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春節的風俗簡介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W

台州春節的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大家有沒有想了解一下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台州春節的風俗簡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台州春節的風俗簡介

1、臘月二十三送灶神

祭灶,即祭拜灶王爺,咱三門稱“拜灶司菩薩”。因傳說玉皇大帝命灶王爺管理人間各家灶火,所以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受到崇拜。因灶王爺臘月廿四要上天稟奏人間一年的善惡事,故在廿三舉行祭灶。祭品主要是“祭灶糖”(用一種黏性很強的糖製成),還有其它糕點水果。人們用祭灶糖的目的,是討好灶王爺,糊住他的嘴,讓他在稟奏時多說好話;免得在玉帝面前瞎彙報。

2、臘月二十四 撣蓬壅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三門人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夥兒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臘月二十四“掃房”,對庭院內外進行徹底的大清理。可見,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也是冬季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傳統美德。

3、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當然是殺自家養的豬;割肉,是指沒養豬的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4、臘月二十七搗麻餈年糕

舊時,鄰家互見相問:“你家麻餈搗了幾臼?”“我家麻餈搗了五臼。”以此來炫耀本身的富有。與搗麻餈相類的則是搗水浸糕(年糕),所不同的是原料為晚米,俗話有“糯米麻餈晚米糕”之說。最近,三門特別是農村到處可見人們擔著米做年糕。

5、臘月二十八捱粽二十九窩凍 謝年

“廿八捱粽廿九窩凍”謂之“謝年”。貫穿整個正月拜歲的食俗是饅頭或粽。年前做好饅頭或粽,是老百姓的普遍共識,一般選擇在除夕的前一二天。廿八日中堂設案,以三牲福禮祈求降福,謂之“謝年”。窩凍,就是燒豬頭肉。

6、臘月三十除夕夜

“除夕夜”即一年的最後一天,過“大年三十夜”是很講究的。一早先還福,在堂前擺上桌案,供上茶水等豐收果實,點香插燭,將春聯、門神,貼在家門兩側。家家戶戶都要請老太公,擺上供品,點香插燭,敬酒燒紙錢,求老太公們照顧家門吉慶,闔家老少平安。

祭祀祖宗後,是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飯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吃團圓飯,俗稱“年夜飯”,共享天倫之樂。此前,外出的人一般都要紛紛趕回家,與親人團聚,歡度佳節。

除夕,家中小孩須向長輩跪拜,謂“辭歲”。長輩用紅紙包封“壓歲錢”分贈小孩。深夜放鞭炮,謂之“關門炮”。

7、年後具體習俗

正月七年級開門炮。午夜過後就是大年七年級了。鞭炮聲重新響起,一直到凌晨才停止。這一天大家的穿著都是新的。早上起來第一頓飯往往是煮年糕吃,取“年年高”之意。

8、七年級至九年級過年

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這三天為過年,三天裡忌洗衣,忌倒汙水、垃圾,忌掃地,父母忌責罰孩子。這3天裡不能借錢,不能討債。

9、正月初四 迎灶神、拜歲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很多人家這一天就開始拜歲了,一般親朋相互走動,送禮回禮,禮無大小,互訪互宴,謂請“新年飯”。過了初八,民間的新年拜歲活動就算告一段落(也有的人家拜歲到正月十四前才能結束)

10、正月初五迎財神

正月初五,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商鋪營業屆時恢復正常。

11、正月十五 元宵節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又叫做上元,這時候拜歲基本結束,不過在我們三門過的都是正月十四。糟羹是三門元宵節普遍使用的食品。這一天以前有舞獅隊挨家挨戶舞獅。每家每戶,又燒葷素菜餚擺在供桌上祭祀,跟除夕晚上差不多。元宵節過後,新年氣息漸行漸遠,一切活動基本回到平常狀態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