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重陽節的作文四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17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重陽節的作文四篇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重陽節,我六點多就起來了,把我上次參加健身操比賽時買的化妝品裝好,準備拿給在晨運的媽媽。下到樓下走到江邊,媽媽正站在一群老人當中做操,就著節拍全神貫注的在摔手、扭腰,精神矍鑠。我站在旁邊靜靜的看了一段時間,媽媽才看見我,走了過來,我告訴她,這個是腮紅,這個是粉底,還有口紅,她還問了一句,沒有眉筆嗎?竟然還知道要用眉筆!

媽媽兄妹四個,媽媽是大女兒,下面是三個弟弟,外公在媽媽年少的時候就因病逝世了。媽媽小的時候要幫忙照看弟弟,大了要幫忙農活,三個舅舅都上學了,只有媽媽不能上學。在少年的時候政府創辦“掃盲”夜校,媽媽去了一小段時間後,也因為要點“油燈”被外婆阻止了。媽媽在說起這些住事的時候,一臉的悵然和無奈。我也憐惜年幼時的媽媽,彷彿看到媽媽在黑暗的夜晚站在屋簷下,看到著別人家的大人和孩子提著“油燈”從跟前經過去上夜校時那種無奈和心酸。 因為沒有文化,媽媽一直都做著體力工作直到退休。可能是因為年少時的困頓和缺少關愛,媽媽也不是一個善於表達感情和高情商的人,但卻一直都是一個很“自立”的老人,在情感和事務上都不過多依賴子女,她也有自己既定的生活程式不喜歡別人打擾。只要身體允許,每天都在積極的鍛鍊身體。媽媽在去年做了一個手術,過後我覺得媽媽有了一些變化,對子女的牽掛多了。

在家裡的孫輩都長大後,媽媽的生活豐富起來,每天到老幹活動中心去,打打麻將,打打乒乓球,參加老年合唱團,她最喜歡也最重視的是合唱團,絮叨得最多。每天拿著放大的`歌譜,戴著眼鏡,一個字一個字的學,一句句的學唱,還說學會了很多字,也真夠不容易的。我今天拿給她的化妝品就是重陽晚上表演的時候要用的。上個星期我過去的時候,她把演出服拿給我看,玫紅色的上衣,黑色的長裙,上衣的襟邊還訂上兩朵鑲金邊的花。有一次我去老幹中心找她的時候,她正在跟老師學唱歌,她很高興的告訴旁邊的老人:這是我小女兒,那些老人七嘴八舌的說,很年輕哦,長得挺高嘛,好像我是剛剛成年的孩子。在一群老人面前的我,大概看上去也是意氣風發,青春正好,也是能讓媽媽自豪的。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我們約了劉劉和奔奔全家一起去天姥山登高。

下山的時候,路很陡。媽媽在後面提醒我們不要跑太快,這樣容易摔倒的。可我們一點兒也沒聽進去。

我在前面慢慢地走著,劉劉、奔奔緊跟在後。劉劉想超奔奔的”車“他們兩個擠來擠去,奔奔嚇得大喊:”劉劉!不要擠我啊!“劉劉不聽,終於把奔奔給擠的滑倒了。奔奔差點哭了。劉劉還說:”誰叫你不讓我呀。我一聽,轉過來看怎麼回事,誰知腳一打滑我也來了個四腳朝天。劉劉得意的說:“你們真不中用!看我連一跤也不摔,哈哈。”就在他最得意的時候。沒注意腳下的小石頭。腳一絆,重重的撲倒在地。:“啊!好疼啊!”他眼淚都出來了。

可是,我們的跌跤還沒有結束呢。

下山後,沿著彎彎的小河邊上的小路去停車場時,我和劉劉手拉手,有說有笑地走著,不知不覺我們就走到河沿邊上了,劉劉腳下一滑撲通一聲掉進了水裡。走在後面的爸爸大喊一聲:“啊!”就跳進水裡一把把劉劉拉了上來……劉劉站在岸上半天沒回過神來。他像一個木頭人一樣站了一會兒然後說:“河水好冷、好冷、”我看了哭笑不得。

今天真是一個跌跤的日子,好玩吧!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很久很外以前,有一條河,裡面有一隻瘟魔,那隻瘟魔每到九月九日就會出來,也不知害了多少百姓。終於,有一個叫桓景的人忍不住了,他想去學本領打疸魔。

桓景剛收拾好東西。突然,有一位老人走出來說:“想去學本領,就要去找大仙費長房。”桓景聽了就去找大仙費長房。

到了門口,只見大仙費長房在房子裡,桓景請求大仙費長房教他本領。大仙費長房把門關上了,桓景就從早上一直等到中午,又從中午等到了晚上。桓景又累又困,可是桓景又想起了村子裡的人還在等著他,他又打起了精神。

第二天早上,門開了,大仙費長房看見桓景還在那,便決定收他做徒弟。

又快到瘟魔出沒的時候,桓景就帶了一包茱萸葉和一罈菊花酒,就告別師傅回家了。桓景對大家說:“都躲到山上午,把茱萸帶在身上,再把菊花酒喝了,瘟魔就不會靠近的。”

瘟魔出來了,四處望了望,看見人們在山上,就衝了過去,剛走一半,就聞到了香味,瘟魔大叫著跑進了村子。突然,桓景跳在了瘟魔前面,倆人打了起來,桓景把大仙費長房教他的武功都用了出來,桓景三下兩下就把瘟魔打死了。

從此以後,人間就安全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惠州民間的紙鷂,已非本來面目,多為四方平面,帶一尾巴,其形狀與民間所貼門神、神位相似,故疑為神狀風箏的一種簡化。在惠州民間,風疹製作極為簡單,採竹一枝彎曲,一支直豎,撐住一張四方紙,貼上尾巴調好線,即可放飛。有一種不帶尾巴,四方狀紙稍大,稱“阿婆鷂”,以放飛時平穩、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狀的紙鷂也偶而有之。

重陽這天,人們多伴以凳高,於街道和曠野處放飛風箏,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壯觀。

按我國的傳統習慣,放飛風箏多在清明。重陽放紙鷂可說是惠州民間特有習俗。其來由無從考究。但從惠州的領南氣候觀之,時間上似乎頗為恰當。清明前後為雨季,春雨不斷,這時顯然是不適合於放紙鷂的,而重陽前後秋高氣爽,勁風不斷,人們按傳統習俗要登山登高,進行戶外活動,此時放紙鷂,天時地利人和,是頗多為適合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