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7W
清明節有感1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椎,想到我們家鄉的先輩司馬公,4月4日下午,我校全體師生到司馬溫公祠,進行踏青、掃墓活動,表達了我們對一代名相、史學泰斗生世過往的深情訴說和無盡追憶。

清明節有感

清明節那天下午,我們穿著整潔的校服,戴著鮮豔的紅領巾,高舉少先隊隊旗,邁著矯健的步伐,奔向司馬溫公祠。我們的隊伍像一條長龍,盤旋在峨嵋嶺上,半個小時的行進,終於到達了司馬溫公祠。

踏進大門,首先,看到石板路兩邊是司馬光的許多故事,如;“圓木警枕”司馬公為什麼要用圓木枕頭呢?說來很有意思,當他讀書太睏倦的時候,一睡就是一大覺。圓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動一下,它就滾走了。頭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司馬光給這個圓木枕頭起了個名字叫:“警枕。可見,他讀書是多麼的刻苦呀!還有“典地葬妻”的清正廉潔的故事等。

沿著石板路向南,進入祠堂,十分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座鑲嵌於壁間的極不尋常的《杏花碑》,看到的這四塊斷碑,它們就是蘇軾題寫的杏花碑。提起這座《杏花碑》,還有一段悽楚而動人的故事。

一天,新任夏縣縣令王庭直探幽訪勝,慕名前來拜謁司馬溫公祠,見廢墟處長出一棵杏花樹,高有丈餘,樹幹如傘,枝繁葉茂,實為奇觀。聯想前事,他決定找人先挖掉這棵杏花樹,看看下面究竟有些什麼東西,果然在深土之中挖出四塊斷碑,一看正是多年失落的忠清粹德碑,但碑文字跡已模糊不清了。後來人們為了永遠紀念這段不尋常的來歷,便給此碑取了個雅名叫“杏花碑”,一直流傳至今。

在返回學校的路上,我想了許多,司馬光生前為政剛直無私,為國竭盡赤誠,從小刻苦努力學習,以“勤儉”為美德。我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樂於助人,在學校認真學習,主動幫助後進生。勤勞勇敢,在家裡幫助家長幹家務。這些都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美好!更重要的是還得有一顆感恩的心。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輩的傳統美德,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清明節有感2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開始於周代,每年冬至後108天是清明節。清明節在每年公曆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清明節又叫寒食節

關於清明節還有一個感人的由來。傳說晉文公重耳在逃亡中,一天就餓昏了,他的隨從介子推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烤著給晉文公重耳吃。晉文公重耳執政後,重賞那些有功之臣,卻忘了賞介子推。有人提醒說也應賞介子推。晉文公重耳帶著大臣去賞介子推,誰知介子推已經帶著老母親躲在綿山上,有人提出了燒山,因為介子推那麼的孝順,一定是會帶著母親出來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晉文公重耳和隨從上山去看,只看老母親和介子推在一棵大柳樹上燒死了。晉文公重耳非常傷心,下令從此以後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所以這一天叫寒食節,又叫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有祭祖,掃墓,踏青,植樹。清明節這天,爸爸,媽媽還去紀念逝去的先人,去給逝去的先人掃墓。清明節這天我們還要植樹,俗語說的號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點都。清明節後天氣漸漸的暖和了,農民伯伯也開始抓地了。

作為了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在清明節這天去緬懷那些革命先烈讓他們在地下安息。

清明節有感3

星期六,大家全家去老家為祖先掃墓。

到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淨淨。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著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大家掃好,大家祭拜後,便走回老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後,我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想到:清明節是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是大家大家應該做的,掃墓的大家要表揚,想來卻不能來的也要給予表揚。但從來沒有想過掃墓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大家有沒有想過,祖先功勞有多大?祖先為大家留下土地,讓大家有地蓋房,有地耕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祖先,就沒有大家,祖先的功勞不可沒啊!而現在有些人到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墓的想法,把已過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墓。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又是一個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有感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我們學校舉辦掃墓活動,過幾天就是清明瞭,去給關山烈士們掃墓。

我們穿著整潔的校服,手臂上帶著小白花,到冠山烈士陵園去。到了烈士陵園,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塔碑,上面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這幾個血紅的字,讓我想起了從前革命戰士浴血奮戰的情景,革命烈士用鮮血染紅了這塔碑上的字。再看兩邊的青松,一棵棵高大、挺直,沒有一絲軟弱,長青常綠,任憑風吹雨打,還是乾旱、洪水。他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我一直看著青松,彷彿革命戰士就站在那裡,對我們微微一笑,堅守崗位。塔碑的後面是61位烈士,有許多英雄都是沒有名字的,花圈圍繞著整個陵園,廣播介紹著許多戰士與戰爭,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美帝國主義攻打朝鮮,我們反擊,在戰鬥中,納溪籍犧牲地就有131名烈士,其中就有英雄歐文輝烈士。

清明節活動開始了,首先第一項,出旗、敬禮,我望著塔碑,心裡有一種淡淡的哀傷。三個人把國旗拿著走過我們的面前,走上臺階。第二項,就是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第三項,全體肅立,默哀一分鐘,我捧著小白花,閉上眼睛。腦海裡立刻浮現出戰爭的情景,沒有革命戰士,有我們的幸福生活嗎?沒有革命戰士,有我們住的地方嗎?沒有革命戰士,恐怕我們沒有新房子,衣服穿……作為少先隊員,我們應該愛國,像16課《橋》那樣,把生的希望留給其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這不是黨的高尚品質嗎?您們為了百姓們,自己卻犧牲了,不管什麼好的,您都讓給百姓們,您們這種捨己為人、大公無私、關愛老百姓的這種精神讓我們深深地感動。在《再見了,親人》這一課中,志願軍是多麼辛苦啊,百姓們也受了不少苦。我的雙眼模糊了,淚花再次流出來。一分鐘已經過去,我們睜開眼,心裡思緒萬千。

“下面進行第4項,華書記講話”。華書記講了許多感人的事例,我們的.新生活都是革命戰士用鮮血染成的。第五項是少先隊員代表發言,“我們是少先隊員,我們要振興中華……聽了這些話,我不由的心裡發出一種志向:好好學習,建設祖國。

過了就是宣誓了,我們握著拳頭,舉起右手,宣誓言由胡老師朗讀:我是光榮的少先隊隊員,我在烈士墓前莊嚴宣誓:我要繼承革命先烈遺志。謹記黨的教誨,樹立遠大理想。人民為先,祖國志上,誠實勇敢,自律自強。爭做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

我們宣誓完了,放下右手,被著一切一切感動了。主持人說:“清明節掃墓活動到此結束!敬小白花。”我們走上臺階,把小白花輕輕放到五位紅軍面前,他們是無名英雄,看了這個墓碑,我不禁想起了馬澤東的詩:“紅軍不怕遠征南,萬水千山只等閒……”只是出自《七律·長征》,紅軍不容易啊,首現是雪山,後來是草地,是多麼辛苦啊!

我看墓上的上面有幾個黃金大字:“為人名而死,雖死猶榮”。這是多麼鏗鏘有力的字啊!我們跑下臺階,就這樣走了。在路上,我還戀戀不忘地記著那幾個黃金大字。

清明節有感5

清明節是祭奠和緬懷先祖們的一項傳統祭拜節日,在我記憶中,從還不懂事起,就跟著父輩們進行這項儀式。記得每年的這個時候,無論身處他鄉的遊子們大都要回來祭掃已故的祖輩們。記得父輩們攜帶兒女隨眾而行,隆重地抬著祭奠的物品,一個山頭轉一個山頭,一座接一座墳墓祭拜,小時候只感到挺好玩的,跟隨大人們學著做那一系列的動作,但卻不知其意義何在?後來我們長大了,漸漸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了,可就只感到一切事情理所當然,只要前往就是盡心盡力了,也從.未去想及別的。

而如今已步入中年併為人母親的我卻是另外的一番感悟和情結,我覺得這個特別的節日不僅僅是一種傳統的節日和儀式,而更是一種感恩、孝道和責任的承載。如果沒有她們,便沒有我們的父母,更不會有今天的我們,現在的我們就是祖輩們生命的延續,這也就是生命的輪迴。如今的我們又攜帶兒女們一年年地重複著前輩們所做的一切儀式。這難道不就是為了讓這種恩情和孝道與責任的延續嗎?所以無論多忙碌,他鄉的我們都應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去祭拜我們的祖輩們,因為這除了孝道和責任,更是一種感恩。同時也是秉承著一種可貴的精神。

每當.隨著祭拜日子的臨近,我的思緒和傷感也就漸漸堆積起來,我總會前前後後莫名的想起許許多多,我總會在無數個夜裡去想象我們的祖輩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也像我一樣的平凡人,想起她們曾經在這個美麗如童話般的世界走過,她們來過,卻又戀戀不捨得去了……,大多數都是我從未謀面過的,我只見過我的父母親,連爺爺奶奶長的什麼樣都不知道,更別說爺爺奶奶之上的祖輩們了,雖然我不知道她們的姓名,她們生前的模樣,她們來自何方?但是我深深的感覺到她們曾經年輕過,她們曾經幸福的腳踩這片土地,她們曾經有執著的希望,她們曾經為創造這個世界,為了生存而奮鬥過,執著過,辛勞過..........。

清明節的那天,祭拜完那些先祖們後,最後才來到我父母親的墓前進行祭掃,站到雙親的墳前時,我卻更是陷入一種深深的自責和悲痛之中,想起父母親走時,我都未能為她們送上終,父親先離開,沒有送上終,我原以為母親離去時我可以為她送上終,可是又沒能如願以嘗,這難道是天意?沒想到這個竟成了我未了的心願意和最大的憾事。我無法忘記父母親對我們的恩情,不曾忘記那過去的那 一切,那一句一句的囑咐,那每一個關心的眼神,那每一個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細節,那一切的一切..........。彷彿還象是在昨天。是她們給了我的生命,是她們把我們撫養成人,是她們用無私的愛讓我們長大。沒有她們就沒有我。面對長眠於地下的雙親,如今卻是“子欲養而親不在”,這種無以言狀的傷痛,在這個特殊的時節,更是顯得如此的強烈,竟可以讓人痛徹到直抵心扉。那種不捨、哀怨、惆悵、內疚各種情結並湧而來,隨著燃起的冥紙菸火,痛疚和傷心的淚水灑在了雙親的墳前,一種無法報答的痛楚,令人柔腸寸斷。為人子女,我們深深地懂得,是父母給予的愛,讓我們領略到了生命的恩賜,在意著現在的擁有,認識到有生命的美好,更是體會到了親情的珍貴。

清明,有幾人能清?幾人能明?清、明只在各人的心裡。誠然,這個有著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雖然留給我們太多的回憶,太多的追思,太多的傷悲。可是,畢竟逝者長已矣,而生者,仍將負重前行,為自己,也為他人,為了生活和未來還需繼續努力奮鬥,就讓我們在這個複雜而多彩的世界,繼續靜守歲月的美好,且行且惜吧。

清明節有感6

今天是一個難忘的“清明時節”。今天,我們將要去祭奠自己的先人,坐上自家的小汽車,一起出發了。

天氣還算行。在去的路上,車子可真多,車水馬龍的,只看到去的車,很少見回來的車,看來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許多人都不怕天氣的問題,都去對自己的祖先表達敬意。

我們在燒紙錢給祖先,但是,風呼呼的吹著,煙很濃,於是我與表姐一起下來了下面的草原。

許多親戚都來了,他們都很誠心地拜祭,每個人都忙著打掃墳墓。

見到了許多親戚朋友,他們非常熱情,然後我們大家買好了東西,一起去祭奠我們的先祖去了……

回來以後,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祖先爭光。我想今天的一天將會督促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清明節有感7

每年清明節都要回老家給先人掃墓,今年照例。在我們老家,人們習慣把掃墓稱作“添墳“,即往墳墓上添土。我是在清明的前一天(寒食日)就去塋地添墳的。先把墳場裡亂生的小樹和雜草進行清理,再將生長在墳頭上的蓬蒿、雜草及小灌木清除乾淨,最後才是添土。經過認真整理後的墳墓,看上去已是煥然一新。因我家祖塋已安葬了數代人,一 一清整,自然要用較多的時間,付出很大的勞動,但是我覺得是應該的,是值得的,我的心是虔誠的,我是懷著感恩的心來的。

我也看到不少的人對添墳是漫不經心的,往墳上扔兩杴土,表示一個意思,立馬走人。他們對清明節添墳是一種從俗的應付。

清明節掃墓添墳是民族傳統的禮儀形式,通過這種禮儀,實現活著的人與故去的“神“(祖先)的感通,表達感恩與緬懷,由此而整頓並淨化自己的心靈。通過掃墓,進一步強化孝心和敦親睦族的意識,秉持的應該是莊重敬誠的態度。

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上天給予的饋贈,永遠不能忘記祖先的生育之恩。我們應該明白,清明節掃墓祭祖的深刻含義,讓民族的優良傳統永遠傳承。

清明節有感8

清明掃墓清明節的時候,母親母親帶著我和姐姐,還有姥姥來勉縣掃墓。

我們開車到勉縣,先在四姥姥家吃了一頓飯,然後母親母親帶我們去了一個地方,那裡全是石頭墓碑。母親帶我到了一個墓碑旁,我們都跪到地上,母親邊流淚邊說什麼:“姥姥,現在我已經有了兩個孩子,不知道您怎麼樣了。我們現在都挺好的,你放心吧!”

聽母親說,她小的時候,如果她的母親一出去上班,母親的姥姥就會管母親和小姨,還對她們特別仁慈,可是她的姥姥後來因為生病,很早就去世了,母親應該多想念她呀!但是她再也見不到她的姥姥了。我母親拿出了很多的紙錢,還有一沓紙,在墳前點燃了。我也默默地拿了三張紙錢,扔進火堆裡,它們立刻化為灰燼,煙消雲散。母親的姥姥一定會知道我們來看她了。

我在回姥姥家的路上,又想了起來掃墓的情景,差點哭了出來。我們現在多幸福呀!所有人都照顧我們,我們身邊有那麼多的親人,但我們的母親,缺少了很多很多的親人,估計天天心裡都非常難受。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們的童年。

清明節有感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描寫的就是清明時節時的景象,他說的可真不錯,清明時候人們臉上幾乎沒有笑容,只有滿臉的沉重。

清明節家家都有個習慣,就是去墓地看望已逝的親人,帶上好吃的,冥幣,帶上家人的思念去看他們,為的只是心靈上的滿足。我家也不例外……

今天一大早,我和我的家人們就早早的起床,準備好一切,去祭奠天國的太爺爺,我好久沒見到他了,心裡難免有些激動,於是,我們便出發了,一路上,雨不停的下,周圍寂靜一片,依稀見得遠處有幾家的燈光,大街上空無一人,即使有幾聲鳥鳴,也打不破這長久的寂靜。我知道,人們現在的心情。

一路上的坑坑窪窪,一路上的綿綿細雨,一路上的人們,伴隨著我們進入人山人海的墓區,此時人們不再是歡樂,而是沉重,見到了摯愛的親人,又有誰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又有誰能無動於衷。

整個墓區,哭聲不斷,炮聲不斷……

我隨著大人們走到太爺爺的墓穴,看見了那張飽經風霜的臉,雖然是在照片上,但我依然感受到他的苦。看見了久違的太爺爺,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情感,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望著那張永遠刻在墓碑上的照片,那疼愛我的太爺爺,你孤獨嗎,你想我們嗎,即使你永遠也不能和我說話,但我知道你想我們,即使你在陰間有很多朋友,但他們比不上我們呀!太爺爺,我想你,我想你,我想要你回來,即使那不可能,即使那樣的要求很不服實際,但是,您的孫女想看您一眼哪,您能記住我嗎?

雨還在下著,哭聲還在繼續,我擦乾眼淚,我不哭,我知道您是不想讓我哭的,我要做個勇敢的孩子!我聽話,做個勇敢的孩子!

雨下個不停,人們的思念也永不停息!

清明節有感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描寫的就就是清明時節時的景象,他說的可真不錯,清明時候人們臉上幾乎沒有笑容,只有滿臉的沉重。

清明節家家都有個習慣,就就是去墓地看望已逝的親人,帶上好吃的,冥幣,帶上家人的思念去看他們,為的只就是心靈上的滿足。我家也不例外……

今天一大早,我和我的家人們就早早的起床,準備好一切,去祭奠天國的爺爺,我好久沒見到他了,心裡難免有些激動,於就是,我們便出發了。一路上,雨不停的下,周圍寂靜一片,依稀見得遠處有幾家的燈光,大街上空無一人,即使有幾聲鳥鳴,也打不破這長久的寂靜。我知道,人們現在的心情。

一路上的坑坑窪窪,一路上的綿綿細雨,一路上的人們,伴隨著我們進入人山人海的墓區,此時人們不再就是歡樂,而就是沉重,見到了摯愛的親人,又有誰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又有誰能無動於衷。

整個墓區,哭聲不斷,炮聲不斷……

我隨著大人們走到爺爺的墓穴,看見了那張飽經風霜的臉,雖然就是在照片上,但我依然感受到他的苦。看見了久違的爺爺,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情感,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望著那張永遠刻在墓碑上的照片,那疼愛我的爺爺,你孤獨嗎,你想我們嗎,即使你永遠也不能和我說話,但我知道你想我們,即使你在陰間有很多朋友,但他們比不上我們呀。爺爺,我想你,我想你,我想要你回來,即使那不可能,即使那樣的要求很不服實際,但就是,您的孫女想看您一眼哪,您能記住我嗎?

雨還在下著,哭聲還在繼續,我擦乾眼淚,我不哭,我知道您就是不想讓我哭的,我要做個勇敢的孩子!我聽話,做個勇敢的孩子!

雨下個不停,人們的思念也永不停息!

清明節有感11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兒時背的詩,每到清明節.總會重溫此詩.你會問有何感想?談感想不敢當.瞎說說自己心裡話.倒有幾句,中國人習俗,清明節前.上墳.祭拜祖宗以故老人 .

現代人物資條件豐富了.上墳祭拜 花樣多,出手也闊綽了 ,泥巴堆堆,越堆越高,越堆越大,更整得亮膛,貼上磁磚,立一塊玉石碑文,這才是真正的光了宗,耀了祖。後人跟著臉上也貼了金,這種我不持任何評議,祖宗嗎?尊重一點,居住好一點,鋪張一點,後人有這個實力應該的。孝敬祖宗是人人稱頌的美德,所以,我們一直傳承發揚光大。說起來大篇大篇的大道理,克己服理,人義道德,在現實生活中,簡直又是一個人,稱得上十足的雙面人,為一丁點小事,哭天嚎地,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樣,彷彿天底下的人都是壞人,唯有剩他一人是好人,大叫冤屈。

我這 樣說,好人更傷心,更不高興了,高不高興我也要說,但我也沒點名道姓,你又何比犯夾疑,硬要屎盤子往自己頭上扣呢?你要扣,我也沒辦法,人不要自己作賤自己,你做你的,我瞎說我的,井水不犯河,身正不怕影子歪。

我自己在想,我死了,把我灑在大海,我可以飄洋過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制度,不同膚色的人,不同的生活飲食習慣,風土人情 ,活著用水泥鋼筋把自己圈起來,過得就比較辛苦了,為什麼死了還要那多爛規矩呢?不守成規的思想,愛想當然,但世俗的眼光會殺死你,涎沫會淹死你,只得假老實,假正經,在世人面前是個乖孩子,大好人。死了,就管不了那麼多了,到外邊去溜達,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為什麼一定要守著一堆泥巴,蟲蟲螞蟻又多,多遭罪,還讓兒女破費,兒女不破費,又顯太寒磣,沒面子,這個面子是丟不起的,這叫“死”要面子“活”人受罪。

我的理解是,活著的時候,老人需要什麼儘量滿足,死了,就沒有必要再勞煩後人,。或許有人說,我才是真正不孝子,但我不習慣看別人臉色,更易灑灑脫脫過一生

清明節有感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與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來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裡,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感到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

清明節有感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像是預言般,我印象中的每個清明節總是伴隨著斜風細雨。

清明萬物復甦,清潔而明淨,猶如畫師筆下的潑墨山水,總給人以醉情與山水的淋漓暢快。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作為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有著悠長的歷史,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年曆史。原本,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後,由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清明節又個祭拜先人的日子,可為何要在這天去祭拜呢?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於是在清明節到來之際,總有人來組織緬懷先祖為主題的活動,通過敬獻花圈,鞠躬,默哀等方式表達對先人的尊重和緬懷。從而喚起人們對這個節日的情感。

古代的清明節莊重而又繁瑣,除了祭祖,還有踏青,植樹,插柳,吃菁餅,放風箏等。《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縱是這樣莊重的節日,難免會有放鬆的時光,黃髮垂髫都拿著紙鳶,在祭祖之後的娛樂活動中,顯得更加生機勃勃。

而現在的清明節,為了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諸多繁文縟節已經被人們簡化,但對先祖的緬懷與祭奠,一直被人們保留著,中華兒女的心中一直留著對先輩們的孝意。有言:百善孝為先。這也正是中華的立足之本。

思緒隨著時間的長河逆流而上,彷彿置身於千年之前。遠處山頂有個白衣老者,臨風而立,我想他也在思念先人罷!否則,我又怎麼會依稀聽得: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這麼悲慼的絕唱。

清明節有感14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全家人去給太爺爺、太奶奶掃墓。

一進墓園。哇,密密麻麻、人山人海,到處是前來祭拜的人;只見大人們臉上的表情都是那麼嚴肅,只有那些年幼無知的孩子們,臉上依然掛著燦爛的笑容;人們有的手捧鮮花、有的拎著紙錢、有的抬著“別墅”和“轎車”、有的拎著瓜果食品、有的還買了鞭炮……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

我們跟著爺爺順著臺階往上爬,臺階兩邊栽滿了挺拔、青翠的松柏,猶如一排排士兵守護著自己的家園。當爬到半山腰時,我累得氣喘吁吁,不禁問爺爺:“爺爺,還有多遠?”“快到了”爺爺也喘著粗氣答道。又爬了一會兒,終於到了,爺爺拿出抹布,我好奇地問:“爺爺,你拿抹布幹嘛?”“抹布是用來擦墓碑、墓地的”,說完就用力擦了起來。擦完便奉上鮮花、擺上點心、水果,燒紙錢。燒完紙錢,我們開始磕頭祭拜,當輪到我磕頭的時候,我求太太:保佑我們全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保佑我學習更上一層樓。

掃完墓,我們邊觀賞風景,邊踏上了回家的路。

清明節有感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

兒時背的詩,每到清明節。總會重溫此詩。你會問有何感想?談感想不敢當。瞎說說自己心裡話。倒有幾句,中國人習俗,清明節前。上墳。祭拜祖宗以故老人。

現代人物資條件豐富了。上墳祭拜花樣多,出手也闊綽了,泥巴堆堆,越堆越高,越堆越大,更整得亮膛,貼上磁磚,立一塊玉石碑文,這才是真正的光了宗,耀了祖。後人跟著臉上也貼了金,這種我不持任何評議,祖宗嗎?

尊重一點,居住好一點,鋪張一點,後人有這個實力應該的。孝敬祖宗是人人稱頌的美德,所以,我們一直傳承發揚光大。說起來大篇大篇的大道理,克己服理,人義道德,在現實生活中,簡直又是一個人,稱得上十足的雙面人,為一丁點小事,哭天嚎地,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樣,彷彿天底下的人都是壞人,唯有剩他一人是好人,大叫冤屈。

我這樣說,好人更傷心,更不高興了,高不高興我也要說,但我也沒點名道姓,你又何比犯夾疑,硬要屎盤子往自己頭上扣呢?你要扣,我也沒辦法,人不要自己作賤自己,你做你的,我瞎說我的,井水不犯河,身正不怕影子歪。

我自己在想,我死了,把我灑在大海,我可以飄洋過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制度,不同膚色的人,不同的生活飲食習慣,風土人情,活著用水泥鋼筋把自己圈起來,過得就比較辛苦了,為什麼死了還要那多爛規矩呢?不守成規的思想,愛想當然,但世俗的眼光會殺死你,涎沫會淹死你,只得假老實,假正經,在世人面前是個乖孩子,大好人。

死了,就管不了那麼多了,到外邊去溜達,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為什麼一定要守著一堆泥巴,蟲蟲螞蟻又多,多遭罪,還讓兒女破費,兒女不破費,又顯太寒磣,沒面子,這個面子是丟不起的,這叫“死”要面子“活”人受罪。

我的理解是,活著的時候,老人需要什麼儘量滿足,死了,就沒有必要再勞煩後人,。或許有人說,我才是真正不孝子,但我不習慣看別人臉色,更易灑灑脫脫過一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