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端午節演講稿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3W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端午節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端午節演講稿9篇

高中端午節演講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通過以往的學習我們不難明白端午節背後的歷史是極其悠遠的,濃厚的人文情懷形成了我們的傳統佳節自然是要好好探索一番,事實上端午假期以及豐富多樣的過節形式讓這個節日深受我們的喜愛,因此我也想和同學們分享自己對端午節的看法以及對背後故事的探索。

在我的童年回憶裡端午節給我的印象就是能夠吃到美味的粽子,畢竟對於小孩來說粽葉的包裝設計永遠都是那麼有吸引力,剪開纏線並撕開粽葉以後便能夠看到裡面的美味粽子,即便只是沾上些許白糖都能夠讓人對粽子的味道感到難以忘懷,正是因為有著這份情懷讓我對每年的端午節都充滿了期待,在我看來能夠在端午假期吃上一份粽子也是令人感到愉悅的事情,而且後來我還在爺爺奶奶的教導下嘗試自己包粽子,雖然粽葉並沒有完全包好卻也通過初次嘗試讓我體會到不一樣的.端午情懷,看似久遠的回憶卻讓是我開啟端午文化探索的開端。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讓我瞭解到屈原的愛國故事並對此心生嚮往,這也讓我意識到端午節背後的故事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地方,若是隻將注意力放在粽子等食物身上無疑顯得自己的做法過於膚淺了些,事實上當我對屈原有了更多的瞭解自然也會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感到憤憤不平,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對現在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努力學習,而且端午節的知識也有許多值得自己去學習的地方,我得保持對學習的專心並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績才行,只有能力得到提升以後才能夠更好地弘揚端午節之類的傳統節日。

現如今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讓我對端午節有了更深的認識,但隨之而來的還有肩上沉重的責任感讓我比較重視,畢竟無論是升學的壓力還是老師對我們成績的期待都應該認真對待才行,所以端午節的到來也讓我難得鬆了口氣並有了更多的精力來思考學習方面的問題,事實上現在的我已經能夠正確地看待端午節並享受節日帶來的氛圍,而且我也意識到作為高中生的自己也應該弘揚端午節並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方面的知識,畢竟對傳統節日的保護也相當於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自然得予以重視。

希望所有同學都能夠在端午佳節享受溫馨而美好的氛圍,相信和家人一起過節的我們也會因為擁有端午節的美好生活而感到高興,當度過端午節以後我們也要重新投入到學習中去並更加努力才行。

謝謝大家!

高中端午節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明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春末夏初我國民間最盛大的一個節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留給了我們許許多多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俗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著文化文明和民族的認同。但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著自己的歷史。就比如端午節,大多數人恐怕只知道吃粽子的一種習俗吧!而端午的其它一些習俗已經遠離我們而去。

第一種說法,也是關於端午節流傳最廣的說法,過端午節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汨羅江而亡。楚國民眾知道後十分哀傷,駕船奮力營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裡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包粽子的由來。

第二種說法,是比紀念屈原更古老的的說法,過端午節為了“除瘟去病”。端午節正值農曆五月,天氣漸熱,各種蚊蟲開始出沒,容易引發疾病,所以五月又有“惡月”之稱。古人在五月以安息靜養為養生原則,有的地方還用“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五種植物來祛毒。因此,“除瘟去病”是中國普通百姓過端午的一大主題。

過端午節還有第三種說法,是為了“祈雨”。端午時節正是水稻生長的旺盛時節,而此時雨水稀少,因此人們借包粽子,來引誘天公下雨。另外端午這天賽龍舟也是為了求雨,人們攪得水面天翻地覆,是為了不讓龍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龍”引出來。

由此看來,一個端午節就包含了非常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對端午虔誠的紀念,無疑展現了我們華夏禮儀之邦的高尚傳統。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比如,春之將至時,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達對未來的希冀,這是中國人賦予春節的.原始意義,而清明後的播種和中秋的收穫,更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的品質……

傳統節日背後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積澱的是廣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面對祖先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作為後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除了要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更重要的是要自覺做一個傳統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承者。從詩經的嚶嚶囈語,到楚辭漢賦的鋪採摛文,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蘊悠綿,到京劇的唱唸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中顯得那樣熠熠生光、璀璨奪目。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樑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高中端午節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也許有人說他們會吃粽子,有人說他們會划龍舟,也許最重要的是放假吧。

其實,傳統節日對我們意味著什麼呢?

這裡有兩個故事:

一個是發生在我班上的故事。今年4月初的一個星期,我問班上的學生們:"這個星期有什麼節日?"他們一致回答,"愚人節!"而我想要的答案是"清明節",原本想給學生們一些關於清明節的文學作品的我,一時不知道說什麼。

我在想:這些傳統節日對我們來說僅僅意味著節假日和吃喝玩樂嗎?

還有一個故事:

我上大學的時候,一個美國人跟著我學中文。當時我請她吃粽子,順便告訴她有關粽子的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因楚王不聽勸告而投江自盡,我國人民把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和屈原聯絡在一起。

傳說屈原投江後,當地民眾非常傷心,於是他們駕駛船,努力搶救,所以有了賽龍舟的風俗。還有人說,人們把食物放在水裡祭祀屈原,但大多數都是被蛟龍吃掉,後來經過屈原的提示,他們用楝樹葉包飯,再包上彩絲,做成了粽子。

她很困惑,大喊:"屈原為什麼這麼笨?就因為別人不聽他的話,他投江自己?”。我努力地告訴她中國傳統儒學中的忠孝思想,她似乎不是很明白。我想沒有中國人會問這樣的'問題,這就是傳統節日所包含的文化差異。

傳統節日以習俗的形式保護著民族文化的內涵,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我們作為中國人的特色,更有利於我們在世界人民面前挺起脊樑—我們是具有歷史、文化和內涵的中國人!我認為國家傳統假日計劃在一定程度上也考慮到了這一點。

因此,當韓國申請所謂的"端午祭"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時,請不要盲目地大聲疾呼,問問自己,我們自己是怎樣對待節日的?

我建議大家面對即將到來的端午節,不妨回顧一下端午節的傳說,包一包粽子,看看龍舟,回味民族文化,從中尋找樂趣,再多思考一下。

高中端午節演講稿4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插艾草,吃粽子,撒糖,賽龍舟。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是節日裡生活給的禮物,因為所有的準備都是在熱切等待驚喜的過程中甜蜜的。

端午節的'前幾天是最熱鬧的。勤勞的人們特別忙碌和快樂。空氣中瀰漫著蘆葦葉的味道。這是多麼幸福的生活啊!

端午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這是什麼節日?

首先,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看到他的國家分崩離析,他在五月初五跳進了汨羅江。屈原投江後,人們讓所有的船隻出發,用吶喊和擊鼓的方式嚇跑了惡龍,以此來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

其次,端午節是一個衛生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是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古人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在端午節插艾葉,可以驅蚊、蠅、蟲,淨化空氣。

第三,端午節是一個體育節日,因為人們會在這一天舉行龍舟比賽。賽龍舟是一項壯觀的、合作的競技活動,對增強體質、促進社會團結有很好的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一個美食的節日。早在晉代,粽子就被定為端午節的食品。人們蘸糯米,洗粽子葉,用許多顏色包粽子。從形狀上看,有四邊形、圓錐形、菱形等。從餡料上看,北方有很多包棗,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餡料。

親愛的同學們,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但一些傳統習慣已經淡化了很多。我希望我們能繼承我們的傳統節日,珍惜我們的傳統文化,成為古代文明和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謝謝大家!

高中端午節演講稿5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是來自高x班的xx。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憶端午濃情飄香,承中華傳統文化》。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等。其最初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期的祭龍。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之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後又有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跳汨羅江自盡,人們也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也是南北方文化雜糅的產物。

陸游詩《乙卯重五詩》有云: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其中寫到了端午之兩大習俗——食粽以及掛艾葉菖蒲。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明清,粽子又有了其他的寓意,比如在秀才參加科舉考試前,家中都會為其準備“筆粽”,模樣細而長形似毛筆,又諧音“必中”也討了個口彩。

艾,又名艾蒿,其莖葉散發出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同時也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掛艾葉菖蒲是將艾葉於端午時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有驅魔法鬼之神效。希望全家能夠身體健康,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年。

而如今,紀念端午文化的方式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但是不變的是中華民族兒女對於傳統文化的崇敬。粽子的.取材變得多樣,也隨著地域的不同而向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呈現出不同的花樣,但是不變的是對於屈原的紀念。在醫學技術發達的當下,也許不再需要艾葉、菖蒲來為家中淨化空氣,吸菸滯塵,但此舉依舊承載著人們對家裡人平安無病的期許。賽龍舟在現如今顯然不可能是為了驅散魚群,保護屈原的身體,龍舟的樣式也有所改變,但不變的是中華兒女心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快,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傳統節日的價值和意義。對於我們而言,要由外而內的吸收端午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中。詩歌是文化最好的載體,誦一曲《離騷》重拾一段不該忘卻的文化記憶,塑造屬於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責任在每一中華兒女。

謝謝大家。

高中端午節演講稿6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就要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讓我告訴你!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也稱為端陽、崇武、龍舟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儲蘭沐浴”的習俗。

但今天的端午節更多的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賽龍舟是為了救投河自盡的愛國詩人屈原。

粽子放入江中,是為了防止魚糰子、蝦蟹吃屈原遺體。在這裡,我給你講一個關於屈原的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齊、楚、燕、漢、趙、魏、秦七國在中原佔統治地位。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派官員。他勸楚懷王仁政,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可是楚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要除掉屈原。

屈原寫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田文》。公元前278年,屈原的精神在當時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他束手無策,於是在極度的失望和痛苦中把抱石扔進了長江以東的汨羅江。

楚國人聞訊,紛紛划船,把屈原的屍體打撈到河裡,把粽子放到河裡餵魚蝦螃蟹,不讓吃屈原的屍體。

兩千多年過去了,但是詩人屈原的`形象仍然留在人們的心中。今天,在農曆五月初五,人們會划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習俗不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囊,賽龍舟。另外,我們有送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它不僅能吃粽子和綠豆糕,還記得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高中端午節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裡給大家分享端午節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卻也許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節亦是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國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和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併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據說,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祭奠龍祖演變而來的節日。“端”有古漢語中“開頭”、“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們習慣把五月的頭幾天分別用端來稱呼,“端一”也就是五月七年級,“端五(午)”也就是我們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了。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別稱,而我們端午節的習俗決定了我們常把端午節稱為“粽子節”和“龍舟節”。在我國許多與屈原關係密切的地方,端午節是要進行龍舟比賽的,所以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為“龍舟節”,而傳說中的用粽子去驅散咬食遺體的小魚這一習俗,讓我們都習慣了在端午這一天裡包粽子、吃粽子,每家每戶都會把粽子當做我們的食物,一方面祭奠屈原,一方面預祝我們自己端午安康。

我的家鄉正是屈原投江的那個地方,這讓我比其他人對於端午節的重視是要多一些的。我們家鄉到了端午節,都會早早的去江邊等待,等待龍舟賽的開始,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會在站在江邊為划龍舟的隊伍搖旗吶喊。

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們都會回家去吃粽子。粽子是我們每家每戶勤勞的“主廚”們提前幾天包好的.,粽葉是我們這群小孩去水邊摘來的,粽葉裡面包著的,有純糯米的鹼粽子,有紅豆的甜粽子,也有在中間藏有一小顆肉的鹹粽子,不管是哪一種,擺上餐桌的那一刻,我們都會挑上自己喜歡吃的那一種,進行端午節吃粽子的儀式。我家因為我很喜歡吃粽子,我的媽媽業會給我多包一些粽子,凍在冰箱裡,等到我又想吃粽子了,拿出來解凍,粽子也就成為端午節之外的一種零食或者主食了。

同學們,你們對端午節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如果有的話,也都上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我們需要重視我們這些傳統的節日,這些都是我們祖宗們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了!

高中端午節演講稿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曆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裡,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裡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謝謝大家!

高中端午節演講稿9

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的白日夢”。端午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主張提拔人才,使富裕起來,並極力主張聯合秦國,但遭到貴族們的強烈反對。屈原擅離職守,被趕出成都,流放到元、湘流域。流亡期間寫了《離騷》《離騷》,憂國憂民。公元前278年,秦軍入侵楚國,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痛不已,但又捨不得放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他在寫完代表作《懷沙》後,將一塊石頭扔進了古洛河等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的愛國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古洛河邊祭奠屈原。漁夫划著船,沿著河邊來回浸著他的真身。有漁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等食物扔到河裡,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咬屈原的屍體。人們看到後紛紛效仿。後來,人們怕飯糰被龍吃掉,就想出了用葉子把米包起來,再用彩色的絲把米包起來的主意,逐漸發展成了我們今天的粽子。從那以後,每年的`五月五日被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門口擺滿艾葉和薰香;吃粽子喝白酒,龍舟在水中會快樂;這些都成了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

端午節不僅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文化,是我們的靈魂。雖然他沒有因為他國的強大而拋棄故土,也沒有因為生活的不如意而投奔他國,但他的忠誠是一種博大的愛,一種大愛,一種永恆的愛,不計回報和代價。

親愛的同學們,美麗的校園需要我們的愛,祖國需要我們的愛。讓我們攜手共進,努力學習,抓住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跟隨老師的腳步,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將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老師、母校,成為祖國明天的希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