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文化徵文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徵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徵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為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徵集的有關文章。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徵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文化徵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國文化徵文精選15篇

三國文化徵文1

暑假裡的一天,我和爸爸興致勃勃地去三國文化廣場遊玩。

一路上,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爭奇鬥豔。綠毯似的草地上還有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木質亭子,亭子下面還有一條條長凳子,供遊人們歇息。

很快我們就來到了三國文化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個金屬做成的大臉譜,大約四米多高,白臉的是忠厚仁義的是劉備,紅臉的是英勇善戰的關羽,黑臉的是豪爽正直的張飛,它們雕刻得栩栩如生。

從三國文化廣場往東,沿著一條小石子鋪成的小路向前走,我們就來到了兒童樂園。兒童樂園理鑲嵌著五禽戲圖案,十二生肖轉圖,還雕刻著一幅大理石做成的棋盤,草地上每隔一段就有幾個五顏六色的“小蘑菇”,爸爸說那是音響。

從兒童樂園下了臺階,便來到了人工湖。湖面像面明亮的大鏡子,微波盪漾,陽光照射在湖面上,閃閃發光。湖水清澈見底,湖中的魚兒有的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有的你追我趕,熱鬧極了。湖面上有幾條美麗的小船,遊人在船上悠閒地觀賞四處的景緻。湖中央雕刻著一隻展翅欲飛的火鳳凰。湖的四周種著一排垂柳,微風一吹,柳枝隨風搖擺,就像位翩翩起舞的少女。

三國文化廣場真美啊!直到天色已晚,我和爸爸戀戀不捨的離開了三國文化廣場。

三國文化徵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先來談談曹操,大多數人認為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與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劉備,在現在的社會上,人們都打趣的說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膽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講仁義,愛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雲都在他帳下聽令。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今。”這就是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再現了赤壁之戰的戰火紛飛,也為三國鼎立定下了基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曹操也差點在赤壁之戰中丟了性命。

一個國君要想建立一個好的帝國需要一個輔佐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大臣,這就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事實也證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記、草船借箭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看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識”可不行,還需要有“膽”,就像趙雲,幾乎百戰百勝,無戰不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時也為曹操效過力,但後來歸了劉。雖說一代天驕是成吉思汗,但子龍也可以做了。

我們世紀少年應該具有諸葛亮的“識”,趙子龍的“膽”,這就是膽識。《三國演義》有三絕:義絕、奸絕、智絕。恰恰,關羽見證了義絕,曹操見證了奸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讀了這本,《三國演義》,我獲益匪淺。三國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三國文化徵文3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文化徵文4

三國,那個紛擾動亂的年代,有無數分不清對錯的征戰與糾葛,有戰場上無情的刀戟和淋漓的鮮血,有場外的爾虞我詐機關算盡,當貪婪吞噬了恩情與孝義,我感嘆歷史是一支悽婉的歌。慢慢走進“三國”,它將不再是一個個的故事片段,而是至今綿延不絕的長河。尤其是那些“蜀中人”不時縈繞在我的心頭,不知何時,我開始為他們的勝利而歡呼,為他們的危局而擔憂,為他們的失敗而扼腕嘆息。是的,我迷上了那“結義”的桃花,愛上了不離不棄的忠義,喜歡上了孔明的智慧, “蜀中人”的智勇忠義深深地打動了我,感染著我。

花香悠悠沁人心脾,情義濃濃湧上心頭。花樹間兄弟結義,攜手共興漢室江山。

一聲“大哥”發自心田,面對曹操的欣賞無動於衷,面對美女、寶馬與金銀,他心依舊,“身在曹營心在漢”,為了和大哥團聚,他日日祈禱;擔憂大哥的安危,他夜夜難眠,他執著地堅信著重逢的到來。這就是關羽,是戰場上驍勇善戰的關羽,是在大哥面前低頭聽令的關羽,是刮骨療毒不皺眉頭的關羽,是面對強敵傲骨依然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面對死神的降臨他毫不畏懼,放不下的是:與劉皇叔的桃園結義。關羽去了,張飛、劉備一個醉酒中為部將所殺,一個伐吳失利鬱鬱而終。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是一個悲慘的結局,而在我想來,這大概是他們最好的歸宿。緋紅的桃花悄然落地,無聲無息,化入泥土滋養大地,他們的情義有口皆碑代代相傳,無形中已經化作了我們這個民族的一種信仰。

我們生於九零後,長於零零後,成於一零後,少有服從與追隨,更多的是對人際和諧的'努力,對“公平正義”的嚮往,對家國民族的關注,生活中你會看到不計得失的幫助,敞開心扉的傾訴,彼此默契的合作。或許競爭的壓力讓我們有些沉默,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缺少力量,有“義”的支點,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一樣可以撼動世界。

國小時《草船借箭》裡,我結識了足智多謀的他,國中時《出師表》裡,我結識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他,高中時《揮淚斬馬謖》裡,我結識了有情有義,卻又軍法嚴明的他。他就是諸葛孔明。與他我一次又一次的相逢,一回又一回的崇敬。生不逢時,只願隱居草廬,仰觀俯察間了卻此生,這又何嘗不是樂事呢。 “茅廬三顧”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下決心、保明主、謀大業。這不變的承諾融入了那顆炙熱的心。喜歡他手執羽扇的悠然,那份寵辱不驚,使我感到蜀漢的發展不可限量,曹魏大軍是多麼的渺小,東吳水師是那麼的不堪一擊。不是他呼風喚雨,是他的潛心觀察與思考,順應自然,揣度人心罷了:算定了曹操疑心太重,算定江中必有大霧,就算定了草船足可以借箭。這是一種態度,叫做自信,這是一種實力,讓人深不可測。

有多少讚美就會有多少誹謗。有人說他心胸狹隘,氣死周瑜;我卻不以為然,如若周瑜之前寬厚待他,同心協力,又怎麼會有氣死之說;奪取荊州只是一個軍事家的謀略,為了蜀漢的他是對的,所謂“在商言商”嘛。有人說他小題大做“斬馬謖”,揮淚亦是“作秀”,我還是要固執的為他平反:街亭乃要害之地,由於馬謖的疏忽落入敵手,使蜀國陷於困境——馬謖該斬,為了讓蜀軍重整旗鼓,只有嚴明法紀。馬謖是馬良的弟弟,孔明怎忍殺之;馬謖飽讀兵書也頗有才學,諸葛怎願殺之。這不是小題,更不是大作,這是一種長遠的政治目光——完成先帝遺願,匡扶漢室。

孔明帶著遺憾睡去了,有誰看到他眼底那顆晶瑩的淚滴,有誰還依然記得他的曾經——如果此生事事皆已算定,又何必麻煩再來世上走這一遭,正是這種無常,才讓人生是這樣的多彩誘人!

事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叫做追求。

一線希望百倍努力,這叫做奮鬥。

為了信念永不放棄,這叫做堅持。

孰為蜀中人?蜀中人有情有義有才具。

孰為蜀中人?蜀中人敢想敢為敢成功。

我們為何不做蜀中人,揚帆起航,去追尋那個“未曾遺忘卻會在某些時刻丟掉的夢”。合上發黃的書頁,心頭綻放出朵朵燦爛的桃花,抬頭望去,我的路還很長,深邃裡我看到了那智慧的目光。我知道我並不孤單——“蜀中”有我也有你。

三國文化徵文5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通俗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回體章小說,也是我國最優秀的歷史長篇小說。它是根據史書記載、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等材料,由元朝末年羅貫中加工而寫成的。《三國演義》以取捨精當的選材構思、引入人勝的故事情節、維妙維肖的人物刻畫,影響後代文學藝術。但是,《三國演義》宣揚了封建的“仁政、”“英雄”史觀、“天命、”“鬼神”等唯心的先驗論和封建道德等。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從漢靈帝元年(184)黃巾軍起義,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間,魏、吳、蜀、三國滅亡,晉武帝一統中國的故事。廣泛地反映了三國時期社會的黑暗和動盪,揭露了封建統治者殘暴醜惡的本性,表現了人民群眾在動亂年代的災難和痛苦,以及人民群眾反對戰爭分裂要求和平統一的強烈願望。它主要刻畫了三個人物:損人利己、狡詐陰險的——曹操;忠誠厚道、謙恭待人的——劉備;打擊豪強、任人惟賢的——諸葛亮。

讀完後,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待人和氣、愛動腦筋;體會到了劉備的重友情、只人善用;體會到了曹操雖然狡詐陰險,但他也有沒人能比得過的雄才大略、和他本身就具有的機警過人。

讀完後,我從“空城計”一典故中知道了遇到了困難不要慌張,要冷靜,做什麼事都不要大意;從“七擒孟獲”一故事中明白瞭如果要讓一個人心服口服,就必須做出讓他服你的事,但我們也不要向孟獲一樣被別人“七擒七縱。”

說三國,好象其實也就那麼一回兒事,但又好象又是這麼一回兒事,也好象什麼也不是一樣。說三國,可真是“累”呀!

三國文化徵文6

一段歷史,一種文明,總可以追尋出一些起源,一個發源地。而三國文化中 —— 劉備、曹操、孫權這三位重要的人物裡,由於民間諸多樸素、美好的傳說,加之羅貫中筆下的演義,劉備已然是最受人們同情,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在這條路上,一座小城中最普通的農田包圍的路上,我們一行人正將三國文化踩得更實、更真切。儘管涿州這個地方遠離四川,但它卻又與“蜀鄉”有太大的聯絡。一提到“蜀”,人們最多是想到 —— 四川、蜀國、劉關張。是的,這裡是劉備的家鄉,是張飛世居的土地,是關羽遇到兩位英才的地方。這裡更是他們結義之地,三國文化的發源地。“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的故事想必大家也已經耳熟能詳。

當年,劉關張結義於涿郡桃園,招募五百鄉勇,又妙遇張世平,蘇雙這樣的大商,贈與良馬、繽鐵、金銀,而後投奔劉焉,艱苦創業。憑著“初出便將威力展”的勇氣和才智,逐漸興旺。見徐庶,遇水鏡,得諸葛等等,勵精圖治,成就了一番事業。雖然劉備匡扶漢室的心願未了遺恨而去;關羽敗走麥城;張飛則是伐吳未克身先死,身在閬中,頭在雲陽。但他們留給後世的,卻依然是忠心,勇毅。

就這樣思索著,不知不覺間三義宮的形象竟展現在了我的眼前。三位義士的廟宇,顯得那樣古樸,寧靜。可能由於心中的敬畏,這廟宇竟也顯得雄壯了一些。不大的廣場上,一尊後人為他們修築的忠義鼎正對於廟門,只此這些——總之,一片祥和,一片的與世無爭。再向鼎前面看去,同樣正對廟門的是一條農田間的阡陌,人、田、廟三者和諧在了一起。這一座廟宇也好,宮殿也好,已是這裡農人生活的一部分了。

不知修建者為何把廟建在這裡,或許這與樓桑的華蓋有關,或許這是劉關張三人曾走過的地方,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便是將他們走過的地方再次依依踏實與重溫。腳步中不僅有方位的變化,更有紙片的文化的遺影。這廟宇是這樣古樸,就像它正對的農田一樣,它也與小城現有的一些文化相符合。它的氣息與這裡的人們,與這座小城的呼吸融為一體,儘管這裡沒有三位英雄的遺體,卻遺留了他們的英魂。

不論怎樣,一向憂國憂民從民間底層走出的漢昭烈帝,見到這一幅景象也該安息了吧!他生前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沒有讓他的子民真正過上沒有徵戰的生活,而現在他的家鄉已經和平繁榮,祥和安定,他已應安息了。他同自己的二位兄弟,向著那些正在農田裡勞作的農人們,又會想些什麼呢?

三國文化徵文7

中國這條騰飛的巨龍已有千百年的歷史,他那深遠的悠久的歷史文化讓我不禁驚歎,其中三國文化尤其讓我為之著迷。

說起三國文化我想,中華兒女、炎黃子孫應該人人知曉,裡面能文能武的名將讓我敬佩。像蜀國名將:關羽、劉備、張飛。他們桃園三結義,手足情深,為兄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魏國主公曹操的用兵如神、足智多謀,張遼的威武豪放……無不令我讚歎。最讓我欣賞的就是忠義雙全、義薄雲天的大英雄關雲長,他為了結義兄弟過五關斬六將、出生入死沒有半句怨言。作為一名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向任何人低頭折節,這一點足以讓我敬佩,讓世人為之折服。

不光三國中的英雄豪傑讓我讚歎不已,其中的情節跌宕起伏、驚心動魄更讓我大飽眼福。“赤壁之戰”中的“草船借箭”一篇我特別喜歡,尤其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周瑜之間的鬥智鬥勇這一部分。當劉備和孫權一起反擊曹操時,因為水戰用弓箭較適合,但孫權那裡沒有那麼多箭,周瑜妒忌諸葛亮的聰明才幹,便約時三天讓諸葛亮造出十萬之箭,如造不出,諸葛亮將被軍法處置。諸葛亮倒是不慌不忙,第一天只是在林中優哉遊哉散步,到了第二天晚上,天氣驟變,起了薄霧,諸葛亮命將士一字排開,船上佈滿了稻草人,讓士兵擂鼓吶喊,曹軍因看不清敵方,不敢輕易派兵,只能命將士用箭去射,箭全部射在稻草人上,十萬支箭,一夜間“造”了出來,周瑜面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自嘆不如,而諸葛亮卻一笑而過。他的笑很有深意,他是笑周瑜的計策落空,曹操的無知,這是自信的笑,勝利的笑,笑出英雄本色。

暢談三國,笑談英雄,談千年的文明,論世道英雄。三國文化,源遠流長。

三國文化徵文8

擁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在世界競爭的舞臺上,在天與地的交匯處,譜寫了一曲華麗的樂章。古往今來,多少歷史文人,耗盡畢生的心血,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直至今日,讀來朗朗上口,蕩氣迴腸!而羅貫中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則更是一曲英雄的讚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易中天在《百家講壇》用他獨特的眼光為我們解讀了三國的歷史。

“三國”中的人物給我的感覺是“智勇忠義”交織而成。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周瑜是何等英姿煥發;劉備桃園三結義是何等重情重義。會為張義德單騎佇立長阪坡,“身張義德也,誰來共處決”,嚇破敵膽而拍案叫絕;會為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被孫權所害而破涕大哭;會為周瑜久不得勝,吐血身亡而深感惋惜。當我讀完《三國演義》,百感交集,千絲萬縷的感慨,猶如噴發的火山,是那麼強烈。合攏了書本,平靜了心情。在易中天教授的引領下,我猶如夢迴三國,曹操的奸雄,孫權的深謀遠慮,劉備的重情重義,不但讓人觸手可及,而且古老的歷史似乎已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人生豪邁,對酒當歌,生命苦短世事間幾度春秋?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民族責任我輩當一力承擔!

《三國演義》中驚險刺激的鬥爭至今想起來還依舊曆歷在目,其實人生本來就是難以預料的。生活,就像草地上紛飛的蒲公英,無奈的苦澀中總帶著些幽香。諸葛亮的知恩圖報,關羽、張飛的忠心耿耿,劉備的思賢如渴,曹操的足智多謀……種種的人物形象,在當年戰亂的年代裡,鑄就了一個個真實而偉大的靈魂,塵封的四壁,隱去了一切,落葉在街前遮住了往日的足痕。有時候,我往往會記得曹操的“挾天子而令諸侯”,而忽視他的真才實學;記得張飛的“醉失徐州”,而忘記他的赤膽忠心;記得關羽曾放過落敗的曹操,而忘記他的“水淹七軍”……人,似乎總愛遺忘。但是,請記得,他們都是堂堂正正、敢作敢當、信守承諾的英雄人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車輪已碾過千年的光陰,那些立馬橫槍,馳騁沙場的英雄們已經化為繁星,點綴著浩瀚的歷史蒼穹,千年之前的是非對錯誰又能說得清?靜靜的秋色,微微的風,看繁星點點,思索著書中的收穫,生活在這個時代,不會再看到當年金戈鐵馬的場景,但你卻不能讓灰塵矇蔽了雙眼。

讀一本書會讓你更為理性的認識事物,瞭解生活,感悟人生。讓我們以審視的目光來閱讀名著,以書為友,以書為鑑,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讓三國文化發揚光大。

三國文化徵文9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

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這是當代小天王林俊杰的一首品三國的歌。描述三國時期的一些概況。我從小就關注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最近興致來潮,又一次捧起了這本另類的史記。雖然作者的文字帶有自己的感情色彩,但多少歷史見證過它的真實,也許不是百分之百的符合事實,但不可以否認它曾經的存在。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下明爭暗鬥,爾虞我詐,絞盡腦汁想著如何凌駕於他人之上,戰火紛飛的年代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不明白為何三國不能和睦相處,不明白英雄為何熱衷於成為亂世的梟雄。蜀魏吳,個個都自稱君子,卻不知自己的“豐功偉績”是由什麼壘成的,自己正踩在無數將領小兵的鮮血與汗水中站起來的,君子嚮往高尚,講究仁義。當我第一次用國小生的眼光欣賞《三國》的時候,我無法理解他們之間的爭鬥,無法理解他們的嚮往,他們的內心世界,更無法理解他們口中常常提到的仁義。但是有一點,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另外,最重要的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是”義”。趙雲的忠肝義膽天地可見,衝鋒陷陣,他會衝在最前面,撤退回營,他甘願斷後護送,生命在他的戰場上只屬於國家,屬於他效忠的朝廷,無論功勞多大,他都不會居功自傲,獨領風騷。這,才是真正的“義”。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的智慧都傾注在軍師的天職上,獻給了劉備創業的程序,沒有怨言。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耳熟能詳的歷史無一不透著孔明的努力汗水智慧與精力。出師一表爭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用一生的光陰詮釋了“義”的真諦。張飛雖然是個欠考慮,容易腦熱的單細胞動物,看他就曉得什麼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然而兄弟有難他必定出手相助,因為火爆的脾氣,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但這也是為了兄弟,為了義,他用生命換來的“義”。這,才是真正的義。關羽很講義氣,對事不對人,為了劉備,他寧願幫曹操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因心念舊恩,在立下軍令狀的情況下毅然在華容道調轉馬頭,放走了曹操,不是別的,只是為了義。這,才是真正的“義”。

《三國演義》上演的不只是場戰爭遊戲,它並非“演”的天下,而是“義”的舞臺。如果不是“義”的存在,哪會有三國鼎立的時代?!

義――三畫一字,簡簡單單,又寓意深刻,三國演義,義貫三國,逝去了義,三國也就演不起來……

三國文化徵文10

“歷史使人聰明”。這是歷史學家龐樸先生的一句名言。

因為歷史是前人成功和失敗的記錄,由成功而失敗,由失敗而成功的經驗教訓的積累。無數英雄嘔心瀝血演繹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形成了厚重的中華民族文化的積澱。這種積澱是無形的,無處不在的,無處不起作用的。它們有關於友情親情的忠誠,也有關於臣子對國家的孝忠。這些優秀的文化無一不深深的薰陶著中華民族的每一位炎黃子孫。

厚重的優秀的三國民族文化積澱便是這歷史長河中燦爛的一幕。它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更是我們應大力發掘,大力弘揚的民族精神。三國文化重在“信義”二字。誠信、仁義、道義自古至今都是應當作為人生的準則。劉關張兄弟三人也都是憑此信念才結下了“以天下蒼生為已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人生信條。

現在已進入21世紀,在知識爆炸、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發達的今天,“誠信”二字尤為顯得重要。如果你是企業家,你要靠誠信來樹立國打造你的品牌,縱橫商場。如果你是處交家,你要靠誠信來樹立國家形象,馳騁列國。誠信,在人們生活中無時無刻起著重要作用,縱觀歷史,古人尚能做到,更何況我們呢?

在三國曆史文化積澱中也湧出了許多優秀的人物,他們在推動歷史進步方面也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雖然他們各自也有性格上的弱點。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看待一個人應當像蘇軾看廬山一樣,從不同角度觀察和評價,才能跳出歷史看歷史。

讀史使人明鑑,也正是歷史上這些優秀的文化和崇高的精神不斷的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我們才更近於完善,我們的社會才會不斷進步,開啟美好的明天。

三國文化徵文11

太奇怪了,我站在一條小土路上,身邊竟然站著一位身穿長袍馬褂的人,只見他身材魁梧面相和善。我看的好眼熟啊!哦!竟然是劉備!我真是吃驚的不得了,以為是在做夢。誰知,劉備看到我也是一副吃驚且帶點恐懼的表情,畢竟是王者遇事沉著冷靜,馬上厲聲的問我:“來者何人?報上名來!”我連忙雙手在臉前一抱說:“我叫吳泳翔。”劉備一看我的衣服怪異,而且又挺自信。他微微的皺了皺眉頭,突然拔出劍就要刺我,完了——劉備肯定以為我是曹操的奸細了。

我把腿就跑,沒跑多遠就看到,一位身披盔甲一臉霸氣的人騎著一匹戰馬疾馳而來。曹操!曹操怎麼回來這裡。我還沒有來得及多想,兩人就乒乒乓乓的打了起來。我趁機躲在一塊大石頭後面,因為劉備沒有騎馬佔不了便宜,所以他虛晃幾下就跑了,曹操也沒有去追他。

這時曹操看到我就問:“你是何人?”我知道曹操性子急而且又小心眼,要是我說錯話了我可就要掛了呀!我眼珠一轉便說:“丞相,在下是前來刺探軍情的。”“哦——!是嗎?”曹操果然半信半疑。而後他又似乎又有點相信的點了點頭,看也不看我一把就將我拉上了馬揹回到了魏軍的營地。剛一到營門口,曹衝就跑出來迎接曹操。我從馬背上往下跳,沒想到馬背這麼高,我重重的摔倒地上,眼前一黑,昏了過去。

在奇怪,我醒來的時候竟然發現自己躺在一間木屋的外面。這時我感到自己有些餓了,就小心翼翼的推開了門進去。只見裡面有一個人搖著一把羽毛扇來回的踱著步。諸葛亮!不會是諸葛亮吧?不過除了諸葛孔明,誰還會搖著羽毛扇!看到自己的偶像,我竟然激動的說不出話來。孔明先生看到我也不吃驚,依然輕輕的搖著羽毛扇子,一隻手輕輕的一掐說:“哦,你是公元二零零九年的吳泳翔吧!”我我非常吃驚的點了點頭。這時,劉備突然的闖了進來,大怒到:“曹賊的奸細,拿命來!”提起劍刺向我的額頭。“完了——!”我一下子驚醒了,原來是媽媽輕輕的點著我的額頭叫我起床呢!

唉!都是這幾天看三國看入迷的結果!

三國文化徵文12

稱許昌為“古都”,實在名副其實。這裡是全世界炎黃子孫的尋根問祖之地。有的歷史,因為太久遠而消散於無形,只成了書裡的符號;有的人物因深埋於地下而被人遺忘。但直到如今,三國的歷史典故仍會被人們反覆提及。而一部120回的三國,就有51回發生在許昌,172處提到許昌。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古遺蹟、遺址眾多。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踏上許昌這片土地,便如走進了三國故事裡。魏都賓館、建安大道、魏武帝廣場……在這裡,三國餘韻濃抹,俯首皆是三國故事,歷史傳說。“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

春秋樓----彩塑的是關羽的坐像,關公傍燭拈髯觀書,形態逼真。看到那已燃不起來的燭光,我想起了民間傳說,關羽要夜讀《春秋》,二位皇嫂要做針線,曹操卻派人只給他們送去一根蠟燭,企圖亂其禮數。關羽大義凜然,抽出寶劍,把蠟燭劈為兩半,分開使用。從此,關羽“劍劈蠟燭”的故事就傳為佳話。清代乾隆年間,許昌州官曾題詩讚頌關羽美德:秉燭中宵暫避嫌,宅分兩院亦從權。依曹不久仍歸漢,留得英風在潁川。

然而讓我震撼的,是“關羽詩竹碑”。關羽在曹營,一心想著劉備,就畫了一幅竹子圖,掛在春秋樓內,表示他的忠貞。乍看,一株株的竹子,臨風搖曳,再看,竹葉的交叉疏密,都像是著意安排的,仔細看,飄灑的竹葉竟組成了一個個的文字,順著竹勢念下去,是一首五言詩:“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謝。”有人說,當時的曹操未看出此詩,我想足智多謀的曹操肯定看出來了,人們只看到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忠義,卻沒有看到曹操愛惜人才的博大胸懷。

在許昌,三國遺蹟很多,需要你親自觸控。

三國文化徵文13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羅貫中。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說起劉備,是皇室宗親,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劉備因無法扶起漢室而嘆氣,正巧遇到張飛,兩人進入酒店又遇到關羽,隨後三人在桃園三結義,此乃生死之交呀!在以後的日子裡,劉關張三兄弟又得鳳雛、臥龍,建立蜀國。東征為張飛報仇,被陸遜打敗,在白帝城病倒。我感覺劉備待人寬厚,很重兄弟情義,又重用人才,是《三國演義》裡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

提起諸葛亮,那可是足智多謀。在《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的就非諸葛亮莫屬了,他是有名的戰略家、政治家、軍事家。他是劉備最得意的軍師。“草船借箭”表明了諸葛亮有膽有識;“空城計”和“火燒新野”又表明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機智的頭腦曾多次幫劉備擊敗曹軍,可謂是屢戰屢勝。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呀!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敢於冒險,知識淵博的人,真可謂天下奇才。

棗紅的臉,長長的發,手拿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此人便是關羽。“刮骨療毒”驗證了他的勇敢和堅強。“單刀赴會”又說明他武力高強,有膽量。一般人無法抵擋關羽的攻擊,是一員威猛厲害的武將,但他也有失誤之處:一不小心竟把荊州給了別人,真是不應該呀!但他的勇猛和仁義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

話說三國,英雄好漢紛紛浮現水面,讓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走進三國時代,欣賞眾多英雄人物,讓我彷彿聽到了桃園三結義時,劉關張三人碰杯的聲音;彷彿看到了當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的壯觀場面;彷彿看到了諸葛亮搖著羽毛扇,胸有成竹的樣子。

所以說,《三國演義》真不愧為歷史名著,絕世佳作!三國文化源遠流長。

三國文化徵文14

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使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威風凜凜。說到這兒,大家都應該知道他的大名了吧?沒錯,這位相貌堂堂的將軍便是關羽。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他武藝絕倫,虎牢關一役,英勇無比。他的刀,斬殺敵將無數,如同惡魔一般纏繞在魏吳將士的心中。他的英勇早在世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人有云:斬將奪旗乃軍之本分。觀其一生,戰功卓著,完美地詮釋了一個優秀的武將要具備的基本條件:膽識過人、智勇雙全。明知是鴻門宴,仍單刀赴會,不帶一兵一卒,視吳國君臣如無物。用自己的智勇水淹七軍,斬了魏將龐德,擒了于禁,使魏兵聞風喪膽。他更是忠義兩全,儘管曹操待他不薄,但他仍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尋找兄長。

如果你認為關羽為將僅止於智勇雙全,那你就錯了。他沒有張飛的蠻壯,沒有馬超的高傲,沒有黃忠的血勇,沒有趙雲的武力,但他勇武,他忠義,他智慧……他有的更多的是英雄的正氣與王者的道義,他更多的是對天下萬民的忠義,他更多的是堅定不移的信念……

但是,世間沒有常勝的將軍,正因為關羽威名遠揚,使他驕傲輕敵,誤中敵人奸計,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終落得被殺的下場,灑盡了一行英雄淚。我不得不為他惋惜。

縱觀關羽一生,馳騁沙場,殺敵無數,但終因輕敵,壯志未酬身先死。但我仍欣賞他的作風,尊重他。關羽,真正的大丈夫!

三國人傑多如天上之繁星,可是真的能發光久遠者不多,關羽則是最為炫麗亮眼的一顆。

三國文化徵文15

《三國演義》使我百讀不厭,剛剛看見這本書時,就對它情有獨鍾,我讀的是青少年版,裡面的文字、圖畫都讓我身臨其境,每翻開一頁就是一個另外的地方。它使我放鬆了許多,沒有了學習的壓力。這本書就像看一片戰爭片一樣!

當我瞭解認識了這些人物後都忍不住送給他們一個形容詞: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腐敗無能的劉巨集、機智聰明的劉備、忠膽俠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所向披靡的趙雲……

我呢,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才華橫溢、料事如神、神機妙算、鞠躬盡瘁……雖有時會犯一些小錯誤,但天下誰無過錯呢?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為自己的一點過錯自責嘍!

三國演義共有36章,如:《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孔明氣死周公瑾》、《空城撫琴退仲達》、《諸葛亮七擒孟獲》、《孔明智勝司馬懿》……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皇叔三顧茅廬》。

《劉皇叔三顧茅廬》主要講:徐庶臨死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深信諸葛亮是一個賢才。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第一次去找諸葛亮,小童說先生從早上就出去了,不知去了哪裡,什麼時候回來;第二次,三人冒雪而行,小童說先生在堂上唸書,到了堂上,先生的弟弟諸葛均告訴劉備他二哥諸葛亮被朋友邀去遊玩,於是劉備留了一封書信給諸葛亮;第三次去了諸葛亮正在午休,三人便在外面等待,諸葛亮醒了,馬上接見了劉備,跟他講解了天下大勢,劉備不僅瞭解了天下大勢,還得到了諸葛亮這個人才。

這篇文章讓我得到的啟發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可以放棄,有時可能就是這一個放棄,讓你失去了成功的機會,我們要像劉備一樣,無論失敗多少次都不可以放棄,有時可能只要你再試一次,就可以成功。所以我們要像劉備一樣,三顧茅廬。其實劉備除了有耐心,成功的關鍵在於得民心,也就是禮賢下土,善於用人

走進三國,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讓我認識了許多戰爭中的人物,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本書。《三國演義》會陪伴我一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