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感想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3W
  端午節的感想(一)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我還知道她的另外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讓我來告訴你它們的來歷吧。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孃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從而得知“女兒節”;“詩人節”那當然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了。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吃粽子、飲雄黃酒。

端午節的感想

為什麼在端午掛艾葉呢?那是因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粽子呢,它的來歷又是什麼?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為了不使江中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每到這一天,人們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可人們又怕江中蛟龍偷去,又用楝樹葉包住,纏好綵帶,因為蛟龍是最怕這兩樣東西,所以一直流傳到今天我們食用的粽子。飲雄黃酒是因為屈原在投江後,有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

端午粽香飄,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讚頌。吃著粽子,看著精彩的的賽龍舟,心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感想(二)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灑雄黃酒,佩香囊……在家鄉,端午不僅僅是因為要紀念屈原了,還有包粽子的樂趣,吃粽子的甜蜜,賽龍舟的振奮……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準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豆沙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淨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洗了,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壓就緊了,拿出餡兒按入米里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糰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裡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要去買那些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今天,每家每戶的門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實,懸掛艾草,還可以驅蟲蟻。用完餐,媽媽會燒那艾草給我們洗洗,聽說它有去寒溼消炎等作用。這時候,滿屋都是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輕氣爽。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可是爸爸說我們這已經好久沒劃了。於是他給我們講往年的龍舟競渡。下午,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著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說什麼。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絮。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

在這天,人們可以放肆地歡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過年一樣擔心明年,也不用考慮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個平民的節日,一個沒有約束的日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