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賀卡圖片推薦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1W

春節好呀,春節好呀,祝福大家春節好”。聽到這再熟悉不過歌曲旋律在大街小巷上傳開,火紅燈籠掛滿街邊,這就意味著喜氣洋洋春節已經到來啦!在這歡快節日裡,送一張賀卡寫上一句真摯祝福是最美好春節禮物,下面是春節賀卡圖片大全,歡迎參考閱讀!

春節的賀卡圖片推薦

春節的賀卡圖片1

春節的賀卡圖片推薦 第2張

春節的賀卡圖片2

春節的賀卡圖片推薦 第3張

春節的賀卡圖片3

春節的賀卡圖片推薦 第4張

春節的賀卡圖片4

春節的賀卡圖片推薦 第5張

春節的賀卡圖片5

春節的賀卡圖片推薦 第6張

春節的賀卡圖片6

關於春節資料:春節來歷

古代把一年第一天叫做元旦,又稱元辰,元日、元朔等。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宋人吳自牧所著《夢粱錄》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春節。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以孟冬之月為正月。“正”,本來當念成正大光明“正”,為什麼現在人民習慣地將“正”唸作“徵”呢?這便是從秦始皇稱帝時開始。因為秦始皇姓嬴名政,“政”和“正”兩音相同,為了避諱,就下令全國將正月“正”讀作“徵”。從此人民不再叫“正月”,而念成“徵月”。以後念熟了,一直沿傳後世。到漢武帝時,司馬遷以夏曆為基礎編寫《太陽曆》,固定以孟春之月即一年第一個月為正月。自漢朝到清未,一直採用夏朝曆法。所以,人民至今還把陰曆稱作夏曆,也稱它為農曆或舊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廢除夏曆,中國開始採用公曆,每年以公曆1月1日為春節元旦,這樣,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人民就只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而不再別稱元旦了。

據史書記載,一年一度慶祝豐收儀式起源於周王朝(公元前1121-前771年〕,這個儀式雖然是在農曆十一月間,但歷來人民都認為它是春節習俗起源。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採用曆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但農曆正月七年級為“元旦”,乃原自漢武帝定下曆法。<<爾雅>>對“年”註解是:“夏曰歲,商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圓缺一次為一月,七年級為朔,十五為望。每年開始從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傳說夏朝春節,是在相當於現在二月。西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建議創立了太初曆,把春節定在孟春正月。春節確定及變遷,也反映了我國天文、曆法發展和成熟。

農曆元旦,還有許多別名稱,如:元日、元朔、元正、元辰、正旦、新正、新春、春節等等,都是指一年第一天。

春節傳說:

很久以前在定陽山下,住著一個叫萬年小夥子。他家境貧寒,終日以打柴挖藥為生。那時候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拿不準種田節氣,常誤了時令。萬年是個有心計青年,他決心把節令定準。

一天,萬年上山打柴,坐在樹下歇息時,看到樹影移動,受到了啟發。他就制了一個日晷,測日影來計算一天長短。可是,遇上雨、雪陰天,就無法計算了。他又琢磨做一個記時器具,以彌補日晷不足。一天,他進深山挖藥,看到山上泉水有節奏“滴噠、滴噠”地響著,他開了竅。回家後,反覆試驗,最後做成了五層漏壺。從此,他測日影,觀漏水,天天如此,從不間斷。終於發現每隔360多天,天時長短就會重複一次,最長一天在夏至,最短一天在冬至。

當時天子“祖己”也為節令失常之事著急,就召集百官議論此事。朝廷節令官阿衡既不懂日月執行規律,又不潛心鑽研,見天子問起事故,就說是因為百姓做事不慎,得罪了上天,只有祈禱上天寬恕才行。祖乙聽信了,齋素沐浴,率領百官去祭天,並傳諭全國各地設臺祭天。

這下可苦了各地百姓。為修祭臺,又得服役,又得出捐,勞民傷財,怨聲載道。祭來祭去,毫無成效,時令照亂。萬年實在忍不住了,就帶上他日晷和漏壺去拜見天子。

天子傳見萬年,聽萬年講述了日月執行週期,心中大喜。即令大興土木,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日晷臺,造漏壺亭。又派12個童子服侍萬年。萬年讓6個童子守日晷,6個童子守漏壺,準確記錄,按時稟報。

萬年登日月閣後,日夜操勞,一晃三載。一天,天子派阿衡去日月閣詢問制歷情況,萬年稟報:“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聽罷,深感有理。但他是個腹內空空又心底狹窄之人。他想:如果萬年把歷制定準,天子必然定會重用萬年,到那時就不會重用我了。於是決定,除掉除掉。

阿衡找了一名刺客,讓他行刺萬年。刺客在一個夜深人靜時候去行刺。但見閣樓周圍有衛士嚴加把守,不能靠近。於是他躲在遠處樹影下,拉弓搭箭,向正在閣樓上觀星象萬年射去。一箭射在萬年胳膊上,萬年“哎呀”一聲倒在地上,眾童子急呼捉賊,衛士們立即出動,當場將刺客捉獲,送交天子。

天子問明實情,立即傳令將阿衡捉拿收監,接著登日閣看望萬年。萬年見天子親自來看望自己,非常感動,指著申星說:“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夜交子時,舊歲已盡,時又始春,望天子定個節吧。天子略加思忖,說道:“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

從此,萬年在日月閣中更加細心觀察草木麥寂榮枯,精心推算時辰,把歲末尾時積日成月潤了進去,並制定出曆法--太陽曆。那年五月,天子到天壇祭天,又登上日月閣,把祭神鮮桃賜予萬年。萬年獻上太陽曆。天子望著終年操勞萬年眉發胡須一片雪白,深為感動。下旨將太陽曆定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從此,人民也把春節稱做“年”。逢過年之時,家家掛壽星圖,象徵著新歲添壽。同時也表達了對萬年敬仰之情。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萬年。這就是春節來歷。

在我國大江南北城鎮鄉村,一般臘月過一半,就開始有年終氣息了,人民開始籌辦“迎春”年貨。各地年前市場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年貨店攤上,吃、穿、用、玩,琳琅滿目,有打上紅戳“年糕”,還有年畫春聯、煙花香燭等喜慶用品。年前市場是一年中最為豐富齊全,男女老少都爭相購買一些稱心如意商品。尤其是孩童們,每當買到鞭炮後,往往等不到過年,便開始零散著燃放,更增加了春節將至氣氛。北京有一首歌唱年終民謠: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作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去宰雞;

二十八,*發;

二十九,滿香斗;

三十日,黑夜坐一宵;

大年七年級出來熱一熱。

歌詞描繪了人民在年終忙碌情形。內容與此相似民謠,在中國各地方普遍流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