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春節的習俗作文九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的習俗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春節的習俗作文九篇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1

眾所周知,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我們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節日之一——春節。

據史料記載,春節早在舜帝時代就存在了,不過當時只是用來做祭祀的一個日子,還算不上什麼節日。直到漢武帝的“太初改歷”之後,春節才被真正定在了農曆一月七年級。總共算起來,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

春節以前叫作“過年”。稱為“春節”,則是近代的事。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成立了“中華民國”後將公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將農曆正月七年級定為春節。但其實春節從臘八就開始了。

春節的習俗很多很多,買年貨、寫春聯、放鞭炮、做年糕等等,應有盡有。但最具有春節氣氛的,還屬放鞭炮了。除夕夜裡,家家戶戶都會拿各式各樣的鞭炮出來燃放:二踢腳、竄天猴、摔炮……,各種各樣的鞭炮聲在除夕夜裡迴盪著,那漆黑的天空上頓時綻放出了好幾朵“鞭炮花”,色彩豔麗,宛若天仙下凡。

宋朝時期,大詩人王安石曾寫過這樣一句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詩讓處在現代的'我也感同深受。春節的時候,除了放鞭炮外,第二件大事就是貼“福”字,掛對聯。貼“福”到底象徵著什麼呢?當然是寓意幸福安康!不過有人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乾脆將“福”字倒了過來,象徵“福氣已到”,以圖大吉大利。

在春節,吃團圓飯也是一種團聚的方式。除夕夜,家家的廚房酒菜飄香,不管是遊子還是外地工作者,除夕夜那天必須回來吃這頓團圓飯,除非萬不得已。所以,每家每戶都顯得很熱鬧非凡。

是啊!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歷代族人的瑰寶,它像明珠般璀璨,像鑽石般珍貴。可想而知,我們在之後的年歲裡,無論如何都要將它傳承下去!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春節終於來了!街上熱鬧非凡,每個地方有著各自的特色。你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鐵衝過春節的習俗。

每到春節的上午,家家戶戶的人都忙不過來。他們在忙什麼呢?當然是在貼春聯啦!春聯都是紅紅火火的,都代表著吉祥幸福。門上貼著春聯則有春味,無論再美的房子,就在春節不貼春聯,那也不顯得十分美觀。

聽!“啪啦啪啦——”這聲音十分美妙,它唱出了春節的喜悅與熱鬧!你再仔細看,只見眼前一片紅。就像一群紅孩子在活潑亂跳。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什麼了。

每到春節的中午,家家戶戶的人都會敬神(一般都是敬死去的親人)一般敬神都要放置三碗飯和一些菜,然而這些菜不能是被吃過的,要不然是對神的不敬。

每到春節的下午,大家都要到墓碑前掃墓,都是懷著滿滿的孝心來看望親人

每當春節的傍晚,家家戶戶都有除夕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年夜飯開始,這頓飯得慢慢的`吃,大家邊吃邊聊家常話,老人們最遵守這個規矩了,他們一吃就吃到深夜,而我們這些孩子們則耐不了性子,就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爆竹,傳來的歡笑聲把除夕推到了高潮。

吃年夜飯時,則少不了這兩樣菜:一樣是年糕,它是過年中最有代表性的食物,它也是我的最愛,因為它很甜。還有一樣是魚,“魚”和“餘”的諧音一樣,是象徵“吉慶多餘,年年有餘......”

一時間,鐵衝的過節習俗說也說不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那歡迎你來到這裡,等你來到這裡時,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3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兒過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陣陣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誦起了王安石寫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吃過早飯,全家人忙著殺雞,殺鴨,準備年夜飯。最有趣的是公雞去毛之後,唯獨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我便懷著好奇的心情便去問奶奶:“奶奶,為什麼要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說:“這三根羽毛象徵著人們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這激情和對祖國的.春節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說:“哦,原來是這樣。”

奶奶又說:“把這隻雞放進盆裡,再加上一根大蔥端著去廟裡祭拜,許上願望,希望來年的牲畜能夠更加興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著蒸壽糕,爸爸在一旁幫忙碌著,並不斷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擺上一個“壽”字,這才知道這是為外公祝壽準備的。

晚上,家家戶戶包餃子,這種餃子的原料不是用麵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餃子必須要包甜的或鹹的陷,放在鍋裡炸後才能吃,吃在嘴裡彈力十足,有嚼勁,回味無窮。

吃完餃子,過了一會兒,一顆煙花飛向空中,瞬間爆炸,那爆炸的煙花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的花瓣。看著這些美麗的煙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要喝糖水,我便去問爸爸:“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為什麼總要喝糖水?”爸爸說:“因為這樣可以讓親朋好友之間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們快快樂樂的過新年。”

這次回老家收穫很大,因為我瞭解了很多習俗,使我和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入。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溝通,從中獲得快樂。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4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一)

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春節正悄悄地向我們走來,大街小巷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息,各個商場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子們手裡都是大包小包的,臉上洋溢著節日快樂的笑容。

過新年我最高興做的事就是貼“春聯”呢!“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媽媽特別吩咐我,讓我去找幾對春聯,貼在我家門上。於是,我找到了兩對春聯,我大聲讀道:“喜居寶地千門旺福照家門萬事興”還有一幅上面寫著:“春風春光春意正人喜人樂人自高”媽媽說春聯都是吉祥話,是人們祈求在新得一年裡能過上快樂>幸福的日子。我們全家一起裝飾屋子,在客廳裡,我掛了一個紅豔豔的小燈籠,爸爸又在別的屋子裡掛了些五光十色的小彩燈,一閃一閃,一亮一亮,有的是小>禮物形的,有的是花骨朵形的,還有的帶著細細的尖兒。它們有的紅豔豔,紅得像冬天的糖葫蘆一樣,有的黃澄澄,黃得像>秋天的樹葉一樣,有的綠油油,綠得像夏天的小草一樣,有的.粉嘟嘟,粉得像春天的丁香花一樣,屋裡很美,我的準備工作終於結束了。

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便準時地圍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津津有味地看著。晚會的節目豐富多彩:相聲、小品讓我們捧腹大笑;唱歌、跳舞讓我們跟著載歌載舞;魔術、雜技讓我們嘖嘖稱讚。晚會進入了高潮,“噹噹噹”十二點鐘聲敲響了,瞧,外面成了煙花的世界。窗外簡直是火樹銀花,格外絢麗。看那千姿百態的煙花多美呀!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滿天繁星”,有的像“龍飛鳳舞”多麼像一個“空中花園”!這些煙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點綴得五光十色。我和弟弟也迫不及待拿著煙花跑到屋外,我們先拉了一鞭,在鞭炮聲中,我心想:“新的一年來臨了。我暗暗地許下心願,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我的學習成績能更進一層樓。

大年七年級,我們就開始走東家串西家地拜年。拜年也可以為我們攢點壓歲錢。先是向爺爺奶奶拜年,祝爺爺奶奶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然後,爺爺奶奶就會說真乖,就開始拿壓歲錢。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二)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

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 ,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三)

春節踏著農曆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裡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昇。

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餚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徵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這喜炮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著,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猶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許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溫暖吧。愛火就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5

承德

承德一帶的春節實際上是從臘月開始的。臘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戶戶均要熬粥,稱臘八粥,一來紀念釋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來喜慶五俗谷豐登,這天市場上開始上市年畫、爆竹、肉類等。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掃庭院,這一天被稱為"過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擺酒宴,祭灶王爺。臘月二十五開始張貼春聯,喜慶氣氛越來越濃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團圓飯、包水餃,備冷拼,到凌晨12點時,鞭炮齊響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大年七年級互相拜年,共歡同樂,八年級請姑爺、姑娘回門、九年級會親家,初四會朋友,初五春節高潮結束。正月十五上元節,也稱元宵節,人們耍龍燈、舞秧歌、踩高蹺、玩獅子、晝夜盡歡。正月十六以後,各行各業開始按部就班,恢復營業,春節至此結束。

邯鄲——除夕扔愁帽

古趙京都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著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和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牆旮旯裡,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時燒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相傳,這一習俗,起自戰國末年。秦始皇打敗齊、楚等國,派大將章邯出兵趙國。趙國軍民堅守陣地,英勇抵抗,給秦軍以重大創傷。秦將章邯大怒,攻破趙國都城邯鄲後,對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婦孺,房不分官商民賈,大肆燒殺擄掠。趙國人為了逃避秦軍的殺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離鄉,四出逃亡。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規定了統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趙國人不忘亡國的奇恥大辱,每當夜深人靜,就紛紛把秦王規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時的邯鄲已在秦的統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橫遭殺戮。從此,趙國人對秦王更加怨恨。他們為了避免無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換舊為名,把頭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說是驅趕一年的晦氣,扔舊愁、迎新喜。官府也就無可奈何了.

久習成俗後來,秦國雖已滅亡,邯鄲人並沒改變習慣,把它作為一種地方風俗,稱之為“扔愁帽”,流傳至今。不過,今人扔帽,已沒有當年的憂愁,而是把它當作一件應景的樂事了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6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過春節有很多習俗。例如貼春聯,喝屠蘇酒,燃爆竹,包餃子等等。今年過年我是在外婆家過的。而外婆家這裡還有點元寶的習俗,就是在房子的.四周點上一個個白色圓形的圖案。

所謂點元寶,就是隻要拿一個裝了石灰的網子往下一碰,形成一個圓。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還是有困難的。媽媽告訴我,點的元寶要在同一個直線上才好看。我自以為點的很直,其實弄得歪歪扭扭的,單看不怎麼樣,可連起來看,還是有特色的。

媽媽講,點元寶的習俗跟敬財神一個意思,都是祝願新的一年財源滾滾,我很喜歡點元寶,希望新的一年爸爸媽媽廣進財源,這樣我也可以多增加些新玩具了。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7

春節就是農曆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降臨,永珍更新,象徵著一年的開始;標誌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是因為通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絡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春節的慶祝活動,從農曆正月七年級開始到農曆正月十五,一連15天。

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

歷代皇室慶祝“春節”的場面往往反映出那個朝代的'強盛、穩定與繁榮,國家越富強,慶祝儀式就越隆重。

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日前把住家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寫上吉祥聯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

春聯在我國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徵吉利的

“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牆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聲聲三羊開泰羊群來 鞭炮陣陣萬馬齊喑馬兒過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8

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箇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曆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曆年八年級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裡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裡裡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曆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曆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面對著兩個方面的討錢重壓。不過按慣例,討帳、討債只討到除夕為止,新年裡是不能討的,否責自討“晦氣”,於已不吉利。因此對躲帳、躲債者來說,除夕是最後一關,如逃過此關,明年又當別論。於是他們一直與討帳、討債者周旋,千方百計度過這除夕之關:“百孔千瘡債主來,毫無打算又難回。我今只好登臺避,躲過今曉就甩開。”

不過除了上述那樣的貧困者之外,從總體來說,新年來臨,大家不免都異常的喜氣洋洋、興高采烈。在經過前述的種種準備以後,天天盼望的除夕終於來到眼前,新年的慶祝也就進入了高潮。

除夕之美在日落。是晚,各家長幼齊集戶內,即使是遠出在外者,也要儘量在此前歸家與家人一起過年。大家在燈火下團坐一起,同吃“年夜飯”,邊吃邊喝,說說笑笑,這頓飯時間延續較長。這是一年辛苦到頭的盡享天倫之樂,故名曰“閤家歡”。

此夜緊接新年,所以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後,不去就寢,圍爐守歲。也是邊說邊笑,邊吃雜食。大家不會覺此夜夜深更長。到子夜時,有一些人還會往城內廟中爭燒“頭香”。

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後少幼齊向家長拜年,家長向小孩散給年前已準備好的壓歲錢,這是小孩們唸叨已久的盼望,至此總算歡天喜地地到手入袋。接著開門放爆炸迎新,鄰里相見互道新禧。

自七年級以後各日,便是親戚朋友往還拜年之期。客來多攜禮品,待客必請喝“元寶茶”,是為茶內放上青果或茶蓋頂置青果一枚。還用金漆盤裝果品獻客,口中則說“恭喜多如意”。又必請吃酒飯。其時長輩凡見幼輩皆要送壓歲錢,這對經濟拮据者來說,不免是不小的負擔。不過此類拜年之風,至清末上海已見簡化。交往多者出外拜年,往往不進門內,僅投一名刺,權作已來賀年,這樣便可省卻應酬和開銷:“換得桃符樣色新,衣袍短套到門前。何人最怕腰頻折,投刺匆忙當賀年。”

新年中除相互走動各表賀年外,其餘時間就是以各種各樣的行遊、娛樂活動來“歡度”了。有外出遊逛的,最多去的地方是城隍廟以及相連的西園(即豫園):“新年無事快逍遙,行過園中九曲橋。忽聽兒童齊拍手,誰家鷂子半天搖。”不過自近代租界闢設後,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場魅力無限,也成了新年的一個遊樂好去處,特別是對住在洋場外面的人:“城中人愛洋場去,城外人爭入廟園。同時一般看樂意,大家相喻在無言”;又有出外看戲、聽書、喝茶的。開埠後上海洋場內外淫風很盛,還有一些人便藉此期作豔遊,於是忙壞了各處的煙花場:“新年氣象鏡新磨,擲得金錢疾似梭。楚館秦樓千百所,果盤開處笑聲多”;當然,的人常逗留家中,室內之樂自可尋得,如邀親招友大築“方城”,擊鼓彈琴、自拉自唱等:“美食鮮衣樂歲更,倩人投刺藉通名。各家閉戶停三日(指商家),不是牌聲即鼓聲。”

到正月初五日,為財神(俗稱“路頭神”)誕辰,各地都有“接財神”、接“五路財神(取東西南北中五路之意)”、“接路頭神”之舉。財神統“財”,人人有關,尤商家開業為財,故他們的慶祝最為起勁。上海早就是東南繁華的大商邑,商肆隨處可見,初五慶祝之特別鬧猛也就可想而知的了。商家接財神多供三牲:生豬頭、鯉魚、雄雞。鯉魚者,諧音“利餘”,特別受到。早在街巷 巷中來自農村的鄉人,向各家兜賣新鮮鯉魚,鯉魚又被稱為“元寶魚”,故被稱為“送元寶。”

初五子時,商家堂上正中掛起趙公元帥的新像,除三牲外,其餘供品極為豐盛。香燭燃起,光耀滿堂。接著在戶內外大放爆竹,此起彼伏,闔城轟響,聲震百里。且連續不斷,其聲、勢之烈竟過於七年級正日的天明:“爆竹相連不住聲,財神忙煞共爭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終於到了十五元宵。十五月滿,正好合團團圓圓之意,是為大吉大利。此日每家必吃“元宵”,即湯圓,也是取團圓、吉利之義。但元宵之盛還在於“燈”,所以又名“燈節”。是日家家戶戶、各店各鋪懸燈門前,寺廟、園林、廣場等公共處所,更是大張燈綵。日落後萬燈齊放,連片連城,紅光耀天。燈綵造型五花八門,有各色花燈,各種植物燈、動物燈、人物燈、故事燈等,滬地最常見的有兔子燈、元寶燈、走馬燈,最大、最精彩者為“龍燈”:龍身有首有尾,鱗片閃爍,共長9節,下承以長柄,由舞龍者操持。又由專人持大珠般的“滾燈”,與龍身周旋、追逐,甚至打鬥,它們共舞行於滬城的大街小巷中。

屆時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出外觀燈。城隍廟及西園又是一個活動的中心點。是處亭臺樓閣遍飾燈綵,內外通明。園中大假山高巖處,還燃放花筒煙火,最為吸引人。來此的觀眾摩肩接踵,個個笑逐顏開。這燈節除看燈外,領略的還是一種特別的“人氣”:所謂“十里珠簾都不卷,看燈人看看燈人”,便是那種獨特的意境。元宵夜之鬧猛一直要延至夜深,待燈闌興盡,眾人始慢慢步回家。一種說法,這天正好還是灶神歸來之日,那麼回家正好將這位灶老爺接住。

在即將到來的黎明晨曦中,這一年的春節之慶到此落下帷幕。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9

今年的春節,與往年不同。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的臉上多少添了一些愁容。不過,人們依舊歡歡喜喜,迎接新春的到來。

大年三十的年夜飯,是我們家最歡喜的一晚了。媽媽把姥姥接到我們家一起吃年夜飯。我的姥姥是個勤快人,還沒聊幾句,就去幫著奶奶準備年夜飯了。在我們家的年夜飯裡,餃子是最特殊的。奶奶每次都會下一大鍋餃子,這些餃子裡只有十個是有錢的,其它餃子裡放的要麼是年糕,要麼是栗子……只要吃到一枚錢幣,就會獎給這個人一百塊錢。因此,全家人都充滿期待。今年,爸爸很幸運,第一個吃到了錢幣。接著,我也吃到了,媽媽也吃到了……在家人的歡聲笑語中,這一年的年夜飯就吃完了。

接著,我們一家人會圍在一起觀看春晚。我們時而聊起家長裡短,時而品評精彩節目,時而轉發著手機裡的祝福。

這時,媽媽突然問我:“你知道為什麼每年都要看春晚到很晚嗎?”我搖搖頭說:“不知道,為什麼呀?”媽媽說:“因為呀,古時候有一隻大怪物‘歲’,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出來找吃的,一開始,他還只吃動物,漸漸地,他開始吃人了!人們為了不變成他的盤中餐,就家家戶戶聚在一起,晚上不睡覺,有時幾個人還一起去放鞭炮,嚇嚇他。直到他走了,人們才散了。”“哦,原來是這樣,怪不得是‘爆竹聲中一歲除呢’。”我笑著說。

是啊,“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歡喜的`年夜飯後,在一陣陣的爆竹聲響後,曾經的一年也就離開了。

一年又一年,每一個新年也會變成舊的而離開。而一直伴隨在我們身邊,這份歡喜的年夜飯不會變,這說笑著的家人不會變,永遠團圓在一起。

作者:姜玥暄,青島市天山國小六年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