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資料2016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5W

春聯的來歷

關於春節的資料2016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東海中有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山上住著形形色色的妖怪。度朔山上有一株大桃樹,上面結滿了鮮美甜蜜的大仙桃。這棵大桃樹根深葉茂,枝幹向外伸展開來,足足有方圓三千里,樹上住著一隻金雞。大桃樹的東北面有座鬼門,世上所有的鬼都必須從那兒出人。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間作祟就派了兩個守門神在鬼門口把守,他們是弟兄倆,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還有一隻大老虎陪伴著弟兄倆。

每天早上金雞鳴唱之時,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須趕回鬼域。

神荼、鬱壘弟兄倆便在這棵樹下檢閱鬼怪。這弟兄倆守門可稱職了,專門懲治惡害的鬼怪,如果他倆遇到狠毒的惡鬼危害人間,就用葦索把他綁起來,讓那隻大老虎將他吃掉。所以,任何惡鬼都怕他們。

後來,神荼、鬱壘弟兄倆上了天庭,成了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老百姓都拍手稱快。於是,在民間,神荼、鬱壘弟兄倆成了正義和勇猛的象徵與化身。以後每逢過年,老百姓就用桃木製成板塊,約七八寸長,一兩寸寬,畫上神荼、鬱壘的像,或是寫上他倆的名字,掛在家門兩邊。人們還在門上畫虎,門頭掛上葦索,借神荼、鬱壘的威風來驅災壓邪,保佑家人一年都平安。神荼、鬱壘,成為威震妖魔鬼怪的門神。這種用桃木製作的木塊當時就叫“桃符”。現在日本人新年在門前設門鬆,親自在門媚上掛一個草繩結子,就是源自中國的這種古代習俗

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開始被秦瓊和尉遲敬德所取代。《西遊記》裡記載了這段趣事:徑河龍王和一位算卦先生打賭,結果觸犯天條,罪罰問斬。玉帝任命魏微為監斬官。徑河龍王來向唐太宗求助。太宗答應了他的請求,快到監斬龍王的時辰,他將魏微召來下棋對弈,魏微只得遵命。不料,到午時三刻,魏微突然伏在棋盤上睡著了。唐太宗暗喜,沒有喚醒他。想不到,一向敬業的魏微居然在夢鄉里靈魂昇天,將那龍王斬了。龍王的魂魄十分不滿,日夜在宮外號叫哭喊,指責太宗沒有誠信。唐太宗為此十分惱怒,弄得食不知味,寢不能安。

秦瓊、尉遲敬德兩員大將見太宗深受驚擾,便挺身而出,日夜守在宮門外面保駕。那鬼魂害怕他倆會將自己捉住,驚恐而逃。

唐太宗十分感念他們夜晚守門辛苦,保駕有功,便命宮中畫師將他倆的像畫下來,張貼在大門兩邊,結果也是嚇得龍王魂魄再也不敢出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門神了,被後代人們所尊崇。

到了以後,不僅僅神荼、鬱壘、秦瓊和尉遲敬德,一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如孫武、趙雲、岳飛等,一些神通廣大、百戰百勝的神話人物如《封神演義》中的燃燈道人等,也被奉為門神。隨著門神人物日益人間化,門神的職能開始由單純的保護門庭、驅邪避鬼逐漸擴充套件為飽含人性化的意蘊,增加了慶賀新年、祝福吉祥的內涵。

為什麼要用桃木來做桃符呢?古人認為,桃木是五木之精,是仙木,能壓服邪氣,能制伏百鬼。後來慢慢地時間長了,人們就不一定在桃符上畫神茶、鬱壘、秦瓊和尉遲敬德等人的像,而是在上面寫一些除禍降福的吉利話,如“有令在此,諸惡遠避”等。

唐朝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既不失桃木鎮邪的意味,又可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王安石的詩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正是這種風俗習慣的寫照‘後來,人們越來越覺得桃木板有些笨重,使用不太方便,開始逐漸用紙張代替,稱之為“春貼紙”。

據《宋史蜀世家》記載.到了五代後蜀廣政二十七年(946)春節前夕.五代後蜀皇帝孟和下令,讓群臣在桃木板上題寫對聯以試文采。可是,他看了群臣們呈上來所有的對句都不滿意。最終,他親自提筆在桃木板上寫了一副聯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這是我國文字記載下來的一副最早的春聯。

到了宋朝,春節貼春聯的民間習俗開始流行,但當時還是把它稱作桃符。春聯的正式命名,始於明太祖朱元璋。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特別喜歡寫對聯,不僅自己喜歡揮毫,還常常鼓勵群臣書寫。有一年除夕,他傳旨:上至公卿百官,下至士庶平民,門上必須貼春聯一副。

大年七年級,朱元璋微服查訪,看見家家戶戶文采斐然的春聯高興異常。當他行至一戶人家,發現門上沒貼春聯,便問何故。後得知這家是個屠戶,自己不會寫對子,朱元璋便根據此人職業特點,提筆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對聯、橫批“祖傳技藝”,送給了這戶人家。這個屠戶感激得直給朱元璋叩頭。

《明史陶安傳》中記載道:明太祖朱元璋“御製門帖子”送給御林院學士陶安。帖上寫道:“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成為當時最有名的一副春聯。

由於朱元璋的倡導,春節貼春聯的習俗越來越盛了。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人臘月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

清朝時,文人墨客常常寫了春聯拿到集市上賣,或在集市上根據顧客的需要來題寫。現在每到臘月,街上也張掛著各種內容的春聯供人們選擇,尤其在農村集鎮,此俗更是長盛不衰。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人認為,窮年也好,富年也罷,貼上春聯.就等於貼上了喜慶,希望來年的日子愈過愈紅火。

到清代,春聯的水平有很大提高。相傳清朝乾隆皇帝遊江南的.時候,有一天經過南方一個口日通州的小鎮.他想到河北省有個大地方也叫通州,於是就寫了一副對聯的上聯,並讓他的隨從侍臣對下聯,他這樣寫道: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這下可把他的隨從們急壞了,對了很多下聯,乾隆都不滿意。後來,一位小隨從發現通州這個小鎮當鋪比較多,他就對了一句:“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乾隆大加讚賞,認為這個小隨從聰明伶俐,是可造之材,當即御命給他加官晉爵,連升三級。由此故事可知,清朝時期,春聯已經很盛行了。

春聯的種類很多,有門心、框對、橫批、斗方、春條等.採用哪種春聯,多根據使用的場所來定。春聯的內容也豐富多彩.如灶臺上貼上“紅火通山洞.青煙透九霄”,別有趣味;牲口棚裡貼上“槽頭興旺”,主人的心願便已一目瞭然。有的地方農村還用紅紙寫一個“酉”字貼在家裡器物上,“酉”為白虎的代稱,有驅妖、鎮邪的含意,春節貼個“酉”字,表示祈求平安、驅除邪惡、豐衣足食的願望。

春聯的橫批是貼在門口上方橫媚上的,它和門對組成一個整體,舊時一般只寫四個字,如“富貴吉祥”、“江山萬代”、“五穀豐登”、“加官進祿”之類。

總之,“新年新月過新春,紅花對子貼滿門”,人們紅紅火火地度過一個歡樂的節日。迎接一個更新的歲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