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冬至的說明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6.43K

相信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尤其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法的介紹事物、解釋事物的文體。要求使用一定的說明方法,如定義、分類、舉例、資料、圖表等。那要怎麼寫好這型別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冬至的說明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冬至的說明文
關於冬至的說明文1

冬至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包餃子,有的是做冬至圓。今夜是冬至夜。叄九嚴寒,外面寒氣徹骨。我家裡卻溫暖如春,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

“吃了湯圓大一歲”。今晚要吃湯圓了,這是冬至的傳統習俗,而且媽媽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湯圓。我們高興得在大廳裡歡呼雀躍。

只見媽媽先打來幾勺白花花的湯圓粉,接著加了些溫水與湯圓粉一起用力和麵,把湯圓和成了一團。我用手一捏,覺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軟滑有彈性。我們照著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揪些小麵糰,先把小麵糰搓成一長條,接著把長條分成寸長的一段段,然後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兩手輕輕揉搓,一個小圓子的湯圓就誕生了。

水開了,我們把一個個潔白的小圓子放進鍋裡,一個個湯圓像愛睡的小娃娃靜靜地躺在鍋底。不一會兒,水又開了,湯圓像一個個打著哈欠、調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來。媽媽連忙把火力關小,個個湯圓在鍋裡不斷地翻滾著。又過了一會兒,湯圓皮軟了,熟了。

在冬至,天氣變得更冷,而人們的心卻會走得更近。心與心的溫暖,讓整個冬季從冬至開始溫馨。所以,我喜歡冬至。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樂。在冬至,我們收穫得很多,同時,我們也收穫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來。

關於冬至的說明文2

當雪花飄落在寂靜無聲的大地上,你是否已經感覺到,一個純淨的冬季已經來臨?或許大多數人只是嫌冬天把火熱的激情帶走,而搬來了寒風和飄雪。但是,誰又注意過冬日的一個重要的節氣冬至呢?

冬至,在我們眼中,或許只是一個在地理書上記過的日子,一個平淡的12月22日。但是在中國古代,我們的老祖先們對這一天卻極為重視。

古時,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足見人們對冬至的重視。人們認為:冬至過去,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吉日,應該慶祝。許多地方在冬至這一天,都有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即用糯米粉捏成許多動物的形象,放入蒸籠,蒸好後將其放在祖祠的牌位前,以示祭祀。祭祀之後,親戚們還要一同舉杯暢飲,聯絡感情,稱為食祖。

但是,冬至的一些風俗習慣並沒有被人們完整地保留下來,尤其在今天,冬至可以說是無影無蹤了。而在上文中提到地九層糕也只能在史料中才能看見了。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擔心。

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一直被人們高度重視:從除夕春節,到元宵清明端午節,再到七夕重陽,冬至,每個節日都有著各異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內涵。

而在今天,全球化的浪潮正席捲著改革中的中國,中國傳承了數千年的民俗節日也受到了外國洋節的猛烈衝擊,正一步步走向社會的邊緣。更多的年輕人喜歡過聖誕節,情人節這樣的西方節日,而春節,冬至一類的節日正在淡出年輕人的視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尋找冬至,尋找的不僅僅是冬至這個節日,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只有每個人時刻銘記著句話,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血脈才不會中斷。

關於冬至的說明文3

濟南的冬至,集著北方大多地區的風俗,包餃子,吃羊肉,喝骨湯。而親臨其境,更是別有一番儒味俠氣,氤氳心懷。我經常誇山東人厚道俠義,既有儒家風範,又有大俠豪情。這些,確是來自幾千年文化的沉澱與燦爛。

一走進山東,迎面自然會來儒風相吻。孔夫子及其七十二賢德弟子,又其大多問對經由六經、《論語》等書籍記傳,蘊薰後人而學之不盡,也為現今的道德濃重鋪就了基底。一提到山東,那梁山一百零八將的英雄豪氣,又入心而燃,其氣宇浩蕩於天下不平,這都為後人不畏邪惡、強敵,見義勇為,為國家為民族壯烈,作了示範,並得到廣大發揚。而今的山東,各地都有著儒文化的精華牆語,將儒家的“忠、孝、禮、義、仁、愛”編製成符合當代的道德規範,這實當該普及應用,以揚我中華民族之良好遺風。

又逢冬至,又在濟南,大有一懷感慨。濟南,冬至前兩日,霧霾肆虐,滿空毒埃,多有怪天怪地怪人的發洩。今冬至晨起,一目清新,見窗外一片溼潤,逐感到,昨晚的清雨,一定淋洗過彌空的塵煙,那些讓人痛責的霧霾,已經散淡稀薄了很多,而隨之而來的潮霧誕漫風清爽的氣色,足讓我多情致而舒懷,就連每日臨我視窗的喜鵲,今日也有著特別的歡叫。也許,今天是冬至,是老天有意的安排,贈了人間一幅寒重霧起淡好素柔的景畫。

冬至到,真有些高寒的味道,而我在這高寒的再起裡,似乎又聞到了百地各色接迎的餃香撲鼻,家情濃濃。那些樸實的民俗,又在戶戶人家的炊煙裡升起,不斷地感染著我,而此刻,一幅鬧年春來的景象,也緩緩緊跟而來,或許它期在我心的清冽多彩的雪霽下。

冬至陽升,落眸向春程序,一幀人們盼春歸來的圖景,又讓冬天有了溫暖,有了堅定。是的,前行一定會有春雷響來。看梅花笑開的樣子,就知道春期近來。

頓時覺得,冬天極實是好的。它用寒情培育著人們的嚮往,用素白呵護著人們的心靈,用蕭然的姿態,把所有的心帶向開春的典禮。儘管,我們曾經染著秋愁,在小火爐裡慰籍,在小火爐邊感嘆那些過往,並在放下與放不下間徘徊著,但最終還是在雪的飄妖告白中,走出那些洄漩,踏上向春的陌路,跫步去領略那春來的情興與丰采。

噢,我在濟南,不能忘記你柔白的`餃子啊!

關於冬至的說明文4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

我用無比歡快的語氣唸完上面這一段話,憂傷還來不及在我腦子裡出現。

我看窗外,一排排光禿的法國梧桐在陽光中變的不真實起來。

孤單是一種很神奇的感覺,有些時候人們說自己很孤單,很憂鬱,只是因為喜歡那種感覺罷了,不是真的。至少我就是其中之一。

“忽然之間,天昏地暗,世界可以在忽然之間什麼都沒有”…在過去的五個小時裡,我一直在聽這首歌,並且發呆、沉默,歌聲在一次一次的輪迴,沒有一個音的改變,我的思維也沒有任何改變。這時時間彷彿停滯不前,凝固了。張小嫻說:“我們最大的第三者是時間”,只是腦子裡忽然想到的一句話,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對我來說。

“你最心愛的吉他現在在我的房間,你最想寫的那首歌至今沒有出現”。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樸實無華,但意義深遠。在霍豔的書上偶然發現,新裡一頓,然後刻在了腦子裡。霍豔這個女孩與我有幾分相似,我自戀的認為。

七七將在冬至這天晚上一夜長大,我等待著我們的成人禮。

去年的冬至彷彿就在昨天,轉眼另一個冬至又悄悄地到來了。就像許多詩句裡面說的那樣:時光飛逝、彈指一揮間耳。瞭解冬至由來,感受冬至氣息,體味生活的幸福。

說明文關於冬至3

我會包餃子,而且包得很好,可是卻沒包過湯圓,但我相信包湯圓肯定與包餃子一樣簡單透頂。

冬至那天,媽媽說:“街上賣的湯圓都不好吃,不如我們自己包,而且更有過節的氣氛。”我一聽,興奮勁兒就來了。因此,我就屁顛屁顛地跑去。把雙手洗得乾乾淨淨。然後,就摘了一小團糯米粉放在兩手心,輕輕地揉啊揉,不一會兒一顆像鵪鶉蛋大小的潔白無瑕的粉團就揉好了。接著,我用左手四個手指托住粉團,再把拇指插進粉團,使粉團在手指間不停地旋轉。不久粉團就變成了一個像小酒杯似的小窩窩,然後將麻沙餡兒放進窩裡,用右手拇指與食指一邊輕輕地將窩邊往裡夾,一邊用左手指慢慢地轉動粉團,直到把窩口封死,這樣湯圓就做好了。

這時,鍋裡的水開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湯圓放入鍋裡,等湯圓都浮起來了,媽媽說:“快來吃吧,湯圓熟了。”我第一個衝上去撈了一碗,急急忙忙將一顆湯圓往嘴裡送……哎呀!不好,湯圓的味道還沒嚐出來,卻把舌頭給燙著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淚都冒出來了。可爸爸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說:“這就叫心急吃不得熱湯圓。”哎,真倒黴,直到現在我的舌頭還有點疼呢!

關於冬至的說明文5

冬至節緣於上古的“臘祭”,究其實是緣於古人的原始信仰。古人因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於是就把它們歸於上天神靈的操控,認為春風夏雨、秋霜冬雪、星斗河漢、日蝕月虧、大旱洪荒、海嘯地震等自然現象,全都是上天神靈所為。因此,古人特別重視以祭祀活動來娛神祭天,祈求上蒼與神靈的保佑。從宗教的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實就是古人娛神祭天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

冬至節的祭祀,重要的內容就是祭天祭神。冬至之日,歷代王朝都要行“賀冬”之儀,舉行隆重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祭祀活動場面巨集大,一般都是在郊外舉行,因此又被稱為“郊祭”。

至明、清時期,祭祀活動在古代祭祀的基礎上,更加神聖化,更加隆重。為此,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在北京南郊建造了天壇。天壇規模巨集大,中央為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東北為犧牲所,西南為齋宮。此後,冬至祭天大典都在天壇舉行。祭天活動十分隆重,冬至前一天,皇帝移駕齋宮,進行沐浴,次日在圜丘舉行祭天大禮,所用牛、羊、豬、鹿都是在犧牲所專門飼養的。祭天時,必須穿祭服,升火懸燈,樂奏鐘鼓,唱迎神曲,請神牌,行大禮,祈求天神保佑國泰民安。

冬至祭天祭神演進到唐宋時代,在民間逐漸演為祭祖的活動,叫“祭冬”或“拜冬”,併成為祭祖的節日,久之則演為傳統民俗。冬至祭祖的形式分兩種:一種是室外祭奠,另一種是室內祭奠。

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舉行。俗傳冬至動土百無禁忌,而其它的日子則不宜隨便“動土”因此,人們多選擇在冬至這天給祖墳添土或豎碑,傳說是給祖先整修居所。添土豎碑後,再在墓前擺符盤,點燭、燃香、燒紙、放鞭炮,向祖先鞠躬行禮致敬,以緬懷祖先功德。

室內祭奠,則在家祠舉行。冬至日頭天晚上開始,事先在宗祠設香案,擺供品,供三牲(豬、雞、羊或魚)。到晚上十一點鐘左右,由族長或德高望重的長輩主祭,領合族男丁,敬香,上燈,敲磬,鳴炮,按輩分長幼依次拜祭,行三獻禮,讀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壽康寧。

無論是室外祭還是室內祭,祭祖過程中都有聚餐的風習。北方人作興冬至這天吃餃子、餛飩,南方人作興喝紅豆粥、吃湯圓。

冬至祭祖,不僅在民間,漢傳佛教界也承習了這個傳統。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數》上說:“冬至,則一陽初生,履長之始。是日持齋修道,即能致福也”。冬至這一天,佛教寺院多舉行祭祖法會,僧眾也要前往祖師塔墓、祖堂祭供歷代祖師大德。有些寺院為方便信眾,還要特設功德堂等,為信眾提供放置祖先牌位的處所,以供超薦。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是華夏民族承傳了數千年的傳統。千百年來,冬至祭祖的民風民俗,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至今仍廣泛流傳。浙江杭州等地民間至今仍盛行冬至掃墓。廣東潮州則作興冬至上墳“掛冬紙”。

關於冬至的說明文6

說到冬至,你瞭解嗎?你又知道有關冬至的多少事呢?

冬至這一天在12月22日左右,是最早制定的一個節氣。

冬至過後,白天會越來越短,而晚上會越來越長,所以在這一天大家都會早早睡覺,迎接寒冷的日子。過了冬至,白天會越來越長大,大地也會越來越越暖。

冬至也是個吉祥的日子,是一個有福氣的日子,應該祝賀。在古時候的這一天,朝廷不上早朝,軍隊不打仗,商店也關門了,親朋好友互相拜訪,簡直比過年還熱鬧。在唐朝和宋朝的時候,冬至要祭祖先,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為什麼呢?因為皇帝是天子,他覺得這個皇帝職位是天賞賜給他的,所以要穿上最隆重的衣服去祭拜。那麼祭拜的地方,在哪兒呢?現在的北京天壇,是明朝和清朝皇帝祭天的地方。

這一天,老百姓們要祭拜祖先,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晚輩還要給長輩送棉襪,送棉鞋,富裕人家會給長輩棉袍子棉衣。這一天還要吃餛飩,傳說以前有個醫生叫張仲景,看到百姓耳朵凍爛了,心疼百姓,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切碎的羊肉煮熟,放入辣椒麵和發熱的調料,包上面皮,讓百姓吃,也就是俗話說的“凍耳朵”。

有一首我們耳熟能詳的歌叫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望柳,七九河開,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十天之後天氣回暖,春天就到來了!

冬至還有三候,分別是一候蚯蚓結,蚯蚓在這一天凍僵成了一團,像繩子。二候麋鹿解,什麼意思呢?就是麋鹿的角向後長,冬至的時候開始回暖了,麋鹿感覺有些暖和了,就開始解角。三候水泉動,泉水開始溫熱流動,地下的水開始冒熱氣了。

我們家在冬至這一天會吃餃子,在餃子里加入切碎的羊肉,蔥、生薑等調料,吃了暖暖的。吃飯前還要祭拜祖先呢。

冬至是個特殊的節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