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地理:邯鄲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3W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人、一群人,他們的生活習俗、文化觀念、生產方式等,無一不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下面我將簡單談一下我的家鄉——邯鄲,其歷史文化傳統與自然地理的環境。

中國文化地理:邯鄲

邯鄲市位於河北省南端,地處東經114°03'~40',北緯36°20'~44'之間,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與晉、魯、豫三省接壤,轄4區、1市、14縣,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57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896.4萬。邯鄲具有3000年的歷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和中國散文之城、太極之鄉。國務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和市區人口超百萬的特大城市。

地理環境

位於河北省南端,太行山東麓,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東界山東聊城,南臨河南安陽,西連山西長治,北接邢臺。南北最大縱距10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80公里。總面積120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3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06平方公里。

邯鄲市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下降,高差懸殊,地貌型別複雜多樣。以京廣鐵路為界,西部為中、低山丘陵地貌,東部為華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相對高差1866米,總坡降為11.8‰。全市自西向東大致可分為五級階梯:西北部中山區、西部低山區、中部低山丘陵區、中部盆地區、東部沖積平原。植物資源豐富,動物種類繁多,礦產資源品種齊全。

歷史文化

“邯鄲”二字作為地名,3000年沿用不改,是中國地名文化的一個特例。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優越的地理位置(四省交界),境內民族眾多(絕大多數為漢族,還有回、滿、蒙古、朝鮮、布依、苗、壯36個等少數民族),為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這裡繁衍、休養生息。在邯鄲悠久歷史的程序中,孕育並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這是先人留給我們後代子孫的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綿綿3000餘年的歷史鑄造成了邯鄲十大文化脈系。

趙文化

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趙文化,其主流內涵是“開拓進取,競爭圖強,兼收幷蓄,改革創新”,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源頭之一,是華夏文化與北方草原遊牧文化的交匯、融合和昇華的結晶,具有中原華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構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區諸民族衝突與融合的過程。磁山文化磁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是中國以粟作農業和定居生活為特點的原始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距今已有10300年的歷史。磁山被確認為是世界上糧食作物—粟的最早發源地,還是中國家雞和中原核桃最早的發現地。磁山文化被譽為“中華瑰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