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寫春節拜年的作文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51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春節拜年的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寫春節拜年的作文4篇

寫春節拜年的作文 篇1

新年到!真熱鬧,又掛燈籠又放炮!大年七年級早,我們一家三口連兩條小狗一起去外婆家拜年。

一來外婆家,媽媽就要我向外公外婆問好,要我說一大堆的吉利話,然後才可以拿紅包。我鬱悶啊,這紅包拿的是真心的不容易啊!爸爸告訴我,傳說在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我們只要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七年級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

所以,這種習俗就一直流傳到現在,一刀大年七年級,人們就互相說吉利話,預祝來年大吉大利,事事順心!原來如此,拜年就是這樣來的.!

寫春節拜年的作文 篇2

盼望著盼望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家家戶戶都忙裡忙外:撣塵的、洗被的、購年貨的……到處喜氣洋洋、熱火朝天。

就在這辭舊迎新之時,我們決定要給太婆拜個年,祝她羊年幸福。

說幹就幹,我們坐上車,愉快的心情把我們送到了太婆家。我們一下車就飛奔了進去,連聲說:“太婆,我們給您拜年了。”太婆見了,喜出望外地迎出來用力地抱住我,連聲說:“寶貝外甥孫,你們來了。”只見她滿臉笑容,心中好像有一股抹不盡的快樂甜在心頭,臉上放著燦爛的陽光,那束陽光讓我們心中暖暖的、熱乎乎的,她連忙招呼我們進去坐坐,端出了好多零食,真豐富!看來她早有準備。我們一邊吃著零食,太婆一邊拿出壓歲包遞給我們。我雙手抱拳,向太婆鞠躬,連連說:“謝謝太婆。”並收下紅包。

我也連忙把帶的'禮物獻給太婆,還說:“祝太婆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太婆又笑開了花,臉上全是“大括號”、“小括號”,眼角上呢?堆滿了“放射線”,一臉喜氣。

就這樣,我們和太婆聊了一小時多,天南海北,無所不談。

給太婆拜了年,看到她健健康康的,我們別提有多興奮了!

寫春節拜年的作文 篇3

今天我們要去給爺爺奶奶拜年,爺爺奶奶的家在風景優美的舟山群島,那裡有很多美味的海鮮。

早上我們早早的起床,穿上了新衣服,媽媽還給我畫了妝。然後我們拿上很多禮物出門了,爸爸開啟汽車的後備箱,把禮物放上去,我們要帶過去的禮物把後備箱都塞得滿滿的'了。

一路出發,要經過五座舟山跨海大橋,爸爸說:“等下會經過特別長地一座金塘大橋”。天下著濛濛細雨,汽車玻璃上都是雨水,我看不清外面地風景,後來不知不覺睡著了。過了一會兒,我聽見爸爸在叫我,睜開眼一看,原來已經到了爺爺奶奶住地小區了。爸爸和媽媽從汽車後備箱拿出帶來地禮物,我們一起來到爺爺奶奶家。一進門我就大聲地說:“爺爺奶奶新年好!”爺爺奶奶誇我真乖,還說我地衣服真漂亮。

吃飯的時候到了,奶奶擺了滿滿一桌子的菜,真香,有很多是我平時沒吃過的菜。喔,對了,爺爺奶奶還給壓歲錢呢!

寫春節拜年的作文 篇4

你知道,過年問什麼要去給人們拜年麼,不知道的話我來告訴你。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七年級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裡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餘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