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節隨筆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3W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端午節隨筆

端午節隨筆1

中國有很多獨特的節日:傣族的潑水節、春節、清明節、重陽節等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數農曆5月5日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中國偉大的詩人屈原而有的。不願看見國家滅亡的屈原投江而死,人們將食物投入江中祭奠屈原。為了不讓魚蝦吃掉食物,人們便將食物用粽葉包裹,在5月5日划著龍舟將粽子投入江中。慢慢的便演變成了賽龍舟,吃粽子。

賽龍舟是我喜歡端午節一個重要原因。看龍舟的河邊裡三層外三層的圍了許多人。我不慌不忙的從口袋裡拿出看比賽的祕密武器——高倍望遠鏡。看!幾十只龍舟如掙脫了鏈鎖的獵犬,向他們的獵物——終點飛奔而去。一隻紅色的龍舟脫穎而出,把其他龍舟落在後面。突然!一隻藍色的龍舟奮力直追,一下子超過了紅色的龍舟,紅色的龍舟不肯善罷甘休,兩條龍舟龍爭虎鬥,把其他龍舟遠遠的甩在了後面,其他龍舟望塵莫及。

我調節瞭望遠鏡的倍數,只見兩條龍舟上的隊員個個汗流浹背,但他們還是隨著鼓點的節奏奮力的向前滑,河水和汗水混合起來滾了下去。每個船上唯一的打鼓人為了激勵隊員,也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打鼓,而且每打一下就大聲的喊一下,喊聲振奮人心,隊員劃得更起勁了。看著如此振奮人心的畫面,觀眾沸騰了,歡呼聲,叫喊聲震耳欲聾。我也心裡想:這比過山車更加刺激。最終,紅色龍舟以大約1米的優勢贏得了這場比賽,我不經心想:藍色的龍舟輸得太可惜了!

端午節,還要吃粽子,吃鴨蛋雞蛋鴿子蛋。早上吃,中午吃,晚上也得吃。端午節這一天,全家除了很小的孩子,都要吃粽子。蛋可以不吃,但粽子必須吃。還可以叫外婆或奶奶,給你掛一個蛋囊,裡面裝個雞蛋,餓了就拿出來吃一下。

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2

這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當地最隆重,最有特色的節日。

當然,在端午節這一天,媽媽要給孩子戴上五絲線,五絲線飽含著母親對孩子的渴望,期望自己的孩子長命百歲。我的媽媽也給我戴上了五絲線的長命縷。

在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兩千多年以前的五月初五,人們站在汨羅江便往江裡扔食物,是為了不讓魚蝦等海底動物把屈原的屍體吃掉。

這天午後我們吃飽了飯以後,媽媽帶著我一齊去了超市,媽媽給我買了香包作為端午節的禮物送給了我。

我這天過得十分開心!

端午節隨筆3

每年到端午節來臨,網上和微信中一片“粽情”飄香的味道,南方有水的地方,更是早早地就預備下划龍舟比賽的物件,緊鑼密鼓地加強訓練划龍舟比賽的“戰鬥”隊伍。而在我們北方大部分地區,端午節則是以包粽子、結花繩、做荷包、圖吉利的民間活動為主。由於缺水,村民們不敢奢望在大江大河中祭奠、舉辦划龍舟活動,因此也就不知道紀念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我知道端午節紀念屈原,那還是在上了國小以後的事。

過去,我們那裡鄉下根本買不到糯米,所以每到過端午只能吃幹榆樹錢做的粑粑,最有錢的人家也只能是從集市上買回二斤幹棗,過端午用水泡醒了蒸棗山吃。常記得我們家門前那棵老榆樹,春天,當那上面結滿一串串鵝黃色香味甜綿厚實的榆錢時,就是我們最喜歡的時候。這榆錢自古就有被食用的習慣,農村的小孩根本就不懂講衛生這一說辭,只要是看見榆錢,就爬上樹去先美美地捋著生嚼著吃上幾口,解解饞。然後再揀粗大肉厚的折幾支帶回家晾乾存起來,等到過端午節時讓媽媽和著粗麵蒸粑粑吃。

記得那時侯還有個順口溜:“東家女,西家娃,採回榆錢過家家,一串串,一把把,交給媽媽做粑粑。”。假如那一年的雨水多,村頭那棵老榆樹和著春風、映著綠色,金黃的榆錢綴滿枝頭。每到這個季節,母親都會帶領我們一群小孩子採摘很多的榆錢來,做著各種榆錢飯,還把剩餘的榆樹錢晾乾存起來,以備過端午給我們蒸榆錢粑粑吃。也許是我們嘴饞、也許是童年記憶深刻的緣故,現在想起來那種榆錢粑粑的味道,那種嚼在口裡那麼香甜,那麼可口,百吃不厭的情景時,比現在吃肉的味道還香。現在母親已經不在人世,每每想起這些事來,心裡總是酸楚楚的……

過端午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盼著媽媽給我們戴花線繩繩,女孩子則盼著媽媽給她們“包指甲”。10歲以下的小孩子最希望戴花繩繩和包指甲。媽媽拿來五色線,挽起褲腿,用兩隻手靈巧地在她自己的光腿上將兩股五色線合二為一,搓成一條條花線繩,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分別給我們系在脖子裡和兩隻手腕及兩隻腳腕上,並囑咐我們在洗臉時不要粘上水。直到農曆六月六才能解除,這一個月不能下河戲水,否則花線繩遇水掉色就不靈驗了。小孩家不懂啥叫不靈驗於是問媽媽,媽媽說,子孫娘娘不保佑你平安了唄!我們一聽這話,嚇得一吐舌頭說:“還有這事?”媽媽一臉嚴肅說:“不信你就試試看!”說是那樣說,畢竟是小孩嘛,大人一唬就乖乖聽話了,連晚上睡覺做夢都不敢馬虎。

女孩子包指甲那更是受罪啦。前一天晚上媽媽將和了白礬的鳳仙花在碗裡搗碎,放在妹妹的指甲蓋上,用南瓜葉包一層,再用白布條包一層,最後用白線扎住,並囑咐晚上睡覺要小心,不可蹭掉。還說不可以放屁,說一放屁包的指甲就不紅了。嚇得妹妹哭鼻子,媽說誰怕誰就不要包了。兩個妹妹搖搖頭,立馬止住哭,乖乖地讓媽媽給她們把十個手指頭都包上。眼瞅著媽媽的耐心細緻,我們幾個男孩子眼睛裡都並射出羨慕的光亮。五天後,當媽媽一個一個地開啟妹妹的手指時,我們驚呆了:妹妹們的手指甲就像變魔術似的,紅紅地染上了一層顏色,拿水洗都洗不掉。

倆妹妹高興地一跳多高跨出門檻,在院子裡大聲嚷嚷:“我的指甲變紅了!”我們幾個男孩子羨慕地直咽口水,纏著媽媽也要包指甲。媽媽說,男孩子不能包,包了紅指甲以後說娶不上媳婦!

如今媽媽離我們而去十年了,媽媽不給妹妹們包指甲也已經幾十年了,曾經的場景僅能定格在童年的記憶裡。作為我們仍然相守的這些古老節日往事和溫馨回憶,伴隨著包粽子,插艾草這些古老傳統習俗,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種美好的回望和駐足,維繫著人間的親情。

盼望著,盼望著時光靜淌,歲月溫暖!

端午節隨筆4

記得大學畢業的那一年五月,二十二歲的我獨自一人外出遊歷,曾特意去秭歸深山老林裡拜謁過“屈原祠”。去年春節,我們一家老小回家過年,亦特意選擇在汨羅歇腳,繞道去拜謁“屈子祠”。對於這個有才又有節操的老鄉騷人,自然得多幾分敬意!

當然,今天的隨筆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寫的,我根本就不會寫,更不配寫啊!只能記錄一下自己的流水賬生活。

早上九點多睡醒了下樓吃腸粉,想起來該給老爸老媽打個電話問候了。電話里老媽問我:“早上吃了粽子和雞蛋嗎?”我一時語塞,亦十分愧疚。對於這些傳統習俗竟然忘的乾乾淨淨。昨晚老婆還說冰箱裡有粽子,要我早上起來煮了吃。可惜,節日意識不強,傳統觀念淡薄,關鍵是不聽老婆的話導致如此憾事,亦錯過一次浸潤孩子傳統文化的機會。

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景恍如在眼前。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帶領我和姐姐去屋後的竹林裡尋找大片的竹葉。剛落的.竹葉有些泛黃,用清水浸泡二天就會重新煥發出綠光。上好的糯米也需提前一天泡好,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包粽子。我們湖北不像廣東吃的是肉粽,我們只包純糯米,煮出來就是純白水粽,吃的時候蘸白

端午節當天,媽媽早早起床煮粽子和雞蛋。剝開泛著清香的粽葉,白白黏黏的粽子在盤子裡滾一下,粽子渾身就沾滿了白糖。咬一口下去,甜到心裡。那時候端午節學校是不放假的,吃完早餐,媽媽把煮好的雞蛋裝上四五個,白水粽串起一串(可以當午餐,也可以送給別人品嚐),我們就叮叮噹噹往學校去了。

到了學校,小夥伴們開始比試誰的雞蛋厲害。煮熟的雞蛋有一頭是很硬的,我們一人拿一個雞蛋,相互碰撞,誰的破了就算輸了。當然這裡邊還需要一點巧勁和角度,力度把控得好的話,一個雞蛋可以碰破好幾個別人的雞蛋,贏的人就得意洋洋充滿了喜悅。而且這個雞蛋中的“戰鬥雞蛋”是萬萬捨不得吃掉的,下節課之後,說不定又會為自己多贏些面子回來。

除了吃粽子和雞蛋,記得家鄉還有一種野果是端午時節成熟的,土話名曰“端陽苞”。紅紅的小果子就結在田埂上帶刺的灌木叢中。我們放牛的時候,田埂上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紅色,隨手可摘,真正原生態的食品,那味道真美!可惜我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見過和吃過了。現在的農村因為過度使用農藥,很多野生的植物都絕跡了。再回到鄉下,荒草叢生,沒有人願意去砍田埂上的野草當柴火了,生命力脆弱的物種哪裡競爭得過野草呢?

城裡的端午節,粽子很少自己包了,超市裡各種各樣的都有(不過我很少看到家鄉的白水粽)。久居南方,早已習慣了肉粽和雜糧粽,心裡懷念的,還是家鄉的白水粽。

端午節隨筆5

今天,我和孩子們在幼兒園一起包粽子,一起分享品嚐我們親手做的粽子,孩子們可開心了。回到家,在電腦上看著孩子們今天活動的照片,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過端午節的事。

那個時候吃粽子、系五彩繩(我們也叫系端午線)是我們最盼望的、也是最開心的事。

記得那時候,每到農曆的五月七年級(我們這裡叫小端午)這天,早早的,當我們還在夢中的時候,媽媽(有時候是奶奶)就悄悄地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腕上,繫上頭一天晚上就編好的五彩繩,有時候還會把無名指上系一個指環,可漂亮了。

天亮了,小夥伴們從夢中醒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到村裡的場院裡比一比誰起得早,誰的五彩繩最漂亮。可惜這麼好看的五彩繩系不了幾天就要在夏至前一天被大人用剪刀剪掉,然後扔到下水道里,說是會變成小龍,所以誰都不願意比別人晚帶幾天或者少帶幾天。因此總是提前好幾天算計著端午節的日子,不停地提醒家人別忘了給系端午線,也因此惹得忙於農活的大人們常常對我們發火,可我們仍然很高興。有的在這天忘記的,就會很傷心,就會回家不停地埋怨大人,而大人們也就會在五月初五(我們叫大端午)這天給補上。

如今經濟發達了,生活條件提高了,一年四季都會吃到各種口味的粽子,只要你願意吃,粽子幾乎天天可以吃得到。可是吃粽子在我們小時候可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吃到的。因為那個時候家裡經濟條件實在是太差了,交通又不方便。可是,我還是比較幸運的。每年的端午節,小腳的奶奶就會早起,走路趕到離我們村大概五六里路的鎮上去趕集,給我們姐弟三個每人買上一個又大又甜的香香的粽子。當我們從奶奶手裡接過來時,粽子仍然是熱乎乎的。今天我才感到奶奶那時對我們是多麼的疼愛,那時候我們姐弟三個是多麼幸福。

雖說時間已經過去很久很久,慈祥的奶奶也已離開,可是每當吃粽子的時候,每當端午節的時候,每當聽到大街上粽子的叫賣聲,我總會想起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景,想起奶奶急匆匆趕集的身影。

端午節隨筆6

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裡。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爸爸也會對我講同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江流湍急的汩羅江裡,人們知道了,怕江裡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美味可口的粽子扔進江裡餵魚,這樣魚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把這天稱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端午那天媽媽也會告訴我怎麼包粽子的,首先把鮮綠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著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浸泡過數小時的糯米,並加上乾淨的豆沙、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成三角形形狀然後用五彩繩子捆緊,最後把漂亮的粽子上鍋煮上一個小時左右,熟透了就可以吃了。煮的時候那香味就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小巷!非常誘惑人。你若咬一口嚐嚐,保證令你還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裡鑽。

今年的端午眼看就要到了,我期盼著過個更加愉快、有趣的端午,我想親自動手包一回粽子。

端午節隨筆7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悽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裡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位來。粽子包好後,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裡,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後,開啟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製成1釐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柳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伴隨著這首民謠,端午節如期而至。

端午節是為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節日,當然,也是一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但是,各地的節日習俗卻不大一樣。“曾經滄海難為水”,我唯獨對家鄉的端午情有獨鍾。

端午的前一天,大人們就準備好糯米,粽子葉以及其他材料,並早早地把粽子葉包好。

包粽子這一環節,好玩,有趣,是小孩們最喜歡的。

首先,把粽子葉拿在手中,慢慢地圍呀,圍呀,繞成一個長柄勺似的形狀。這下,小孩子們可有玩的了。他門用長柄勺似的粽子葉從水盆裡舀一勺水,然後提在空中。葉子裡的水便如根根晶亮的銀線一般,飛流直下,“嘩嘩——”地響。待到水快“乾涸”時,飛流直下的銀線就搖身一變,成了顆顆璀璨的珍珠,滑落在水盆裡,叮咚作響。讓人不由自主地為此景此聲所陶醉。

然後,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將糯米裝在粽子葉裡。小孩兒們的腦袋總是那麼奇特。他們將粽子葉裡的糯米堆成一座小山,白白的,如雪一般,那麼可愛,那麼聖潔。有時,他們還會在小山上栽花種草——將小片的樹葉或花瓣貼在上面,讓小山充滿勃勃生機。

最後就該系線了,就是把包好的粽子捆起來。小孩們捆好後,可不會乖乖地讓粽子得到一份安寧。他們會把粽子系在手腕上,當作溜溜球來玩——丟出去,收回來。可是,他們只能丟出去,卻很難收回來。

端午節的早上,小孩們幾乎都是被四溢的粽香所喚醒。來到餐桌邊,他們就會看到碗裡坐著一個粽子,白白的,嫩嫩的,上面還點綴著一些砂糖。早晨的陽光射進來,照在上面,反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讓人看了,不禁垂涎三尺。於是,他們立刻揮去嘴角的口水,拿起筷子,端起飯碗,輕輕地咬一口,細細地嚼一嚼,慢慢地嚥下去,那滋味,比美味佳餚還美味佳餚。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柳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伴隨這首民謠的餘音,端午節如期而去。但端午的歡樂卻永遠迴盪在我們的心間,永遠,永遠......

端午節隨筆8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為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這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著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立刻劃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著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行的樣貌,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粽子了阿,之後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這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明白了許多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9

伴隨著端午的腳步,黃梅雨季也緊隨其後,烏雲密佈的天空,像一塊吸飽了水的海面,隔三差五地來一陣雨。

今年的棗花開得特別晚,嫩綠色的細小的棗花在雨中顯得精神奕奕,像一張張孩童的笑臉,細細碎碎密密麻麻地開滿枝頭。

河邊的木槿花也在雨水中舒展身姿,長出新的葉子,渾濁的河水漫過堤壩,呼嘯而去。箬葉大片大片地長在野地裡,將新鮮的箬葉採回家,用清水與木刷洗乾淨晾乾,就是包粽子的原材料,新鮮粽葉包出來粽子帶著淡淡的植物清香。

雨下了一會兒,漸漸小了,淅淅瀝瀝地停了下來。已經立夏了,氣溫漸漸回升,日子也越發得漫長,很難打發的夏日午後,坐在窗臺下,拉上窗簾,靜靜地坐著。

端午節隨筆10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去媽媽那裡蹭飯了,女兒由於下午要上課就沒有去成。媽媽聽說我們要去,很開心,說天還沒亮就起床煮粽子和雞蛋了。到了家裡,還是那很熟悉的味道,媽媽的笑容一直掛在臉上,尤其是看她最愛的小外甥來了,媽媽特高興。因為兒子是媽媽一手帶大的,所以對兒子特別有感情。一整天我和兒子都跟在媽媽的後面,和媽媽聊聊家常,那種感覺很親切、很溫馨。臨走時媽媽準備了好多東西給我們帶著,後備箱幾乎都要裝滿了,有草雞蛋、家裡種的綠色蔬菜、花生米、粽子、肉丸、餃子等等。這些都是媽媽提前準備好的,媽媽還專門向四姨學習如何用雞蛋和麵油炸花生米,真的很好吃的。關鍵是媽媽對我們那份濃濃的愛意,已經足夠我們感動了。

每次回家,媽媽都會準備好多東西給我們帶回家,說家裡的這些東西沒用農藥和化肥,吃著放心。而且還準備了一桌我們愛吃的飯菜,每次我都吃得飽飽的,瞧,有這麼能幹的媽媽,我什麼都不會您可以理解了吧!所以我不會做飯是有理由的。我小時候寧願去地裡幹活,也不願意做飯。感覺小時候的我就是一個男孩子,男孩子會的我幾乎都會,女孩子會的好像我都不怎麼會。所以我的骨子裡還是有一種男孩子氣的,貌似也沒有女孩子的那種溫柔、可愛。這個必須檢討,我得深刻反省一下啦!好在歲月的年輪把我魔變回來了,現在終於成熟長大變老了,也是一大進步哦!

其實小時候好像媽媽也不怎麼管我們,任由我們自由發展,也沒有太多的約束和呵斥,我們就這樣在無拘無束中慢慢長大,同時擁有一個值得回憶的美好童年。現在有翅膀了,飛走了,家裡就剩下媽媽了,其實媽媽是很想念我們的,但在電話裡總會說:“那麼忙,就不要回家了,家裡什麼都有的!”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帶上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心意一起回家!

端午節隨筆11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前兩天,媽媽就開始買粽葉、粘米、大棗等等,然後就開始烀粽葉,泡粘米……端午節頭一天下午,我放學後就能看到媽媽坐在臺階上包粽子, 旁邊放著桌子、盆、水桶等等,於是我也按捺不住跟媽媽學包粽子的心情,開始湊趣。只見媽把兩三片粽葉瞬間就捲成漏斗型,然後用右手在盆裡撈起粘米放到粽葉 裡,再在裡面放上大大的甜棗,然後把水撩在上面把粘米鋪均勻,接著我是怎麼也學不會了。我包好的粽子幾乎都是漏的,而且形狀也不對,於是媽媽重又教我,可 是笨笨的我怎麼也學不會,於是我索性不學了,坐在那裡看著媽媽包,媽媽手疾眼快,那麼多粽子媽媽包了幾個小時,終於包好了,就在大鍋裡煮,聞著粽香味,我 和弟弟心裡饞饞的,可也只能等到時間到了才可以吃到嘴,媽媽說將煮好的粽子要用涼水多泡一會,吃著才好呢!

第二天端午節,早上爸爸很早就起了床,在家裡的大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據說端午這天插艾葉可以避邪,也許這些都是風俗習慣,或者迷信吧。媽媽將頭天晚上煮好 的粽子放到涼水裡,煮雞蛋、鴨蛋、鵝蛋,有鹹的也有淡的,粽子一盆蛋一盆,吃粽子撤上白糖,吃完之後我和弟弟美美地去上學。

老家的端午是北方的端午,也是少年時代的端午,也是貧窮困苦的端午,也是快樂天真的端午;新家的端午是南方的端午,也是我中青年後的端午,也是生活進步的端午,更是思念感悟的端午。“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不知不覺我已經多年沒有在端午時節看到麥兒黃了。

兒時的印象裡,看見一群婦女、姑娘圍著賣貨郎嘰嘰喳喳購買五彩絲線和繡香囊用的料子時,便知端午節就要到了。村裡的孩子全都一樣的被那五彩的靈物庇護起來,撒歡野性地滿村裡跑著。

那時的端午節總是趕在麥口,五月的麥壠早已呈現黃澄澄的氣象。含我在內的一群小冤家總喜歡聚在地頭,各自在麥地中挑選幾穗,蹲下來小心地用力搓著,吹去麥 芒和硬殼白膜的胞衣,剩下一小捧飽滿黃綠的麥粒,填進自己的嘴裡,香甜的肉感連同新鮮的漿液讓人滿口生香。生產隊裡看麥的“禿大辮”(我們村上的一個光棍 男人)出現在離我們五十米開外時,我們立刻一鬨而散,那感覺如山高似水長。

姐憶的不是端午,是快樂;吃的不是粽子,是心情。

端午節隨筆12

端午快到了,社群有包粽子活動,下班後去社群包了幾個粽子帶回家,興奮得很,因為長這麼大來,這是第一次包粽子,雖然開始笨手笨腳抓不緊葉子及繩子但總算五花大綁的把粽子捆好了,外相還不錯,得意了好久。

早上帶了兩個到公司給同事嚐嚐,不忘了吹噓一下,這可是姐第一次包的粽子哦,捆得漂亮不?同事忙著往嘴裡噻邊翻了個白眼:“你一個湖北人,好意思說沒包過粽子。”

第一次吃粽子應該是鄰居從城裡帶回來的,我記得當時還納悶:為什麼用竹葉包糯米飯?還有哪來這麼大的竹葉?,自稱一個在山裡竄來竄去的野孩子,一直沒見過那麼大片的竹葉,也許是這個原因,所以一直沒有包成粽子吧。

老家對端午節不太重視,唯一帶有節日色彩的是,端午那天,如何男女老少,都會特意出門割一捆艾草或是扯一些薄荷挖點清火解毒的草藥拿回家掛在自家的窗臺上,聽說當天採摘的最新鮮,效果最好。哪怕早上看到一片綠得晃眼睛的艾草,伸手便可得到,偏不摘,要留到端午那天再收割回來,拿到小河邊仔細清洗乾淨,然後用麻繩虔誠的捆好掛在窗臺上,聽說可以辟邪,還能防止小孩長瘡,長疙瘩。

到了夏天,在屋外乘涼時,點上一堆艾葉,濃濃的白煙,夾雜著艾葉特有的清香,薰蚊子正好,幹艾葉香氣清淡,招人喜歡少了青葉時的晦澀。

這幾天冬天有睡前泡腳的習慣,往往都是加艾葉,便打電話提醒好,端午快到了,別忘了散步的功夫扯些艾葉回來,結果媽告訴我,現在沒有艾草了,山上、田埂上都不長了,連以往成片的地方也是一根也找不到。記得兩三年前,我也是打電話回去要艾草,我媽說,路邊到處都是,要多少有多少,一會出去搞一麻袋你記得回來拿。才幾個的功夫,艾草就從地上消失了,心痛我們的地球啊,就容不下那些可愛的小精靈了麼。

在廣東吃過用艾葉做的粑粑,甜甜糯糯中帶一點淡淡的苦味,味道很特別。還聽說艾葉能煲湯,一直想找機會嚐嚐用苦澀的艾葉煮出來的“黑暗之湯”是什麼味道,還沒來得及試試,那些記憶中一陣風吹過,綠波翻滾成白浪、自還濃濃青澀味的艾草,卻只能在藥店裡找到了。

端午吃到了親手包的粽子,可是沒有艾草了,一想到下次還有什麼隨手可得的東西在眼前消逝,這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傷感和失落,又生出對現在正擁有的多了一份珍惜及感念。

因為,這世間最珍貴的莫過去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吧。

端午節隨筆13

快端午節了,我一向不忘一次的端午節。

我和幾個朋友來到增江河,那裡人山人海,大家都是來看龍舟的,我和幾個朋友擠進了去,隨著龍船跟去,一向跟得老遠,最終且跟丟了那條龍船,害的我們幾個從老遠慢走回家。回到家,剛進門,聞到了一種清香,是粽子的味道。我走進從廚房,見奶奶在那煲粽子,我問奶奶;“奶奶好香的粽子味,你做了粽子了嗎。”奶奶轉過身來,對我說:“是呀,都熟了,奶奶給你拿一條。”奶奶說完從煲子裡用筷子抽起來,給我。好香呀,看著粽子,口水差一點流出來。忙接過粽子,奶奶見我那麼急著拿去,對我說:”細心熱呀,別急著吃,這奶奶做了一煲,“歡快的拿著粽子,走出廚房,吃粽子去。這件事我一向保留在我腦海裡。

期望這次的端午節過得愉快……

端午節隨筆14

這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裡,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但是一般人的家裡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裡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最後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著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這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著大家說:這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完美的端午節阿!

端午節隨筆15

窗外的雨,依舊淅淅瀝瀝的下著,空氣有些冷,雖然已過夏至……

空氣裡又瀰漫了端午節的氣息,那個古老的節日,那些古老的風俗至今依舊在我的記憶裡。

家鄉在秦嶺一帶,端午節風俗既傳承了北方的精華又不乏南方的色彩,但無論怎樣,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我們這裡,端午的前幾天,可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忙著採蓼葉(一種包粽子的草本植物葉),蒸酒米,盤算著到底要包多少粽子。在我的記憶中,外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外形小巧玲瓏,粽肉晶瑩剔透,看一眼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在家鄉吃粽子也一定要放點糖,粽子煮好了,把蓼葉剝掉,放在碗裡,撒上點糖,再蘸一蘸,咬一口,甜甜軟軟,散發著淡淡的蓼葉的清香,吃到嘴裡,更是潤滑爽口,糯米的清香也因此泛起,令人久久回味。

真正到了端午節的那天,其實家家戶戶都忙著走鄰串友去了。提著幾個粽子到親戚家做客,也算是表表心意。我們一般都是在自家吃過早飯才出發的,一家子老老少少的。這家的端午飯食最豐富的,也算是為了慶祝一家人團聚吧,總會有十幾樣農家小菜。吃飯時,大人們總喜歡把菜夾過來盛過去的,我倒是不屑一顧,一家人,還講什麼客氣,想吃什麼就吃嘛,不等菜上完,就已飽得差不多了……

除了吃粽子,走親戚,家鄉的端午節其實還有很多風俗。摘艾蒿,做香包,喝雄黃酒……都漸漸近了,時代在變化,端午的習俗也在悄悄地發生一些變化,去外地旅遊度假的,漸漸多了,但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終究不會改變……

雨還在下著,清亮,樹木變得蔥鬱。端午節快來了,也許,今年的端午節是不同尋常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