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調查報告【精】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9W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調查報告【精】

春節調查報告1

調查地點:甘肅省武威市

調查物件: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調查人:xxx

調查方式:通過自己家過年、上街走訪、詢問、觀察,向老人們瞭解,實地考察進行查詢,觀看家鄉春節節目。

調查目的:時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卻紛紛過上了洋節,漸漸淡忘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春節臨至,身為華夏子女,更應瞭解這豐富多彩,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日——春節,現在我就帶大家領略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文化內涵吧!

“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宵,這年才算過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縣的春節習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過親身體驗,上街走訪,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接下來我將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來一一介紹:

說起家鄉民勤春節習俗應該從臘八說起,農曆十二初八,民俗稱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主要是吃臘八粥素食,民勤傳統的臘八粥用米、豆、麥、青稞等五穀(或糧食、大豆、黃米、玉米、扁豆)和寬麵條熬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一家大小一起歡歡喜喜,團團員員享用五穀雜糧的臘八飯。“臘八飯”用的水,須是凌晨的井水。因此,農村有搶“金馬駒”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謂得到“金馬駒”,就要發財。所以這天婦女爭先恐後的早起搶“金馬駒”。飯也是天未亮吃罷為好。俗語說“臘八飯,黑洞洞,田苗長得黑沉沉。”預示莊稼茂盛、豐收。此俗現仍流行。

農曆臘月二十三“送灶爺”,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說從此揭開春節序幕。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位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戶戶也不約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饃,大概有點點那麼大小,獻到灶臺即可,讓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臘月二十三日祭灶與過年有著蜜切的關係,因為在一週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天上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燈火通明,迎來諸神一起過年。至今有這樣的講究:婆媳做飯是要笑笑,就是讓灶神爺知道一家過的和睦幸福。長幼有序,對老人不能惡言,不能不敬。對上門的人不論貴賤要笑臉相迎,做到謙恭謹慎。因為灶神爺時時觀察你的一舉一動,否則會得報應。

臘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掃房”這兩天家裡人都會忙著打掃房間,庭院,廁所,豬圈雞舍等,過個乾乾淨淨的年,永珍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這兩天都上陣,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

臘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辦年貨”、蒸饅頭、炸“饃饃”。家裡的年輕人會去街上買年貨,不過現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於是大多數人都去自己的鄉里或鎮裡,有的還去民勤縣城裡面買。好菜,好肉不管貴不貴,想要得都買下。說到肉我們民勤縣人大多是自家養豬的,所以豬肉一般不會買了。買些魚肉等等。還有寫對聯的紅紙或者直接買寫好、印刷好的,門神,香。

饅頭一般常見的,不過有大小兩種。“饃饃”有很多種,面是前幾天就準備,已經發酵好的,要看家裡婦女的廚藝怎麼樣了,手巧的女人會做各種各樣,色香味美,脆而不幹,甜而不膩。女人們會使出十八般武藝,將“饃饃”做得最好。得到正月裡來的客人、親戚的贊。接下來當然要說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臘月的最後一天,春節的前夜臘月三十。現在多稱為“年三十”、“除夕”,舊時,又稱“除日”、“除夜”、“歲除”、“歲暮”、“歲盡”、“暮歲”。當然“除夕之義就是舊歲至此夕而除,新歲自明晨開始,有除舊佈新之吉兆。這天也是我們吃、喝、玩、樂的日子,人們在中午便開始在大門、街門、房門上貼大紅對聯,門楣上掛門頭子(彩色紙刻花紋的裝飾品)和黃錢(黃紙上刻的花紋)。然後在下午要在肉鍋裡煮上餃子,用碗端上,拿上紙錢去莊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燒紙錢,後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讓祖先們來家中過年。太陽一落,家家都在堂屋裡(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畫像等)點燭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婦女在過年期間,不能進堂屋)都衣帽齊整,上香焚表鳴磬。祖先牌位前要獻上食品供物。接下來是裝倉。所謂裝倉,是把豬肉(豬頭最好)羊肉(過去的闊氣人家還有雞鴨魚肉)煮熟了,每人撈上一碗,吃得盡飽,孩子們往往吃得很高興。倉裝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說,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紙牌,興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種說法“除夕”是熬壽的時間,誰休息得最遲,誰的壽命也就越長,年輕人可是衝這一點也要玩個天大亮。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守歲,即是對即將逝去的舊歲留戀之情也是對即將來臨的新春懷著希冀,如果徹夜不眠,毫無倦意,就是預兆來年的精力充沛。俗稱“熬壽”。

大年七年級,大概到凌晨四五點左右,男女老少更換新衣,繼則端上盤供,長輩們就準備燎天蓬的東西,當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農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臥的方向,牛頭朝哪邊,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後全家老小,拿著花炮、燒紙、香、祭祀物品,出戶迎接喜神,按“曆書”所指喜神方向獻盤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從火上跳來跳去,嘴裡喊著“東去東贏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滿圈了,騾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來年吉祥如意,五穀豐登。此即所謂“燎天蓬”。歸來,開始吃餃子、拜年,先由小輩依次“磕頭”遞拜家長,進茶奉酒。然後,出拜親族、鄰里,各家都在客房裡擺著油餜、饊兒和酒菜招待。晚輩給長輩磕拜後,長輩為了表示誠意和關懷,要給小輩壓歲錢。這一天,人人見面都要問“過年好!”,平輩相遇,拱手致賀。拜年完了,他們有的彈唱,有的玩牌打麻將,整天都沉浸在歡快的情緒之中。

大年八年級拜岳父、岳母都成為民勤一種鄉俗,無論是新婚夫婦,還是老女婿,在八年級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賀春節快樂。沒娶過媳婦的必須到舅父母家去,沒有特殊原因不能錯過這一天。

九年級是過年的最後一天。早晨仍在堂屋裡上香禮拜,並把門楣上、倉子上、箱櫃上掛的黃錢一律扯下來焚化,叫做“化錢”。意謂先祖來家過年,現在歡送他們回去。緊接著就是“打醋炭”,是在每個房裡的火盆上或火爐中燒上一塊石頭,備好一碗帶油花的陳醋,打醋臺者手端一個大木勺,勺裡放著燒紅的.石頭,同時在石頭上澆醋,醋遇上石頭,就有濃煙般的熱氣冒起來,彌散整個房間,發出一種酸噴噴的異香。打醋臺的人走向各個房間,各個角落。然後把剩下的醋和石頭倒在大門外,據說這些東西驅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災禍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臺的人前腳走,後面的人就跟著把房間、院落打掃一遍,三天的過年就算基本上結束了。

接下來從正月初四各鄉鎮排練的秧歌隊、社火隊穿梭於大街小巷、居民樓院、政府機關之間,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調在文化廣場傾情演出,開著三輪車、小汽車的農村居民進城看戲、看社火成了新時尚,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來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濃濃的元宵節氣氛。龍年元宵佳節準備得非常充分,氛圍營造得格外熱鬧。由縣城東小十字從南向北穿過文化廣場步行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寫著“龍年大吉”的拱形彩門,彩門內一幅巨型的象徵中華、祈禱人們萬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龍壁富麗堂皇地矗立著。其次,依次擺放的是“瓜果飄香”長廊、“蟠龍柱”、“龍王治水”、“勁牛”、“花團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兩側對稱布臵“金錢樹”、“蘋果樹”等各種花樹。整體猶如傳統庭院前庭、中院、後院、左右廂房式對稱佈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揮下的兩條巨龍正歡快地玩耍“二龍戲珠”遊戲。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節,古稱“上元節”也是我國一個普遍的傳統節日,在民勤縣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頭攢動,吃元宵、鬧社火、放煙花、觀燈、猜燈謎、蕩千米等,展現出民勤人民團結奮進、平安和諧、率先發展的時代風采,演奏出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生態良好、經濟發展、上下一心的和諧音符與篇章中結束一年一歲的春節。

調查心得:

通過這次寒假,我想,春節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視,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的願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滿,希望工作順利,前途無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惱和憤懣都將在大家彼此的祝福聲中消散,在彼此的祝願中積聚力量,春節,給了每一個人暢舒胸臆的機會。春節還意味著團圓,在當今親情日漸淡薄的形勢下,春節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體驗家的溫暖。春節也意味著春意融融,春天來了,永珍更新,憂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澱在冬天的冰雪中,當春風輕拂楊柳、小河潺潺歌唱時,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光陰流轉之速而增添寬容和大度。春節實在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節日。春節是四季之首,我們的足跡將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開始了一次始發,所以多一點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點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春節調查報告2

一、前言:瞭解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稱陰曆年,俗稱“過年”。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別稱是過年。在過去的傳說裡,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要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二、內容: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

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七年級扭一扭!

●小年——臘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

小年也叫祭灶節。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在古代每逢這天,各家各戶都推磨做豆腐,而在現代,由於物品豐盛,人們早已不做這項習俗了。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當然是殺自家養的豬;割肉,是指沒養豬的人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

是說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等。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街上也十分紅火熱鬧。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題寫桃符”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和窗花。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也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後來,造紙術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習俗。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於祖先的祭拜,在我國由來已久。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餃子形似“元寶”,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大年七年級,開門炮仗

大年七年級早晨,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紅炮竹,即保證爆炸以後,紅的紙屑能夠遍地鋪滿,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象徵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時滿院瑞氣,喜氣洋洋,這就是“開門爆竹”一說。而且滿院的爆竹碎紅是不能掃的。如果非要掃,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說這樣才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年八年級,媳婦回孃家

農曆正月八年級九年級,是出嫁女兒回孃家的日子,依照古時習俗,女子無故不得擅自回孃家,所以這一天孃家的兄弟必須前往男家迎接,邀請姊妹們回孃家聚會,一頓家宴之後,再回家探親。但這一道手續在現代已簡化成了電話邀請。

●年九年級,呆一天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

●年初四,接神遲

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左右。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紙、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趕窮無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有觀燈等習俗,故又稱燈節。

三、結尾:春節的意義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日子,也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在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人們祭奠祖先,除舊佈新,祈求豐年,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調查報告3

摘要:1月15日——在過年前的這段日子裡,各地掀起了一股“裝修旋風”,裝修材料不是別的,而是“夠氣派的”的黃金,對此人們有著各色的爭論……年1月30日——農曆正月初四。前幾天過新年的熱鬧氣氛,隨著人們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慢慢退散了。可是,令人吃驚的是家家戶戶所剩餘的過年禮品、糖果……2月2日——農曆正月初五。今天在網上衝浪,一條標題為《100噸水在途中消失了37噸》的公益廣告,顯眼地出現在網際網路上。因為好奇心驅使,我在搜尋欄上打上了“浪費水資源”,結果出現36,200多條相關資訊!其中包括“湖南的地水資源缺乏”,“中國治理水資源浪費低效”,“餐飲業水資源浪費嚴重”等等。調查報告由於近年來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裡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春節誠然是個喜慶的節日,我們在玩鬧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節約。據調查顯示,人們春節期間的浪費竟是平時(非節假日)的10倍!這些數字真要算起來也可說是天文數字了。人們種種的浪費現象,水、電資源與食物資源的浪費尤其嚴重。“節約用水,從點滴做起”的廣告雖然隨處可見,但是並沒有得到人們的真正重視。我國是有大量的“水”,但好的水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人們再沒有節制地浪費水資源和汙染水資源,只靠汙水處理是難以扭轉缺水這一局面的!

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最新的水資源十大浪費現象:1.刷牙時不關水龍頭;2.洗澡塗肥皂時不關水龍頭;3.自來水管發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時修理;4.用過量水洗車,洗車的水未能迴圈使用;5.隨意開啟消防龍頭用水;6.老式便器水箱容量過大,大小不分檔;7.洗衣服時不用手搓而只用水衝;8.直接用自來水沖洗道路;9.在公共浴室洗澡後“人離水未關”;10.解凍海鮮使用“自來水常流法”。顯而易見,這都是我們熟悉的日常行為,勿庸置疑,我們的節約意識還有待提高!

調查結論很多人認為,節約是一種“寒酸”的生活方式,現在的生活過得這麼舒適,哪一點點浪費又算得上什麼呢?我是這樣認為的,假如換一個看法,大家眼裡所謂的“寒酸”,其實便是節約了。節約是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是一種好習慣,是一種品德。 後記“節約資源,從我做起。”杜絕浪費現象,說易不易說難不難,關鍵是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春節調查報告4

今年寒假期間,我與我的同學就XX區部分地區春節垃圾的處理情況做了一番調查,在這十多天的實地調查中,我們瞭解了現在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我們還詢問了一些居民和環保工作者,對其中的一些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垃圾在人們生活中是必然存在的。僅就生活垃圾來說,XX市每人每天要生產一公斤左右的生活垃圾,每人每年就有近三百公斤的生活垃圾要處理。從整個市區來看,每天將有七十萬公斤垃圾急需處理。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大量垃圾隨意堆放,長期囤積,就會佔用土地,產生臭味,造成對大氣、水域和土壤的嚴重汙染,而且導致蒼蠅、昆蟲及鼠類的滋生,威脅居民的健康。因此垃圾是城市的一大負擔。

但是垃圾處理起來並不容易,春節過年,最辛苦的往往是夜以繼日地工作著的環衛工人們。他們的日常工作本就繁重,春節期間更是如此。熱鬧的“鞭炮大燃放”累壞了環衛工人。大年初我們在街上看到,許多環衛工人正忙著將成堆的鞭炮屑清理到手推車上。環衛工人們以鞭炮聲為令,哪裡響,他們就往哪裡“衝”,迅速將燃盡的鞭炮屑清理成堆,一條街要清理出十幾車鞭炮屑。 我們通過調查瞭解到,今年春節期間,許多的環衛工人放棄了休假,全部上崗,加大了幹道清掃保潔力度,加快垃圾處理,確保生活垃圾“日產日清”,保障重點道路、商業街區和各個公共場所的環境整潔,只為讓我們度過一個整潔、祥和的新春佳節。

通過環衛處相關負責人的介紹,我們又瞭解到春節期間,環衛工人們人均每天清理的生活垃圾有約400多噸,爆竹殘屑共清運500噸左右,可以想象,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字!

我們還進行了一段時間內的實地調查。調查發現,社群內整體環境狀況良好,街道上鮮有亂扔垃圾的現象,一條條寬敞整潔的道路,一處處美麗清潔的街巷,在環衛工人手中梳妝打扮的儼然成為一幅秀美的畫卷。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首先我們明確了社會調查活動的意義和方法,即:社會調查活動是為了走出教室,直接參與並親歷各種社會生活,體驗性地進行學習,發展實踐能力和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合作精神和為社群服務的精神;其次,我們瞭解到了許多有關春節垃圾處理的情況;更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知識。例如, 垃圾的種類主要有:食品垃圾、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工業垃圾、醫療垃圾、清掃垃圾等,對不同種類的垃圾應採用相應的處理方法才行。處理垃圾的主流方法有三種:衛生填埋(成本低,佔地面積大,易造成土壤汙染)、焚燒(成本高,可以用來發電,易造成二次汙染)和堆肥(佔地面積大,汙染也大,在經濟方面不很划算)。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同樣發現了一些問題。

1、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給節日帶來了紅火與喜慶,但是喜慶之餘也給環衛工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負擔,由於燃放不當也引發了一些不必要的人身傷害事故。

2、許多居民並未真正對垃圾進行有效的分類,現在居民還把分類垃圾桶當作普通垃圾桶,街頭的分類垃圾箱形同虛設。市民對垃圾分類標準不清楚也許是導致垃圾分類無法有效施行的重要原因。調查發現,許多分類垃圾箱裡經常都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以及危險物品混合在一起。開啟垃圾桶後,經常能發現標明“不可回收垃圾”的桶裡,卻有紙張??有居民反映“即使家裡把垃圾分好了,但運的時候還是混在一起運的”。

3、社群內仍存在許多衛生死角,垃圾總是“躲貓貓”,難以及時進行處理。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

1、燃放煙花爆竹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在指定區域進行燃放,燃放時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同時也為了辛苦的環衛工人們,儘量減少煙花爆竹的燃放。

2、垃圾分類,我們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需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瞭解並倡導垃圾分類。推行垃圾分類,不僅是一種低碳的生活方式,也是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的象徵。

3、對於衛生死角,我們建議死角處最好放一些直角的籃子或簸箕,或將死角處做成圓弧狀,也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通過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同時也對我們所生活地區的垃圾處理問題進行了瞭解,也對環保性的除理辦法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等待我們探究的東西還有很多。我們要呼籲,我們要倡導垃圾的環保處理方法。這不僅僅對我們的環境,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同時對我們整個社會也有著長遠的意義。

春節調查報告5

1、1 目的與意義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最經常、最普遍地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火災是世界上發生頻率較高的一種災害,幾乎每天都有火災發生。據聯合國“世界火災統計中心(WFSC)20xx統計資料”,全球每年大約發生火災600萬至700萬次,全球每年死於火災的人數約為65000至75000人。其中,歐美地區發生的火災較多,死亡人數卻相對較少,這與歐美髮達國家的生活水平以及消防技術和設施有關;相比較而言,亞洲地區發生火災次數較少,但死亡人數較多,這與亞洲經濟發展程度不高、消防設施不完善等因素有關。據統計,我國70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2、5億元,80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接近3、2億元。進入90年代,特別是1993年以來,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上升到年均十幾億元,年均死亡20xx多人。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高層、地下以及大型綜合性建築日益增多,火災隱患也大大增加,火災發生的數量及其造成的損失呈逐年上升趨勢。一旦發生火災,將對人的生命和財產造成極大的危害[1]。

嚴峻的事實證明,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社會財富日益增加,火災給人類、社會和自然造成的危害範圍不斷擴大,它不僅毀壞物質財產,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還直接危脅生命安全,給人們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殘酷的現實讓人們逐漸認識到監控預警和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良好的監控系統和及時的報警機制可以大大降低人員的傷亡,為社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2]。火災自動報警系統(FAS)就是為了滿足這一需求而研製出的,並且其自身的技術水平也在隨著人們需求的不斷地提高,在功能、結構、形式等方面不斷地完善。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能迅速監測火情,可發現人們不易發覺的火災早期特徵,可將火災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火災發生的早期,會使得燃燒物質分解,析出大量的有毒氣體CO,人們可能在毫無察覺火情的情況下就發生了CO中毒,從而無力逃生,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可監測到CO濃度的變化,為人們提供CO濃度超標報警資訊,通知人們及時疏散[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可作為城市消防系統的單元,通過城市消防專用網與城市消防報警中心聯網,及時將報警資訊傳遞到消防報警中心,城市消防報警中心會自動查詢到火災發生的位置,併為消防隊員制定消防路線圖,以便消防隊員可以迅速抵達火災地點[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能對火災進行實時監測和準確報警,有著防止和減少火災危害、保護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重要意義,有著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2火災報警器的發展趨勢

二十多年前,中國的消防報警產品剛剛起步,無論產品技術含量、產品系列完整性、使用性,還是社會影響程度都是相當低的。國外的產品和品牌一統天下,

佔領中國的大部分市場。由於中國的建設正在飛速發展,市場大的驚人,難道這由中國發展帶來的成果只能由外國企業來瓜分?可幸的是中國企業抓住了機遇,頂住了挑戰,先是一批國家的科研院所,後是一批國營企業、民營企業,業內也吸引和凝聚一大批國內的技術和管理精英,花了十多年時間,通過幾次產品更新換代,就使自己的產品緊緊跟上了國際水平,並且奪回了大部分國內市場,使得現在大多國外產品只有招架之功,這是典型的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當然目前而言,我們基本佔據的是國內市場,對外還剛啟動。中國企業正虎視眈眈,準備進軍海外市場。

1、3火災報警器的現狀及特點消防報警產品是一個系列產品,包括火災探測裝置、資訊傳輸裝置、報警分析控制器、消防控制聯動。

是物理感測技術、自動控制、計算機技術、資料傳輸和管理、智慧樓宇等技術的綜合整合,屬於高新技術。依託中國多年的基本建設的發展,這個行業也得到發展,具備了和國外知名企業抗衡的能力。在目前中國許多冠名以高新技術的行業中,中國企業大多做的是下游的製造和服務,分取極少一部分的利潤,象消防報警產品那樣又擁有自我智慧財產權,又擁有大量市場的行業其實是很少的。

在消防報警產品的技術含量上,國內產品和國外產品差距不是很大,許多指標已經超越,存在的'問題是:類似於國外消防報警產品的大批量規模化的生產才剛起步,有待於積累經驗和技術;也因此在產品一致性和長期穩定性上有一些差距;國內正在形成權重的大型企業和集團,這樣可以xx國內的各家企業去衝擊海外市場,並最終佔領海外的消防報警市場。

1、4當前科技

根據現代戰爭的突發性、立體性和區域不確定性,使攻防界線模糊,作戰方向多變,戰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已有百餘年的發展歷史,19世紀40年代美國誕生的火災報警裝置標誌著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首次進入人們的視野[5]。1890年在英國,感溫式火災探測器研製成功並應用於火災探測系統,標誌著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發展走上正軌[6]。此後,隨著世界科技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和各種新興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火災監測技術也相應迅速發展,各種型別的火災探測器相繼問世,並日臻完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也在此基礎上逐漸地蓬勃發展起來,其發展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40年代,火災報警系統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採用的探測器主要是感溫式的探測器,它通過採集溫度訊號,然後判定是否超出設定的閡值,從而判斷是否有火災發生。這一階段,火災報警系統簡單,僅靠單一的溫度參量進行火災判斷。但是它易受環境中其他干擾源的影響,靈敏度低,響應速度慢,無法判斷陰燃火災,也無法滿足智慧化火災報警系統的要求。

第二階段,20世紀40年代末,瑞士物理學家Emst Meili研究的離子感煙探測器推出以後,引起了人們對離子感煙探測器的重視,隨後感煙探測器得到廣泛應用,並逐漸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迫使感溫式探測器退居其次;到70年代末,光電式感煙探測器在光電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並很快得到大力發展,它的使用壽命長,抗干擾能力強,沒有離子感煙探測器的放射性問題。在這一階段,火災報警系統普遍採用多線制佈局方式,佈線、除錯、系統可靠性是系統發展的瓶頸。

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期,匯流排型火災報警系統開始興起,在火災報警領域中邁出了一大步,並得到了較普遍的應用。它使得佈線工作量顯著減少,安裝除錯更加容易,更能精確報警定位。但是這一時期的火災報警系統的智慧化水平不高,採用有線連線對工程要求高。

第四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隨著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積體電路技術、感測器技術及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步入智慧化時代,智慧化火災報警系統迅速發展起來,各種智慧型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相繼出現。模擬量可定址技術的應用使得火災報警系統的安全性、精準性和智慧性有了很大提高,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7]。

近年來,採用無線通訊方式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國外悄然興起。這種系統引入了無線電通訊技術,利用無線通訊方式代替傳統的有線通訊方式,將大多的電器裝置通過無線連線方式進行資訊傳輸與控制,適用於各類建築和場所。無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起初僅用於特殊場合,如博物館、名勝古蹟等不宜佈線的場合,而且其價格也比較高[8]。隨著科技進步和元器件成本的降低,無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研發和生成成本也隨之降低,它在效能和價格上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其市場潛力已經嶄露頭角[9]。

在我國,採用的無線通訊方式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日益受到重視。由於其具有安裝簡便、對建築物無損壞作業、靈活性好,易於擴充套件等優點,適用於許多場合,如名勝古蹟、體育館、博物館、展覽中心、處於施工階段的建築物、醫院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智慧性主要體現在火災判決和統籌管理方面,一般分為分散式、集中式和分散式,分散式系統由非智慧型控制器若干智慧型探測節點組成,由探測節點完成火災狀態的判斷;集中式系統由智慧型控制器和若干非智慧探測節點構成,探測節點僅將火災參量傳送給控制器,由控制器智慧地判斷火災狀態;分散式系統的控制器和探測節點均為智慧型,也是今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發展方向[10]。

1、5應用方向

二十一世紀是網路化時代,在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下,火災探測報警技術的更新變化也非常明顯,總體來看,主要的發展變化是:數字技術和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改進系統能力和減少維護要求,向著高可靠、低誤報和網路化、智慧化方向發展。

l)早期、超早期的火災探測報警

超早期火災報警的主要指導思想是:(1)提高靈敏度,在火災早期階段生成物較少的時候即可探測報警;(2)探測火災過程中尚未形成火災時的生成物即超早期火災探測報警。為此,利用提高靈敏度實現早期火災探測報警的方法中,已經將粒子計數測量技術用於火災探測。

2)全新的火災判定依據

從以蒐集時間資訊為主作為報警依據,轉為以物性資訊與時間資訊相結合作為報警依據。

3)採用智慧技術處理感測器提供的火災資訊

目前感測器所提供的是混合型時間資訊,做好對資訊的處理,以彌補資訊源頭的缺陷,儘可能提高報警的可靠性和後續工程系統聯動控制的準確性。

4)火災探測報警的網路化

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網路化是指將計算機資料通訊技術應用於火災探測報警系統,使控制器之間或者探測器之間,系統內部之間和系統外部之間通過網路協

議交換資料資訊,實現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層次功能設定,遠端資料呼叫管理、119自動報警、網路監控和網路通訊服務等功能。

1、6引數估計

基於社會和經濟方面的需求,本課題旨在開發一個能夠對監測點實時監控、報警的智慧火災報警系統。智慧型火災報警系統是一個集訊號檢測、傳輸、處理、報警於一體的系統。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高層、地下建築以及大型綜合性建築日益增多,火災隱患也大大增加,火災的數量及其造成的損失呈逐年上升趨勢,市場上迫切需要一種容量大、可靠性高、使用簡單的智慧型火災報警控制系統。該火災報警系統是以AT89C51微控制器作為控制中心,接受、處理火災探測器輸出的煙霧濃度訊號、溫度訊號,並進行聲光報警。

春節調查報告6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法

調查時間:2017年2月6日至2月15日

調查人:劉聖祥

抽樣人群:來九寨溝旅遊的人

09年年初四川省災後重振和危機應對政策初見成效,解脫降落趨勢,今年“春節”逐漸有回熱徵兆,春節旅遊調查報告。我組於09年2月5日至2月15日“春節”黃金週期間對遊客在九寨溝的旅遊情形進行抽樣調查,現將所調查的有關內容綜合並剖析如下:

四川暗藏著一處桃源仙境――九寨溝。那裡有重重的山巒和茂密的森林,;有彩色的湖泊和奔湧的飛瀑;還有各種鳥類和珍禽等。九寨溝的獨特和它出色的神話故事如夢如幻,因此人們習慣的將它稱之為“神話世界”。在春節黃金週旅遊安全上,節前和節日期間,成都市假日辦和相干部分,加大了對重要景區(點)的旅遊安全的領導檢討,從源頭上確保了節日期間的旅遊市場安全有序。春節期間,全市無重大旅遊安全義務事故和旅遊投訴,實現了安全、秩序、質量、效益“四同一”。

一、“春節”旅遊市場的總體情形

1客源市場呈上升趨勢

5.12汶川大地震產生,九寨溝有震感,但並沒有對景區的自然景觀和旅遊服務設施造成損壞。地震過後,九寨溝治理局馬上組織全域性所有職工對景區各景點、步遊棧道、觀景臺、景區公路、護欄進行拉網式排查,沒有發明破壞和安全隱患。九寨溝地域的賓館、飯店、公路、娛樂、購物等旅遊基本設施均完好無損。統計剖析表明地震後願意來九寨溝旅遊的佔86.65%,以為地震對九寨溝沒有任何影響色遊客佔59.12%。從此可看出九寨溝已經解脫降落趨勢客源開端升溫。

“2017中國生態旅遊年九寨溝首遊式”將於2017年1月1日在九寨溝景區舉辦,調查報告《春節旅遊調查報告》。 今年的“生態之旅”包含:“相約世界最豔麗湖泊―五花海”新年祈福、“新年賀禮―走進躲寨”、“九寨畫院”成立等各項運動,。這一運動增添了客源量,據工作職員先容:九寨溝景區從08年11月16日到年今年3月31日履行淡季票價80元,觀光車票也降至80元;同時還履行二次進溝政策(即假如要二次進溝,只需多買一次觀光車票外加20元工費),二次進溝總費用為260元(不含保險),比旺季節儉360元,目前春節期間天天旅遊人數已經超過2017人.

2營銷力度加強

這次遊客基礎情形的調查,共計發出調查表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統計剖析表明,在九寨溝旅遊遊客中按性別構成分,男性遊客佔47%,女性遊客佔53%;按年紀構成分,80後和70後遊客佔92.4%,90後和60後遊客佔7.6%;按職業分,公司、事業單位職員佔53.6%;由上可見,九寨溝遊客群中,以80後和70後遊客為主,公司及事業單位職員為主。無須多加說明,這樣的一個顧客群主體,在假日休閒購物餐飲上,七天大假對購物餐飲、花費市場具有較好的拉動作用,全市重要貿易、餐飲業企業銷售額較同期均有必定水平增加。隨著九寨溝營銷力度的加強,特殊是實行了有效的冬季營銷,加強了九寨溝冬季旅遊對遊客的.吸引力,當天九寨溝招待的進境遊客同比增加達345%。遊客多了自然收入額就上往了。

3旅遊地商品價錢與質量

人們旅遊對其旅遊地購物動機必定是請求商品檔次高、購物環境好、商品德量好和服務好。在統計分析中表明佔62.96%的遊客以為旅遊區購物是個“被宰”的運動,商品價格往往比一般商場高出一倍到數倍以上,而且還可能充滿著假冒偽劣商品,所以一些遊客為了不在旅遊區購物而願意多付30%以上的旅遊團費加入所謂的“純玩團”,不過他們在九寨溝旅遊購物中,彼此對商品價格與質量發表自己的看法,仍然在縱情購物。

因此,今後的義務還須要在經營商品和服務上再下一番工夫,以更好地逢迎不同的客群,在鞏固和發展有必定檔次和個性的顧客的同時,爭奪精力文明和物資文明的雙豐產。

春節調查報告7

從各方面統計和估算的數字分析,廣東人過春節花錢越來越大方。在廣州一大學做教師的小彭稱,因為供了一套房,加上孩子上學,所以一家人春節花費還是比較節省,但即便如此,置辦年貨加上親戚、朋友、同學人情的走動,還是花去7000元。在白領階層中,小彭的錢花得還不算多。今年天冷,又為逛商場多吃多穿多花費再添一把火,幾乎所有的消費場所全面火爆,春節前後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消費時段。

廣州市的天貿南大、廣百集團等百貨公司,今年春節的期間投放市場的商品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而銷售增幅也同樣超過20%。其中,廣百七年級至初七銷售額達3365萬元,增幅達45。5%,這說明了雖然供應量大,但是需求量也在增大。而且友誼百貨1月前28天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0%,王府井這28天的銷售額已達到去年一二月的銷售總和,相當於去年全年銷售額的1/3。

省經貿委市場流通處羅房樞說,今年春節來得早,從元旦開始市場已開始啟動。在前後持續約一個月的春節消費月裡,全省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全年月平均零售總額上漲約30%,達到600億元。分攤到全省近8000萬常駐人口粗略估算,意味著平均每人花費近800元。這還是一個較保守的測算數字。

橫看豎看春節地位有變

消費雖然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並不是用金錢能買得到的。

說到年味,人們的眼前常常會浮現這樣經典的傳統圖景:風雪夜歸,闔家團圓,圍爐夜,守歲至明,開門三聲爆仗。新年遊,看花市,百戲競陣,貨郎蟻集。然而年復一年,這樣的簡單圖景反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暨南大學商學系主任楊建華認為,花錢更多,但品味年味更難的原因很多:

其一,將春節的過去與現在縱向相比,過去過年是人們一年消費的集中體現,雖然現在仍是這樣,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過年消費遠沒有過去那麼高度集中。如果劃曲線圖,過去的曲線更陡峭,現在則平緩得多。

其二,將春節放在全年中橫向來看,過去的文化較為傳統單一,春節地位高企,現在東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現代文化薈集,一年大小節日隔三差五就有一個,衝擊了春節的傳統地位,使得春節在人們的心目中已不再那麼神聖化。特別是年輕消費者,傳統觀念更是淡薄。

一位消費者對記者表示:“該買的總是要買!和其它日子一樣,春節只是給了自己一個花錢的理由而已。”

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換上新衣裳,餐桌天天都能擺上以前過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小時候盼望能打打牙祭的“年”也就極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沒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們越來越體會不到“年”有什麼特別。

別樣消費沖淡年味

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天地等許多傳統過年的習俗,現在已經變成一種文化的符號和標籤。在新興消費觀念的支撐下,日益興起的別樣消費正在逐日沖淡年味。

當然,過年辦年貨,全家老少買新鞋新衣等傳統消費需求仍然存在,且還在增長。以廣州酒家集團為例,其年宵品市場的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50%,仍是供不應求;傳統年貨一條街也是各商場、超市的保留“節目”。但是年貨製作的社會化、商品化,包括吃年夜飯的酒店化,極大地衝淡了傳統年味。或者說,這過年味“不地道”了。

雖然如此,“年”的“舊瓶”中更添進了許多“新酒”,別樣的消費更是沖淡了傳統的年味。譬如簡訊拜年使拜年這一大過年的`重頭戲大大簡單化,僅廣州移動除夕一天的簡訊傳送量就達3500萬條以上。拜年在許多年輕人眼中已經淡化為一種形式。

大量市民的出遊計劃使得廣州傳統年節市場上部分消費者缺席,不少人已不再堅持“風雪夜歸,一家團圓”。廣州市假日辦的調查顯示,在1960位被訪者中,春節黃金週期間有意出外旅遊的比重為57。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個百分點。根據測算,出遊者人均花費552。9元,預計全市居民旅遊總花費21。6億元。同時,隨著私家車擁有量的增多以及節前掀起的一股購車熱潮,今年春節不少市民自己開車回家過年,而選擇了自駕車遊的人也明顯增多,自駕遊已成為一種過年時尚。

傳統的“年味”還轉移到了車市、樓市。除夕日,在汽車市場仍可以見到不少人在看車買車。他們是懷著節日購車會有優惠的心理來到這裡的,而商家也想盡量回籠資金過年。而廣州春節的樓市從早年的“7天不賣樓”到“九年級、初四啟市”,到去年的“春節照常賣樓做展”,雖然一年一變,但基本上都是銷售之前的尾貨。今年春節樓市再有新突破,眾多樓盤都將一批保留單位或者新貨在春節期間拿出來入市。不少廣州市民乘春節相互拜年時候順便來看看樓盤,體驗小區的良好居住環境,即使拜年期間不成交,節後也可能付諸行動。

因春節而拉動的像家電、傢俱、樓房、靚車、旅遊等部分消費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因此傳統型消費雖然也有所增長,但相比之下,其“光芒”就變得十分微弱了。

春節調查報告8

調查目的:

時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卻紛紛過上了洋節,漸漸淡忘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春節臨至,身為華夏子女,更應瞭解這豐富多彩,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日——春節,現在我就帶大家領略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文化內涵吧!

調查時間:

20xx春節期間

調查地點:

甘肅省天水市

調查物件:

家中及附近男女老少,風俗習慣,網路,書籍

調查方式:

通過自己家過年、上街走訪、詢問、觀察,向老人們瞭解,通過書籍網路,實地考察進行查詢,觀看家鄉春節節目“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宵,這年才算過完了,我居住的天水市甘谷縣的春節習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過親身體驗,上街走訪,網路書籍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接下來我將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來一一介紹:

1、臘月二十三—“送灶爺”

在臘月二十三這天下午,家裡的婦人,尤其是經常在家做飯的女人會準備好“獻飯”(是一種由小碗盛裝的、用土豆絲,粉條,炸豆腐片,炸雞蛋等做出來的色香味美的飯菜),通常家裡廚藝好的婦女會將它做的色香味俱全,而且食材更多。不過,婦女們將會使出自己的最好的廚藝獻給“灶爺”。讓他上天言好事。女人把廚房裡打掃的乾乾淨淨,在灶前放一碗水、一把草、一把五穀,這是給灶神坐騎的草料。然後拿來獻飯供奉在鍋灶的正中心,讓灶神享用,以示堵口。燒香畫馬,磕頭作揖打發灶神上天彙報主家一年的善惡好壞。在燒香化馬時,唸唸有詞,最為普遍的頌詞“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頌灶神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供的糖果甜又甜,見到玉皇說好話,回到家裡降平安”然後放炮以示歡送。之後每天早晚要燒香磕頭。至今有這樣的講究:婆媳做飯是要說說笑笑,就是讓灶神爺知道一家過的和睦幸福。長幼有序,對老人不能惡言,不能不敬。對上門的人不論貴賤要笑臉相迎,做到謙恭謹慎。因為灶神爺時時觀察你的一舉一動,否則會得報應。

2、臘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掃房”

這兩天家裡人都會忙著打掃房間,庭院,廁所,豬圈雞舍等,過個乾乾淨淨的年,永珍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這兩天都上陣,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

3、臘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辦年”

家裡的年輕人會去街上買年貨,不過現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於是大多數人都去甘谷縣城裡,有的還去天水市裡面買。好菜,好肉不管貴不貴,想要得都買下。說到肉我們甘谷縣人大多是自家養豬的,所以豬肉一般不會買了。買些魚肉等等。還有寫對聯的紅紙或者直接買寫好、印刷好的,門神,香。

小夥子,姑娘們都打扮得神采飛揚、花枝招展。說不定就找個好物件,等到年後初五、六就準備定親。

4、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炸“塊塊”

饅頭一般常見的,不過有大小兩種。“塊塊”有很多種,面是前幾天就準備,已經發酵好的,要看家裡婦女的廚藝怎麼樣了,手巧的女人會做各種各樣,色香味美,脆而不幹,甜而不膩。女人們會使出十八般武藝,將“塊塊”做得最好。得到正月裡來的客人、親戚的贊。

5、臘月三十日—“耙對紙”,“接先人”,“年夜飯”,“守歲”。

“耙對紙)”即春聯,在我的家鄉,家家戶戶要貼上新的春聯,其含義是以示辭舊迎新,期冀度過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來甜甜美美的新春佳節,它也暗藏著每個家庭對新一年的期待;家裡有當兵的:“人軍屬門上光榮匾,戰士胸前英雄光”等等。“對紙”一般是由村裡的老師,老文化人寫的。一清早孩子們就拿著由大人裁好尺寸的紅紙,去老文化人家去寫;

“接先人”是一種北方的祭祀活動,也是活著的人懷念先人的一種方式。屆時,一個家族的男人和小孩在下午5、6點聚集在放排位的一家,年長者拿著香盤(有香,斟餞即漿水或者茶水,),中年人拿著紙錢(有印刷和自己用模印的),少年拿著鞭炮等等。人到齊後就出發到大路上朝著埋葬先人的方向,磕頭祭拜。之後大家一起邊放炮邊回到那一家在門口跪拜並燒香放炮,表示將先人接回來了。之後知道十五將先人送走之前每天早上每家的女人都會做好獻飯供奉在排位之前。

年夜飯有餃子,煮骨頭(其實是煮豬肉),等等;

守歲是全家都在一起吃著瓜果,看著春晚,聊著這一年來的見聞及收穫,青年們打著撲克,喝著酒,吃著菜,等著00:00點的到來。等到00:00是準時放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6、大年七年級—“去拜年”,“迎喜神”,“壓歲錢”,“去廟裡燒香”

“去拜年”:早上6點起來穿好衣服,青年和孩子們一起去各家的親房(家族的人)給先人燒香,給長者拜年。

“迎喜神”其實是迎喜神和財神,一般都是男人和孩子去打麥場上拿著香,斟餞,去迎接喜氣和財氣。

“壓歲錢”,“去廟裡燒香”和平常一樣。

7、大年八年級到初六—拜丈人,走親戚

8、正月“抬老人家(神像)”

“抬老人家”的具體時間各個村子都不一,我們火石屲組是在大年九年級。我們村子裡沒有“老人家”的神像,我們村人信仰的是龍王爺,去隔壁河南村“抬”,這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老一輩人說是認為將神像抬出來遊街,與民同樂,神保佑四方百姓和驅散邪魔。

9、正月初九—煙花表演及社火,耍秧歌表演

正月初九這天我們貫寺村廟上有好看的焰火表演,因為這天是眾神的節日,也可以說是我們貫寺村的廟會,到時會有周圍3個村子的社火表演齊聚一堂,甚是好看。焰火表演更是火樹銀花,精彩絕倫。

10、正月十五—元宵節,“送先人”

過元宵節就是吃一個“餃團”也是一種麵食,有漿水的(酸的),有湯水的。

還有就是“送先人”:家族的人去原先接來的地方送別先人。

調查心得:

通過這次寒假社會實踐,我想,春節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視,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的願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滿,希望工作順利,前途無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惱和憤懣都將在大家彼此的祝福聲中消散,在彼此的祝願中積聚力量,春節,給了每一個人暢舒胸臆的機會。春節還意味著團圓,在當今親情日漸淡薄的形勢下,春節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體驗家的溫暖。春節也意味著春意融融,春天來了,永珍更新,憂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澱在冬天的冰雪中,當春風輕拂楊柳、小河潺潺歌唱時,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光陰流轉之速而增添寬容和大度。春節實在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節日。春節是四季之首,我們的足跡將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開始了一次始發,所以多一點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點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春節調查報告9

調查時間

20xx年春節

調查目的

通過觀察家人、朋友的過節方式,體驗傳統節日的意義

調查地點:

我家

調查方法

向長輩詢問、在網路上查詢、瀏覽書籍

調查成果:

在調查中,我瞭解到,春節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些甚至沿用至今。

一)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二)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古時候人們以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繫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如今,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三)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但根據我的調查,現如今城市中,由於人們多住在樓房中,不便貼春聯,以致城市中這一風俗習慣正在慢慢消失。

四)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春節期間,處處可見人們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DD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我家門前貼上了“福”字。據說,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就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五)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鄉村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表達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根據我的調查,現如今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城市人中很少掛年畫,但也總少不了掛曆,想必就是這個原因。

六)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但根據我的瞭解,由於每個人生活方式的不同,少部分人由於種種原因,已不再認為守歲是一種必要的活動。

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我家除夕夜團年的時候就燃放了爆竹。

八)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係,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七年級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八年級則為出嫁女回孃家拜年。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裡,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根據我的調查,現如今拜年不同於往日,大多數情況只是大家聚在一起互贈禮物,吃飯或者進行某項娛樂活動,比如打牌、唱歌等,而不必真正地進行跪拜。

調查感言:

通過此次調查才大致上瞭解了春節民俗,但多數現已不用,或者改變。大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年味淡了”。但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應該有更加長足地發展,因此,我們在注入新的文化的同時,也要維護那些傳統的民俗,不讓“年味”在我們身邊漸行漸遠。

春節調查報告10

調查人員:王坤,趙春光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方式:

調查物件:

調查內容:

調查目的:

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皖北農村(花園村),鄂西南農村(九毫堤村)實地調查,查閱資料,尋訪老人等當地村民農村地區春節風俗瞭解農村春節風俗文化,傳成傳統文化

南北方農村地區春節風俗調查報告

——以皖北和鄂西南農村地區為例

【調查人員】 王坤,趙春光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

【調查地點】 皖北農村(花園村),鄂西南農村(九毫堤村)

【調查方式】 實地調查,查閱資料,尋訪老人等

【調查目的】 為響應院系對寒假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空間,激發學習體驗,並與專業緊密結合,增強專業素養,我們於20xx年1月——2月10日分別在各自家鄉開展了體驗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氣氛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新春的契機,依靠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順利完成了此次寒假社會調研活動。通過此次調研,我們能夠了解各地春節的節日特色及民俗民風,並進行比較,從而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精華,摒棄封建迷信。

【調查內容】

【前言】

春節是最具特色的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在每個華夏子孫的心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地域廣袤,不同地區都有著不同的民俗,春節亦是如此,春節的習俗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特色。而春節民俗文化是一個地區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現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全球化程序的加快,春節的習俗逐漸被新一代人所淡忘。我們通過此次調研就是希望能夠具體瞭解各地春節的節日特色和民俗文化,進行簡單比較,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精華,摒棄封建迷信。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周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春節期間,漢族及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予以慶賀,近些年,東北亞的韓國,東南亞的泰國,南亞的馬來西亞等中國周邊國家也開始注重春節舉行各種活動或儀式。在中國大陸,這些活動也

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迎新,祈求豐收等為主要內容。在皖北地區,廣義的春節是指臘月初八至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而在鄂西南地區,春節在廣義上只指每年的最後一天加上新年的前三天,廣義的春節則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一般鄂西南地區的民眾過春節的時候都只過四天,過完就算是春節完畢,開始新一年的準備和活動了。等過過完了十五,大人們都會說年也過完了,節也過完了,忌諱也可以除掉了,同時,小孩們也不能調皮了,不然就不會像過年那些時間不管孩子怎麼淘氣也不會責罰的那樣簡單了。一江之隔,南北差異總是明顯的,究其根源,還是各自當地自古就延續下來的文化傳統在發揮作用。

臘月初八,即我們平時俗稱的“臘八”。皖北地區的農村,在這一天早上,要吃臘八飯,就是把幾種雜糧(大米,小米,饊子,豆腐,豆皮等)放在一起熬成粥,鹹淡皆有。關於臘八粥的傳說,有一種是朱元璋(安徽鳳陽人)當皇帝后,為不忘從前的艱難經歷而教育後人 的,也有別的相關的傳說,但大都與勤儉節約相關,這也表達了不忘先祖的勤儉之美德。而在鄂西南地區,當地居民是不過臘八節的,這樣的猜測可能和臘八節的起源中的主人公朱元璋不是湖北人有關,反正鄂西南地區的民眾是沒有臘八節的概念的,這也符合南方地區的飲食上主產大米有關。臘八節畢竟是八中糧食的綜合食用,這在鄂西南地區是沒有生存的飲食文化土壤的。

小年,皖北地區一般是臘月二十三,鄂西南則是臘月二十四。稱為“辭灶”。舊時,家家都有“灶王爺”神位,受玉帝敕封“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簡稱“九天司命”,而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辭灶這天是灶王爺上天面見玉帝的日子,所以要在他走之前要對其進行祭拜,望其上天后多說好話,以此保佑一家人來年豐衣足食。記得在小時候,農村多要放鞭炮,吃水餃,大掃除,並在庭院中置供桌祭祀。但是現在全國各地的`大部分農村中的小年似乎已經名存實亡,沒有任何的活動,只有少數老年人嘴上唸叨。這樣飛春節習俗的改變也當代人生活節奏加快有關。快速的生活節奏下,人們日益受驅使於豐富的物質,對繁瑣而單調的春節習俗而能免則免,加上農村地區青壯年大部分開始脫離土生土長的土地,而開始去城市打工,留守農村的老年人則不再有充沛的精力去講究這些習俗,再加上就算遵循了,也覺得沒人理解而怠倦,久而久之,小年的習俗則開

始丟棄了。

臘月二十五——二十八,在這幾天才能真正感受到春節的氣息,因為這幾天的在農村的活動並沒有固定的哪一天,所以在一起進行闡述。在皖北農村這幾天要蒸饅頭和包子,並不是像平時一樣,首先數量上要多的多,其次蒸好第一鍋饅頭的時候要放鞭炮,並拿兩個饅頭,兩個包子(一個饅頭一個包子在放在一個碗裡)分別祭祀玉帝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天老爺”和灶王爺。所以在這一天很多家庭都要從前一天半夜就起床,而忙到很晚,從時間上的忙碌也凸顯對春節的重視。另外在皖北農村地區多自己做很多面食,多為油炸,有丸子,面葉等,俗稱這一天為“過油”。鄂西南地區則是開始準備長達四天過年的食物、鞭炮和走訪親戚的禮物了而到如今,禮物則開始用簡單實用的現金代替了,這和現在農村青壯年大多平時不在家,過年匆忙趕回來過個年,在對年長親戚表達感情的務實觀念有關。同時,一年一年的,農村地區打工返鄉過年的青壯年對自己的顏面也是越發的看重了,這體現在對除夕夜對鞭炮和禮花的使用數量和質量上有所體現。如果一家中的鞭炮放的時間越長,放的禮花越貴,則表示這一家人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財源很旺盛,家庭鬧的很好。新年即將來臨之際,要置辦年貨,洗衣,洗被等,在此我就不贅述。

臘月二十九,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鄂西南地區上墳的習俗則是在正月七年級清晨,即“出行”,表示新年早起勤奮的意義。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皖北農村仍保留這一風俗,去上墳的多為家裡的長者,但是現在也有年輕人,沒有女性,這也是古代重男輕女的表現。同樣的,鄂西南地區的上墳多是每家每戶的壯年人和小孩,表達對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保佑家人平安的心願。婦女則是沒有資格祭祖的,同樣的這是古代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思想的遺留。但是今年在鄂東南地區則有所改變,體現在家族女性開始進入族譜中了,這是社會上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現之一,代表了現在文明的進步。

除夕,多為大年三十,是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20xx年春節沒有大年三十,臘月二十九為除夕)一般這一天為吃、喝、玩、樂的日子,張貼春聯,福字等。皖北地區當地有個風俗,如果這一年家裡有人去世是不能張貼春聯的,去世一年兩年分別紫色和黃色春聯,去世三年以上方可重新貼紅色春聯。許多地區在當天晚上全家團圓吃年夜飯,守歲,在凌晨時吃餃子。在皖北農村過年豐盛的正餐為除夕中午,而晚上是吃餃子。吃飯之前燃放鞭炮,多為一年之中燃放最長的鞭炮,表示對這一天的重視和紀念。鄂西南地區則不同,在這一天之前,家中必須有人燒紙錢給祖先,即“包包袱”,表示祖先的陰間也要子孫為其準備過年的錢,讓祖先過個好年,表達子孫後代的孝順之意。這一天家中人必須早起,小孩們做家中衛生的全面打掃,寫、貼對聯和福字,大人們同時準備中午的團年飯,飯準備好後,家中男性成員必須洗手靜臉,準備香燭鞭炮和祭祀食品,去當地土地廟祭拜土地,祈求土地神的賜福。完畢後,家中開始吃團年飯,在擺放碗筷餐具時候,都要多準備一到兩幅,菜餚中也必須要有魚,以示年年有餘之意。家中如果有成員未回家過年,堂屋大門則只能半關,後門全關,只有全家人吃飯都吃完比後才能開門,然後年飯吃完了則開始個人的活動,所謂個人的財路而已。走訪拜年此時可以開始。同時,家庭成員這天必須洗澡,所謂洗盡汙穢,迎新發財之意。

大年七年級,除夕夜晚,春晚成為了全國家家戶戶的一頓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談笑風生,守歲過節。當凌晨的鐘聲敲響,寂靜的夜晚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鳴,這也昭示著新的一年的到來。大年七年級,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如果非要掃地不可,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說這樣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皖北農村地區仍儲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七年級不出掃帚,不倒垃圾。早飯是伴隨著鞭炮生開始的,吃的是除夕下午的包的“素餃子”,在當地俗稱“扁食”,七年級的早上不能吃葷。早飯過後,給老年人拜年,會象徵性的收到壓歲錢。隨著通訊技術的進步,電話,資訊,網路也成為拜年祝福的重要手段。

正月十五,這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

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元宵節全國各地都有燃放煙花炮竹,點燈過節等共同習俗。在這裡我只首先簡單介紹一下皖北農村的一些特色。如臘月底一樣,要蒸饅頭,數量較多,但是與其不同的是,這次也蒸麵燈(用麵粉做成燈的形狀,有燈座),還要單獨蒸“月燈”,代表十二個月(每個“月燈”上都有花邊,花邊的數量代表月份)。據老人說,剛蒸好的十二個月燈裡蒸餾水代表著來年所代表月份的降水量,而且比較精準。如貼春聯一樣,當年家裡有人去世的,在這一天也是不能蒸饅頭和麵燈的,到傍晚時分,村莊裡其餘各家都會給他們送去兩個饅頭和兩個面燈,在茅山派術數中據說是需要“集萬家燈火,藉以還陽或者轉世”。鄂西南則簡化些,食物跟春節一樣,加上在祖墳上點燈籠,和自己點燈籠之外,與皖北地區無異。

【結論】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春節有著新的內涵,同時春節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作為文化遺產專業的學生,自身存在著對民俗和民風的敏感性,我們身處於一箇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的偉大時代,自然應為春節這個古老的節日增光添彩,因為民俗本應是大眾生活中自發形成和傳承的,來體現民眾的文化訴求。春節,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在保持傳統文化和接受現代生活方式中找到一個契合點,構建一個新的民族文化體系,在與時俱進中解讀我們的春節文化,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精華。

歷史文化學院 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

春節調查報告11

題目:

春節民俗

內容來源:

看書和資料

報告內容:

1、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貼福字呢?

2、除夕之夜,為什麼要給壓歲錢呢?

1、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象往年都忙著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現在,春節是我國人民的佳節,它象徵著團結、興旺,人們對新的一年寄託著希望。

2、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裡,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春節調查報告12

調查目的:春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個節日都很高興。為了讓人們瞭解春節的民風民俗,特作如下報告:

調查時間:20xx年1月22日至2月4日

調查地點:自己家裡及鄰居家 親戚家

調查方法:查書 查電腦 問長輩

調查結果: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年節是除舊迎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曆正月七年級,但年節從臘月二十三已經開始。民間俗語有“二十三,祭灶官”這一天,遠在外面的孩子都要準備回家過春節了;“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吃豆腐;二十六 ,蒸饅頭;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去灌酒;三十下午,吃餃子”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大年三十也稱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餃子,放鞭炮。最令人興奮地是觀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春節聯歡晚會》上全國著名的主持人、相聲演員、演唱家等都會上臺演出,給大家拜年。每當看到這樣的演出,我都興奮不已,我會一直看到節目結束。除夕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於高潮。大年七年級這天凌晨5點多鐘我們就起床了,包好餃子先祭列祖,再給爺爺、奶奶送餃子、拜年,爺爺奶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然後,我們再去給街坊鄰居拜年。這天中午,全家人還會吃一次豐盛的午餐。

大年八年級這天,是已出嫁的姑娘回孃家的日子。女兒攜“姑爺”回家拜年,孃家要盛情款待。“姑爺”被稱為“貴客”,吃飯喝酒要坐在首位子上;回門的女兒則陪著久未見面的`母親和姐妹們說說知心話。八年級閨女回孃家的習俗至今流行不衰。九年級、初四還會去姑媽家或姨媽家拜年等。

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各種社火活動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燈會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因此,春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近年來,春節等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併成為我國人民的法定節假日。

春節調查報告13

總之,新年新開始.我相信在充滿激情、熱鬧的20xx年裡,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夠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所以,在這個節日裡面也有很多的習俗.借這個調查機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霄,這年才是過完了。那麼我們追溯古人的“年步”,先來祭灶——灶王爺可是年節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臉的一尊,祭灶的.風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對火、灶的感激、 崇敬之情的表達。在傳說中,黃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後世流行的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長得象個美女。他有一個叫“卿忌”的夫人,有六個都叫“察洽”的女兒,還有好幾位兵將。他除職掌灶火之外,還要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上告天帝。人們還用酒糟、飴糖、粘糕等“賄賂”灶神,同時還喃喃禱祝,求他上天講好話。這個風俗一直傳到了今天,不過時間是在臘月二十四,祭食也簡化成了“灶糖灶餅”,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話,一定還會聽到奶奶、媽媽在叮囑灶王:上天說好話,不好的可別說……

除夕是團圓之夜,中國人難解一個團圓心結,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趕回家中吃年夜飯、守歲。除夕夜的家是一個格外溫馨甜蜜的空間,在歷史上甚至連監中的犯人也釋放回家團聚。全家人團坐桌前,開始了“團年”、“守歲”的程序。先是一餐“團年飯”飯後闔家團坐守歲。

此時小輩兒人向父祖家長行禮辭歲, 老人們則要分壓歲錢。壓歲錢也叫“押歲錢”“代歲錢”、“歲歲錢”,原是用來 厭勝驅邪、幫助小孩子過年的,後世則多借此表示親情愛意。

春節調查報告14

我的家鄉濟南又稱泉城是山東省的省會,因泉水滿城而得名。但是這次要介紹的不是濟南的聞名遐邇的泉水而是我們過年的習俗。其實過年這個概念指的不只是大年三十這一天,而是從大年三十之前的“小年”開始,一直過到正月十五。我將從年前、年中、年後,來講述濟南的過年習俗。

首先是年前。年前指的是從小年這一天開始到過年的這一段時間。過小年我們又叫送灶,據老人們說老年間的講法是灶王的權力很大,不但管千家萬戶飯碗的稀稠,還管人間的善惡禍福,如果觸怒了他,便要上奏天上玉皇降禍人間。因此,每逢過年過節,都要用大魚大肉好酒供奉,燒冥幣填實他的腰包。所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象年三十一樣豐盛的酒菜好好吃一頓,我想這就是過小年這個名稱的由來吧。當然了,我們家是在城市裡已經沒有了傳統山東人往灶上帖對聯的習俗了,只是大家找個理由一起聚聚。而且這一聚不是白聚的,因為小年之後的第二天(年二十四)就是我們要大掃除的日子了。

從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各家各戶在送灶以後就開始進行大掃除置備年貨了。大掃除的時間長短要視房子的大小而定的。爺爺奶奶健在的時候我們一般去他們那裡過年,我們總是先給他們屋裡屋外打掃乾淨,忙活完了以後再打掃自己家。因為這次的掃除一定要徹底,連牆頂什麼的都要掃到,所以會持續1-2天的時間。掃除之後就是置備年貨的日子。

我記得小時候並沒有什麼超市、大賣場的,所以用的年貨一般從濟南一個四里山的地方買。用的年貨幾乎是每家的男人出去買的,由於四里山熱鬧所以每年我也都跟著,主要是買些家裡給小輩的禮物玩具,給長輩送的衣服鞋帽。對了,還有春聯、福字、擺設、鞭炮、新衣服。用的年貨只是年貨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當然是過年的重頭戲,食物!由於過年的時間長又沒有人再賣菜了,所以各家各戶都要在年前把所有的食材都買好。雞啊、魚啊、菜啊、糧食啊、油啊都是十幾斤,幾十斤一買的。冰箱裡能放多少就放多少,放不了的就放在儲藏室裡。山東天冷,每家每戶都有儲藏室,這樣才可以保證買回來的東西不會凍壞(天這麼冷,腐壞的事情就更不會發生了)。用的吃的'都買好以後就開始做吃的年貨了。

這吃的年貨花樣繁多,待我慢慢回憶慢慢道來。

第一樣,香腸,別看這香腸看起來黑不拉及的沒什麼相貌,但是吃起來香味十足回味悠長。做它需要用七成的精肉,三成的肥肉,放大料醬油喂制一天。等顏色都透進肉裡以後,拿一個漏斗在漏斗的一頭套上腸衣,將肉放入漏斗中用筷子一點點將肉塞入腸衣中。肉不能塞的有空氣,但也不能塞的太緊以免將腸衣擠破。做完了以後要放到戶外背陽的地方晾,而且一定要是小年以後才能晾,估計是因為這個時候才夠冷肉不會壞吧。等個五六天吧香腸差不多就晾好了,吃的時候放在籠屜上蒸熟就可以。一般香腸還會作為禮物,街坊鄰里的互相贈送,你嚐嚐我家的,我嚐嚐你家的各取所長等到來年再改進。 這個東西年年灌,今年草莓奶奶搗鼓了30斤的香腸,現在就開始沒事吃一根,意猶未盡啊。

第二樣,臘八粥,剛開始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回家問了父母以後才知道,這臘八粥就是我們山東的八寶粥。這八寶粥用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紅棗、花生、不知道名字的大紅豆、大米這八寶熬成,喝的時候小孩們還喜歡放點糖這樣更好喝。

第三樣,臘八蒜,在臘八這一天除了要熬臘八粥以外還有一個重頭戲是醃製臘八蒜。這蒜在這一天醃也有一個講究,說是因為在其他的日子醃蒜醃出來的蒜都是白色的,而只有在臘八這一天醃出來的蒜是綠色的。大人們將前幾天從市場上買回來的新蒜在臘八這一天放到罈子裡倒上醋什麼的(再有什麼我就忘記了)蓋上蓋子,這裡面是絕對不能沾生水的,沾水就壞,所以吃的時候先要把筷子擦乾才能撈蒜。這是過年時候吃的鹹菜之一。

第四樣,蘿蔔乾,這是在過年時候吃的另一樣鹹菜。做法是把青蘿蔔切成一指半寬、一指長的條狀,洗好、晾乾,再在每條蘿蔔上抹辣椒粉、自然粉、五香粉、鹽等等不同香料然後放在戶外,隨吃隨拿。洗洗就好,這時的蘿蔔已經完全沒有了辣味只剩下蘿蔔的香氣。我很喜歡吃。

第五樣,炸貨,這是一個統稱,其中的花樣其實有很多,包括翻花、饊子、麻花、藕合、茄合、炸肉。翻花的做法是將面壓成薄面餅,切成一條條長方形的條,在每條的中間切三條縫,將麵條的一頭從中間的那條縫中翻出來放在油裡炸就行了。其他兩種東西估計都有賣的,就不細介紹了。濟南出藕,所以藕合也就成了濟南人過年風俗裡不可缺少的一個美食,做時先要將藕切片,在每兩片藕中間放入由肉與韭菜等東西做成的餡,再將塞進肉的藕裹面放油裡炸,出鍋。茄合的做法類似,就是將藕換做茄子就是了。炸肉沒什麼可以多說的,這些東西現在過年我婆婆家,孃家都會做很多,不過我婆婆做的要比我媽媽做的種類多,婆婆還會做面魚之類的。

第六樣,蒸饅頭。饅頭雖然是山東人的主食,但是過年時候蒸的饅頭是不一樣的,裡面要放進一定的糯米麵讓饅頭軟糯香滑,而且一定要放在木模子裡做出一個形狀。那些形狀大多是兔子、魚、蓮花與福童,很小的時候家裡還這麼做,到了國中後就改成做個大饅頭上面放很多棗之類的,簡單化了,主要是開始有賣的,直接年前買好現成的留著過年了。

第七樣,蘇鍋。這又是一個美食,但是做法很煩瑣。先要找來一個大鍋,在鍋底放一層白菜一層香料,一層藕一層香料,然後再放一層肉一層香料上面再撲一層魚一層香料,一到兩隻雞一層香料,而且每層的中間一定要放煮熟的花生、黃豆做間隔。其中的東西根據自己的喜好可以增減,但是擺放的順序是一定不能亂,這樣菜的滋味才能一層一層滲透下去,最後產生一種難以言寓的美味。再將鍋內放水,大火燒開,調小火煮一整天。煮好以後放在戶外,等過裡的水都成膠制了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用刀子切下一大塊放在盤子裡吃。雞中有魚,魚中有雞,葷中有素,素中有葷,滋味絕了。我到現在逢年過節都讓我婆婆準備材料做,我特別喜歡吃這些。

到這裡,在我記憶中年前要準備的東西就基本齊了。隨著人們一邊置備年貨,除夕就一天天的到來了。除夕這天早上各家人就要到今年過年的地方聚在一起,小孩子吃備好的炸貨,男人們在聊天、忙活貼年畫、掛鞭炮什麼的,女人們就在廚房裡聊天包餃子。這一天人們一般中午不吃飯,中午就吃點備的年貨,晚飯是最主要的。晚飯上,除了年貨的大集合還有很多的雞鴨魚肉。老人上主座坐好,小輩們按輩分依次入座。如果過年的人多,一桌人坐不開就開兩桌。喝酒的男人們坐在客廳的一桌,女人與小孩坐在靠廚房一邊的一桌,這樣既不掃興又方便端菜,席間兩桌敬酒談笑好不熱鬧。到了12點就是該放鞭炮的時候了,一家人都到戶外聽著鞭炮聲除歲。放好鞭炮以後就回屋裡吃餃子,山東的餃子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裡面有硬幣,吃到最大面值的人來年會有最大的運氣,大家都喜氣洋洋。吃過餃子,大家也都喝的差不多了,桌子簡單一收拾就上床睡覺了。這是年中,等到了第二天就開始拜年。

山東拜年也不是隨便拜的, 大年七年級,這是大家拜年的日子!拜年也是有說頭的,老人要給小孩子壓歲錢!所有壓歲錢就是為了不叫“年”禍害自己的孩子!因為古代人們把年稱為“年獸”,俗話說年獸是吃小孩的!所以給孩子點錢不叫“年獸”禍害孩子!拜年也是大家互相的報喜!告訴大家“年獸被”嚇跑!這一天也是最忙的一天!

年八年級,這是媳婦回孃家的日子!也是姑爺跟老婆回家的日子!這天幾乎與30一樣1樣!也是很快樂的哈!

九年級初四沒有什麼大的活動!是休息的日子!初五被濟南人俗稱為“破五”,這天我不是很明白!只知道這天應該是放鞭炮最厲害的一天!也是有點送年的意思!因為大家初八就要上班了!雖然表面上看是送年的意思!但是真正的年還沒過完!

正月十五又稱元宵節,這天大家都穿的喜氣洋洋到大街上,公園裡看花燈、猜燈謎、放荷燈。這天或是一家人、或是年輕人出來玩的日子有些老人並不參加。只見得這大街上的帥哥美眉各個打扮一新,三三兩兩遊走於花燈之下,如玉美膚點綴著人間紅塵,讓人如痴如醉。

正月十五吃過了元宵,這年就算過去了。第二天,該上班的上班該忙活的忙活,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春節調查報告15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非常古老節日,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所以,在這個重要的節日裡麵人們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慶祝春節的到來,形成了與其它節日不同的民俗習慣。借這個調查機會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獨具特色的民俗吧!

1.貼春聯

在古代的時候,古人的科技水平有限,認為人間的疾病災害是鬼怪造成的。為了抵抗它們在過年期間的騷擾,人們便把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掛在門旁,同時在桃木板上分別寫上兩個門神的名字(有時也會畫上它們的影象),這樣,為非作歹、邪惡的鬼怪就不敢上門了。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隨著發展,它以後被紅紙所取代,寫上字就成了現在人們所貼的春聯。

2.年夜飯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團聚在一起吃團年飯.當然,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對於團年飯的菜式和菜數都是有很嚴格的規矩的在我們家.每年的團年飯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魚和雞是必不可少的菜.魚象徵年年有餘,而雞又是人們最喜歡的食物.它們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呢!

3.給紅包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癲的傻子了。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在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裡,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祟"用它的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

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從上面的敘述中不難發現,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

4.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七年級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5.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待第一聲雞啼之後,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後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此時的神州大地,處處閃光溢彩,從七年級到十五,人們一至沉浸在歡樂、祥和、文明的節日氣氛中。以後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我國人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屋外時鳴鞭炮,室內圍爐團坐或者看電視,笑語連連。

6.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以及浙江溫州等地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其生產的.爆竹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燃放爆竹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

建房、開業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7.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臺灣人吃魚團、肉團和髮菜,象徵團圓發財。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麵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8.貼福字

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各地的春節文化也不盡相同,現在,就讓我們去中國乃至世界,感受那濃濃的年味兒吧!

閩粵風采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廣東: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西北勁風

陝西:關中耍社火,陝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甘肅:新年舞社火,社火,廣泛流行於甘肅各地,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多在農曆正月進行表演。民間社火表演中,以歷史上的豪傑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間傳說中的各種人物為角色。

東北瑞雪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廣陳供品 依尊卑長幼 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 表示辭歲。隨後,舉行家宴 長輩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興旺。飯後,孩子們將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響,謂之“踩歲”;再將懸掛於室內、外的春燈一齊點起來,照耀著四壁的年畫和春條,室內、外一片燈火輝煌。

為珍惜已逝的歲月,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活動,謂之“守歲”。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震徹夜空.“遍天銀花鏽,闔街硝煙濃”。家家齊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餡水餃,迎接諸神下界。

禮成後,即宣告舊歲已去,新年來臨,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莊嚴時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輩們要到堂上給長輩們叩首拜年,長輩們必給未成年的小孩兒一一引進“壓歲錢”。

最後,全家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

在百十個餃子裡,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主,一年諸事順遂。

吳越軟語

江蘇: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 : 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中原春色

湖南: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七年級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著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

民族風情

回族:年三十晚上包餃子,這一天要把素日裡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熱騰騰的餃子,開啟預先做好的臘八醋,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孩子們卻對桌上擺的各種零食更感興趣,果殼可以隨便扔滿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掃,叫“踩碎(歲)”。

傣族: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港臺習俗

香港: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裡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裡裡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首選就是逛花市了,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

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大家一起歡度佳節。在春節拜年時,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臺灣:到了除夕這天每家每戶往往先將象徵新春祥瑞、萬事如意、招財進寶等內容的春聯,貼在自家的門窗、糧囤、豬圈、井臺等處,爾後在堂屋供桌上擺設供品、香燭,以祭拜祖先並迎接他們“回家過年”。從這時開始,燃放煙花、爆竹之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而且一直延續到大年七年級的早晨。

域外唐音

新加坡華人:新年吃魚意味著吉利。據說,此舉象徵著在未來的事業中發財和幸運。春節的第一天是小輩給長輩拜年的一天,也是孩子們的紅包日,他們將從父母和長輩那裡得到一包用紅紙包著的鈔票。

倫敦:每到春節,唐人街上就要張燈結綵,家家貼春聯迎財神。鞭炮煙花伴隨著舞龍舞獅和歌舞雜技表演。鑼鼓喧天之中,人們擠在唐人街上,看英國白人扮演的洋財神穿著長袍馬褂給兒童挨家挨戶恭喜發財討要紅包。

紐約:紐約唐人街有15萬華裔移民,這裡的春節無與倫比的熱鬧!大街上有傳統的龍船遊行,放鞭炮驅魔,武術雜技表演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