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日記彙總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16K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日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日記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端午節日記彙總9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日記 篇2

我的家鄉在太谷,家鄉的端午節從農曆四月二十八日就拉開序幕了。

四月二十八日,是太谷城的廟會,又叫“粽葉會”。這次廟會的主打商品就是粽葉、棗、糯米這些包粽子的材料。廟會上大車小輛拉的全是粽葉,所以這天街上飄的全是粽葉味。

端午節前夕,太奶奶、太姥姥這些老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給小孩子們做香囊。用各色的布料做成“心形”、“三角形”、“元寶形”的樣子,裡面裝上五穀雜糧、艾草、中草藥材等,然後用五色線給孩子們拴在手上,掛在衣服上。媽媽說,那可以避瘟疫,所以,端午節前後孩子們身上也散發著一種淡淡的艾草味。

端午節前夕,街上會出現許多小地攤,主要賣各種剪紙,有“剪刀”、有“叼著小蟲的雞”、有“牛” ……紅紅的剪紙襯上黃黃的底子,顯得格外搶眼。說是貼在門口可以消災避禍。

端午節前夕,街上也會出現賣艾草的小商販。但更多的是親朋好友在農村或其他地方採上的相互送。他們把艾草插在大門口、放在電梯裡、掛在樓梯扶手上、立在房門後、站在房門上。據電腦博士說這些艾草也能避邪。所以,一進門就能聞見一股艾草味,真爽。

端午節正日,每家都會吃一頓豐盛的午飯,飯菜各不相同,但都少不了一種主食,那就是——粽子。每年端午節,姥姥都會做好多的粽子吃,吃不完的還會送給親朋好友。有的小朋友還會帶幾個粽子到學校和老師同學共享,所以端午節前後連教室裡也瀰漫著一股粽子的香味。

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龍舟賽,不喝雄黃酒。但多少年傳承下來的各種風俗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增進了人們的情誼。所以,這些寶貴民俗文化是值得我們好好珍惜的!

端午節日記 篇3

夏季最期待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看著那三角形狀的粽子,就直饞人;聞著艾草淡淡的香味,卻也沁人心脾,划龍舟,趕鴨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雄黃酒的傳奇故事,薰蒼朮的祝福,無不透露著節日的喜慶。

端午節吃粽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都統稱為粽葉。粽子的傳統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們都會根據粽餡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摻合小豆的叫豆棕;摻棗子的是棗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試當中,家長大多都會給孩子包幾個棗棕帶上,因為棗棕又叫“早中”。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露出裡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將我的饞蟲勾起來了。甜糯的粽子,這是端午節味道。

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艾葉、蒿草、白芷都是屬於中藥的。先煮兩個雞蛋,等雞蛋煮好以後,從中間剝開蛋白,取出蛋黃,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品,合上雞蛋,用紗布包住,塞到嘴裡,可以驅寒、治咳嗽。艾葉,蒿草的清香是端午節的味道。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河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還會在江面放置許多鴨子,幾個龍舟隊伍相互競爭,那個隊伍抓到的鴨子多,那個隊伍就獲勝。每年,我都會站在江邊,看著江面上龍舟隊伍的奮勇激進,看著他們的比賽。龍舟對屈原的紀念,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傳授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薰蒼朮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朮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朮的祝福,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粽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朮。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日記 篇4

端午節快到了,我在家跟著奶奶學習包粽子。

我們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來,再把蘆葦葉放在鍋裡煮3個小時左右拿出來,再去超市買蜜棗和花生,然後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蘆葦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型,不要把葉子用完(等會還要把粽子包上呢),然後我們往裡面放一點糯米,再把蜜棗放進去再放一點糯米,再把花生放進去,把口填滿把邊上的粽子葉扣上去,用線或葉子把粽子包上再繫上。經過這番忙活後我們的粽子就成型了,像一個三角形。注意:一定要繫緊不能太鬆,太鬆的話會在煮粽子的時候鬆開,整鍋粽子就會變成一鍋糯米湯了。萬不要像我學,包得那麼鬆,變成了一鍋粥。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我們包好的粽子要下鍋了。煮的時候先開大火煮滾了以後用小火煮,煮2~3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如果喜歡吃肉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再做肉的一樣很好吃。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粽子成了我們的傳統食品,現在我彷彿又聞到了陣陣飄來的粽子的香味,聽到奶奶喊:[吃粽子了--"

端午節日記 篇5

端午節,烈日炎炎,大明湖就是乘涼休閒的好去處了。一進大門,一股荷花的清香撲鼻而來,來到荷花池邊,荷粉紅的、雪白的荷花競相開放,它們在碧綠荷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嬌嫩,我看得入了迷,久久不願離去。

這時,遠處忽然傳來“咚、咚!咚、咚、咚!”這鏗鏘有力的鼓聲。好奇的我順著聲音走去,鼓聲越來越清晰,湖畔邊彩旗招展,已站滿了遊客和觀眾。我擠進人群,平靜地湖面偶爾有幾艘遊船慢慢使過,沒看出什麼名堂。我正好奇,一個叔叔喊了起來:“快看,龍舟比賽開始了!”哇,原來今天是第13屆龍舟比賽的總決賽呢!聽廣播講,這次龍舟比賽是以800米直線競速的方式比拼。以前,從沒見過真正的龍舟比賽,今天終於可以一飽眼福了!

我踮起腳尖,向遠處眺望,卻只能看到幾個模糊不清的小黑點在向我們駛來。近了,近了!只見藍、黃、綠、紅四條龍舟就像支離弦的箭劃過水面,你追我趕,不分上下,船槳不停地在水面翻滾,船員的胳膊在船身兩側旋轉,像是船上按上了螺旋漿在飛快旋轉,激起一朵朵千姿百態的水花。岸上的人們早已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歡騰雀躍,吶喊助威。我的心也被這幾條龍舟牽動著,就像大海里的波浪時起時伏。龍頭上的鼓手打著鼓點,為隊員們加油助威,舵手在船尾掌握前進的方向,身體不由自主地跟隨著隊員們向前傾斜,口中喊著“一、二、一、二”的號子。漸漸地,漸漸地,有一條龍舟脫穎而出,隊員們齊心協力地拼命划著,終於衝過終點,岸上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歡呼聲。我被這熱烈的氣氛感染著,早已忘記了夏日的炎熱。

這場激烈的賽龍舟比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們也要學習賽龍舟的精神,團結協作、奮勇拼搏,勝利就一定屬於我們!

端午節日記 篇6

星期日,我們班舉行了一個活動,叫“粽葉飄香”。我們睡完覺之後,二時我們站著整整齊齊的隊伍安安靜靜的來到快樂課堂。快樂課堂裡面真安靜,我們來到第一個教室裡面,鞏姝婷的媽媽拿的是葡萄乾,馬宇航的媽媽拿的是棗和線。活動開始了,宋煜佳的爸爸給了我兩個粽葉,我問宋煜佳爸爸:“粽子怎麼包”他說:“用兩片粽葉合在一起,再一卷起來,放上餡子,把洞口堵住,最後用線綁起來,粽子就做好了。”我們把老包的粽子給拿鍋的家長,拿鍋的家長就把我們包的粽子一盤一盤的放到鍋裡,老師讓我們停下吃水果,吃完水果,老師又讓我們表演節目。有的講笑話,有的唱歌,還有背古詩和課文的。粽子煮熟了,老師分給我們一個,又分給了我們第二個,老師說:“第二個不能吃,因為今天是父親節,第二個是留給爸爸的。”我們就沒有吃,今天我們真開心啊!

端午節日記 篇7

有些人走了,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有些人還活著,卻和死去沒什麼兩樣。

明日既是端午,坐在這柒黑的夜裡,總覺得應該寫點什麼。如果這份心事不能影印成文字,此情何以堪。

我想中國的文學應是從詩經離騷開始傳遞的,中國的歷史也應是從屈原之前後的春秋戰國開始記憶的,中國的詩人更是從屈夫子抱石投江以後開始覺醒的。

話說中國歷史長河如滔滔江水般流過了多少英雄豪傑,又有多少絕代佳人才傑如繁星閃爍般在不同時段的空間,照耀著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歲月。可又有幾人能在時光流失後,能在光芒散盡後,依然閃爍在歲月的'星空永不凋落。屈夫子你是走了,遠遠的逃離了這個塵世,懷著滿腹的經綸與對塵世的絕望,化身為魚,從此流離於江河之畔嬉戲在水之央。我們在些後來人,我們這些心竅未開的凡夫俗子只能仰天長望,只能對著湍湍不息的河流長嘆。逝者如斯夫,古今有幾人。

或許,你的離去,你那悽愴而絕美的一跳是精心算計的。如果,沒有你毅然的離去,又怎能空生出一個不朽的節日。這是我們後來人對你的祭奠,這是我們後生對你最最崇高的膜拜。詩人的靈魂總是不朽的,那怕是瓦屋化歸塵土,書本滄老成灰燼,而你忠貞的靈魂是永遠不會沒落的。

也許,只有悲劇最動人心腸,只有悲劇才最恆久,生命的光芒只有以悲劇而告終時最輝煌。想起了我們凡世的張國榮縱身一跳,豈不也是絕美的劇終。把最後最美的劇點定格在最輝煌的時候,總好過年華漸老時人比黃花瘦時的悽然落幕。就在生命的最高潮頭謝幕吧,讓所有的美麗開過後,給這個世界一個完美的背影,輕悄悄的離去吧。

或許,生命就該以悲劇告終,人生應在最光芒時謝幕。

你走了

輕飄飄的跳進了河裡

卻從此遊入了

我們後輩的夢裡

你走了

或許不曾揮手

不曾帶走一片雲彩

抱著的只是河畔沉寂了千年的石頭

石頭呀

你何其有幸

竟與一顆偉大得不朽的靈魂

終生同眠

你走了

懷著一顆絕望的心而去

從此,

不再給我們文字

不再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

你走了

還有誰來為我們吟唱九歌

你走了

還有誰能再續離騷

你走了

還有誰可以續寫詩經

走吧,你輕輕的走吧

我們會拾起你的書卷

吟唱著你的詩歌

一路踏歌而行

生命總有一天要老去的

人生最終需要謝幕的

總會有那麼一天

我會跟隨著你的腳印

端午節日記 篇8

“劃呀!劃呀!快加吧勁!加油!”我從睡夢中驚醒,看了看日曆,呀!今兒可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一想到又香又甜的粽子,我就直流口水;一想到漂亮的香包和花花線,我就樂得想飛起來。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所形成的習俗,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相傳,春秋時期的屈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侵略,於五月五日,絕筆寫下了《懷沙》之後,投汨羅江而死,用生命表達了他的愛國之情。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他們把包好的粽子投到江中,想著讓魚龍蟹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從此,人們就把五月五日作為端午節流傳下來。人們以龍舟競渡、吃粽子、戴花線香包、喝雄黃酒的習俗,來紀念屈原。

今天又是端午節。中午,我和家人一起做粽子。我們將事先泡好的糯米、粽葉撈出,然後把粽葉折成漏斗狀,再把糯米、大棗、花生米一起放入粽葉裡,把粽葉包好,纏上細線,放到鍋裡一煮就好了。吃著自己做的香噴噴的粽子,心裡充滿了勞動的快樂。

我突然想起,這粽子的清香,不正是屈原愛國主義精神所散發出的芬芳嗎?

端午節日記 篇9

端午節又要到了,從我到了北京以來,已經五年沒有回家過端午節了。

在哈爾濱,端午節是很熱鬧的節日。小的時候,天不亮奶奶就要給我和弟弟綁上五彩線,其中我最喜歡紫色的線,那個時候的五彩線通常是家裡用剩下的毛線,捲起來粗粗的一根,綁在雙手雙腳和脖子上,以祈求好運,當端午節過後第一個雨天,就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水坑裡,奶奶說五彩線會變成小蛇,然土壤變得更肥沃。綁完了五彩線,老媽就會帶著我們去松花江邊,用嶄新的手絹沾著江水擦臉,可是現在的江水變得很臭,不能再擦臉了。早市上,會有賣香草、艾蒿、荷包、掃帚、葫蘆、小老虎、布娃娃、充氣棒的,老馬會給我買一個好看的荷包和掃帚掛在身上,而奶奶會買一些香草、艾蒿和小葫蘆掛在門上。二姑和奶奶包好的大棗粽子和白雞蛋、茶雞蛋也會在這個時候熱氣騰騰的端上來。小時候喜歡玩撞雞蛋,看誰的雞蛋最堅硬,有的用鴨蛋,有的人用鵝蛋,有的乾脆用假的石灰蛋,結果沒個端午節都會吃很多的雞蛋。

上了國中高中,同學們提前很久就會計算端午節的日期,一般是要提前一天晚上去江邊玩一個通宵。這個時候江南、江心島、江北都會燈火通明,年輕人拿著充氣塑膠棒互相追打,閃閃發光的項鍊、戒指都很受歡迎,有烤串,有人打麻將,還有人放鞭炮,這樣的民間慶祝活動一直會持續到第二天清晨。

上了大學就很少去江邊趕這個熱鬧了,記得同學去玩通宵之後趁我熟睡給我綁上了五彩線,結果掉顏色弄得滿手的彩色,真得很懷念。上了研究生之後,北京對於端午節並沒有很大的慶祝活動,每年只是在食堂吃幾個粽子應節。

如今,在端午節來臨之前,真想回家去,想讓奶奶給我綁五彩線,想讓老媽帶我去江邊買荷包小掃帚,想吃奶奶包的粽子煮的茶葉蛋,想看到香草艾蒿和葫蘆掛在我們家的門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