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節日記範文錦集九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W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這一天裡,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篇日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日記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日記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端午節日記範文錦集九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嗎?那我就給大家講講吧!

端午節的來歷: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午”,“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 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端午節的習俗:吃粽子與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賽龍舟等。粽子又叫“角黍”、“簡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組成。端 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

今天又到了端午節,又該吃粽子了,但你們會包粽子嗎?我會包,剛學的,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我包粽子的過程吧。

首先找兩個大小差不多的粽葉,把兩個粽葉往外拉長一些,然後從中間往裡裹成一個像漏斗一樣的三角形,這樣模具就做好了。下一步就開始往裡放米了,放一點,使勁壓一壓,再放一點,米壓的越結 實越好。接著是把左這的葉子往右邊裹,右邊的葉子往左邊裹,一定要裹結實,這樣大致就包好了,最後一步就是纏線,手拿著粽子,纏三個角交叉纏,纏的越結實越好,這樣粽子就包好了。

包粽子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看起來簡單的事表,做起來卻很難。

端午節日記 篇2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

我給你們先說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吧!端午節,又稱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重要的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猶豫的情景下投汩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汩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汩羅江中,一平息汩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接著,我再說說我怎麼過的吧!端午節的習俗就是吃粽子,賽龍舟。

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粽子能手——我的媽媽,媽媽說,包粽子用蘆葦葉包最好吃,媽媽先拿了山片蘆葦葉包捲了一個筒,接著放了點米,又放了一顆棗,接著又放米,又放了幾顆棗,包滿了以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接著又包了幾十個。最後放在高壓鍋裡煮40分鐘後,放出來後等四個小時入味後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節那天晚上,我們院裡的許多小朋友都出來玩,他們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蛇板、有的騎賽車,熱鬧極了,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愉快而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篇3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今天吃的是粽子,粽子餡有很多種。比如說肉餡、蛋黃餡、棗泥餡﹑豆沙餡。形狀也有很多種,有三角形的,有方塊形的,還有多邊形的。包粽子也是很有講究的。先把兩張綠得發亮的粽葉疊在一起,捏成三角狀,放一些糯米,中間新增你喜歡的餡,然後再放入一些糯米,最後封口,用繩子紮緊,一個粽子就這樣包好了。我們一家又包了好多這樣的粽子。再把這些粽子放進鍋裡煮。過了幾十分鐘,美味的粽子就出爐了。

吃了粽子,擦了我油膩膩的小嘴,忽然我聽到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原來居民們在比賽賽龍舟呢!我連忙捧著幾個雞蛋衝到河邊去了。

河邊的人可真多。只見隊員們個個幹勁十足的樣子。裁判一聲槍響,隊員們就拿起船槳,奮力向後劃。我喊著“加油,加油”心裡可高興了。劃呀劃,就要到終點了!觀眾們沸騰了起來。到終點了,隊員們大汗淋漓地從龍舟上走上岸來,他們喘著粗氣,看樣子可真累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篇4

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節嗎?好,我告訴你們嗎,今天是端午節。

端午節這天,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吃粽子。我們一到,發現外婆還在包粽子。我跑過去問外婆:外婆,我可以和你一起包嗎?好!外婆說。我跟外婆一樣做,首先把米和粽葉包起來,然後放進鍋裡,最後就熟了。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我有時不小心掉了幾十顆粽米,有時打結打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開來了。還有時忘記加花生米了。雖然前幾次失敗了,但我並不灰心,我接著包,終於包好了。可外婆已經包完了。我只好放進鍋裡了。

不一會兒,粽子熟了,我聞著香味都想把粽子一網打盡。外婆笑著對我說:張睿,先別急,等你媽媽等人上來了才能吃。我聽了後,懂事的點了點頭。不一會兒,人全上來了,我解開一個粽子,用筷子插進去,放到嘴邊,張開嘴咬了一口,好吃極了!外婆拿一個我有點面熟的粽子給我說:張睿,這是你包的,快嚐嚐吧。我放下手裡的粽子,用另一個筷子插進去,咬了一口,雖然有點難吃,但我仍吃的津津有味。

評:過節包粽子的過程具體、生動。

端午節日記 篇5

週六上午,我們海燕小隊舉行了“包粽子”活動來慶祝端午節。當時好多人都不會包粽子,可是我們一學就好多了,還是挺容易的。郭維第一個包完粽子,而且包得很漂亮,我們都佩服她。

包粽子需要幾片葉子、繩子、米、紅棗,我們包完粽子之後就去了寶能太古城,大家一起吃飯,還做了遊戲,大家很開心,小隊活動很快樂。

難忘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組織我們集體過端午節,老師讓學生自己從家裡每人帶兩個粽子,同學之間還可以交換著吃。真熱鬧啊!

吃午飯時: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品嚐粽子,粽子真好吃啊!老師還為我們放有關端午節風俗的錄影,這讓我知道在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還有劃賽龍舟和跳操的風俗。

這是我過的最好的一個端午節,今天的粽子最好吃了,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哦!

我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我洗過手就來到飯桌前。呀!只見飯桌上擺滿了粽子。有肉粽;有棗子粽;有蛋黃粽;有紅豆粽……看得我直流口水。

我先給媽媽解了一個粽子,再給爸爸解了一個粽子,最後,再給我自己解了一個粽子,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飯桌上,我們邊吃邊聊,屋子裡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著香噴噴的粽子味和濃濃的艾香。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端午節日記 篇6

端午節快到了,按照我們本地的習俗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今天,乘著雙休天在家跟媽媽學習包粽子。首先,媽媽把糯米洗乾淨,再拿來箬葉和線。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拿了一張箬葉把它折成三角形,然後把糯米裝進去,再用長的一邊的箬葉蓋住,最後用線把它牢牢的繫住,這樣一隻粽子就包好了。我也學著包了一個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好看,但是我心裡很高興。因為我基本上學會了包粽子。

端午節日記 篇7

“賽龍舟,嘿咻……”聽那不是“龍頭”在叫嗎(帶頭),看五條長七、八米的龍船在江面上飛奔、騰舞,一條比一條勇猛,船長可坐12至18個槳水,一個帶頭的,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漿,隨著鼓聲緩促為節拍,拼命的向前劃去。(我爸是槳手;三爹是帶頭的)帶頭人員雙手左右揮動大聲呼喊到:“劃龍船”,槳員人也跟著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觀眾,可想而知吶喊助威聲音有多大。

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介紹我們鄖縣的端午日了。

你把你們的端午日也告訴了吧,就這麼定了,OK!

端午節日記 篇8

端午節別名端陽節、有重五節、菖節、蒲節、龍舟節、粽子節等二十多個別名,據說端午節的叫法在我國所有傳統日叫法中,排第一。

各各地方過端午節的習俗不一樣,比如南方,人們要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的粽子、雄黃酒。我們當地要吃黃鱔、鴨蛋、黃酒、莧菜、烤鴨。

另外,我們這裡還有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比賽那天,莫愁湖公園人山人海,成千上萬的人來觀看比賽。只見每_船上有十幾個人分兩邊坐,每支隊伍都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分別是紅黃藍綠,比賽開始了,一個人站在船頭敲鼓,其他的人就隨著節奏划槳。他們爭先恐後地向前衝,一會這支,一會那支,最後好不容易有一支般隊以一個人的距離而獲勝。相傳,划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的古代大詩人屈原。

這就是我知道的端午。

端午節日記 篇9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一說到這兩句詩,大家馬上會想到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就是我們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的傳統節日—端午,我知端午。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儘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是紀念屈原說;二是迎濤神說;三是龍的節日說;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說。由於屈原的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戶戶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為我係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遊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粽子,自己最後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裡面香香、軟軟的粽子了。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我知端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