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節聯歡晚會從民間挖節目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2W

春節聯歡晚會從民間挖節目邁出了正確一步

2015年春節聯歡晚會從民間挖節目

距2015年央視春晚還剩70多天時間,春晚導演組已深入全國各地尋找民間節目。11月22日,羊年春晚執行總導演楊萊萊來到天津,參觀考察了“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和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記者從知情人處瞭解到,目前,央視春晚劇組從基層獲得了不少優秀節目作為儲備節目,特別是從今年的天津相聲大會上,央視春晚劇組便一下子“採集”到了約28個新節目。(12月4日《海南日報》)

臨近年底,關於春晚的新聞又多了起來。導演是誰,節目如何選,哪個演員上了,哪個演員沒上等等,訊息雖然有真有假,但都能引起坊間的一番關注與議論,這當然也是春晚文化在公眾心目中具有非凡影響力的證明。而最近由央視官方釋出的一則訊息,再次引發公眾的關注,那就是春晚劇組開始到民間尋找節目,包括著名的“泥人張”彩塑、楊柳青版畫等等,都有可能在春晚舞臺上得到呈現。

而在我看來,雖然每年到了年底關於春晚的訊息都滿天飛,但今年關於春晚劇組到民間尋找節目的訊息,卻是多年未曾出現的一個亮點,其背後的價值與意義大有討論一番的必要。回頭看看最近幾年來的春晚之路,不管是網友、觀眾還是春晚劇組本身,似乎都在強調節目的'“創新”,都想以“創新”來滿足觀眾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這當然沒有什麼錯,但是在如何創新上,卻逐漸落入窠臼,那就是把創新等同於追求那些時尚、流行甚至說另類新奇的節目。

讓那些時尚、流行的節目登上春晚舞臺,讓更多人看見當然也沒什麼錯,但問題的關鍵在於:一,這些節目在登上春晚舞臺之前,其實早就通過各種方式,尤其是通過網路視訊的方式被無數網友觀眾先睹為快了,實際上已經算不上是“新節目”了;二,當我們把眼睛只盯著流行與時尚的時候,卻忘記了傳統文化,忘記了民間藝術。而恰恰是這些被逐漸湮沒在時間長河裡的傳統文化與民間藝術,因為平時難得一見,反而成為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新”。所以“創新”不僅僅是追求時尚與流行,還應該包括迴歸傳統與民間。

從民間挖掘春晚節目素材,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來說,不管是一段地方戲,還是某種特殊的民間技藝,如果能夠有機會在春晚的舞臺上得到展示,讓全國的觀眾都看到,對於弘揚傳統文化,讓國人見識和欣賞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有利於這些傳統文化形式的傳承。其次一點,這些民間節目雖然是傳統的,是民間的,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卻是新鮮的,是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那麼對他們就是有魅力的,有吸引力的。

所以今年春晚劇組轉向民間尋找節目素材,絕對是件值得點讚的事情,說不定就找到了一條提升春晚美譽度,減少觀眾“吐槽度”的新路子,這當然是值得全國觀眾期待的。(苑廣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