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端午節美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84K

“媽,我們來看你啦!你愛吃的粽子、糖團、槲包、醪糟,都帶來了,你慢慢吃吧!”

永遠的端午節美文

“媽,還有我給你帶的櫻桃。”

“媽,這是你那年在咱地頭種的杏樹結的果子,你嚐嚐,可甜啦!”

“媽,都說信耶穌不讓燒紙錢。可是我聽人家說燒紙錢是向你那個世界發的訊號,你看到紅紅的火光亮了,就知道我們來看你啦。”

院子裡,花草蓬勃,樹木蔥鬱。偶爾,有一兩隻小鳥飛過樹梢,在樹葉間嘰嘰喳喳。

堂屋,香火繚繞。白燭搖曳。堂屋正中的桌子上,老母親依舊在照片裡慈祥地笑著。不言不語。

望著那張熟悉的笑臉,姐弟四人不由得悲從中來,剎時淚眼斑斑。

直到今天,兄弟姐妹們始終覺得老媽並沒有離去,親切而熟悉的音容猶在。好幾次從夢中醒來,敘談話語仍在耳邊,久久不散。

坐在車上,看著路邊快速變換的景物,心裡清楚地知道,我們已經離家越來越近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換著近些日子以來各自的感受。家的味道,也在交流中漸漸濃稠,如粥。似乎若要用筷子輕輕挑起,都能細細地扯出一根一根的絲來。思念,此刻亦濃烈如酒,在開啟瓶蓋的瞬間,薰得人微醉,雙眼模糊。一入口,便又立刻辣得人嗓子生疼,嚥下的瞬間,卻又化成熱淚從眼中噴湧而出,如泉。在五月火紅的太陽映照下,清冽悠長。

傷心,在所難免。尤其今天,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從前幾天開始,全家群裡就不斷有人發訊息,說想老媽了。白天發,晚上也發。好像會傳染的'傷風感冒一樣,在空氣中蔓延。於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追思浪潮,就一波一波在微信群裡翻滾,連綿不斷。

端午節這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高潔與忠貞。因而端午節關乎傳承,也關乎思念。端午節的活動也是精彩紛呈,魅力無限。最惹人矚目的是我國南方的賽龍舟,銀波盪漾的河面上,著紅披綠的青年男子,在人聲鼎沸的喧鬧聲中,一隻只造型別致,色彩豔麗的龍舟,擊流競渡,熱鬧非凡。而在北方孩子們的眼裡,所謂端午節,就是插艾蒿,戴香包,吃粽子。“五月初五是端陽,家家門上艾草香。粽子甜,杏兒黃,五色香包保安康。”朗朗上口的民謠,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

仲夏時節,五毒開始孳生並日漸活躍。大人們常用雄黃酒抹在小孩子的耳鼻等處,以防毒蟲侵襲。還要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處綁縛五色線,藉以驅災辟邪,祈福平安。這些關於端午節的記憶,也就深深地滲透在他們的生命裡。

處處飄香,溢彩流光的繽紛端陽,對於我們張家的孩子們而言,則更有著另外一層非同尋常的意義。白髮蒼蒼的老母親生前包粽子,賣粽子的一幕幕情景,如今都已經成為一家人帶著傷痛的共同記憶。

聽哥哥姐姐們說,自打他們記事兒起,每年一入五月,母親就帶領大家張羅著包粽子。這幾乎是五月裡最隆重的儀式,也是對全家上下而言最為浩大的工程。母親叫我們幾個孩子把早先準備好的粽子葉、槲包葉一捆一捆拆開,再放到大鍋裡翻煮,然後將家裡平時不常用的大盆抬到院子裡,用抹布認真擦洗乾淨後,倒上清水,再將煮好的葉子撈出放到盆裡,拿一把軟毛刷子,將葉子一片一片小心地刷洗乾淨,浸泡在冷水裡備用。

葉子準備好了,開始將江米、大棗、紅豆、黍穀米用水淘洗、浸泡數小時後,包粽子和槲包的關鍵環節才正式進入。一家人圍在母親身邊,在她的示範和指導下,學習包粽子和槲包。除了留夠家用和分發給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品嚐之外,剩餘的就泡在水裡,拿去集市上賣掉,以貼補家用。母親說,不管怎麼樣,“拾一個(錢),總比掉一個強。”還總是教導我們說,“家有萬貫,不如日進一文。”她用這些樸素的道理,教會眾多的子女們如何靠自己的雙手和勤勞獨立生活。

難忘的是有一年,母親正在包粽子,因突發心腦血管病,倒在院子裡,手裡還拿著未包好的粽子。一連好幾天昏迷不醒,嚇壞了家人。當醫生的姐夫聞訊趕忙開方抓藥,扎針輸液,不眠不休一直守候近旁,精心治療躺在病床上的老母親,才把她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醒來第一句話,就問:“粽子呢?叫我趕緊下床去包粽子,不然米就泡壞了。”

顯然,老母親壓根兒就不知道自己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說話已經有好幾天了,心裡竟還惦記著包粽子的事兒。姐姐回憶起這一段有驚無險的經歷,至今仍是心有餘悸,記憶深刻。

今天,是老母親去世後的第一個端午節。跪在墳前的姐姐禁不住泣不成聲:“媽呀,你就不能等過了這個節再走嗎?”我們幾個跪在那裡,眼睜睜地看著她雙手伏地,低頭痛哭,感覺蒼涼而無助。這個時候,誰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減輕她內心深處不斷向外散溢的痛。此時此刻,其實誰也安慰不了誰,誰也無法超然於世事之外。只能交給時間,讓時間去慢慢撫平刻在心田的傷痕。

傷,要癒合,大概,也只有時間。在悄悄流逝的過程中,在歲月漸遠的腳步裡,一點一點,慢慢地,慢慢地,鈍了感覺,淡了記憶。

而端午的意義,從此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定格成永恆。

端午節,自今年開始,便因為老媽的離世而殘缺,少了一份家的圓滿帶來的踏實和滿足,而多了一種空寂的疼痛與綿長的思念。本是平常的節日,由此變得蒼茫,曠遠,伴隨親情的藕斷絲連,歲歲年年。

臨走,得知今年已有70多歲的大哥近來臥病,我們便去探望。見到剛從墳上回來的我們,一邊吃著槲包,一邊抬頭疑惑地問:“沒聽說今天有誰上墳的?”意思是家鄉本無端午節上墳之俗,我們解釋說,今天這個日子,原是含有祭祀之意的,所以大家心想既然都回家了,就一塊兒去看看老媽,這樣也沒啥不妥。大哥默然,低頭繼續吃他的槲包。但看得出,他眼神之中閃過的傷感和落寞。

端午節,生者與逝者,在這個五月明亮的風裡,靜靜地,敘一敘過往,聊一聊現在,想一想未來。約定從此生,不負來時意。

是故,請讓我們鄭重地,斟一杯酒,致敬先祖,致敬端午。

惟願所有的生命,無恙,安康。

衛偉。2017年5月30日。丁酉年五月初五。於百合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