子,眼前一片綠麥。”很是有趣,深感人家那才是真的觸景生情呢!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南方尤其確切,幾乎每年的清明前後都會下雨,這時候的雨,於莊稼是貴如油,於萬物更是催化劑,你看春雨之後,路邊的野草閒花兒貪婪地呼吸著春天的空氣,爭先恐後地拔節、開放,讓你不由自己的要對它們注目。

春天的雷聲好象是從地底滾滾而來,由遠及近至你的腳下轟鳴著,震動著,似乎要驚醒沉睡在地下的先祖們,告訴他們清明節到了,該起來接受子孫的禮物了!

清明祭祖,上墳、燒紙,寄託哀思,懷念故去的先人,是中國的傳統也是文化,自殷商時代起,崇拜祖先就是重要的宗教信仰,對祖先的崇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認為祖先可以和天地的主宰者對話,是與人間聯絡的主要媒介,還肩負著保佑子孫後代的重任。除此之外,殷人還認為人即使身體不存在,靈魂也是存在的這個觀念也一直流傳了下來。

清明懷故人,踏青掃墓的活動涉及到每個家庭,在祭奠祖先的時候,報恩之情也會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護,感激父母的生養之恩,表達個人對親人們的誠敬,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課,使人性深處的道德理性重被喚醒。

這一天,即使遠在海外的遊子,也會遙祝自己的親人們在天堂裡生活得幸福快樂。清明懷故人,踏青掃墓的活動還加強了親友間的聯絡和團結,在共同的先祖和親人墓前,緬懷他們為家族的繁衍壯大作出的一切,繼而學習他們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加強自身的修養,從而與家人親友一起,繼續發揚家族的傳統美德。

清明也被稱為清明節,這一天悲傷的成份並不多,相反節日的氣氛倒是比較濃厚,因為掃墓是與天堂裡的親人的一次聚會,先讓久違的親人們品嚐家鄉的小吃,再乾一杯醇厚的老酒,然後與各路後人相見言歡,互訴衷腸,向他們告知家族的各種悲喜資訊,嘮叨嘮叨自己的心思,如此一來,對親人的思念就變得真實了。

我祖先的墓地早已淹沒在渭水河畔,不知我們從遙遠的地方化去的紙錢和敬獻的鮮花他們能否收到?但無論如何,在這一天,我都會遙祝自己的先祖們在地下安靜長眠……

我地下的先祖和所有故去的親人、友人們,請接受我的禮物,那是一串微帶鹹澀的水珠,是用我的思念和淚水穿成,它會帶著我的祝福穿透地層,滋潤你們的心田……

清明節主題徵文3

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這次清明節不但一絲雨都沒下,而且老天爺彷彿故意跟我們作對似得,天氣格外悶熱,鄉下的麥苗似乎蔫了許多。原本的生機勃勃,原本的嫩綠,青綠,漸漸打了黃,這是極其缺水的階段。

恰巧,放了一天的清明假,再加上原本的兩天星期天,有了拯救麥苗的時間,爸爸帶著我踏上了回老家的旅程。

中午終於抵達了目的地,下了車看見媽媽來接我們了,她鞋子上有點幹泥巴,褲子上溼透了。顯然,媽媽正在給麥苗澆水,知道我們回來,來不及換衣服,就來接我們了。媽媽說:“現在正是給麥苗澆水的時候,非常緊,一口井被三四家佔著,”爸爸也加快了速度,回到家換了身舊衣服,就和媽媽直奔麥地了。

姐姐和我呆在家裡,一看錶十點了,再往外瞅瞅,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在等待中,我們漸漸入睡了。不知到了什麼時候,爸媽回來了,早上天剛亮,他們又出去了。

……

眼到了中午,爸爸和媽媽回來了,他們又是一身泥,這次上下衣都溼了,鞋子更是溼的厲害,我和姐姐急忙幫爸爸脫下鞋子,呀!溼鞋子可真難脫,我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我們都笑了起來。爸爸的襪子也溼了,我去把爸爸的溼襪子洗了洗,溼鞋子重新刷了刷。媽媽也是累極了,為了讓媽媽歇會兒,姐姐去做了飯。媽媽說:“有兩個女兒真好,幫我們洗衣服、做飯。”聽了,我心裡頓時溫暖起來,那時可真幸福,真希望時間在那一刻定格,我們的家永遠幸福下去。爸爸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原本沉寂的清明節,這次格外溫馨。

清明節主題徵文4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的時候,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接著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好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著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著鋤頭,有的提著祭品,有的拿著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著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和媽媽忙著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很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主題徵文5

清早,春光明媚,太陽公公笑咪咪的,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地唱歌。我們一家迎著和煦的春風出發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著外公外婆開心。

記得每年的清明節,家裡的氣氛總是有些沉重,小時候不知道為麼,現在長大了,漸漸地懂了,原來,清明節這一天,是活著的人向死去的人訴說哀思。聽媽媽說,她原來有一個姐姐和弟弟,十幾歲的時候,因為生病死了,這對外公外婆的打擊非常大。也也難怪每到親人團聚的日子,他們總是看著照片流眼淚。

今年,爸爸媽媽商量好了,清明節我們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夠讓他們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節也要快樂地過。

清早,春光明媚,太陽公公笑咪咪的,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地唱歌。我們一家迎著和煦的春風出發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著外公外婆開心。

哇,公園真熱鬧啊!人山人海。藍藍的天空被五花八門的風箏給遮住了,在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路旁的桃樹上開滿了粉紅的桃花,風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樣,紛紛地落了下來,看著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來。他們幫著我拿出風箏也加入了放風箏的隊伍。我們使勁地跑,風箏終於飛上了天,越飛越高,好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在自由地遨翔。望著風箏,我們都笑了。

回家的時候,我們去了舅舅的墳地。爸爸媽媽告訴舅舅,外公外婆身體很好,我們一家都很好,讓他放心。我也告訴舅舅,我的學習也很好,我們家還買了新房子,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進去住。默唸時,我一不小心說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節快樂”媽媽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嚇得直吐舌頭。沒想到外婆卻說,沒關係,他們今天看到我們了,還聽我們說了這麼多的話,一定很高興很快樂吧

是啊,為什麼不能夠說呢?不管是死去的人還是活著的人,我們都要快樂!清明節也要快樂!

清明節主題徵文6

清明節是中國人紀念已逝親人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會有許許多多家庭為逝去的親人掃墓,這種習俗已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了。

然而,近年來清明祭奠這個習俗卻慢慢變味了,變得奢侈化了。過去祭祀,在平常人家庭裡只用些黃色圓形紙(俗稱元寶)和幾碟小食一壺清酒即可。而現在卻演變成什麼小車、紙別墅、傭人等等……真是五花八門,而這些祭品往往又需用火燒掉,成為嚴重的火災隱患,每年清明節都有失火燒山事件發生就是明證。

今年的清明祭奠,人們的奢侈令我咂舌。清明節當天早上,看著家人張羅著祭祖用品,嘴裡還唸唸有詞,說什麼百萬傢俬之類的,聽得我稀裡糊塗。正當我想上前問媽媽這樣做有什麼意義的時候,忽然小侄子“哇”一聲:“好大的一隻燒豬啊,那個爆竹卷著有大鍋蓋一樣大!”我扭頭朝馬路上一看,果然是四個人抬著一隻大燒豬和一卷大爆竹,還有人擔著祭品跟在後面。這也太誇張了吧,不是明擺著炫耀嘛!看著那支隊伍浩浩蕩蕩地朝著祠堂方向走去,我不由嘆了一口氣。

我們家也出發“拜山”了,一路走去,途中還真是驚歎連連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瀰漫著淡淡哀傷的節日裡,我想人們的心情也難免會有一種淡淡的哀愁吧?但是為什麼今天全然不見了呢?雖然說清明前後也有踏青嬉遊、親近大自然的傳統習俗,但是至少去“拜山”上墳不該如此吧。一路上,我看見浩浩蕩蕩的車隊,那些人抬著奢侈的祭品來到他們先人的墳上。在祭祀的整個過程中,根本沒有一點憂傷、莊重、肅穆的氣氛,反而看見他們臉帶笑容,還嘻嘻哈哈大笑不止。等他們祭祀完之後,又燒了一大卷炮仗,後來還放了幾筒禮炮。天哪,禮炮不是在喜慶的日子才放的嗎?怎麼清明節祭奠親人也放啊?這到底是在紀念已逝的親人還是搞什麼新意?這樣過清明節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春雨濛濛,飄灑在我的臉上。望著這灰暗的天空,回想起那已逝的親人,那是多麼令人懷念。我默默地為他們敬了酒,上了香,接著帶著哀愁與不捨,拖著疲憊的身軀踏上了歸途。想著剛才見到的情景,我一路無語。

清明節主題徵文7

在清明節的那一天,我們往往都會祭拜我們的祖先,緬懷逝去的親人。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我們一家人早早地起床。爸爸在做開車前的例行“安檢”,媽媽和姐姐在準備花籃,我則凝視著外公的遺像。外公滿面笑容,一如生前那樣慈祥。七點鐘,我們出發準備去外公的墓前祭拜老人家。

汽車駛上盤山公路,我們無心欣賞車窗外的景色。爸媽都很沉默,我和姐姐自然也不敢開玩笑。就在快到外公的墳墓的時候,沒想到幾塊大石頭堵住了路。我們只好步行上山。那兩隻大花籃可不好扛了,弄不好裡面的水都會漏出來。於是爸爸宣佈:我和媽媽、姐姐和爸爸,四人分成兩組把花籃抬上去。媽媽說,這才能讓外公“看”到我們的孝心哩。來到外公長眠的地方,那是一個向陽的山坡。金燦燦的油菜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正在怒放,墓四周的松柏越發顯得蒼翠。我們放下花籃,擺上外公愛喝的酒,向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鞠躬。媽媽的眼睛溼潤了,我們的心情也很沉重。記憶中,外公很疼愛我,總是抱著我,還用他的鬍子“扎”我,逗我玩。但我卻沒能回報外公的愛。我學著爸爸的樣子掃墓,讓外公的“家”變得更加潔淨。老人家生前就愛乾淨,我們現在能做的似乎也只有這些了。爸爸輕聲提醒我們該離開了。我又向外公三鞠躬,這才三步一回頭地離開外公。

下山的路上,前來掃墓祭祖的人們越來越多。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煙花燃放的氣味,鞭炮聲不絕於耳。看著這一切,我不禁想到老師說過的,現在有的地方還試行“樹葬”。這是一種以植樹代替造墓和骨灰存放,把骨灰埋葬在樹下,不形成墳頭的新的骨灰處理方式。我覺得這種做法很有人情味,讓生命與大樹千古。站到樹下,可以感覺到回到了親人的身旁。

“阿威,到家了。在想什麼呢?”媽媽的話把我的思緒從遐想中拉回來。我靦腆地笑了笑:“媽媽,沒什麼。”回到臥室,坐在書桌前,我筆尖一動,記下了清明節的感悟。

清明節主題徵文8

四月_日,正值中國傳統節日——清明。

成都的天,溫暖而溼潤,淅淅瀝瀝地灑著點點小雨,落在人們的身上,也彷彿落在人們的心頭,這不難讓人們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情感: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記憶彷彿被拉回到若干年以前。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那一文人騷客的形象似杜郎而又彷彿不是他,站在泥濘路口,文質彬彬地詢問杏花村的通口,牧童遙指,聲音稚幼,帶著甜甜的孩童氣息。可今非昔比,牧童早已成長了吧,而那文人騷客也不知了去向。他們的故事只留下了一首詩,讓人在這悲的日子裡吟誦、欣賞。

汪國真先生曾寫過這樣的一句話: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於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儘管天氣溫暖,春風和煦,但由於這日意義較之平日而言大不相同,人們的心情也就有些鬱鬱寡歡了。

清明時節,我,去掃墓了。

因為正值清明,前來祭祀的人們很多,但環境卻顯得寂寥,人們也沉默寡言。我也隨著長龍般的隊伍,一步一步向上走著,或許是由於臺階過高、人群太多,又或許源於內心情感的作祟,我走得極慢,一步一級臺階,舉足抬步也顯得堅實而沉重。

大樹下,墳頭前,有一些人會面對墓碑呆立好一會,半晌才開口對那些亡故的人說出在他生前沒來得及聽見的話,心平氣和,少了從前的紛紛吵吵,看了倒讓人想落淚。風吹著樹木“沙沙”作響,似安息靈魂悠長而遠久的嘆息。

我的曾祖父就在這裡沉睡著,沒有一絲聲響,寧靜而安詳。

他是在_年離開我的,當時的自己年幼且不懂事,當我的母親告訴我曾祖父去世時,我並不懂得其中的含義,只是呆呆地點點頭,也沒有看到他最後一眼。如今,長大了,終於對死亡有些一知半解了,其實死亡就是一門學問,深奧而難懂,讓人痛苦又捉摸不透。

德國諺語裡說,“當你來到時,你在哭,你周圍的人在笑;當你離開時,你在笑,你周圍的人在哭。”若事實真的如此,那該有多好。人的一生若活得洋洋灑灑,精精彩彩,也不枉走一遭,只是人被七情六慾所束縛,離開分別時,往往是內心的痛苦放不下,放不下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

曾祖父一生與人為善。年輕時投筆從戎,奮鬥於抗日的第一戰場,年老後,在家鄉的教堂裡主持牧師工作。還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精通英語的曾祖父便和藹地教我學習英文,手把手地帶著我寫著一個又一個英文字母,當我略顯生澀地念著音標時,他會極耐心地糾正我的發音,把自己的嘴巴張大,讓我看清舌頭的運動。一老一少團坐在桌邊學習的背影至今仍浮現在我眼前,只是我人生中最早的啟蒙老師,教會了我英文,卻不能教會我世事無常,而他,如今也和我陰陽相隔。

我在曾祖父的碑前行跪拜禮,顫抖著手為他上著香。我似乎就能感覺他的氣息還是那般溫暖的圍繞在我的周圍,他也在遠遠的地方注視著我,注視著我的一言一行。

或許我們因為羞澀和懶惰而留下的無法彌補的遺憾太多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慾報而親不待。”這是我從曾祖父身上悟出的道理。經過三年五載,當我真正懂事後想要回報他時,枉然發現他已不在了。望著他生前最後一張照片,我在思索自己究竟可以如何作為?心中有的是不知所措;有的是悵然若失。

天空仍然下著雨,漸漸大了起來,熄滅那墳頭燃盡後化成一撮灰的香屑,濡溼了碑上厚厚的灰塵。

回程的途中,看著絡繹不絕,前來掃墓的人們,看見他們在墳前表達內心真正的情感時,腦中仍然是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是在這春天裡,唯一一個把人心揉得粉碎的日子。

有那麼一小粒晶瑩透亮的液體掛在眼角,像雨水,也像眼淚。到底是什麼,連我自己也分不清了。

清明節主題徵文9

欲清明,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笑還顰,最斷腸。

——題記

淡粉色的紫葉李開滿了墳墓周圍。遠望,如同大片紫雲在微風中搖曳著,有一種說不出的冷美,清新脫俗。

我與家人來到墳前,望著周圍被風吹出的紫葉李花雨,我拾起一瓣,端詳良久,驀地想起獨愛紫葉李的太奶奶。不覺想問一句,您在天堂過得還好嗎?

是有多久沒有再見到您了呢?距離上一次啊……我驚異,竟快五年了,五年足以改變一個人,我已不似當年的幼稚。而您呢,您可安好?

俯身,親吻一瓣馨香,憶起那年,您牽著我的小手,在麥地邊放風箏,風箏線斷了,落在了那棵紫葉李上。我急了,不停地跺腳,您淺笑,搬來了梯子,替我將風箏取下來。我欣喜地拿著風箏,卻忘卻了您因為年老而摔倒的場景。您的愛我感受到了,卻不知如何報答。您如春雨,而我恰似紫葉李,沒有您的滋潤,我怎能成長?

許是看我出神已久,表姐不禁喊我,這才回過神來。大家做著簡單而又不可缺少的準備工作,清除墓旁雜草,把老人生前愛吃的點心供在墳前,燒著紙幣,排除鞠躬,輪到我時,淚水已溢位眼眶。

仰頭,沐浴著花瓣雨,腦海裡全是您的笑臉。無論何時何地、何年何月,您都是淺笑著的,您就像長不大的孩童。達.芬奇為蒙娜麗莎的微笑而傾倒,而您,則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不禁轉過頭,苦笑的對錶姐說:““思念是會呼吸的病”這話好對啊,這思念已在我心中深深地紮了根。”

回眸,望著墓碑。我淺笑,忍著悲傷、忍著不捨,重重地磕了頭,離開了。

紫葉李紛芳,渲染著春天。春風如歌,唱盡春愁。清明,這時節,永留心中。

清明節主題徵文10

3月30日晚,老爺爺(爸爸的爺爺)去世了,按照農村風俗,三天後出殯。

4月2日—清明放假的第一天,早晨6點30分,親戚們齊聚在老爺爺的靈堂前。大家身穿孝服,腰間繫一根稻草繩,手拿竹棍。女的頭戴白巾,男的頭上則多了一個三角帽。出殯儀式正式開始,靈柩被抬出了屋外,我們便按輩份依次跪好。村裡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開始念悼文,講述了老爺爺一到八十六歲的生平事蹟。幾分鐘後,我的膝蓋疼痛起來,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十幾分鍾後,大部分的人由雙膝變成單膝跪地,老爺爺的兒女還在彎著腰,低著頭,規規距距地跪著。爸爸跪在爺爺後面,豆大的汗珠順著他的臉頰流下來,頭上的白巾和衣服溼透了,也顧不上擦。半個小時之後,悼文唸完了。我迫不及待地站起來,一條白布從隊伍的前頭傳到後頭,大家左手拿著白布,緩緩地往前走。手拿花圈的走在前面,舞龍、舞獅隊在後面。在一塊空地上,老爺爺的靈柩被放下來,爺爺奶奶們便又跪著。舞獅隊開始表演啦!兩隻“獅子”一會兒跳得比樹還高,一會兒又趴在地上嬉戲,行人都紛紛停下腳步觀看。有些親戚將零錢扔到空地上,“獅子”馬上張開“血盆大口|”,將錢吞了進去。七爺爺手拿百元大鈔在頭頂搖晃,“獅子們”反應迅速,一口就“吃掉了”。舞龍隊出場了,它們使勁擺頭甩尾,看得我眼花瞭亂。表演結束之後,隊伍繼續前行。

走了大約一半的路程,我們被告知取下腰間的稻草繩,丟掉手中的竹棍。十點左右,終於來到了目的地—一座小山。靈柩停放在一個長方形的大坑旁,裡面放滿了稻草和紙錢。一位叔叔點燃了稻草和紙錢。我們在老爺爺的墳前燒紙錢,做揖。這時候,一位老態龍鍾的老奶奶提著一小桶米飯,給每人舀了一小勺。剛開始,我還不想吃,奶奶說:“這是風俗。”我就一口把米飯吃了。我們又來到老奶奶的墳前,燒紙錢,做揖。這時,奶奶遞給我一根樟樹枝,再三叮囑回去以後,要將樟樹枝放在老爺爺的廚房裡。我和媽媽、姑姑們往回走,爸爸和爺爺們留下來安葬老爺爺。中午一點半,老爺爺門前的空地上擺滿了桌子,到處都是人。聽奶奶說,有78桌呢!吃飯的時候好不熱鬧!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感受到了農村那不一樣的風俗!

清明節主題徵文11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有祭祀祖先修墳掃墓的風俗習慣,可是我卻不一樣,我在家裡做清明餅, 清明餅是一種令人風味的小吃,有家庭主婦們早早地割來嫩綠的田青,煮熟後並用石灰混合,以便去掉田青中的苦澀尾味,到時候和米粉中攪捏做成餅.清明餅呈三角形,所以又叫三折(角)餅.清明分青稞和白錁,青錁的餡多用芝麻紅塘,咬上一口又香又甜,白錁的餡多用鹹菜豆腐,舔的吃膩了再吃上只鹹的自然食慾大增.

開始做青明餅了,我燒了一鍋水,把採來洗盡的艾草到入鍋中,在滾燙的鍋中,身披白絨的艾草翻滾跳躍著,沒多久,它就搖身一變換上了碧綠的新裝.撈出艾草,揉成小團,擠出水分,展碎後的同米粉混均,做成半乾半溼的麵糰.麵糰如青花瓷器的表面,艾草就是白色背景的綠色花紋.準備餡料,甜的是紅塘,鹹的是鹹菜筍肉末.最後一小部做青明餅了.

我看著奶奶把麵糰被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手中隨意一按,即刻變成薄圓餅,中間放上餡,手再一捏一按,一個青明餅下放上一片葉子就成了.我也像奶奶做的過程一樣可是做好的薄園餅四方裂的裂,破的破,好不容易做好的一個青明餅結果是餅不像餅,而且有的地方破了一個小洞洞像被老鼠啃過的一樣,奶奶教給我把餡料弄下一點補到上面就行了,我照著我第一個做的,做了十幾個雖然很難看但是我覺的肯定很好吃,奶奶把青明餅蒸了幾十分鐘,剛剛出鍋,我就迫不及待地衝了上去,揭開一看,鍋內一片蔥翠欲滴.油光光的冒著熱氣,真讓人口饞,吃上一口味道美極了.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的十分愉快!

清明節主題徵文12

再過兩天,就是清明瞭,我遠在異鄉的伯父回來了。因為工作繁忙,他已有幾年沒有回來過,今年是爺爺去世十週年,他特地告了假回鄉來給爺爺掃墓。正趕上學校放假,我便陪同伯父一起去爺爺的墓地。

伯父是個大學教授,他高高瘦瘦的,戴著眼鏡,溫文爾雅,很有學識的樣子。我提著東西跟在伯父身邊,聽他講述他小時候和爺爺之間的故事。他深情的講述將我又帶回到爺爺身邊。到了爺爺的墳前,他將準備好的鮮花放在爺爺墳前。伯父在墳前幾度落淚,我們大家也都沉浸在悲傷中。

回家的路上,我們慢慢從悲傷的氛圍中解脫出來。伯父給我講了很多關於清明的知識。他說:“清明是我國節日體系中,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會發現,清明其實既是個悲傷的日子,又是個歡樂的日子。

“清明時節萬物復甦,進入耕種時節。在宋代,清明把比它早幾天的寒食節裡的祭奠內容收納進來,人們開始祭奠先祖。同時,清明還將農曆三月的春嬉等習俗收納進來,發展了郊遊踏青、戶外體育娛樂等活動,成為一個綜合性節日。”

“大伯,後天才是清明,我們天前兩天上墳唉,為什麼不在清明這一天呢?”我忽然想起這個問題,問道。

“祭奠先人是清明節的主題之一,掃墓則是人們緬懷先人的重要形式。不過,清明節掃墓本來就不該在清明當天進行。掃墓的時間,最好是在節前10天或節後10天農曆的單日進行。中國文化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單日掃墓寄託了親人的吉祥祝願。而清明當天,則是僧人掃墓的時間,僧人在這一天表達自己不能夠為祖先傳宗接代的歉意。”還有這一說,我可是聞所未聞。

“很多人在清明節掃墓時習慣燒紙,其實這種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並非傳統的祭奠形式。”伯父接著說:“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最原始的祭掃辦法是‘掛壓灑’。就如話劇《茶館》最後一幕那樣,將紙錢向空中揚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磚頭壓住一張紙錢,表示後繼有人。現在較好的辦法是買一束鮮花祭奠先人,祭拜過後將花瓣撒在墓前。”

伯父滔滔不絕的講述,讓我受益匪淺。我不知道一個節日還有這麼精深的知識,以前只知道清明節掃墓,我們可以放假罷了。今天我體驗了一個不一樣的清明節,我不禁對祖國的文化產生了崇敬之情,。祖國還有那麼多高深的傳統文化,我們真應該繼承和發揚呀!

清明節主題徵文13

四月,草長鶯飛,風和日麗,清明節帶著新綠的顏色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時光向我們走來。

清明,淵源於五霸崛起,群雄爭鋒的春秋時期。傳說,跟隨晉文公重耳風雨飄搖19年,忠肝義膽,同舟共濟的一代名臣介子推,於功成身退後,揹負老母潛入深山。晉文公尋找不見,下令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母子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恪守孝道,懷揣孝心,是介子推的精神遺產,也是清明創設的初衷和緣由。

清明,是一個在親人眼中寄託沉甸甸思念的日子,在這個特定的日子裡,無論咫尺天涯,人們都要重返故里,將一份純真的思念,培植在親人青草萋萋的墳塋上,長成溫馨的慰藉。而那些羈留異鄉的人們,也會用自己的獨特方式遙遙祭告,或是瞻仰親人的遺像,或是撫摸故人的遺物,或是朝著青冢的方向默默遙望。

清明,是一個在文人筆下詩情畫意的日子。“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等家喻戶曉的佳句傳誦至今。清明前後,雨是細軟的,風是和煦的,正所謂“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清明,也是一個後人心中仰視和追思的日子。清明時節,我們更加緬懷新中國誕生六十年來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進步而獻身的英雄志士。同學們,我們一起點選一下由團中央、中宣部聯合創辦的民族魂網站吧,那裡有我們的先烈們。讓我們在網路空間裡,送束花,點首歌,點支蠟燭,網上祭英雄,共鑄中華魂。

清明,更是春耕春種的日子。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人生也一樣,只有在“春天”裡播下心願,才能在“秋天”裡收穫人生。播種,是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希望、新的創造、新的起點。讓我們像辛勤的農民那樣,一生播種,播種一生;努力人生,收穫人生。

清明節主題徵文14

清明節那天,我們回到爸爸的老家。我們先去山上燒了紙錢祭了祖,然後就在山上玩。

爸爸在山上看風景, 大姐拿著相機在拍一隻美麗的蝴蝶,我拖著鐵鍬亂挖坑。媽媽說:”別亂挖了,鐵鍬給我,看我給您挖個“雞腿”吃吧。“這雞腿是指根長在土裡像雞腿的一種脆甜植物。我和媽媽開始尋找雞腿,找了半天沒找到,卻發現好多蒲公英,綠色的蒲公英開著小黃花,有的花都結果了。我喊大姐快來吹降落傘。大姐跑過來,摘了一個蒲公英的降落傘邊吹邊說:”我來幫蒲公英媽媽的孩子走遍天涯!“我也摘了一朵蒲公英吹起來。我和大姐玩得正開心,忽然聽見媽媽喊:”您們快過來看,這裡有迎春花!“我和大姐跑過去,看見兩棵迎春花正開著。這迎春花和新蕾公園不同,它的花瓣是黃的,花蕊卻是紅的,很漂亮!看完花,媽媽說:”我帶您們去摘芽芽碰,抽水毛蔥!“田野裡,山上,芽芽碰很多,媽媽挑最肥的摘給我們,去掉上面的葉子,再剝掉芽芽碰的皮,放進嘴裡吃起來,又脆又甜,清香滿口。我和姐不停地吃起來。媽媽看我們吃得差不多了,說:”我們去抽毛蔥吧。“毛蔥是茅草的花苞,可以吃,但是,如果它盛開了就不能吃了。我們在田野裡找了半天,只有媽媽找到了幾根毛蔥。剝開毛蔥或綠或紅的葉子,露出裡面白白的毛蔥,放進嘴裡嚼,感覺軟軟的,嫩嫩的,很清甜。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我們要回家了。我好想再玩一會。我覺得清明節踏青玩的真開心呀!

清明節主題徵文15

4月5日,每年陽曆4月5日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和祭奠先輩的節日。今年清明節我和家人—起去祭奠了祖先。

首先,爺爺和爸爸給墳上挖了兩個墳帽,我和我的媽媽負責燒紙錢,奶奶的任務是墳四周的雜草都砍掉,然後,爸爸我的媽媽把清明紙標起來,我的媽媽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家人已經來過了。最後,我們大家站成一排站在先輩的墳墓前默默祈禱。

我覺得今天真好!一邊上墳,一邊還可以郊遊。明年的清明節,我還要再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