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作文合集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5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臘八節的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臘八節的作文合集7篇

臘八節的作文 篇1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

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

一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 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晒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臘八節,而在郊區開會的媽媽在不停地忙。

晚上,媽媽給爸爸發了條簡訊,內容是“今天晚上我回去看你們,給我做點兒好吃的。”

但是,由於爸爸不認真,讀成了“今天晚上我回家看你們,我給你們做點好吃的。”看完後,爸爸很奇怪,一般都是爸爸做飯,媽媽怎麼想起來做了呢?

因此,我和爸爸一直等,等到九點多的時候,媽媽回來了,媽媽問爸爸:“晚上做什麼好吃的啦?”

爸爸說:“等你做呢。”

媽媽說:“我不是讓你做嘛?”

爸爸把簡訊調出來,仔細讀了一遍,說:“哎呦,我給讀反了。”

最後,我們每人吃一袋方便麵,我說:“咱們吃的是臘八面!”

臘八節的作文 篇3

不知道是聽誰說的,臘八這天採來的映山紅花(就是野生的杜鵑花),放到瓶子裡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這天一定盛開。那個時候,也沒有賣鮮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裡有一瓶子盛開的鮮花也不錯!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在郊區……

不知道是聽誰說的,臘八這天採來的映山紅花(就是野生的杜鵑花),放到瓶子裡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這天一定盛開。那個時候,也沒有賣鮮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裡有一瓶子盛開的鮮花也不錯!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在郊區的東山上,踩著沒膝的積,登山爬砬子去採那些乾枝的映山紅。人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小丫頭,也是夠龍性的了,乾脆就沒想到,山上會出現什麼野牲口,會隨時有墜崖的危險。由於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後,每個人都溼了半截褲腿子,被風打過,凍得硬梆梆的,當然也免不了被家裡人責怪。也許是巧合,也許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臘月二十九,這一瓶子的花啊,開得那叫歡實呢?我也終於有了一些成就感,家裡人也為這盛開的鮮花感到節日的喜慶。

還記得在同學家吃過一種綠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膩菜餚時,用它做輔餐,那是相當得味。同學的媽媽說:臘八這天,把剝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裡浸泡,到了春節時,大蒜就變成了翠綠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臘八蒜。名字好聽,也很喜慶。從那以後,我們家的餐桌上就多了這道菜,當然也是我的傑作。

小時候經歷過的事物,永遠地留在記憶的深處。這歡樂的臘八,這的童年記憶,如今都遠遠的離去,只是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還讓我酸酸地想起。

臘八節的作文 篇4

摘要:似乎只是眨眼之間,曾經以為會是多麼幸福的明天,擺在眼前時也不過如此,原來,幸福只是一種感覺。

今天是臘八,可惜好多天天被工作和生活搞的暈頭轉向如我的人是記不清這些日子的。一早起來,我用高壓鍋做了小米粥,煮了雞蛋,這才跑到網上,這也算一種統籌安排時間的方法吧,做飯上網兩不誤。看到搜狐社群首頁有關於臘八的來歷,教做臘八粥之類的帖子,這才恍然,原來是臘八啊。

臘八節的作文 篇5

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吃臘八粥的食俗,在我國已有千年之久了,別有一番來歷。

相傳,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衛國有個淨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說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宋朝 吳自牧撰《夢樑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元人孫國敕作《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嚐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志》又云:“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裡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臘八節的作文 篇6

每年農曆的十二月俗稱臘月,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即是臘八節,習慣上稱作臘八;臘八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加之近期全國各地天氣普遍十分寒冷,南方凍雨,北方冷空氣,在這種情況下,喝粥暖胃正是借節氣養生的好時機。

民間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足見人們對於寒冷臘八時節的感受。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是冬季的主氣,易傷人體陽氣,這一階段養生的關鍵是“養腎防寒”。中醫學還認為,早餐口味不開,而進清淡軟柔之湯粥,可滋潤胃氣,生津滑喉,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這個時節最宜滋補,這就是俗話說的“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而喝粥更能促進營養吸收,達到養胃養生的目的。

臘八節的作文 篇7

臘八節的由來有兩個傳說。一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一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給財主放牛,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裡,3天沒給飯吃,他飢餓難忍,到處搜尋,終於發現了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種糧食,煮成粥食用,覺得非常香甜。

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時候吃那頓粥的味道,就命太監用各種糧食煮了一鍋糖粥,歡宴群臣,後朝中文武百官爭相效仿並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習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臘月初八,所以這粥也就叫“臘八粥”了。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晒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