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節》說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5W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春節》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北京春節》說課稿

《北京春節》說課稿1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節》,我的說課有七個內容:說教材分析、說教學物件、說教學方法、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評價。

一、說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文中列舉了大量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二、說教學物件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文章的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音。而老舍先生在本文中運用通俗的風格和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這使有些學生理解本文有一定難度。

三、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讀中感悟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a、學會本文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b、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c、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的能力

b、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瞭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教學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情境匯入、共話春節,激發心中興趣

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和北京春節的圖片,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論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彙報。老師板書:臘八———臘月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3、入境學文、精度品味

(1)讓學生選擇出文中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覆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麼味道,在空白中批註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彙報

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聲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絡繹不絕;正月七年級,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十五元宵節,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有聲有光的玩耍)

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文中有關飲食的句子(臘八粥、臘八蒜;雜攔兒;二十三;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準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過年都吃餃子,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必須吃元宵呀)。說說體會(充足、美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後,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的有滋有味

C、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七年級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閒、娛樂、高興地心態

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4、品讀課文、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絡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麼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3)配歌曲《恭喜》朗讀課文,體現“除夕真熱鬧”

5、作業

(1)默寫生字

(2)說說你們家是怎麼樣過春節的

(3)蒐集春節有趣的民俗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七、說教學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指引著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指引著學生的學習活動。我是這樣設計整個教學過程的,但是具體的課堂教學還要依據課堂情境進行調整。

《北京春節》說課稿2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

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詢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資訊,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說板書設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除夕:真熱鬧;

正月七年級: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觀燈(總—分—總);

詳略得當印象深刻。

《北京春節》說課稿3

一、課文簡說: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臘月、初旬、展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三、難點、重點:

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四、教學流程:

我的導學案分為自學跟蹤與合作展示。

在自學跟蹤中,第一大塊為反饋預習:

1.簡明扼要的反饋預習收穫.

2.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目的是對學生在家中預習的一個檢測,養成會預習,預習達到實質的一個好習慣)

第二大塊是學習對子互學互悟的階段:

1.學習對子學習生字、詞語。

2.正確書寫詞語。(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第一個目標,這樣的教學手段,對基礎知識的鞏固是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大塊是初識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學習對子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程,北京是怎麼過春節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目的是初讀內容,對課文一個簡明的概括)

2.填表,瞭解春節的時間相對應的風俗習慣:(本文時間跨度大、內容多,從臘八初寫到正月十九,列舉了一系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所了,理清寫作思路是學好本課的一個關鍵,相對應列表出示,學生們一目瞭然,把這個教學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3.有感情的朗讀,練習難讀的句段:讀中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合作展示中,設計了五個題:

1.聽寫生字(對基礎知識的一個鞏固)

2.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一題是針對教學難點而設計的,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展示,補充、質疑來理解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3.詳寫片段,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這也是課文最突出的一個語言特色,口語化,幽默詼諧,北京味十足。老舍老先生說:“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乾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文中藉助修辭手法和語言要素的綜合作用,來達到預期的效果。)

4.老舍爺爺在《北京的春節》裡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都只寫了一句話。但梁實秋和斯妤卻寫得很多詳細,談談你的體會。(學習語文,最終目的是為了寫作服務,所以設計了這兩題,通過事例來學習詳細得當的表達方法,運用到生活實際,這個小練筆來突破難點。)

5.課文中描寫小孩子過春節的部分讀一讀,再聯絡實際,說說你怎樣過春節的?

6.探討與反思,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收穫到了什麼?請寫下來。(會反思,會總結)

教學反思:

1、在教學中,我努力地想讓孩子們多說一點,把課堂還給他們,同時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今後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把握教材,課上適當的放和收。

2、指導學生整理資料不到位,學生課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他們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關係不太緊密的內容,從一大堆資料中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因此,我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耐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

《北京春節》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級下冊第一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們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蒜、醋、餃”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餃子、永珍、鞭炮”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是按時間順序描寫老北京人過春節,能分清文章詳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對比文中孩子們過春節的情景,能說說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

4.抓住重點詞語,通過朗讀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5.拓展閱讀文段,對比舒乙、斯妤筆下的春節與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麼不同。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詢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資訊,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三、【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播放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兒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新年文化。

2.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3.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為了讓學生學習得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最喜歡的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4.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5.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中華兒女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五、【說板書設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熬臘八粥

臘 八 泡臘八蒜

從人們活動的角度 詳略得當

北京的春節 除 夕

(真熱鬧)從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七年級:人們的活動 深刻印象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北京春節》說課稿5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共話春節

1.“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慶中,春節向我們走來。這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

2.交流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春節的資料:

①關於春節的來歷: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它是農曆一年的歲首,即正月七年級,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不但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在此期間人們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如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融入了無限的留戀、回味和憧憬。中國的春節,是最具文化內涵和傳統魅力的節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個節日。

②關於春節的習俗:祭灶掃塵貼春聯守歲鬧元宵等

③關於春節的傳說:年的傳說歲的故事等

3.假如請你來寫春節,你打算寫些什麼?

4.的確,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古都北京,過起春節來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節。

二、放手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課文自學情況:

①同桌互查讀文情況。

②出示本課需會寫的生詞集體認讀。

③對這些生字你有沒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麼過春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4.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培養學生邊聽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5.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概括:

臘月→小年→除夕→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節像一場大戲,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速讀瀏覽,按照年前、過年、結束的順序找出相應的段落。

三、細讀鑑賞,感受春節。

(一)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二)小組研讀。

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②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第二課時

(三)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體會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節前的年味主要表現在哪?重點交流節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裡人們的主要活動、講究及人們的心態。

②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讀中體會人

們忙碌中洋溢著的喜悅和希望: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

④指導學生抓住學生反饋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

⑤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在過春節的這段時間都幹些什麼呢?

2.體會過節的熱鬧

①交流過節時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過節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熱鬧)

②同是熱鬧,但鬧中各有不同,默讀思考:除夕、七年級、正月十五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麼?抓住文中關鍵詞句反覆讀一讀,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相機引導:

除夕:喜慶、團圓;七年級:悠閒、快樂;十五:紅火、美麗

④再讀一讀,討論、交流:這些感受你們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⑤交流反饋“除夕”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

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⑥閱讀“閱讀連結”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除夕,作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師及時梳理:老舍筆下的除夕為我們展現的是全景圖,抓住除夕人們主要的活動簡單勾勒,語言簡潔明快;而“閱讀連結”短文二由回憶外婆入手,重點寫了一家人怎麼過除夕的情景,其中細緻描寫了準備過程和圍爐情景。

⑦交流反饋“七年級”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七年級的悠閒、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逛廟會”時人們的表現來體會悠閒與快樂。

⑧交流反饋十五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想像: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麼?

出示老舍的原文,創設情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⑨總結: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卻被作家僅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個節日最突出的特點,用極其凝練的語言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幅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畫卷。讓我們再次走進文字,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比較閱讀,領悟寫法。

1.先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②再讀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為什麼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2.自主閱讀“閱讀連結”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3.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引導學生借鑑學到的寫法談,如:選材要詳略得當、描寫節日要抓最主要的特點、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夾敘夾議等。

五、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以“春節”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內容如下:

1.春節印象:自己修改或寫一篇關於春節的習作。

2.春節花絮:從蒐集到的關於春節的傳說、習俗中選擇編寫。

3.精彩再現:摘抄自己認為描寫好的關於春節的詩詞佳句或優美片段。

4.春節建議:春節怎麼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5.節日集錦:除了春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哪些,把你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

《北京春節》說課稿6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

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詢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資訊,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

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

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

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說板書設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除夕:真熱鬧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

2、從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七年級: 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詳略得當印象深刻

《北京春節》說課稿7

一、說教材

《北京的春節》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為我們介紹了豐富多彩的民間風俗。老舍先生的這篇《老北京的春節》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接著詳細描述了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七年級、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了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二、說教學目標

1.會寫“蒜、醋”15個生字,正確讀寫“貨攤、通宵”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根據本單元的編排主題及閱讀要素,結合教材和學情特點,我將引領學生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作為教學的重點,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作為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而本課也是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主要採用了啟發誘導法、精讀感悟法、多媒體輔助法等教學方法。

學生則主要採用自讀自悟、圈點勾畫、合作學習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為教學主線,營造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運用恰當的閱讀方法,有目的地閱讀,感受學習的樂趣。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以北京的春節童謠匯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簡介作者,學生初步認識作者的語言特點。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瞭解寫作順序

讓學生自主探究,自由讀課文,識字讀詞。

引導整體感知:北京的春節給了你什麼印象?

瀏覽課文,理清順序。

(1)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

(2)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順序。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將北京的風俗寫清楚的?(本文以時間(臘月——元宵節)為線索(或是以春節的過程為線索))。

(3)思考:本文選取和組織了哪些材料?(熬臘八粥、泡臘八蒜、鋪戶上年貨、兒童大人忙亂準備過年、小年的“彩排”、除夕以前、除夕、七年級光景、初六開張、元宵)

(三)品讀感悟,細賞風俗,體味特色文化

1.品讀“臘八”,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語句,感受風俗特色,領悟作者語言的特點。

2.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產品展覽會。

換詞理解“農業產品展覽會”。聯絡臘八粥的材料理解“農業產品展覽會”,體會老舍語言的樸素與幽默。

3.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臘八粥不僅是一種食品,更是獨具北京傳統的一種文化。

4.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引導抓住“翡翠”、“色味雙美”,體會作者敘述的精妙。

5.指導學生聯絡資料談談北京關於吃餃子的風俗。

6.這些攤子都讓孩子們的'心跳得更快一些。設定情境,體會孩子看到貨攤上賣起年貨時激動的心情。

7.孩子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找出“忙亂”和“緊張”的具體表現。

(四)分清詳略

1.在這些日子的描寫當中,老舍先生把什麼內容寫得比較詳細,又把什麼內容寫的比較簡略呢?快速默讀課文,把詳寫的內容用括號括起來。

2.學生彙報,老師板書:(臘八、除夕、正月七年級、元宵)

(五)深入詳寫片斷,品讀課文,感受節日氣氛

1.在詳寫的這些內容中,你最喜歡哪一個部分呢?仔細讀讀,勾畫出你印象最深的語句,結合自己的感受,談談體會。

2.學生自由讀。學生交流。

3.感受除夕。指名讀第八自然段。

除夕給你什麼感覺呢?(板書:熱鬧)

4.想一想,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熱鬧”呢?①人們的活動。②從味、色、聲的描寫。

5.除夕這天,你是怎麼過的呢?開啟記憶的閘門,讓我們分享你的快樂吧?學生自由說。

6.感受正月七年級,指名讀第九自然段。思考:“正月七年級”的光景怎樣?與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什麼意思?形容兩種食物毫無共同之處。“正月七年級”與“除夕”又什麼截然不同的呢?

7.你們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七年級,人們的遊戲自在?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女人們,小孩們,鋪戶們,夥計們。

8.感受元宵節,誰喜歡寫元宵的這一部分,讀讀這部分,看看作者寫的最多的是什麼?(燈)

9.再讀課文,把描寫燈的語句畫出來,做種讀一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出示燈的圖片。

(六)比較閱讀、領悟寫法

1.剛才,我們深入的感悟了老舍先生詳細描寫的三個部分內容,感受了北京春節的溫馨而美好,那麼好還又那些部分寫得比較簡略呢?再回顧課文看看。板書:詳、略

2.學生舉例。為什麼這樣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嗎?

(抓住主要特點來描寫。突出了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讓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我們的習作中也可以運用這種詳略得當,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

(七)課文小結

本文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讚美。

五、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談談我的板書,本次板書按文章的寫作順序展開,層次清晰地概括各部分內容,幫助學生把握春節各個時期的特點,體會其中的喜慶歡樂氣氛。

北京的春節

《北京春節》說課稿8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節》,我的說課內容:說教材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文中列舉了大量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

二、說教學目標

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讀中感悟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情境匯入、共話春節,激發心中興趣

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和北京春節的圖片,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

2、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論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3)交流彙報。老師板書:臘八---臘月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3、入境學文、精度品味

(1)讓學生選擇出文中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覆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麼味道,在空白中批註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彙報

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聲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

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文中有關飲食的句子,說說體會(充足、美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後,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的有滋有味

C、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七年級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閒、娛樂、高興地心態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4、品讀課文、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絡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麼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3)配歌曲《恭喜》朗讀課文,體現“除夕真熱鬧” 5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作業

(略)

《北京春節》說課稿9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

【說教學設計】

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詢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資訊,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第一課時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圖片並用《恭喜恭喜》為其伴奏,學生對有聲有色的文化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回憶自己是如何過春節的。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感受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讀通讀暢

三、指導讀難讀段。

四、整體感知、理清脈絡。畫出老舍先生寫的春節的日子及這些日子裡的風俗習慣。明白寫作順序,分清詳略。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五、自讀自悟。出示自讀提示,讓學生有目的的去讀文。

六、同桌互相交流初讀感悟。

第二課時的環節:

一、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

【說板書設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臘八:熬粥、泡蒜除夕:熱鬧。正月七年級:逛廟會。元宵節:觀燈。詳略得當印象深刻

《北京春節》說課稿10

【說教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

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學生】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詢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資訊,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教法與學法】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說板書設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除夕: 真熱鬧

正月七年級: 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詳略得當印象深刻

《北京春節》說課稿11

語文學科的特點: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我一直認為,言由心生,語文課的目的應該是帶領孩子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繼而感受生命的魅力。

帶著這種感悟,我設計了《老北京的春節》一課。本課是北師大教材三年級上冊十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過年”。旨在讓孩子感受過年的喜慶,感受春節文化的魅力。

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並能運用這些閱讀方法閱讀文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已經開始能夠通過分析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課堂上,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自主質疑,自讀自悟,小組間有效合作交流,探究評價,多層次地思讀。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體現。

下面我重點說一說本節課的設計。

今天我給大家展示的是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已經完成了字詞的學習,理解了重點字詞的含義,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第二課時則重點在於通過品詞析句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這節課分為三個大環節。

一、品詞析句,感受春節。

課堂上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圈畫的喜歡的句子,互相交流讀句的感受,可以抓重點詞語去分析也可整句感受。學生在交流時緊緊抓住“我喜歡的句子是…”“我從這個句子中體會到…”、“我認為這個詞語說明了…”小組交流結束後全班交流。通過生與生的交流,老師的適當參與和點撥,昇華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最終提升孩子感受文字的能力。

二、段落教學,練讀練寫。

被稱為“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學藝術研究的領軍人物”餘映潮老師曾經說過,段落教學應該是國小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研究的重頭戲。其含義為:在整體理解課文文意的前提下,將閱讀教學的內容切入到課文的精彩段落中去,或進行精段的品讀教學,或進行段式的仿寫教學。在學習第四自然段這個環節中,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 、通過朗讀感受除夕的熱鬧,層層剝繭,感受中心。 2 、在讀的基礎上了解“中心句”在一個段落中間的作用。在讀中悟,從讀中學,一切顯得水到渠成。

三、句式學用,求美務實。

這個環節其實在上一環節的鋪墊之下,進行推進,實現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學生從讀到說,從說到看,從看到議,從議到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進行圍繞中心句仿寫的練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能得到表達能力的訓練,又積累了美好的語言,所謂既求美,又務實。

當然,無論是交流環節還是展示環節,由於學生生活體驗和閱讀積累有限,對文章的理解和對文字的品味會缺乏深度,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和點撥。也就是需要老師的評價要準確,要能起到提升孩子所想、所言。

最後我想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使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他們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我。這節課,學生的感性認識多於理性認識,我大膽嘗試,只出現孩子的感受,其實孩子的感受也是對文字的理解,對語言的認識。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設計的一個簡單介紹,也是幫助我完成教學設計的一個理念的支撐。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北京春節》說課稿12

【說教材】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

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為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北京春節》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北京的春節》一課,對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進行了介紹。這篇課文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二、說學生

春節一直以來都是孩子們最喜歡最期盼的節日,只要一提起這個話題,孩子們就有說不完的話,所以,學生對本課的學習一定很感興趣。

三、說目標、重點、難點

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

2、通過朗讀,結合文中的重點句段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能夠通過閱讀,找出春節期間人們的節日活動,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四、說過程

(一)、激趣引入,回憶春節

課的開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組春節畫面,並配有富有感染力的音樂,讓學生進入春節,然後讓學生談談生活中過春節時的活動,以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文字結合起來,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二)、初讀感知,走進春節

接下來,我讓學生自由讀文,從整體上感知北京的春節。並給學生設計了一個有導向作用的問題,即:看看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讓學生帶著問題邊度邊思考。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文字,梳理文章脈絡,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三)、品讀體味,感受春節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及詳略的表達方法,便於學生快速的走進文字。然後引導學生抓住第一印象“熱鬧”,結合作者詳細的四個節日中的重點句段及自己過春節的感受來品讀理解。這是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的主要環節,所以,在學生談出對文字的感悟後,我及時的引導學生結合自己過春節的實際再次來談,而且找準了練筆點,讓學生進行練筆活動,如:在學生談出除夕的熱鬧後,我引導學生回憶並寫出自己過除夕時的情景。這樣便於學生把自己與文字、作者三者很好的結合起來。然後再把感悟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從而讓學生達到讀懂作者、讀出自我的目的。

(四)、整理回顧,昇華情感

學生在充分理解感悟北京的春節後,也感受到了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我接下來引導學生做了一個理性的思考和回顧。也就是寫作方法的探究。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總結、練筆,延伸情感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仿作者的寫法來寫寫家鄉的春節。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 喜慶 團圓 祥和

《北京春節》說課稿1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的筆觸,走進那一幅幅絢麗多姿的北京的春節畫吧!

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進行說課:(幻燈片)

說教學分析

說教學目標

說教學策略

說教學過程

說教學評價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唯一一篇精讀課文。全文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脈絡清晰,詳略得當,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二)學生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對生活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

根據以上分析我預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感知課文內, 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品味重點詞句、觀察畫面,欣賞視訊,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3、情感, 態度, 價值觀目標: 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傳統文化。

為有效達成三維目標我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三、教學策略

在教學活動中我利用電子白板人性化、多元化的設計,實現了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新的融合。利用電子白板提供的即時書寫和繪製圖形的功能,根據講課需求自由板書;還可利用白板的勾畫和批註功能,請學生走上講臺直接勾畫、批註,談自己的感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使課堂教學更加富有實效。

接下來我將從五個方面說一下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把從河北遠端教育網、中央電教館資源網等網站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有效整合,利用電子白板播放了一首喜慶的歌曲並配以圖片,渲染春節的氣氛。人們喜氣洋洋購買年貨、孩子們高高興興放鞭炮、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家家貼上紅紅的春聯——春節來啦!讓孩子們繼續跟隨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

接著,我順勢提問:“誰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深刻的印象?”學生回答熱鬧、喜慶、團圓,教師可以利用白板即時書寫的功能相應的板書 :熱鬧、喜慶、團圓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從整體上感知文字,梳理文章脈絡,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瀏覽課文,理清順序

我向學生提問,老舍先生可是個老北京,那麼他在寫這篇課文的時候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教師隨機板書:時間順序

(三)默讀課文,分清詳略

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並提出問題“老舍先生重點寫了哪幾個節日?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且在詳寫的部分做上批註。(請學生來講臺做勾畫)

這時候可以利用白板的勾畫、批註功能,請學生走上講臺,拿起電子筆在白板上直接進行批註、交流,談自己的感悟。

比如有學生批註到“除夕真熱鬧,家家,到處,男女老少”等詞語看出對除夕的描寫最詳細。還有的說元宵節描寫最詳細,因為從“又一個高潮,處處,整條”等詞語,以及關聯詞“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中能體會出濃濃的年味。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得白板不僅僅屬於教師,也屬於了學生。

在學生明確了詳寫的四個節日後,教師相應的寫出板書:詳略得當

(四)精讀體味,小組合作

葉老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為了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個節日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進行自由結組,從而形成四個方隊:臘八隊,除夕隊,七年級隊,元宵節隊。

這樣學生不僅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還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方式,從而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和資訊交流呈現雙向或多項交流的局面,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投入到讀、思、議、話等語文實踐活動中去。

接著我出示了第二個問題:這一天人們都做了什麼?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學生開始深入地讀課文,小組討論,進行彙報。

當除夕隊指出 “熱鬧”一詞時,我適時的播了幾張圖片,放鞭炮、燃禮花、除夕守歲、開門迎福、財神恭喜發財,給孩子們營造了喜慶、熱鬧、團圓的氣氛。 當元宵隊在彙報總結了元宵花燈不僅數量多,顏色多,而且種類也很多時;我又播放了一段元宵燈展視訊。給孩子們創設了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感受濃濃的年味。 當臘八隊正津津有味的沉浸在老舍筆下的臘八粥的濃香和臘八蒜的色如翡翠時,我順勢展出了幾張臘八粥和臘八蒜的圖片。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在觀察臘八蒜的色如翡翠時,我們可以利用白板的放大鏡功能對圖片進行放大,從而有效緩解教室空間和學生視力之間的矛盾。

看著孩子們垂涎欲滴的樣子,我趁機調了一下他們的胃口:“大家想不想現場品嚐一下臘八蒜!”“想!”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於是我端出事先準備好的臘八蒜請同學們品嚐。以下是我上課時的幾張圖片,與大家共享。

當又酸又辣的臘八蒜滋潤著孩子們的味蕾時,他們切身體會到老舍筆下的臘八蒜的色味雙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此時此刻,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

到這裡一幅幅熱鬧、喜慶、祥和的春節畫卷讓學生眼界大開,回味無窮。

(五) 走進生活,走近民俗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們提高寫作水平,所以,本課的作業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走進生活,走近民俗。聯絡生活寫一寫自己家鄉的春節哪些習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學著本文的寫作方法進行作文,注意詳略得當。

最後我來說一下教學評價

五、【教學評價】

1、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學生以多種形式讀課文,在“讀、思、議、話、寫”中感悟文字,突破難點。

2、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重視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意識。課堂氣氛輕鬆活躍,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

3、利用電子白板多功能的特點,針對教學環節中的問題隨時進行相應的板書, “黑板”變“白板”,教學更精彩;還可利用白板的勾畫、批註功能,請學生走上講臺,拿起電子筆在白板上直接批註、交流,這使得白板不僅僅屬於教師,更重要的是它也屬於了學生;還可以適當運用放大鏡對圖片進行特殊處理,能夠有效緩解教室空間和學生視力之間的矛盾;同時播放圖片、音樂、視訊給學生營造了身臨其境之感,解決了傳統教學難以解決的問題。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傾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