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吃糯米飯習俗2016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3W

導語:大寒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倒數第二個。大寒節氣從1月20日開始至2月4日結束,大寒結束之後便迎新春,所有大寒期間辭舊迎新漸漸開展。大寒節氣寒冷陰邪最盛,大寒習俗吃糯米飯可禦寒、暖胃、補血,不失為大寒節氣飲食不二之選,糯米飯味道鮮美深受人們喜愛,聘才小編為您在此介紹大寒節氣習俗吃糯米飯吧。

大寒節氣吃糯米飯習俗2016

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大寒吃糯米的習俗

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大寒吃糯米的習俗,這項習俗雖聽來簡單,卻蘊涵著前人積累的生活經驗,因為進入大寒天氣分外寒冷,糯米是熱量比較高的食物,有很好的禦寒作用。糯米飯的做法五花八門,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大寒節氣習俗吃糯米飯的由來

大寒吃糯米飯是一種習俗。大寒是二十四氣節最後一個氣節,也是整個冬天感覺最冷的一天,故名曰“大寒”。在這一天,廣東人不僅穿得最多,而且也會吃一些暖胃的東西以禦寒,比如糯米飯。糯米暖胃養胃,補氣血,最適合寒冷的冬天吃,吃完全身上下都感到暖呼呼。

舊時窮苦人家屋漏牆透,被席單薄,防寒條件太過簡陋,每到這一天都要面對苦寒的煎熬。而中醫認為,糯米其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於是老百姓們一試,果然覺得胃裡暖烘烘的,就像揣了個小暖爐,不再怕寒氣入侵了,於是大寒日吃糯米飯這種風俗開始流傳起來。

廣東人俗語有:“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一般家家戶戶都有吃糯米飯的習慣。

大寒節氣習俗吃糯米飯的`養生功效

糯米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慾減少、洩瀉和氣虛引起的汗虛、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症。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及澱粉等,為溫補強壯品。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廣東人俗語有:“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一般家家戶戶都有吃糯米飯的習慣。

糯米做成的各種食品。有甑蒸加紅棗的糯米飯,染成五顏六色的花糯米飯,元宵節的湯糰、八寶飯、餈粑、年糕,端午節枕頭形和三角的粽子,清明的青團,清明粑。貴州省流行各種口味糯米飯,各種糯米飯的甜鹹酸辣做法層出不窮。大寒節氣期間不妨多多做些糯米飯御禦寒吧。

教你生炒糯米飯的做法

把糯米浸3小時,撈起瀝乾水分。燒紅鑊,爆香臘腸臘肉,再下冬菇和蝦米,爆香後剷起備用。用熱油兜勻鑊底,下糯米,邊翻炒邊開始打圈濺水,中間加兩調羹豬油。炒至糯米熱透時,蓋上鑊蓋,轉小火。燜大約8分鐘後,揭蓋繼續生炒,然後重複此過程,大約要炒半小時左右。炒熟糯米後,加入臘味蝦米蔥粒等配料,下醬油鏟勻,即可上碟。

但要注意的是,糯米不易消化,老人、小孩不宜多吃。糯米有收斂作用,如吃糯米導致便祕,可喝蘿蔔湯化解。

做糯米飯好吃的技巧

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吃後全身會感覺比較暖和。而中醫學更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在寒冷的冬季養生吃糯米飯最適宜。

據介紹,糯米飯的做法五花八門,今天給大家介紹臘肉糯米飯。做法跟做一般米飯差不多,只是做糯米飯要做好準備工作,通常的拌料有冬菇、魷魚、臘肉、花生等,拌料可以按照個人的喜好隨便選擇。另外,冬菇、魷魚要事先浸泡,特別要注意的是,魷魚要洗乾淨。冬菇、魷魚、臘肉應切碎。花生要選用生花生,幹烘之後去皮,注意烘花生要慢烘。

需要切記的是,做糯米飯不需要很多水,是做一般米飯水量的2/3。待到飯快煮好的時候,就可以炒拌料了。由於拌料中有臘肉,應先將臘肉炒好,炒到呈透明狀,接著將魷魚跟冬菇一起放進去,並放適合的調味料(鹽、糖、蠔油),炒一段時間後,蓋上蓋子,燜一會兒,然後將花生放進去,再炒一會兒就可以將做好的拌料放進糯米飯裡,攪拌好。

煮糯米飯還有小竅門,一定要搭配三分之一的黏米才會好吃。糯米不吸水,光用糯米煮的話會很黏,不好下口,搭配了黏米,中和了吸水率,口感就剛剛好了。煮糯米飯不能用大火,要用溫火煮半小時左右,等飯八九成熟時,放入各類材料攪勻,蓋上蓋子燜5分鐘,只有這樣煮才軟硬剛剛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