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課件內容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4W

  端午節課件內容篇一

端午節課件內容

一、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節的由來與相關習俗,感知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魅力,做中華文化的傳承人。

2.通過了解端午節香包的特點與用途,在製作香包的過程培養學生專心、細緻和耐心的作風,發展動手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習用紙質材料製作香包。

難點:對香包進行有創意的裝飾。

三:學情分析:

《端午節》是湘美版三年級下冊的一課,它屬於設計.應用的教學領域。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些基本的手工製作能力,但他們對祖國的民俗文化還不是特別瞭解,所以本課的設計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的同事又使學生了解香包與民俗文化內涵。

三、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資料、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教師)課件、香包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受。

1.提問: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提問:你對端午節有哪些瞭解?(紀念屈原、賽龍舟、吃粽子、掛香包等)

3.欣賞關於屈原的美術作品《屈原江畔行吟圖》。這是什麼型別的作品(中國畫)?作者是誰?創作於1944年距今已有71年了,畫中的屈原給你怎樣的感受?教師小結:屈原之所以很孤獨,很傷心,是因為失去了自己的國家,自己也得不到重用。畫家用他精湛的筆法把屈原當時的心情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是我們在美術創作中需要學習的。

4.端午節有很多的活動,今天我們重點來學習製作香包。板書課題:端午節——香包

二、講授新課,欣賞視訊香包。

1.視訊欣賞慶陽香包,激發自制的興趣。

教師小結: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銅錢或中草藥等,是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掛香包是吉利吉祥的象徵。

2.展示紙折香包實物,請你仔細觀察:它有什麼特點?

3.請學生上臺拆香包。

教師提問:拆開後是什麼形狀?(長方形紙條,尾端為三角形)課件展示示意圖。

4.教師提問:有已經會折香包的同學嗎?請你上來當小老師教大家折。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5.學生試折香包,教師指導。

6.遊戲“找朋友”,講解平面變成立體的關鍵折法。學生繼續折香包。

6.香包好像缺少什麼?(裝飾)如何裝飾香包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手工藝大師他們在香包上繪製了什麼圖案?(課件欣賞)

教師小結:提問:我們可以在香包上畫什麼圖案?有代表吉祥的圖案:蓮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東西以及自己發揮想象的圖案。這些香包是屬於你自己最有特色的作品。

7教師提問:除了裝飾香包,我們還掛上吊墜,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麼掛吊墜的?(再次拆香包,掛上吊墜折香包)

三、學生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1.學生練習製作香包,並對香包進行有創意的裝飾。

2.在音樂聲中,嘗試自制香包。

四.展示香包,將香包掛在黑板上,學生互相欣賞,說出你自己最喜歡的香包,體驗自制香包的快樂。

五.課後拓展:繼續練習製作香包。在端午節到來時,把做好的香包帶上你的祝福送給你的家人、朋友、老師、同學,祝她(他)們平安快樂。

  端午節課件內容篇二

一. 班會主題:端午節 紀念先輩

二. 活動目的:介紹端午節的來源,習俗,屈原精神和其他國家的

端午節,讓我們班的同學學習偉大的中國精神。

三. 活動地點:高一五班

四. 活動物件:高一五班全體學生

五. 活動方式:主持人的`和同學們的互動班會

六. 指導老師:張巨集文

七. 主要流程:

1.課件動畫演示,主持人年開場白,宣告班會開始 2.主持人介紹端午節: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女兒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五、夏節、天中節、浴蘭節、屈原日、詩人節等。 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主持人提問:節日名字的來歷

張田雨同學回答: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

3主持人提問: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孫冰妍: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貼五毒放黃煙子。幻燈片演示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

4.幻燈片演示端午節的來源:1紀念伍子胥說

端午節起源傳說相關人物:屈原與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2紀念孝女曹娥說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等。

主持人提問:屈原說的內容

增奎龍回答: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5.端午節的習俗

a)吃粽子

幻燈片演示粽子的起源,歷史,製作方法。

李永鑫同學上講臺講解粽子的製作過程和技巧,配合ppt生動

形象。

b)飲雄黃酒

介紹雄黃酒的來歷,功效,製作方法。

c)採藥,木蘭湯,掛花葯,艾草等的介紹

主持人和同學們的互動。

6.端午節我們要傳承什麼?

主持人提問:屈原的一生讓我們明白什麼?

全班思索

張香還回答:愛國 為國家奉獻自己的一切。(掌聲)

李志華回答:探求本體的精神,中華民族團結的內涵。

劉炎:對文學的造詣《離騷》《問天》《九歌》等

幻燈片演示:“屈原精神”(感動)

7.幻燈片介紹日本和韓國的端午節

主持人提問:為什麼他們也有端午節?

張豪回答:古代韓國是中國的一部分,日本是中國的鄰國,因為屈原的所為

所感動於是也紀念屈原。

8.主持人宣告:班會圓滿結束

9.班主任點評:這次班會,同學們精心竹本,形式形式新穎有朗誦,有交流,

有閱讀、有議論,有遊戲,有欣賞。氣氛和諧,樂於接受,主動

參與,生動活潑,內容豐富。是一場成功的班會。(掌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