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傳說作文集合10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6.1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的傳說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重陽節的傳說作文集合10篇

重陽節的傳說作文 篇1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作文:重陽節的傳說650字。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650字作文《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作文:重陽節的傳說650字》。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樑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裡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重陽節的傳說作文 篇2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恆景訪遍名山高土,終於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於收留了恆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地”仙長送了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

恆景回到家鄉,九月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恆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幾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傳下來。

重陽節的傳說作文 篇3

據記載,九月初九之所以叫“重陽”,乃是因為《易經》以一、三、五、七、九為天數,即陽數,二、四、六、八、十為地數,即陰數,其中“九”又稱“老陽”。九月九日因其月份、日數均為“九”,故稱“重陽”,又叫“重九”。

漢魏時期,這個節令的解釋及民間風俗就已經形成。魏文帝曹丕在《與鍾繇書》中言:“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重陽登高大約起於漢代,據《荊楚歲時記》記載:魏晉南北朝時,“九月九日,四民並藉野宴飲。”

隋人杜公瞻在註文中說:“九月九日宴會,不知起於何代,然自漢至宋未改。”漢唐時期重陽節有到野外登高的風俗,因此,漢唐時期的人們常常在這一天舉行野宴。可以看出,晉代是相當重視重陽節的。

但是,重陽節被正式確立,卻是唐朝的事情。唐代,大臣李泌奏請皇帝,正式確立重陽節,官方佈告民間重陽節為“三令節”之一。正是因為唐代官方正式確立了重陽節,這一節日才在民間被大肆推崇並流行起來,節日的風俗沿襲了漢晉以來登高、飲酒、採茱萸等傳統。

宋明以後,重陽節的'活動代代相傳,到了清代,重陽節的風俗盛行不衰,舉國上下歡度重陽。

重陽節到了今天,仍然很受重視,只是現在的人們,更多地將這一節日用到了老人身上。

重陽節的傳說作文 篇4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中國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樑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裡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在中原人(中國)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重陽節的傳說作文 篇5

重陽節是我國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的稱呼同古老的《易經》有關,《易經》中八卦以陽爻為九,所以將“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月是九為陽,而日也是九為陽,兩九相重為重九,兩陽相重為重陽,所以九月初九既稱“重九”,又稱“重陽”。漢末曹丕在《九月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與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在我國很早就已成風俗。《武林舊事》中說,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陽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明代皇宮從九月七年級就開始吃重陽糕,初九重陽,皇帝還親自到萬壽山登高。清代,皇宮御花園內設有供皇帝重陽登高的假山。在民間,早期以登阜城門外五塔寺和左安門內法藏寺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薊門煙樹(德外土城)、八大處等為多。據《燕京歲時記》載:凡登高,必“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在重陽節日裡,相對於宮廷,民間活動內容要更豐富一些,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陽糕等等。

關於重陽登高,有一個傳說:相傳古時候,汝南縣有個叫桓景的人,有一天遇見一位白鬚飄胸的仙翁。仙翁對桓景說:“你家九月九日有大災難。你趕快回家,叫家裡人做彩囊,裡面裝上茱萸,掛在手臂上,一同登上高山,再喝點菊花酒,就可以消除災難。”桓景到九月初九都照辦了。當晚回家一看,大吃一驚,所養的牲畜全都“暴死”。此事很快傳開。此後,每逢九月初九,人們就紛紛插茱萸、帶菊花酒外出登上高山。久而久之,成為習俗。《千金月令》說:“重陽之日,必以餚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遊。賞菊以暢秋志。”東晉詩人謝靈運為了登高的方便,還自制了一種前後裝有鐵齒的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後齒,人稱“謝公屐”。

這一登高傳說,現在看來當然是不可信的。不過從中卻可以看出古人懷著一種美好的願望,即如何避禍消災、健康長壽。因為重陽節正值天高氣爽的季節,人們登高遠眺秋色佳景,心曠神怡,而登高本身就是一種有益的體育活動。菊花酒飲後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茱萸可以驅蚊殺蟲,入藥可治遺的精、腹瀉、嘔吐和便祕等症。古人把重陽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同消災防病聯絡在一起了。

自古至今,重陽就是文人筆下的常客。大詩人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軍詩》中寫到:“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雲,造化群山嶽,瞭然楚漢分。”王維則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吟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句真切地描寫出重陽登高活動和詩人與親人深厚的情誼,廣為後人所傳誦。

重陽節的傳說作文 篇6

很久以前,汝河有一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折磨。

一場瘟疫奪走了恆景的父母,恆景決定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他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打聽到一座山上有一位無所不能的仙人,於是,他長途拔涉,終於見到了那位仙人,他把來找仙人的原因告訴了仙人,仙人聽了很是憤怒,決定教他武藝。

一天,仙人跟恆景說:“過幾天就是九月初九,你的武藝也學成了,去為民除害吧!”說完送了一包茱萸和一盅菊花酒,還有一把寶劍。

九月初九的早晨,恆景帶全部百姓到了一座山上,並給每人發了一片茱萸和一杯菊花酒。隨著一聲怪叫,瘟魔破河而出,忽然,瘟魔聞到了一陣茱萸和菊花酒的香氣,臉色大變,這時,恆景拿著寶劍向瘟魔衝去,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從此,九月初九蹬高避疫的風俗就這樣年復一年的流傳下來了。

重陽節的傳說作文 篇7

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 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 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 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丟擲,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傳說作文 篇8

大家都知道在重陽節那天出遊賞秋、登高眺遠、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那麼你們知道關於重陽節的傳說嗎?

傳說東漢時,汝南縣有個叫恆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來了。汝河有一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那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折磨。瘟疫奪走了恆景父母的生命,他自己也差點因病喪了命。病癒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定出去拜師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高山名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難險阻和路途遙遠,在仙鶴的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他,並且交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他一包茱萸葉、一蠱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杯菊花酒,做好了降魔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在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就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講完了這個故事,大家明白了為什麼要插茱萸、登高了吧!

重陽節的傳說作文 篇9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節的傳說作文 篇10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一年後,恆景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斬殺瘟魔。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香,便戛然止步,昏昏沉沉的轉起圈來,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

回憶去年的重陽節,我們一家都來到龍山公園去欣賞菊花展,那陣陣撲鼻而來的香氣和多姿多彩的菊花,還存留在我的腦海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