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重陽節優秀作文錦集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6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優秀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重陽節優秀作文錦集7篇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1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忘記了哦!”

走在中關村市場,不時的詢問一些朋友今天重陽節怎麼過。大多的人卻陷入了這種驚訝、茫然的狀態。說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的重陽節,也是第19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溫馨的節日。然而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黃金甲正隨著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關村廣場我遇到了一位正拿著報紙找工作的小夥子,他對報紙看的非常執著,還不時的用筆點點畫畫。年輕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話下的,可這位小夥子卻深深的被失業的圈子套住了。他對我說這麼一句話,“工作都沒有,吃飯都是問題了,那還有心思登高望遠,月飲菊花酒呢?既是對親人的思念這時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裡罷了。”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家鄉,重陽節雖沒有什麼山珍海味,然而插茱萸,吃餈粑是非常普遍的。只記得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奶奶就會宰殺自己養的雞鴨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們前來享用。其實反哺之情,人人都有。然而有多少人能體會此時的父母親自宰殺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實用意呢?一對坐在家樂福門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爺、老太太,他們攜著手,顯得無比的親近。他們對重陽節有這深厚的感情,子女們成天忙於工作,他們只有兩個字“理解”。今天購點好東西,晚上等他們回來吃個團員飯。非常多人不知道父親節,也遺忘了母親節。更多的人也淡忘了今天的重陽節也是老人記節。一句問候,一個不長的電話他們都會會心的甜蜜一笑的。

中關村,市場裡面忙忙碌碌,氣溫比外面的要高的多,然而感覺並不是非常舒服。他們有的坐在櫃檯,有的站著拉客,有的高聲吆喝。等等的。總之顯得格外的匆忙。

“今天是重陽節,沒有帶孩子,老人出去溜達啊?”

“哪有時間啊!工作這麼忙,生意又這麼慘淡經營的,也沒心思。”這是一位在中關村幹了八年的朋友和我說的感到無奈的一句話。

禮拜一,中關村按道理也是一個比較安靜的時段。只是“九九”相對來說有點過於冷淡和平靜。我從E世界到海龍,從海龍到科貿鼎好再到太平洋,一樣的平靜,也一樣的“忙碌”。只不見有關“九九重陽”的促銷活動。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2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我國古代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漢初期,但其名稱見諸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古老的重陽節風俗雖多,但主要是登高、插茱萸、賞菊和飲菊花酒。

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據西漢時的《長安志》記載,京城長安城外專門築了一個高臺,每逢重九,帽子上插著茱萸的人們紛紛登上高臺,遊玩觀景非常熱鬧。到了三國和晉代,登高活動更為普遍,歷代詩人留下許多“重陽詩”、“登高詩”。詩人李白寫道:“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雲,造化闢山嶽,瞭然楚漢分。”

登高之俗始於西漢,劉歆《西京雜記》雲:“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並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

重陽前後,菊花盛開,賞菊飲酒便成了節日另一重要習俗。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用菊花泡的酒,既能防止疫病,又可益壽延年。每逢節日,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特別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

王維詩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為後世所稱誦。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3

重陽節這天恰逢週日,我們一家陪孩子的爺爺奶奶一起去參加市裡舉辦的離退人員書畫展,路上正巧碰上鄰居高伯和徐伯也正前往文化館去觀看展會。遠遠地就見兩位老人一邊輕快地走著,一邊還在激烈地討論著什麼,直到女兒跑到兩位老人面前向他們問好時,兩位老人才停下正在討論的話題。

“徐伯、高伯節日快樂啊。”我們由衷地向兩位老人送上節日的祝福。兩位老人似乎在家門口以外的地方遇見鄰居的我們很是意外和高興,驚喜中忙不迭地搶著迴應道:“呵呵,節日快樂啊,呵呵,節日快樂!” 兩位老人像小孩子似的,因為搶著回答聲音聽起來象重音,以至於惹得身邊的女兒咯咯咯不禁笑出了聲,老人見狀也慈祥地跟著笑了起來,一邊摸著女兒的頭自我解嘲般地說著:“呵呵,小傢伙笑爺爺老了,搶著說話不著路了吧?呵呵。” 女兒連忙調皮又善解人意地解釋道:“不是的,是這路上地方大,爺爺說話有迴音。” 聽了女兒的解釋,我們大家一起開心地笑了起來。

“你看你們這多好啊,星期天、過個節可以一家人聚在一起,退休後兒孫繞膝,摸得著、看得到。” 鄰居高伯羨慕地說道。

“是啊,這才是真實的天倫之樂,你說這時代發展了,交通也便利了,生活也富裕了,一家人在一起的光景倒成了讓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徐伯這時也頗有些傷感地附和著高伯說道。

“高伯、徐伯現在不比過去,網路、交通都發達,外面的孩子回來看你們或你們去他們那裡都很方便,您還隨時可以通過電腦視訊或手機見個面、通個話。”我趕忙安慰兩位老人說道。

徐伯和高伯是兒女親家,退休前都在政府部門工作,高伯的女兒和徐伯的兒子現在都在鄭州一家外企工作,也許是平時工作太忙,加上孩子上學,儘管鄭州離我們這座小城也就是兩個半小時的路程,但很少見他們能逢週末或短假回來。老人沒退休前,自己各有各的事,倒也不覺著怎樣,退休後,時間多了,日子閒了,孩子們不在身邊就覺得心裡沒了著落。正當我在心裡分析著這兩位老人傷感的原因時,只聽高伯又說道:“閨女,你說現在這電腦、網路、手機的廣泛使用,是好還是不好?自從有了手機和網路,朋友少了面對面的交往、親人少了心與心的溝通,整天不是電話聯絡,就是網路視訊,人與人之間都變生分了,我看不太好!”高伯看似在問我,又像是自問自答,還沒等我想好該怎樣回答他,徐伯又接著說道:“是啊,如今年輕人寫點東西用電腦、讀書看報用電腦、買個東西用電腦、上班辦公用電腦、聊個天用電腦,甚至下棋打牌也用電腦。整天趴在電腦前,到最後就連最簡單的字,提筆都忘了怎麼寫。前幾天,我在兒子那住著,已經是研究生學歷的兒子和媳婦陪我一起看中國漢字讀寫大會電視節目時,我順便問了問電視上讀的那些字,他們能寫上來和寫對幾個時,兩人一起傻眼笑著搖頭說寫不了,然後又說現在都是網路時代了,上網就什麼都會寫了。我對他倆說:網路會寫,能代表你倆會寫?我看這些年輕人對網路的過分依賴,臨了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文化和漢字都要失傳了。”徐伯感慨萬分地說著。

聽著兩位老人的話,我一時競真不知該怎樣評價如今這個網路時代,帶給人類和這個世界的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也許,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每一個時期都有一個時期鮮明的、足以代表社會文明、進步發展的標誌性事務,正如現在的“網路”一樣,也許在很多方面網路可以提供給我們現在生活中很多快捷便利、豐富的資訊來源、高效的工作效率、集約化的事務管理,從一方面上講它拓展了人們觀看世界的視野,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人與人的親疏度上、思想上的溝通交流上、在親情的表達中,確實也讓現代人丟失了很多、忽略了很多人類基本具備的情感,再嚴重點說懶惰了現代人很多應該表達的情感行為。

譬如現代人給老人買件衣服,圖省事上淘寶,再也沒有象過去那樣帶著老人一起去逛逛街,進商店讓老人親自試一試的溫馨和親切感;再比如年輕的家長輔導孩子學習,家長會不會都上百度問“度娘“,搜出來答案讓孩子自己看,缺少了與孩子一起思考、一起交流、指導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的熱情和能力,同時也讓現在的孩子覺著家長的輔導就是電腦的輔導,離開了電腦,是萬事皆不成的;現代人看書看電子書,現代人看電影直接上各類網路影視城;現代人學習進行遠端網路教育;現代人交流,對於遠隔重洋的朋友通過視訊相會,對於近在咫尺的同事也是網上、手機微信聊天,等等。由於過多的、習慣性地依賴於網路,現代人動手、動筆、動腦的能力也在逐漸降低;生活的熱情和激情也隨著“宅”一字的經典總結,在很多年輕人身上在慢慢減損;人與人之間過去那種溫馨的對弈品茶之境、結伴出遊之情越來越少,甚至在現代人看來,這種正常的人類行為,如今簡直就是一種人、財、物的浪費,現代人的群居情感世界出現了“空巢”,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出現了心的空格。

想到這些,自己作為這個天天和網路密切相關的現代人中的一員,真不知該如何回答兩老人論世發出的這種質疑,這讓我突然很能理解孔子在那篇《兩小兒辯日》之論中對自己才疏學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由衷感慨和坦白直言 。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無論社會怎樣進步,無論科技水平怎樣提高,無論網路給了我們多麼方便快捷的幫助,都是為人類更好地生存而服務的,而人最終還是社會的人,很多時候都需要在社會中互幫互助、群策群力;需要通過真實的聲音來傳遞心與心的溝通;需要通過面對面的交流來傾訴生活的煩憂;需要通過人與人在生活中的彼此噓寒問暖來體現人類關懷和血濃於水的親情情感,最終讓人類生活的更幸福、更滿足。

偶聽兩老人論世,也讓自己突然撿拾回很久以來缺失在網路的快捷中、職業的忙碌中、生活的繁瑣中,那些最真實、最樸實的情感;也讓自己幡然頓悟出許久以來似曾遠離又未曾深憂過的、那些關於能夠給人溫暖、讓人幸福的各類傳統情感交流方式的延續和傳承的珍貴!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4

一年一度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了!在這第32個敬老節,不用說,大家也知道該怎麼做,要向老人致以節日的問候,跟老人談談心,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今天我向鄰居家老爺爺,老奶奶送上節日的問候。寫完作業,我跟媽媽商量去幫鄰居家的老爺爺,老奶奶,做點事!媽媽很贊同我這做法,於是我跟媽媽來到爺爺奶奶家,我們同問後腦老爺爺和老奶奶,並自己節日祝福,接著我便不知所措,還是媽媽替,我問候他們的身體狀況,然後我幫爺爺奶奶揉揉肩,媽媽一定要跟他們聊天談心,爺奶奶樂得合不攏嘴,當然,他們也十分感動!

這是我第一次去做敬老的.事情,以前不懂,現在我懂得了很多,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一個老人一個人來照料,一群老人就需要我們集體團結起來,給予幫助,我們不能忘記這些生活在角落裡的老人,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去關注他們一下,換位思考一下,我們都有父母親,如果我們老了,身邊沒有兒女,這樣也許更多可以體會到那些老人的悲涼。希望大家可以關心下。希望大家都獻出一點愛,多關心身邊的老人!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5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重陽節時寫的膾炙人口的一首詩。而現在,也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顧名思義就是老人們的節日。

清風送爽,丹桂飄香。媽媽為了讓我懂得敬老、愛老、養老的道理,把我帶到了牛塘敬老院。從敬老院回來,我才知道要多為老人著想。在敬老院中,大多數的爺爺奶奶,都是歷經了種種困難,為自己的兒女著想創造優質的環境。現在,他們累了,需要我們的照顧。要感恩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讓他們不要感到孤獨、寂寞。要常回去看看他們丫哪怕只是聊幾句家常,洗洗碗筷,他們也會高興的像個孩子一樣,蹦蹦跳跳的。

對老人真正的關心,無一條需注重形式。一條簡訊,一個電話,身在異鄉,一句真誠的祝福都能讓他們高興的活蹦亂跳。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重老人。雖然,我們不能給天下所有的老人一個溫馨的家。但是,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因為一點一滴感動他們,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6

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插茱萸等地。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時,民間採茱萸插戴頭上,亦有用茱萸製成囊佩帶的,俗信能驅邪治病。相傳始於東漢,晉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裝飾美容、祝頌延年益壽。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歷史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秋高氣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時,茱萸被認為能祛病驅邪,所以古人或頭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遊興,並把重陽節稱為登高節、茱萸節、茱萸會。直至民國時期,一些文人秋季聚會請貼的常用款式為:“×月×日,登高萸觴,候光。”到民國以後,茱萸風俗逐漸衰退。但現在民俗仍然保留著。

重陽節優秀作文 篇7

又是一年重陽佳節。

重陽節那一天天氣很冷:本就低溫,再加上寒冷的秋風蕭瑟的吹著,我甚至不敢探出一絲一毫的面板,將其露在空氣中,任憑寒風打在臉上。可奶奶卻只穿了一件羽絨服,坐在前面為我擋風。風似乎小了些。

很快,我到家了。我無事,便自娛自樂,抬起頭來無意一瞥,卻愣住了:奶奶眼睛附近有大片大片的紅腫,昏昏沉沉的,似乎發了燒。

驚訝,十分的驚訝我怎麼也沒想到竟會如此。我開始思考關於這件事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如何能幫助奶奶等等。我思考了良久。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已經到了晚上,我開始做我之前思考的一些方法,順帶著給奶奶一個我的所謂的驚喜。

趁著奶奶去做其他事情的時間,我開始準備了。

奶奶剛出來,突然看見一盆熱水,疑惑不解。我突然跳出來,將她拉過來。奶奶瞬間明白了一切,笑了。

我將奶奶的腳放在我手上,細細的端詳著:奶奶的腳粗糙極了,皮也很硬,左一塊右一塊的翹著,指甲殘缺不齊。我震驚。

我很細心,很認真的給奶奶洗了一次腳,反覆了三四次才結束。奶奶開心的,欣慰的笑了,我也笑了,大家都笑了。

並沒有就此結束。給奶奶洗完腳,我讓奶奶坐著不要動,奶奶便聽我的話,坐著不動。待我回來後,我迅速的爬到奶奶後面,準備給奶奶捶背,揉肩。在這過程中,奶奶很欣慰的享受著。我很高興能為奶奶做事,好好的孝敬一次奶奶。

九月初九,重陽佳節。敬老愛老,思念親情。孝之一字,傳承古今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