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說明文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3K

相信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尤其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說明文,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或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你寫這類作文時總是沒有思路?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說明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節說明文15篇

春節說明文1

“爆竹聲中一歲除”,伴著震耳欲聾的炮竹聲,人們迎來了20xx年春節。說到春節,我馬上就想到能開心的放煙花了。

大年三十晚上,我們一大家子團員在一起吃年夜飯。外婆做了一頓豐盛的菜餚,個個都美味無比。我們邊吃邊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終於快到12點了,馬上就可以放煙花了,這可是我盼望已久的呀!

每年放煙花都由爸爸和大伯擔當主力軍。我們每年都要買許許多多的炮竹和煙花,炮竹聲中,一個個煙花飛上高空,只看到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形成各種形狀:有的是圓圈,有的像星星,有的恰似瀑布飛快地落下,那一瞬間的亮麗,一瞬間的光彩令人不由自主地讚歎。我們高高地仰著頭,看也看不夠,笑也笑不夠。

今年我最難忘的是,我親自放煙花了。其實我早就想試一下了。我可盼了兩三年了。我挑了一個小一點的煙花,輕輕放在地上,把導火線拉拉直,對準導火線按下了打火機,“哧”,點燃了,我趕緊拋開,稍後,“?,啪”的聲音已經想起,煙花立刻升上了天空。真是太美了!這可是我親自放的煙花,所以在我的眼裡,那晚的煙花中數它最美!我心裡也挺驕傲的,我不害怕了。燦爛的煙花飛向夜空,更寄託著我們?新年美好的願望。

明年我還要放煙花。

春節說明文2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每到春節,人們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 年三十的清晨,當然要把屋子打掃的趕乾乾淨淨我和媽媽興高采烈地去街上買東西準備做年夜飯。街道上處處張燈結綵,十分熱鬧,家家戶戶貼著“倒福”、掛著燈籠。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紛紛面帶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場,有的購物,有的遊玩。這樣熱烈祥和、繁華喜慶的節日氣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晚上,全家人團團圓圓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男女老少歡聚一堂,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共享新春之樂。

當晚,煙花怒放,五光十色,美麗極了!等到半夜零時,爆竹齊鳴,歡慶新年的到來,那是多麼激動人心呀!我想此時此刻,全國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歡慶新年的到來吧。 大年七年級,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湯糰,即希望“年年高、團團圓”的意思;大年八年級開始,親朋好友們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拜年時,首先要到最親的長輩家裡拜年,然後是平輩間互相拜年。長輩們都給我們小孩子發紅包,我們可高興啦!哦!我差點忘了告訴你們,過春節時,家家戶戶的房子裡都要放兩三根甘蔗,因為甘蔗代表“節節高”;年夜飯中也總有一道菜是魚,因為“魚”和“餘”是諧音,表示“年年有餘”的意思。

當然,在春節裡,千萬不要說不吉利的話,否則會被長輩埋怨,說你不懂規矩的。 過春節讓我瞭解了春節時各種各樣的習俗,體會到了人世間的親情,也體會到了朋友們之間那種純潔無瑕的友情。雖然我的口袋裡裝滿了的紅包,有一副“財大氣粗”的模樣,但我早已作好了今後的打算,你們想知道嗎? 古人曾曰:“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我要在歡樂的節日過後,在20xx年的開始,向著新的目標前進,開創我的美好未來!

春節說明文3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一進臘月,人們就忙碌起來:晒臘肉,醃鹹魚,炸丸子……還要為孩子們準備過年的新衣服。雖然勞累,但每個人都喜氣洋洋,心裡泛著甜、窩著暖。

“紅紅火火過大年”這句話來形容過年再適合不過了。紅紅的鞭炮、紅紅的紅包、紅紅的燈籠、紅紅的對聯……到處都是紅色的,紅色在中國人眼裡代表喜慶,是吉祥色。愛美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也在手腕上繫上一根紅繩,預祝來年幸福平安,心想事成!

大年三十,一家人坐在飯桌前,享受著豐盛的“團年飯”。屋裡熱氣騰騰,美味佳餚讓人食慾大增,這會兒吃菜、喝湯。覺得比啥時都香、都濃。老老少少說說笑笑,舉杯互送祝福。不絕於耳的鞭炮聲、喧天的鑼鼓聲,給節日增添了許多喜慶的氣氛。最快樂的當然是我們小孩子啦,穿新衣戴新帽,開開心心的接過紅包,盤算著用多少錢買糖,用多少錢買書,留下多少錢來買喜愛的玩具。

“放煙花了,放煙花了!”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孩子們個個精神抖擻,跑到院子裡放起煙花鞭炮,歡聲笑語穿過廣場,繞過樹林,讓夜晚不再那樣寂靜,讓月色不再那樣冷清。無數煙花在空中綻放,描繪出除夕之夜的美好畫面。“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啊!春節給我們帶來了喜慶,更帶來了新一年的期盼。我對著空中的煙花默默許願:祝所有的親人朋友身體健康,祝福老師萬事如意,身康體健。也祝福自己在新的一年裡成績越來越好,祝福我們家平平安安,事事順心。

春節說明文4

春節,是一個不同以往的春節。今年,我既感受了京城老北京的傳統習俗,也瞭解了韓國首爾人家別樣的過年氣氛。

老北京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其實,北京的“年”從臘月初八就開始“過”起來了——臘八,要泡臘八醋、臘八蒜,喝臘八粥。

到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在長沙,可是要到二十四才過小年呢。我的理解是,“小年”——就是小孩子過年,這一天,爺爺、奶奶、媽媽也會給我紅包哦)的時候,家家戶戶就忙著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年畫,剪窗花,貼對聯……一直到除夕夜做年夜飯。

臘月二十九開始蒸饅頭。老北京過年忌諱“炸、煮、烙”的諧音,所以這時候的主食就是蒸饅頭,講究的人家還會蒸一些造型各異、色彩豔麗的花捲、豆包(我最喜歡那些小動物造型的豆包,一個個都那麼可愛,真不捨得吃)。滿族人家還會蒸喜餅、子孫饅頭、如意卷,那花樣可真是太多了!

到了年三十,全家就圍坐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菜品之全都快趕上“滿漢全席了”!除夕和年七年級還要吃元寶餃子,餃子裡放入糖、銅錢、花生、棗、栗子,包含的說法可多了,反正都有著美好的寓意。

除夕守歲、子時接神。新年到來之時,長輩們焚香祭祖、小孩子放炮驅邪。講究的人家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套餅、水果、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素炒菜。

祭祖過後,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小朋友派壓歲錢。之後,全家一起吃五更餃子。

七年級到初五,串親走友逛廟會。北京的廟會格外熱鬧,到大鐘寺敲鐘白雲觀摸石猴琉璃廠踩高蹺、捏麵人、吹糖、舞龍、舞獅、太平鼓、小車會、五虎棍……有各種好玩好看的,還有各種小吃(不過,對於吃慣了長沙美食的我,北京的小吃的確不怎麼的!)

韓國首爾

今年,我在首爾也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春節習俗”。在韓國,農曆新年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新年期間,全家團圓、祭祖、拜年、敬神禮佛。

大年七年級,最莊重的禮儀是“祭禮和歲拜”。在房屋的正室上方,擺放著祖宗的畫像。供桌上擺著各式供品,物品擺放規則極其嚴格,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講究,供品還有“棗慄梨柿”、“米糕片湯”等。祭祀的程式嚴格按家譜排位,全家身著傳統民族服裝,依次向祖先鞠躬磕頭,祈求祖宗創下的家業興旺發達。

祭禮完畢後,全家才能吃大年七年級的第一餐——“米糕片湯”。韓國人把春節食品統稱為“歲餐”,“米糕片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一餐。正月七年級早晨吃“米糕片湯”寓意著迎接太陽的光明和萬物更生的純潔。

韓國人將正月十五稱為元夕節或上元節,也有人稱元宵節,但並沒有吃元宵的習氣。這天,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堅果,喝"耳明酒"。導遊姐姐說,這天早晨向圓月許三個願望都能實現。

在街頭慶典活動中,有吹吹打打的韓國傳統民間舞蹈“五穀舞”,還有打年糕、盪鞦韆、打陀螺、跳板、贈送福笊籬等遊戲。

北京和首爾的“春節”雖然有著那麼多的不同,但它們實際上都是古老的、抹不去的民俗文化,都蘊含著與家人團聚的歡喜,體現了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春節說明文5

春秋戰國時期,楚昭王在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時,看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

楚昭王聽說後,不禁喜出望外。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楚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意圖國家的復興。由於於這種美食形狀是圓形的,又因始於浮萍果,人們便將這種正月十五吃的美食稱為“浮園子”,又叫做“湯圓”。寓意家人團團圓圓、美滿吉祥、和睦幸福,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後來,正月十五吃湯圓漸漸形成了習俗。

春節說明文6

過年,對於小孩子來說是最高興且最有意義的日子,有得吃、有得穿、有得玩、又有錢花,真是快樂異常。

新年的前一天晚上,就是除夕,這時候大家其樂融融,歡聚一堂。因為在外的家人不論東西南北,都要再這一天晚上趕回家來團圓,大家圍在桌前享受著豐富的晚餐:魚呀!肉呀!菜呀!擺得滿桌皆是,更有一道 具代表性的傳統名菜——火鍋。吃飽了年夜飯,大家等著領紅包,拿到之後總是喜上眉梢,不論多少,總是很開心的連夜不眠。

當晚,大家翻來覆去的睡不著,或許是太興奮的緣故,因為明天就是穿新衣、帶新帽的大年七年級,這是從去年過完年就一直盼望到現在的,怎不令人興奮!我跟弟弟在被窩哩,一面聽著外面的鞭炮聲,一面心理不斷的希望明日早到來。一大早,天還沒亮,大家就起床了,穿上新衣,向父母鞠躬拜年,然後開始這一 天的玩樂,兄弟姐妹有的吃糖果、有的放鞭炮、有的大唱“新年好”,一片熱鬧。也有的跑去逛街或逛百貨公司,好不快樂!

總之,過年是大夥兒最快樂的日子,到處洋溢著一片快樂而合諧安樂的氣氛。

春節說明文7

春節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個地方的春節風俗都有 所不同,中國的風俗習慣又是什麼樣的呢?讓我來給大家講 一個小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在十二月二十八日到正月二日,都有一 個叫“年”的怪物,來到一個小村莊裡傷害人民,今天是十 二月三十日,那個怪物又來了,突然,來了一個商人,從手 中拿出鞭炮,並點燃,然後鞭炮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 “年” 立刻跑掉了,人民高興極了,那個商人說: “怪物怕響聲和 紅色的東西” 。說完這句話,那個商人就無影無蹤了。人們 認真的想了想說: “春聯和鞭炮是紅色的” ,所以人們就買了 這兩樣東西。每當那個怪物出現時,人們就點燃鞭炮,貼上 春聯,怪物就被嚇走了。 這就是春節的風俗:吃水餃、放鞭炮、貼春聯等。這個 小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春節說明文8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也在此時流傳開來。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大總統的職位,他忌諱諧音“袁消”的元宵,於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將元宵改為湯圓。這種小吃的名稱,幾經變易,才被固定下來。

春節說明文9

壽縣春節習俗頗多,進入臘月,也屬農閒,家家戶戶都要醃製鹹雞鵝,一面備節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豐收的'喜悅和對來年的祝福醃進濃濃的臘味。

改革開放前經濟尚不寬裕時,群眾詼諧地說“不吃二兩豬毛不算年”,要知道由於醃製手法有異,家家戶戶臘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上街趕集的群眾更多起來,過後十來天就要“掃塵”,“要想發,掃十八。要想有,掃十九”,家中裡裡外外打掃一新,規整利落,人們心裡也更加敞亮起來,大多數人家整個春節的準備工作到此至少已經完成一半。

臘月廿三過小年,俗稱“祭灶”,隱北地區也有廿四過小年的,長年在外的人們多在此前回家團圓。這一天要祭灶王爺,吃白麵、麥芽糖製成的祭灶糖,大塊厚過月餅,小塊狀如彈珠,寄意請灶王爺迴天庭向玉帝多說好話,以求家庭來年殷實。有趣的是,在壽縣農村,春節一定要把未過門的媳婦接到家裡過節,而且要給她買一身新衣服,這樣才有禮有面子,否則親家是要惱的——什麼意思,是不是不想做這門親事了!在熱鬧的籌備中,人們終於迎來了年三十,中午過後,家家早貼春聯,早鳴鞭炮,早吃團圓飯,爆竹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子夜再度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

年七年級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戶戶燒香點燭,吃餃子,晚輩給近親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這時常有乞丐來家門旁貼財神,可不是一兩個小錢就能打發了的。八年級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親戚,“往年酒”活動也就拉開了序幕,你來我往,一般要持續到正月裡甚至二月份。九年級送年,農村都在九年級早飯前,燒香、點燭,拜祖祭神後,將封簷錢紙、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場地上,燃火盡燒,鳴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鎮居民,多在九年級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緊,有的是熱鬧——

“正月裡面都是年”,到相隔幾十裡的親戚家走走拜個年並不晚,熟人見面時還要說“過年好、恭喜發財”。

春節說明文10

一年四季中,最熱鬧的節日不用說,必定是春節。臘月一到,人們就要開始忙碌起來,動手準備年貨了。

安徽人一般在臘月的初旬左右就開始制辦起年貨來。會做的人家總會醃上許多吃的,在過年時這些食物是吃不完的,等年過完後還要接著吃,意為年年有餘。有些地方還一直保持著泡臘八蒜的習慣。到了過年時,開啟蓋子聞一聞,酸味中夾著一絲辣味,讓人禁不住流口水。孩子們最喜愛過年了,雖然美味雜拌沒有了,但爆竹還是隨處可見,賣的最火的就是沖天炮。這些全都是男孩子們的最愛。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要大掃除,必須把房子的裡裡外外全部清掃一遍,這樣才能體現出永珍更新的氣象。我最喜愛的節日莫過於除夕了。

到了傍晚,家家戶戶都飄散出酒肉的香味。吃年夜飯前,將舊的對年和年畫撕下,換上新的對年和年畫。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全家人就會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許多菜平時都沒見過,人們互相說著祝福的話,熱鬧極了。到了晚上,家家燈火通宵。除了一些很小的孩子,每一個人都要守歲,不過12點都不睡覺。這天晚上是最熱鬧的了,禮炮聲接連不斷,家家戶戶都在看春節聯歡晚會,到了1點左右,禮炮聲才漸漸平息了。從七年級開始,人們就會到親戚家去拜年,而且晚輩還能拿到紅包,對於小孩來說,這是件很美好的事情。直到初六,店鋪就會重新開始營業。元宵節一到,大家必定要吃元宵,至此,春節就開始接近尾聲了。元宵節一過,春節便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春節說明文11

過年了,爸爸帶我和媽媽到奶奶家過年。我和奶奶一起包餃子,奶奶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居住在海底,經常吃村子裡的人,因此,村子裡人都非常害怕“年”。有一天,村子裡的人說:“今天是‘年’出來的日子。”於是,村長請來一位高僧,來打敗“年”。

晚上,“年”果然來了,但今天村子裡卻截然不同。原來,人們都把門窗關緊,把牛羊拴牢,每家都在吃“年夜飯”。這時高僧穿著一件紅衣服,拿著鞭炮走向“年”,“年”馬上逃走了,並再也不敢來了。

這次回奶奶家,我又學到了一個新知識。

春節說明文12

成片的紅色,裡面包含著節日的喜慶。

震耳的聲音,其中跳躍著節日的歡愉。

濃郁的香味,充滿著團圓的幸福。

家庭主婦們將對年的喜悅融入到了忙碌之中。勤勞的她們,為了讓一家過上一個好年,一入臘月開始忙乎了。掃家除塵、購置年貨、張羅飯菜……一年到頭所有辛苦,全都化成了滿滿的幸福。她們將對家的親情,全部都融進了三十晚上滿滿一桌年夜飯的味道中了。

春節是孩子們最期盼的節日。在他們眼中,春節是美味的飯菜、絢麗的煙花、炸開的鞭炮,以及一筆不菲的壓歲錢。興奮的孩子們一大早玩起了花炮,把寧靜的空氣一下子炸開了。大街小巷中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更是為春節平添了一份熱鬧與歡愉。一天下來,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鞭炮一樣紅彤彤的色澤。他們將過年的喜悅,傾注在了“噼裡啪啦”的聲響裡。

春節是老人享受天倫之樂的日子。三十晚上,全家人歡聚一堂,圍著桌子互相舉杯、道賀著,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祝老人身體健康、中年人事業有成、年輕人學業進步、孩子們快樂成長……無非是這些簡單的祝福,但老人們看到這樣歡聚的場景,依然會露出如花的笑容。他們在春節裡要的快樂很簡單,只是圖全家人的一個團團圓圓。

春節是上班一族難得輕鬆的時候。放下煩忙的工作,跟妻兒走訪親戚,向父母敬一敬孝心,把思念跟祝福傳遞給父母長輩、兄弟姊妹、摯愛親朋……他們在春節需要的是一種閒適的感覺跟一份舒暢的心情。

春節是遊子們對親人深深的`思念。當千家萬戶團圓之時,一些人卻因職業特殊性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他們雖然默默無聞,卻一直在無私奉獻,他們舍小家、為大家,自己卻只能通過悠悠電波把愛跟祝福傳遞給千里之外的父母親朋!

春節是什麼?它是快活的忙碌,是歡快的玩耍,是相互的祝福,是美滿的團圓,也是默默的奉獻……它承載著每個人都無法割捨的感情跟幸福。

春節說明文13

一提到西安,人們肯定都想起這座古城的魅力所在,經過了歷史千年的洗禮,她不但沒有毀滅,反而更加輝煌,繁華。在西安過春節,是人們最快樂的時光,因為在這,有很多有趣的民俗風情和好吃的、好玩的。

大年三十是春節的彩排。從那天起,人們會把年貨全買到手,新衣服代表新氣象;買吃的,是為了慶祝春節。在新年,西安人人都會吃兩樣東西,那就是臘肉和餃子。在這一天,每個人也都要洗一次澡,這種做法是為了重新開始,從新的起點開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十二點,人人都要吃餃子,放鞭炮,小孩們要給老人長輩拜年。在這一天,每家每戶至少要到凌晨兩點才睡覺,這一天算是新年中人們最興奮的一天。

大年七年級這一天是新一年的開始。這一天,西安有個老規矩,就是不能幹任何工作與學習的事情,要無憂無慮地度過這一天,而且也不能說不吉利的話。這一天晚上,男女老少要大聚會,所有親戚朋友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大年七年級是新年中最熱鬧的一天。

從大年八年級開始一直到大年初五,人們都要在西安四處拜訪親戚朋友們,而且還要在家門口貼對聯,以代表吉祥。這幾天裡,人們每時每刻都很高興,因為有些朋友們會到自家聚會。說到聚會,肯定要喝酒,陝西有一種名酒叫稠酒。此酒雖然度數不高,但美味無比,如同天上的玉液瓊漿 。

正月初六到了,有很多人要開始工作和上學了。雖然離新年結束還有一些時間,可是一些人已經陸陸續續地趕回家。這一天,肯定有很多人抱怨,為什麼時間過得這麼匆匆呢?

春節末期雖然沒有那麼的熱鬧了,可是還有一個節日,那就是元宵節。在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吃元宵,放煙花。這一天算是春節的最後一個樂章!

這就是古城西安的春節,大家現在是不是巴不得馬上去享受一次呢?

春節說明文14

春節快要到了,我們的家鄉是這樣過節的。

春節前夕——也就是除夕夜家家戶戶包餃子,餃子又名交子,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然後一家人湊在一起吃餃子,在春節的菜裡一道用魚做的美食肯定不能少,因為它寓意著“年年有餘”嘛!晚上就放煙花、爆竹,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門上還要貼春聯,春聯原名叫桃符,王安石的《元日》中有這麼一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開始人們用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我奶奶家在春節裡面還祭祖,古時候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放上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我奶奶家就是這樣的。在窗戶上貼福字、窗花。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春節的第一天,一家人就去走親訪友,在春節串門,走親訪友是必須的禮節。走親訪友還會帶上一些補品、給孩子的食物、玩具......大人們聚在一起聊聊這一年裡的趣事,孩子們在一起玩遊戲。串門時,長輩會給晚輩壓歲錢,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那你們呢?

春節說明文15

照往常的規矩,我家鄉的春節大約在立春前一天就開始了。這天,家家戶戶很是忙碌,都要灌香腸,晒臘肉,然後貯存起來,等到新年過後再吃。

都說臘月是最繁忙之時,果不其然。一月之內要大掃除、置年貨、準備過年的食物用品……每一家都不例外,可不累壞了呢!

三十這晚,最是團圓。人們都會和至親的人或好友一塊兒吃美味的年夜飯,好不熱鬧。屋裡熱鬧了,外邊兒也不閒著。不一會兒,便是鞭炮聲響徹雲霄。這聲音不僅響,而且連綿不斷,似是在提醒著人們今晚要為長輩守歲。就這樣,每年我都昏昏沉沉地熬了一夜。

清早,必是先要將早餐送入肚中。早餐,兩字聽起來熟悉又簡單。但在我的家鄉,正月七年級的早餐可是有講究的:要吃雞蛋,象徵著一年的吉祥如意;還要吃菜包,象徵著這一年會招財進寶;當然,吃我家鄉的特產——燈芯糕是最必須的,因為這象徵著一年的職業學習節節高升。

七年級至初七,都是奔波之日。這七天,要去向每一家親戚拜新年、話祝福。

終於,到了十五元宵這天。大家都將年前準備好的湯圓和臘月晒的香腸臘肉拿出來與親戚朋友分享品嚐。儲藏過一月有餘的香腸臘肉,此時已是色香味俱全了。品嚐完這至高的美味後,便該去逛廟會,猜燈謎。與朋友們開開心心地過完這春節的最後一天。

正月十六早上,已是春節離去之時。大人該去就職工作,小孩也要背起書包上學去。雖然春節過完了,可我還在回味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