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冬至日記彙編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2W

一天即將完結,今天我們都做了什麼了呢?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冬至日記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冬至日記彙編8篇
冬至日記 篇1

20xx年 X月X日 晴

冬至那天,媽媽說:“街上賣的湯圓都不好吃,不如我們自己包,而且更有過節的氣氛。”我一聽,興奮勁兒就來了。因此,我就屁顛屁顛地跑去。把雙手洗得乾乾淨淨。然後,就摘了一小團糯米粉放在兩手心,輕輕地揉啊揉,不一會兒一顆像鵪鶉蛋大小的潔白無瑕的粉團就揉好了。接著,我用左手四個手指托住粉團,再把拇指插進粉團,使粉團在手指間不停地旋轉。不久粉團就變成了一個像小酒杯似的小窩窩,然後將麻沙餡兒放進窩裡,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邊輕輕地將窩邊往裡夾,一邊用左手指慢慢地轉動粉團,直到把窩口封死,這樣湯圓就做好了。

這時,鍋裡的水開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湯圓放入鍋裡,等湯圓都浮起來了,媽媽說:“快來吃吧,湯圓熟了。”我第一個衝上去撈了一碗,急急忙忙將一顆湯圓往嘴裡送……哎呀!不好,湯圓的味道還沒嚐出來,卻把舌頭給燙著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淚都冒出來了。可爸爸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說:“這就叫心急吃不得熱湯圓。”哎,真倒黴,直到現在我的舌頭還有點疼呢!

冬至日記 篇2

今天是冬至,陽光燦爛,幾朵白雲在藍天上自由地飄著。我們全家人一起去掃墓。來到山上,哇!山上的人真多啊!家家戶戶都一起出去,來祭拜自己的祖先。山上的草都長過我的膝蓋啦!我們剛來到祖先的墓前,突然“啪啪……”旁邊先來掃墓的人家都放起了鞭炮,我嚇得趕緊捂著耳朵往後躲。大家放下東西開始忙起來,爸爸鋤草,媽媽掃灰土,我也一起拔草……還給祖先的墳上添了土、上了香,放了鞭炮。好開心啊!

冬至日記 篇3

一句問候,溫暖萬千,莫要吝嗇。你可能覺得,身邊最親近的人,每天都在聯絡,問候之語不必常掛在嘴邊,當然,親人也不會爭情。

可是每逢節日而至,哪怕其意義對你而言並不是很大,可簡單的問候還是會讓你心中陡生情愫,有難以名狀的感動和溫暖。你想到的不是問候語的魅力,而是那個人還惦記著你,心中有你的位置,平淡之中還不忘記祝福著你,世有如此知己之人,怎不暖心。

今天是冬至日,不是什麼盛大節日,是氣候節氣,在農村裡,一般會做一頓餃子,曰是按耳朵。老人說,這一天吃了餃子,冬天就不會凍耳朵了,我知道這說法不真,只是節日的託語,是一種祝福,流行已久。

媳婦來電,專問我今天是何日,我第一種想法是:是家人誰的生日麼?我挨個說了一遍。她笑說我,日子真是過傻了,今天可是冬至呀,別忘記吃餃子啊!吃了餃子等於按了耳朵,就不凍了。我笑了,她不言,我倒真不知是冬至日,我從不記日期,只記禮拜,故會忘卻。

之後,同學和朋友,陸續發來祝福短語,我的心裡一下子變得順暢許多,欣喜起來,內心裡有一股暖流汩汩流動,覺得世問的一切皆美:人美,情美,景美,物美,感到生命的真美好,全身精身煥發,有無盡的熱情在胸中。

我們每個人都不會吝嗇去祝福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只是有時覺得不必如此,可是接到祝福的人,心境就會大為不同。一句說過千遍萬遍的祝福,你以為沒有奇特之處,可是送出去就會改變人的心情,讓親人知朋友感到溫暖。我們是否該抽出些時間,用手指把祝福點選,把溫情的問候送出去,冬至來臨,告訴他們別忘記吃頓水餃,按一按耳朵,道一聲節日快樂。

冬至日記 篇4

時光瞬間,轉眼一年又到冬至,過了冬至就意味著離過年不遠了,而過了冬至吃了湯圓就意味長大一歲了。

以前過冬至,爸爸媽媽都會很早就起來,在廚房裡忙活著,他們都忙什麼呢?搓湯圓。做我們喜歡吃夾肉餡的鹹湯圓。而那時我們的小嘴總是很饞,站在旁邊光看著就流口水,爸爸媽媽總會說:快好了,快好了,別急啊!”

終於等到湯圓熟的時侯,我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就往嘴裡送,結果被燙的張牙舞爪,後來什麼都吃不了。

今年的冬至,我們懂事些了,不會那麼迫不及待,但以前那些時光給我們留下了有趣的回憶。

冬至日記 篇5

餃子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吃餃子,是習俗,也是一個家庭生活的節日。

今天是冬至,晚上吃餃子,於是準備好了麵糰,因為吃的是茴香餡的,所以又準備了茴香和豬肉。首先將麵糰揪成小塊兒,撒上面粉,然後將所有的小塊兒用擀麵杖擀成又圓又薄的餃子皮,接著做肉餡:將洗淨的茴香摘下菜葉並切碎,把肉餡剁細,撒入調味料調勻,再加入切碎的茴香調成餡料。下面就開始包餃子了,包餃子的過程既枯燥無味但是又非常有趣,拿起一個餃子皮,把餡放到餃子皮當中擠成扁圓形,然後用手指輕輕捏壓,做出可愛的餃子。餃子包好後下鍋煮20分鐘後即可出鍋,香噴噴的餃子就做成了,咬一口,肥瘦搭配的肉餡中帶有濃濃茴香的味道,好吃極了。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餃子也成為了眾多人民的喜愛。

冬至日記 篇6

冬至那天,天氣出奇的'暖烘烘的,正午的陽光照著人直犯困,放學了,我急忙趕回家,我想吃那美味的餃子。

回到家一看,婆婆和老爺已經包好了一蓖餃子。婆婆正拿著一團軟綿綿的面用刀把面切成圓柱狀,用手把面搓成像麵條狀的長條形,再用刀把面切成一個個菱形塊,撒上面粉,“來,寶貝按餃子皮。”聽婆婆一聲令下,我的小手飛快地按著,一個又一個圓圓餃子皮像工廠流水線上的零件出爐了,我越按越快,高興地大笑。婆婆拿著擀麵仗用我的成果擀著餃子皮,婆婆擀得真棒,餃子皮就像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老爺拿個餃子皮塞上滿滿的餃子餡,用手一擠,一個胖胖的餃子包好了,就是放在籠蓖上打瞌睡似的向後倒。我也忍不住要試試怎麼包餃子,也拿了一個餃子皮,學著老爺塞上了餡,開始捏起來,可我捏住了右邊,左邊的餡兒又冒了出來,可真麻煩呀!我有些不耐煩了,使勁把左邊的餡兒向裡一捏,頓時,右邊的餡兒像噴泉一樣直往外噴,餡兒噴得我臉上身上都是。一旁的婆婆老爺都哈哈大笑起來,我很懊惱的舉著沾滿白麵的雙手。

冬至日記 篇7

在墓前祭祀祖先謂之掃墓或掃拜,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的齊人篇也曾提及1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間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詘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隸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2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併為一了)

而在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舉行,儀式隆重,祭後設宴招待親友,深具敦親睦鄰的功能。

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也就逐漸延伸為掃墓。

冬至日記 篇8

今天是冬至,依照傳統,要去掃墓。昨天晚飯的時候,爸爸就在問我,說你明天有空的話,跟你媽媽一起去掃墓,可以幫她拎拎東西。今天起了個大早,五點半就起來了。六點十分從家出發。六點四十到歐尚超市旁邊的車站等候掃墓專車。我們去的還蠻早,只有兩三個人在那裡等候,畢竟首班車是要到七點半發車。可我去了趟廁所回來,隊伍就開始排長了。人群中開始起了騷動:掃墓車呢?怎麼牌子都不掛出來。等引導牌掛出來,排隊伍的紅線拉起來,等候的人更加騷動:車子好早點發車了,隊伍都已經那麼長。我一看錶,此時才七點鐘。七點二十分,首班車發車,我排在第二個,理所當然地能有個座位,因此路上還不累。

到了半山公墓,進門口就直奔營業廳去交錢,原因是我爺爺奶奶的墓已經滿二十年了,跟網通一樣要續費。在營業廳裡,我媽媽順便買了三個花圈:一個給我爺爺奶奶,一個給外公,一個給阿姨。我們按照先近後遠的順序,先去外公這裡,再去爺爺奶奶這裡,最後去阿姨這裡。我媽媽為了今天的掃墓,忙了幾天,又是買紙錢、蠟燭之類的,又是要買進貢的豆腐乾、魚之類的,最麻煩的是魚這些還要燒好,然後小心地放好。到了墓地上,她又把這些東西鋪開,又是上香又是燒錢。一樣的程式走三遍,弄得我人都發暈。我為她撐傘,手覺得很酸。更要命的是,我阿姨的墓在很高的地方,我媽媽說累死。我這麼喜歡爬山的人都感覺有點累,更何況是她呢。等我們三個墓都掃好回去,有更多的人從四面八方湧向公墓裡。儘管下雨行走不便,但公墓裡保持著旺盛的人氣。好不容易擠上車,回到家,也已經近十二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