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由來作文(精選1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24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由來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由來作文(精選13篇)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1

一天我看了一本書,書裡面的內容全部都是節日的由來。我最感興趣的是“端午節的由來”。裡面寫著:屈原是個楚國的大臣,皇上聽了他的話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皇上非常寵愛他。可是,其他大臣看他這麼受皇上的寵愛,就很嫉妒屈原。他們就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皇上聽信了讒言,結果把國家弄得雞犬不寧。屈原知道後,由於太悲傷,想不開就自盡於江中。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中來回打撈屈原的遺體。有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投進江中。說是讓水裡的魚蝦吃飽了,就不會要屈原的身體了。一位老太醫則拿過來一談雄黃酒倒進江中,說是讓雄黃酒裡的藥性來迷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到屈原。後來為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粽葉飽飯,外纏踩死,後來發展成粽子。

以後,每在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全家在吃粽子,看得這麼好吃的粽子,我問:“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說:“這是一個傳說,你上網找找。”

吃過飯,我就上網去查,原來是這樣: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他倡導舉賢援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藍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公元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的祖國被秦國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把查到的傳說說給了爸爸聽,爸爸誇獎我是個愛的好孩子。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3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說給你聽聽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大夫叫屈原,他不僅是一位治理國家的人才,還是一位大詩人。當時,楚懷王被秦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頃襄王聯合齊國,共同去抗擊秦國,救回楚懷王。但楚頃襄王不願意。再兼之國王聽了讒言,就把屈原流放了。

後來,秦國攻進楚國的都城,楚國滅亡。屈原聽到這個訊息,心如刀割、悲痛欲絕。在五月初五這天,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著石頭投江自殺。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樂章,投身汨羅江而死。

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紛紛趕到江邊,有的拿飯糰,有的拿肉食,紛紛往江裡投,祈禱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後來,一位老醫師拿出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用酒醉倒蛟龍、魚蝦,免得讓屈原大夫受傷害。再後來,人們怕飯糰被蛟龍所食,就粽葉包米團,外面纏好彩絲,逐漸發展成了今天的粽子。

在往後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江中競賽,吃粽子來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的傳統。這節日被稱之為“端午”。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4

1、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就有了端午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

2、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吳伐楚,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吳王夫差不聽。子胥便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

4、惡日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5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會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這些習俗來自於一個故事。

傳說愛國詩人屈原投江後,楚國的老百姓紛紛前往汨羅江邊憑弔他。漁夫們列起船隊,打撈屈原的身體。一位漁夫拿出雞蛋和飯糰,一個個丟進江裡,說餵飽了魚龍蝦蟹,它們就不會去咬屈大夫了。人們見了就紛紛仿效。一位醫生則拿來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它們去吃屈大夫。後來,人們用揀樹葉來包飯,還在外面纏上彩帶,慢慢地就發展成了今天的粽子。後來,人們將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當天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以此,媽媽們讓我拿了一個飯糰包粽子,我看著飯糰和揀樹葉非常緊張,好不容易包成了三角形,又不知道怎麼打結,最後打上了蝴蝶結。媽媽給了我一個大拇指,我真的很開心!

端午節會讓我想起古時候的故事。它也給了我很多快樂。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6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人,他叫屈原,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為國家做了很多貢獻。有一次,她想改善國家的秩序,想變法改革,但這觸動了大貴族的利益,因此貴族們都很生氣,為了阻止屈原變法,他們屢次勸說楚王,不要變法改革。屈原知道後傷心極了,說:“我為國家效力,你們卻要為難我,阻止我,我這是何苦呢!”屈原三番五次的勸說楚王繼續變法,但楚王是個老糊塗,他相信了貴族不再進行變法。

五月初五,這一天天氣十分暖和,屈原因貴族的打壓及楚王的不信任感到十分的傷心,他來到了江邊,在愁苦無出路的時候,跳水自殺了。屈原雖然被貴族痛恨著,但卻深受老百姓的愛戴,老百姓們知道後非常的傷心,為了防止魚兒吃屈原的屍體,五月初五這一天用一種又寬又大的葉子把糯米包起來扔到江中,讓魚兒們能夠吃食物,而不是吃屈原的屍體。

就這樣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便流傳下來。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7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午,下午天的電影節,五一節,艾節,結束5重午,午和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的節日習俗的人是一樣的。端午節是二千年歷史的國家的習俗,每一天,家家戶戶掛菖蒲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我不知道!那就讓我告訴你!你還記得楚國愛國將領屈原嗎?讓我談談他!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本地人,知識淵博。他在楚王的正式結束自己國家的富強貢獻力量的形象。昏君楚王卻聽信忠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放逐。流亡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首都被敵人佔領,人民深感悲痛。五月五日,他來到密羅河,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密羅河。出國的人聽到屈原的訊息一河,很傷心。他們含著眼淚划著船打撈屈原,把粽子扔進河裡餵魚,希望魚不會傷到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包在端陽的餃子的起源。

端午節,還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划艇比賽,掛香囊,硃砂,雄黃,香藥,絲綢外香包,香,然後扣入一個綵綢串連線電纜,適用於各種不同的形狀,從而形成一個字串,形形色色,玲瓏搶眼。有掛葉子,虹膜習慣。

端午節有很多活動!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8

農曆的5月初5,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五節。端五節是怎樣來的呢?這就要從很久很久之前說起。

年齡戰國時期,楚國有1個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1個管理國度的優秀人材,還是1個偉大的詩人。事先,秦國把楚懷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把大王救回來,但楚頃襄王怕打不過秦國,優柔寡斷。有1個壞人不想讓屈原受寵,就在楚頃襄王眼前說屈原的好話,楚頃襄王信了那團體的話,就把屈原的封地沒收了,把他放逐到汩羅江那裡了。終究,楚國被秦國滅掉了。由於屈原是1個很愛國的詩人,他痛澈心脾,就寫了1首《天問》的詩,決計和國度共存亡,就抱著1塊石頭跳進了汩羅江,完畢了他悲壯的終身。

事先,許多人為了救屈原,就駕著船,向江裡投飯糰和肉丸,並向江裡倒雄黃酒,避免魚蝦咬傷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為了留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把每一年的農曆5月初5定為端五節,並在這天,舉行賽龍舟活動,幷包粽子、喝雄黃酒。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9

端午節時,人們都有吃粽子、喝黃酒的風俗。

這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粽子。粽子的餡是用糯米做的,還有各種味道,比如:叉燒餡、紅棗餡、蜜棗……粽子外面包著粽葉,還纏著白線或紅線。餡的顏色是米色的,嚼入口中甜而不膩。我再給你們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是抱石投汨羅江而死的。一天,一位漁夫在汨羅江捕魚的時候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內。說是魚、龍、蝦、蟹吃飽後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了,紛紛仿效。後來人們怕飯糰被蛟龍所食,就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這便是粽子的雛形。再後來,這就成了龍舟競賽。

每年這一天,都會有吃粽子、喝黃酒的風俗,以此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10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舊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划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為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裡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非常愛吃粽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非常深刻。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11

包粽子,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風俗習慣。關於包粽子的由來,較為流行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入汩羅江殉難後,楚國百姓每年五月初五這天,大家都駛著船把飯裝到逐筒裡,投到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長沙有一個名叫歐回的人,說他白天見到一個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人對他說:“你們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龍吞了。今後你們可以用艾葉塞在竹筒口上,再用五色絲線捆牢,因為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說完人便不見了。後來,歐回把此事告訴大家照辦。據說,人們包粽子,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此外,在我國雲南傣族群眾中還流傳著端午節包粽子由來的另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傣族男女青年,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深深相愛。可雙方家長硬是不贊成這門親事。五月端午這天,他們便一塊跳進了老丙大龍潭。為了紀念這對青年,每年五月初五,傣族人們便聚集在元陽縣烏河灣壩老丙大龍潭邊,讓青年們自己選擇理想的情人。青年男女圍成一個大圓圈,唱歌跳舞。跳完歌舞后,小夥子將事先包好的粽子丟給看中的姑娘。如果姑娘對小夥子有意,則拾起粽子。然後手拉手,分散到綠樹下,去傾訴衷情。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12

在中國人的印象裡,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形成的,唐代詩人文秀在《端午》詩中這樣說:“節分端午自誰言,千古傳聞為屈原。”對此,也有專家持不同看法:“其實端午節的起源要比屈原早,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先秦時代。民間和典籍中有各種說法,如紀念屈原說、仿效勾踐操演水師說、紀念伍子胥或曹娥說、吳越民族祭祀龍圖騰說、古代越人新年說等,但從學術考究上來說,端午節應該起源於遠古人們的辟邪觀念。”

端午節在兩千多年的傳承過程中,從名稱、內容到象徵意義都發生過很大變化。在不同的時代端午有過很多不同的名字,比如端五、重午、重五、端陽、天中節、浴蘭節、蒲節、女兒節、娃娃節、五月節等。到了漢晉之際,人們才把憑弔屈原與端午節結合起來,賦予了這個節日更多的文化意義和愛國意義,並給予了競渡和吃粽子等文化習俗豐富的內涵和想象力。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矇矇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

端午節由來作文 篇13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當時,秦國把楚懷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把大王救回來,但楚頃襄王怕打不過秦國,猶豫不決。有一個壞人不想讓屈原受寵,就在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信了那個人的話,就把屈原的封地沒收了,把他流放到汩羅江那裡了。終於,楚國被秦國滅掉了。因為屈原是一個很愛國的詩人,他心如刀割,就寫了一首《天問》的詩,決心和國家共存亡,就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當時,許多人為了救屈原,就駕著船,向江裡投飯糰和肉丸,並向江裡倒雄黃酒,防止魚蝦咬傷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並在這天,舉行賽龍舟活動,幷包粽子、喝雄黃酒。

我一定要像屈原那樣做一個愛國的國小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