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禮儀文化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9W

餐桌禮儀文化1

自從今天晚上的晚飯後,我的媽媽。

餐桌禮儀文化

就給我制定了一套餐桌禮儀,在家裡,媽媽就對我傳出了一個噩耗:“今天晚上,你做出的表現不是非常禮貌,有些失態。

所以,我要和你制定一套餐桌禮儀標準,首先,你先說,你知道的餐桌禮儀有哪些嗎?”“恩?比如說不能邊嚼東西便講話?”“說對了,加十分!”“吃飯時不能談一些令人作嘔的事情?”“說對了,再加十分!二十分!及格線是一百分啊!”“啊?還有!不能拿筷子敲碗。

不能拿著勺子把湯吸進去,悉悉索索,不雅觀。

不能拿筷子指著人家!”“加三十分!五十分了!加油!”“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對了!加十分!恩!六十分了!”“不允許吸菸。”

“這個是小孩子不能做的,大人們才需要注意。”

所有的一切,都會在你的不經意間發生,如果是真的一個粗魯的人在一餐廳吃飯,弄出很大的聲響,你是什麼感覺?

我們討論了許久。

現在我才發現,原來吃一餐飯也有許多講究,如果不注意檢點這些問題,就會給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

就算是你啊所有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也不能在這方面遜色,這樣背地裡人家就會說你不整潔,所以啊,我們有時候還真要檢點自己,重視自己的餐桌禮儀呢!

餐桌禮儀文化2

美國餐桌禮儀文化

第一,從小就自己吃飯美國人很少餵飯,他們覺得吃飯是個人的事情,大人一般不會參與,而且美國沒有計劃生育,通常一個家庭幾個孩子也是正常,要是一個一個的餵飯,那也太辛苦了。他們不會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孩子從小就自己吃飯,自己學習用用餐工具。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習慣了用餐時會專心。

第二,注重家庭吃飯的氛圍我不排除有些美國人獨自一人的時候會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但是對一個家庭而言,大部分正餐美國人都愛坐在一起規規矩矩的吃飯。大人小孩都在一起。特別是很多基督教徒,他們在吃飯前都會等大家到齊,坐定了之後,先一起禱告然後才會動手吃飯。這無形中增加了吃飯的氛圍和潛移默化了孩子對用餐的一種習慣。

第三,感恩糧食的心美國是一個天主教的大國,大部分美國人都信奉上帝。前面我提到他們有習慣在正餐的時候,要先禱告,而禱告的內容基本就是感謝主賜予我們糧食之類的。孩子看著聽著,也就會讓這種行為而影響,也會覺得得到糧食是需要感恩,所以要珍惜。既然要珍惜,就自然會好好吃飯。

第四,讓孩子選擇自己的食物填鴨式餵飯方法在美國家庭中是極少看見的,他們不會因為孩子挑食就大動肝火,或者強迫孩子吃飯。所以他們吃飯的時候,不會看到因為孩子的吃飯問題而產生的教育矛盾。不吃就不吃了,他們也不會說什麼。美國的用餐習慣就是把一些食物做好放到桌子上,大家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夾到自己碗裡吃,孩子也是一樣。沒有不愛吃的東西在碗裡,用餐就會更簡單一些,規矩也會更好教,只需要說一句話,孩子便去做了。

第五,善於鼓勵美國人喜歡鼓勵孩子,就算是一點小事情孩子做的好,他們也會誇張的鼓勵一句。比如說,碗筷擺放的好,幫忙擺放碗筷,吃飯很乾淨不浪費等等這些都會受到父母的逐步表揚,得以激勵孩子的

美國的社交禮儀文化——女士優先

1、公共社交場合,男士應處處禮讓女子,照顧女士。

2、日常生活中,上下電梯,應女士在前;進門,男士開門,女士先進;入座,女士先坐;但是相反的,下車,下樓,出門,男士可以走在前面,以便照顧女士。

3、若進餐廳影劇院,男士可走在女士前面,為女士找好座位。

4、進餐時,邀請女士先點餐。

5、同女士打招呼,男士應起立,而女士則不必,只需坐著示意即可。

6、男女握手時,男士必須摘下手套,而女士則不必摘下,女士先伸手,男士才能握住女士的手,若女士無意握手,則男士要點頭或鞠躬致意即可。當然在關係不錯的情況下,女士之間可以互吻面頰,男女之間,男士吻女子面頰。

7、女士的東西掉在地上時,男士不論是否認識她,都應幫她拾起來。

餐桌禮儀文化3

1、“禮”是指飲饌的禮節和禮儀

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禮節、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長”(家長、長輩)為主,賓宴要以“客”為主。因此,就形成了許多規矩約束家人,尤其對孩子們的約束更加嚴格。

禮有形式之禮和待侍之禮。形式之禮是指禮儀的形式和氛圍所體現的禮,比如宴請場所的選擇、禮儀的檔次、環境的營造、用具的準備,都要體現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待侍之禮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禮節,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長為先、師為先、遠為先的原則,即按輩分排座,家庭教師要優先入座,遠道而來的親戚朋友要優先入座,對待家境貧窮的親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顧,主人在席間與其交流的時間要長些,敬酒次數要多些,並有意識地向客人介紹他們的“絕活”如棋藝、書法、唱功,以獲得眾人的讚賞和尊重。同時嚴格要求管家和僕人不準慢待這些人。

雖然每次宴請視客人身份和禮儀風俗的特點,在飯菜種類、質量檔次、飯莊的選擇上是有區別的,但絕不能讓客人挑出“不是”來。在宴請中的祝詞、敬酒、交談、進餐、辭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禮節。

開宴前主人要將重要賓客介紹給大家,並致簡明熱情的祝詞,開宴時主人要親自斟酒,按順序向長輩和客人敬酒,不能強求,主動替不勝酒力的客人喝酒,並向客人致意,向賓客敬菜時,要注意客人的飲食愛好,次數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則會讓客人尷尬,主人要注意席間相互交流的廣泛性,不要熱此冷彼,如有女賓,更要注意談話內容和對女賓的尊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辭宴;主人要陪主賓,漱口、淨手後到另座飲茶。

大戶人家做飯時,要求廚師盛盤上菜時盤子四周不能有菜漬,上菜要用雙手端盤、端碗,手指不能摳在盤沿和碗邊上,盛飯、盛湯,倒茶時不能太滿,斟酒要滿,但不能溢位,倒茶的動作要規範,切忌將碗蓋扣在桌子上,茶壺嘴對著客人,倒茶後要後退一步再轉身離去,給客人上煙時要用盤子端給客人,切忌用手遞煙,不要用一根火柴給數人點菸,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滅火柴和隨意扔掉火柴梗,不準當著客人掃地、撣桌子,尤其不準將茶水潑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訓斥孩子和僕人,主與客的孩子發生爭執,主人要將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誰是誰非,都要向對方表示歉意,但不能當著客人面教訓自己的孩子,否則客人會感到不自在。

賓宴一般也是不讓孩子參加的。記得小時候家宴時,要求孩子們要做到懂規矩、尊敬人、講禮貌、有教養,有三個不準:

一是吃飯時不準出現喧譁聲、碗筷碰擊聲,更不準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準吧唧嘴和出虛恭。二祖母說吃飯時聽到吧唧嘴的聲音讓人作嘔,吃飯時出虛恭令人難以忍受。並讓吃噎著連續打嗝的孩子主動下桌,不準拖拉椅凳以免發出刺耳的聲音,這就是不準出聲的要求;

二是不準“下嘴”,長輩不動筷子孩子們是不能先夾菜的,不準將嘴填得滿滿的,不準狼吞虎嚥,不準站起身來夾菜,夠不到的菜可示意長輩給夾,不準用筷子在菜盤中亂挑亂翻,不準邊吃邊用雙眼緊盯著桌上的菜,不準用筷子指人,不準將不愛吃的東西和口雜牙穢扔在或吐在地上,不準掉飯粒,揭饅頭皮和剩飯要將飯碗扒拉乾淨。最忌諱的,就是孩子將筷子直插在飯碗中;

三是絕對不準孩子喝酒。當年兩個祖母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樂樂,在飯桌上玩些遊戲,輸了要出節目,吃完飯還要讓孩子們比比誰的飯碗和桌面最乾淨,席間溫馨的氣氛十分濃厚。

2、“孝”家宴時講究要尊重長輩,要盡孝道

入席時祖母坐在上位,不能參加的祖母要給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發話“都來坐”時,大家才按排行順序入座,年紀小的孩子們要另桌而食。幾位大媽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後給佈菜、斟酒、倒茶、遞毛巾。

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給幾個兒媳婦點她們最喜歡吃的菜,以犒勞她們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稱犒勞菜。在飯桌上大家要觀察祖母的情緒。情緒不好時,必須按規矩辦事,敬酒、說個奉承話都不能少,用詞要有長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謹慎。祖母發話:“大夥兒在一塊就是圖個樂,還那麼規矩幹什麼?”這時才能放鬆,氣氛和諧愉快,大人們還要領著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給老人問好。這種“孝”不只是晚輩對長輩的敬、尊,也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因此,晚輩就更加敬重長輩更加孝順老人,在每個人的心中鑄就了真誠的孝道。

3、“德”是一種品行,在家族的飲饌中有“讓、度、儉”的要求

4、“讓”是要求大家相互謙讓

不要好吃的搶著吃,要先讓別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氣,要做到讓為先,“度”要求喝酒吃飯要有度,不能暴飲暴食,更不能勸酒無度,置人於醉。“儉”是要節儉,不能浪費,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費糧食,兩位祖母經常囑咐設宴不要鋪張奢侈。宴席結束後,都要將沒動過筷子和未曾上過桌的菜帶回家。

5、“教”是飲饌方面的家庭教育

通過口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繼承了家族中的老規矩和禮俗,在與家庭教師共同用餐時,祖母總是要求幾位教師給孩子“訓話”,並根據社會時尚向孩子們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現象就去指點一下,讓孩子們知道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寓教於吃中。

正是因為中國的飯桌禮儀嚴謹,讓孩子形成了禮重形式、孝重心理、德重行為、教重繼承的飯桌文化。

餐桌禮儀文化4

【刀叉勺】

一般在用餐之前,侍者就會根據你所點的菜品,將所需的刀叉全部放置完畢。叉子放在盤子的左邊,尖部朝上。刀放在盤子右邊,刀刃朝著盤子方向擺放。刀、叉、勺又各分成三種:前菜刀、前菜叉、前菜勺;主菜刀、主菜叉、主菜勺;甜點刀、甜點叉、甜點勺;還會有黃油抹刀,可以塗抹黃油在麵包上食用。用的時候要注意:左手拿叉,右手拿刀,依次從外用到裡面。

【餐盤】

盤子要放在離餐桌邊緣一到兩釐米的地方。深盤,用於喝湯;平盤,用於主菜(肉,魚等);麵包盤,一般會在主餐盤左前方,用來放麵包;裝飾盤,是自始至終從第一道菜到最後一道菜,唯一不會被收走的盤子。其他所有的菜盤都是在上菜時放置在裝飾盤上,在吃乳酪之前它會被撤掉。

【酒杯】

杯子放在盤子右前方,從左到右從大到小遞減。一般在餐桌上會放有至少兩個高腳杯,一個盛水,另外一個盛酒。還有細長的酒杯是用來喝香檳或起泡酒的。在換酒喝的時候,也需要同樣換杯子。

【特殊餐具】

長叉用於食用前菜蝸牛,搭配麵包十分美味。法國喜歡吃魚子醬,魚子醬勺一般會用母貝、牛角等特別的天然材料製作。

Tips:

1、注意坐姿,保持上身端正;

2、 千萬不要用餐巾擦臉、抹汗、擤鼻涕、擦眼鏡、擦桌子、擦餐具等;

3、不要將餐巾塞入領口,除非你是自己一個人在家裡用餐;

4.、如果你暫時離席,應該將餐巾放在椅子上。如果你將餐巾隨手放在餐桌上,服務生就會認為你已經用餐完畢,進而收走你的餐具;

5. 切勿用餐巾擦餐具,這是件十分失禮的做法,會認為你不信任餐具的乾淨程度。如果不乾淨,可以讓侍者更換餐具;

刀叉的使用的注意事項

法國菜作為精緻優雅的代表,其較為注重法國餐桌的文化及禁忌。刀叉的使用在這一方面就尤為重要了。

和現在中國就餐習慣不同,法國餐桌的禮儀文化與禁忌較為繁多。在吃法國菜的時候應該保持良好的坐姿,不要駝背聳肩,這樣也會給自己的氣質加分不少。和紅酒時候,不應該像平時喝白酒或者啤酒一樣習慣一口悶。而是一口一口的淺嘗,不要酒杯傾斜太多,直到喝完的時候,紅酒杯裡也應該有少許剩餘。面對喜歡的菜品上來時候,也切記不要表現的`過於急切,應該遵循刀叉使用順序的進食不同菜品。

餐桌禮儀文化5

人們總是以為,家居講的只是裝飾、傢俱等家居的元素而已。其實,我們的家就是我們的生活,家居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的改變緣於生活態度與觀念的轉變,體現國人素質。同樣,餐桌上的禮儀也能體現出個人的素質與品位。而且中國人一定要對中國人繁雜的餐桌禮儀瞭解一二,才能不愧對我們數千年的歷史與文明,才不至於貽笑大方。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認為,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飲規則的知識便顯得特別重要了,無論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須掌握一些規則。

●圓形餐桌頗受歡迎。因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並不像西方長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過他的座位而辨認。客人應該等候主人邀請才可坐下。主人必須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

必須等到所有人到齊才可以開始任何形式的進餐活動即使有人遲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開場白了。進餐期間,主人必須承擔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敦促客人盡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張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當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張座位前可見放在盤上的一隻碗;右面是一組筷子與湯匙,分別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場合上,會出現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驚訝的是,米飯不是與菜式同上,不過可以選擇同吃。由於菜式各有特色,應該個別品嚐,而且一次只從碗中吃一種,不是混合品嚐。不可用盤子吃,只能用碗。骨頭和殼類放在個別盤中。不乾淨的盤子必須經常用清潔盤子替換。

●除了湯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會提供刀叉,但身為中國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進餐的工具,因此千萬不可玩弄筷子把它們當鼓槌是非常失禮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當然,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這是大忌這正好像葬禮上的香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裡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當你用筷了去取一塊食物時,儘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話,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吃完飯或取完食物後,將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飲如果沒有茶便稱不上正式了。為此,儘可能貯存不同品種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確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顧到。有關茶的問題,應該注意幾件關鍵的事。座位最近茶壺的人應該負責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歲,由最長者至最年青者,最後為自己斟。當人家為你斟茶時,禮節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

餐桌禮儀文化6

中西方餐桌禮儀文化差異總結 飲食文化、餐具、進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禮儀等都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樣式和文化取向。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 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經驗,而中西方在餐桌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 瞭解了兩者的不同防止失禮於人。

1. 餐桌氣氛上的差異

總的來說是:西方餐桌上靜, 中國餐桌上動。西方人平日好動,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地去靜靜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中國人平日好靜,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絕, 相互讓菜, 勸酒。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反映出了中西飲食文化上的根本差異。

2. 邀請的提前與赴宴的守時的差異

一般,不管是中方還是西方,邀請別人吃飯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預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請客要提前幾天以上,這是表達一種對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請也要提前通知,像答應對方的邀請後,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另外,如果宴會時間是7點,你最好是6點55就要到。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15分鐘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

3. 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的差異

古代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我國的傳統作法是"以左為上",即認為居左之位高於居右之位。並且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國際通行作法並排排列座次時,國際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為上”,即認為居右之位高於居左之位。他們會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為中心,左手的位置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為上;夫婦不應相鄰,男女依次相鄰,主人和主方陪客應與客人依次相鄰;譯員可以坐在主賓的右側。有些大型場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賓背後,另外安排用餐。

4. 從餐具的擺放中看差異

我們知道在中國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盤子等。它的擺放就相對比較簡單。餐具的擺放是這樣的:大盤是離身體最近的,正對領帶;餐布一角壓在大盤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盤疊在大盤之上;大盤左側放手巾;左前側放小碗,小瓷湯勺放在碗內;右前側放置酒杯;右側放筷子。

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順序是有外向內的,所以,他的擺放也是有外向內的。它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湯匙也放在食盤右邊。食盤上方,放著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疊放啤酒杯(水杯)裡或放在食盤裡。麵包盤放在左手,上面的黃油刀橫擺在盤裡,刀刃一面要向著自已。正餐的刀叉數目要和菜的道數相等,按上菜順序由外到裡排列,刀口向內,用餐時按順序由外向中間排著用,依次是吃開胃菜用的、吃魚用的、吃肉用的 比較正式的餐會中,餐巾是布做的。另外,要注意高檔的餐廳餐巾往往疊得很漂亮,有的還繫上小緞帶。注意,別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臉。

通過對比,我發現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是中西方思維方式不同。從筷子與刀叉的區別看出,筷子是由兩根組成的,缺一不可,在協同中完成整個的吃飯過程。可見,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吃飯過程卻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的民族心理和集體主義的國家理念。而西方國家體現的是,在具體使用的過程中,用刀進行切,然後用叉將其夾住,最後才是送到口中的過程,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就可以分析出,每個獨立的工具所承擔的是各自獨立的責任,完成的是分別的任務。

其次便是中西方價值觀不同。每一個社會和國家都在使用自己所認可的價值觀。在餐桌禮儀中人們所表現出的行為是各個國家的價值觀的一個縮影,是在各自不同的價值觀的指引下采取的與之相對應的行為。如在中國這樣一個以“禮儀之邦”,並強調“孝”、“忠”的國度裡,體現出集體主義價值觀。在餐桌上就餐的時候,人們點好了菜以後,從座次就可以很明顯的表現出來,中國人強調尊老愛幼,因此,座位的擺放很有規律,座位不僅有上下等級之分,而且還有具體的座位排序。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個人主義價值觀佔據主導地位,人們之間實行的是各自的價值,體現的是每個人的個體力量。這是因為在西方人的哲學思想中,傾向於側重個人主義、個性發展與自我表現。他們認為一個人若達不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天命,而是自己懶惰,缺乏鬥爭的精神。通過在就餐時候的分餐制就可以看出,他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吃自己餐具裡的東西,每個人都選擇自己愛吃的東西,不會出現在中國可能出現自己勉強吃主人夾的菜餚。

以上,就是對於中西方餐桌禮儀差異的總結。

餐桌禮儀文化7

一、引言

餐桌禮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自然也不可小覷。中西方餐桌禮儀文化主要由入席離席、餐具使用與擺放、上菜順序及品酒四個方面組成。本文旨在介紹中西餐桌禮儀文化禁忌的差異,主要從餐具擺放及使用這一方面來比較中西文方餐桌禮儀禁忌的差異,並剖析這些差異背景,加深對西方文化的瞭解。

二、問卷的資料分析

通過對問卷進行發放,採訪被調查者,我們瞭解到大家對中西方餐桌禮儀禁忌的認識很侷限,並且極少數人對其後的文化背景進行過探析,下面是我們分析問卷的詳細情況。下面是我們分析問卷的詳細情況,通過分析問卷,我們可以得出被調查者中大二的較多,佔有效百分比為44.7%;大一佔22.9%,大三佔21.3%,而大四的最少,佔有效百分比為11.2%。被調查者中英語類所佔比例為52.4%,非英語類佔47.6%,英語類和非英語類所佔比例幾乎相當。通過這些問卷的結果顯示被調查者對中西餐桌禮儀文化的禁忌瞭解程度一般,而相當一部分人對此不瞭解。

具體分析問卷得出,大家對於極少數禁忌瞭解比較深,但是卻很少有幾個人瞭解到其中的文化淵源,對於其它中西文化餐桌禮儀禁忌的瞭解有限,有待加強。因此,我們將主要從中西文化餐桌的餐具使用及擺放這方面的對比和背景進行分析,系統的分析中西文化餐桌禮儀並究其根源。

三、正 文

餐桌禮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體現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餐具的擺放及使用

(1)筷子的擺放、使用及禁忌(忌諱、講究)

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國筷子的擺放應該放在飯碗的右側,並且一定要兩端對齊的整齊地擺放。如果是就餐期間使用筷子夾完菜之後,但是並沒有連續進食,筷子則應整齊地豎向飯碗的正中間。

在中國餐桌上會看到一些這樣的場景,客人拿起筷子夾菜時會舉棋不定,不知道夾什麼好,這種現象被稱為疑筷,在正式的場合中疑這是較為忌諱的,在非正式的場合中則不是很嚴格。在夾菜時一些客人用筷子在菜盤裡來來回回扒拉到底要夾什麼菜,這種現象被稱為髒筷。髒筷從淺層意義上來講是不禮貌的。有時候大家會在中國的餐桌上看到兩個人同時夾同一道菜時,不小心筷子撞在一起的情形,這一現象被稱之為搶筷。為避免尷尬,人們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會巧妙地半開玩笑地說一句:讓我來幫你夾怎麼樣?或者一方表示謙讓地讓對方來先夾。一般在連續就進餐時,筷子上仍然留著吃上一道菜留下的殘跡就去夾菜的情況被稱之為粘筷,這是忌諱的,所以在打算夾菜時要輕輕小嘬筷子,來避免夾別的菜時筷子上還粘著東西。

在吃放間隙聊天的時候,筷子的一大禁忌就是指筷,及用筷子指人。在用餐之時,最為忌諱的是供筷,就是將筷子插在飯菜上或者自己的飯碗中央。在中國的傳統當中,一般在祭奠去世的人會上香叩拜,如果將筷子插在飯菜中央就與這一情形及其相似,因此,供筷不論在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中國餐桌上都是最大的禁忌之一。

除了以上描述的之外,中餐當中使用筷子的禁忌還有忌刺筷,即在夾不起菜的時候將筷子當叉子用,扎著夾;忌別筷,就是拿筷子當刀使用,用筷子撕扯肉類菜;忌淚筷,即在夾菜的時候使菜上有的湯汁淋了一桌;忌敲筷子。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桌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忌叉筷。 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大頭,一根小頭。用餐完畢,筷子應整齊地擱在靠碗右邊的桌上。

(2)西方餐具的擺放、使用以及禁忌

相對於中餐,西餐的餐具則更為複雜。狹義上的西餐餐具有:刀、叉、匙三大件。刀子分為食用刀、魚刀、肉刀(刀口有鋸齒,用以切牛排、豬排等)、黃油刀和水果刀。叉子分為食用叉、魚叉、肉叉和蝦叉。匙子則有湯匙、甜食匙、茶匙。公用刀、叉、匙的規格明顯大於餐用刀叉。而廣義上的西餐餐具則包含:刀、叉、匙、盤、杯、餐巾等。其中盤又有菜盤、布丁盤、奶盤、白脫盤等。

在餐具擺放中,各個西方國家擺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規則是:墊盤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內。具體的規則有:盤前橫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餘用具酌情擺放;酒杯的數量與酒的種類相等,擺法是從左到右,依次擺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盤子裡,如果在賓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盤子裡放某些物品,餐巾就放在盤子旁邊。

西餐用餐餐具擺放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暫時休息片刻,可將刀叉分話盤中,刀頭與叉尖相對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還是繼續吃。用餐結束的擺置方式有兩種:用餐結束後中,可將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側向內與叉子併攏,平行放置於餐盤上。在宴會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對擺在面前的刀叉,是從外側依次向內取用,因為刀叉擺放的順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順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結束了。刀與叉除了將料理切開送入口中之外,還有另一項非常重要的功用:刀叉的擺置方式傳達出用餐中或是結束用餐之訊息,而服務生是利用這種方式判斷客人的用餐情形,刀叉柄朝向自己並列放在盤子裡,則表示這一道菜已經用好,服務員就會把盤子撤去。

餐桌禮儀文化8

人們的餐桌禮儀的變化,是經過很長時間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地域形成的,在人們完整生活秩序中,餐桌禮儀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十分注重。

餐桌禮儀包含著飲食文化、餐具、進餐方式、離席禮儀等一系列,反映了出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樣式和文化取向。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 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經驗,在餐桌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瞭解每個地方不同的餐桌禮儀文化有助於防止失禮於人。可以簡單的從以下幾個禮儀方面瞭解中西方餐桌文化:

一、 餐桌氣氛上的差異

在中國,中國人平日好靜, 一坐上餐桌,喜歡客氣敬酒,然後便滔滔不絕聊天, 相互讓菜, 盡情享受美食。這樣才能突出主人的熱情好客,餐桌上的熱鬧才能反映出賓客的內心的快樂。而在西方,就餐的時候不能大聲喧譁,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地去靜靜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一般都是最後餐點或者咖啡上了以後小聲耳語交流。總的來說是西方餐桌上靜, 中方餐桌上動,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反映出了中西飲食文化上的根本差異。

二、 餐具上的不同。

在中國,餐具較簡單一般只有杯子、盤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幾種,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盤等,刀叉又會細分成很多種。茶杯,咖啡杯為瓷器並配有小碟,水杯、酒杯多為玻璃製品。由於中國人喜歡全體共享菜餚,餐桌大多數是圓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長形餐桌。

三、 進餐禮儀的不同

在中國,賓客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吃的菜品會很豐富,而且要符合賓客要求。賓客夾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裡。酒菜有剩餘最佳,不然會認為主人有怠慢賓客的地方。在西方,主人或者侍者會準備好餐具,每一道菜會配有不同的餐具,賓客由外向內使用,如果是在家宴請,一定要吃完,表示對主人的尊敬也是對主人的讚美。

四、離席方式的不同

在中國,中途暫時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擱在碟子或者調羹上。如果將筷子橫擱在碗上,那是表示客人已經酒醉飯飽不再進膳了。結束時,會先等主人起身離席後,賓客才會起身離席,並由主人送至門口,表示對賓客的尊重,賓客同時向主人致謝 。在西方,略事休息時,會將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意味著要略作休息;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也是失禮舉動。宴會結束時,會很紳士的為隔壁長者或者女士拉動座椅服務,並向主人致謝。

看過中西方餐桌禮儀的不同之處,覺得中國禮儀更講究人和人的秩序,這種禮儀是以中國倫理規則為基礎的,形式化地去表現和演繹,突出地宣揚一種“人際”的理念;西方的餐桌禮儀更突出的表現於“人和工具”的和諧應用,相互融合,從這點看來中國人比西方人更懂人情,而西方人也許更理性。

餐桌禮儀文化9

吃飯時的禮儀

吃飯時的注意事項

用手拿著飯碗或者木碗進餐是食用日本料理時正確的用餐禮儀。把碗放在桌子上直接吃的姿勢不甚雅觀,所以請務必注意。此外,用胳膊肘支著吃飯的姿態在日本也被認為是有失禮儀,所以不管再怎麼覺得舒服也要極力避免。

拿筷子的禮儀

如果從小就能夠養成正確使用筷子的習慣,從此之後優雅的使用方式就會永遠跟著,這樣才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此外,在日本有許多關於筷子的禮儀。例如:把筷子插在食物上面、對著食物舉筷不定、又或者用嘴咬著筷子等這些行為,都是沒有禮貌的使用方式。

拿取餐具時請保持安靜

漫不經心放置餐具而發出聲響是不符合禮儀的。另外,用筷子敲打餐具,或者擺放餐具時發出聲音也是不好的。

請注意說話的音量

雖然也要視用餐的場合而定,但是請避免在用餐時隨意大聲講話。因為餐廳不是私人場所,而是其他客人也一起共用的公眾場所,讓我們儘量考慮一下週圍人的感受吧。

吃蕎麥麵時可以發出”哧溜哧溜“的聲音!

吃飯時發出聲音,在有些國家或地區被認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但是,在日本吃麵類食物時,是可以發出”哧溜哧溜“的聲音的。特別是蕎麥麵,據說在吃的時候如果發出”哧溜哧溜“的聲音的話,嘴裡就會充滿蕎麥麵的香氣。

“我要開始用餐了”和“我用完餐了,謝謝款待”

為了表達對食物的謝意,日本人在用餐前和用餐後有致敬的習慣。日本人認為任何食物裡都有生命的存在,向為了我們的溫飽而奉獻自己的生命說「開動了」(ITADAKIMASU)。吃完飯後通常會說“我用完餐了,謝謝招待”(GOCHISOUSAMA)來表達感謝之情。說的時候是否發出聲音則因情況而異。例如在鴉雀無聲的地方或者一個人用餐的時候,就無需發出聲音,在心裡默唸一遍就可以。

食物方面的禮儀

一、大塊食物

用筷子分開食物,吃上一口,然後把剩下的放回您的盤子裡,根據您自己的節奏享用美食。

二、祝酒

一頓正統的日式飯食通常備有日本米酒,日本人喜歡在用餐時喝米酒,他們通常會在互相祝酒後才開始用餐,即使客人不想喝,款客者都希望客人會假裝喝一小口。

三、日本茶

日本人深愛茗茶,在同一餐的不同時間會端上不同種類的茶。一般來說,用餐之前會端上綠茶,用餐期間及用餐之後會端上煎茶。

四、米飯

吃米飯時一隻手拿碗,另一隻手拿筷子,把碗舉到嘴邊吃。與壽司不同,白米飯一般是不會同醬油一起食用的。

五、壽司

小盤子中倒入醬汁。注意用多少就倒多少,在資源並不豐富的日本,浪費被視為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一般來說,不用在醬汁中加入綠芥末,因為除了一些不需要配芥末食用的壽司以外,大部分壽司中都有新增綠芥末。如果您喜歡自己加芥末,禮貌的做法是加少量,這種做法也是對製作壽司的人的尊重。如果您不太喜歡芥末,可以事先說明,叫一些不含芥末的壽司。

吃壽司,最好一口一個。分為幾次吃的話常常會破壞食物的精美外形。另外,您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用手或者筷子吃壽司。

如果是手握壽司,把一片倒立浸入醬油,魚肉部分向前。有幾種新的握壽司不應該被浸入醬油,例如醃過的。 如果是軍艦壽司,正確的食用方法是倒小量的醬汁在壽司的上面,而不是把壽司浸入醬汁。

餐桌禮儀文化10

1.餐巾不是用來擦汗、擦眼鏡或刀叉。餐巾應至於膝蓋上,不可掛於胸前。勿拍打餐廳提供的紙餐巾,會驚嚇客人。

2.餐敘中,不可任意趴到桌下撿餐巾或拾物,會被誤認為行動詭異。

3.勿大聲或拍手喊叫服務生,應以左手示意。

4.宴客時,男女主人要先舉杯敬賓客。賓客回敬,以一次為妥,並由主人開始依序敬起。不能跳過某人,要依序敬酒。不可以水杯當酒敬人,為不擅飲酒者或女性可以水或果汁回敬。

5.女性不必主動向客人敬酒。男性也不宜向隔桌友人敬酒,更不宜離桌到處敬酒,有喧賓奪主之嫌。

6.正式餐會絕無划拳、逼酒及敬菸等不良動作。

7.吃西餐刀叉是由外向內依次取用。放最左最右邊的是吃生菜的刀叉;其次是吃魚或吃肉用的刀叉。盤子前橫放的叉子或匙是吃甜點、喝咖啡或喝茶用的。

8.西餐出菜順序是開胃菜(鮮蠔、小鮮蝦、什錦瓜果或沙拉)、湯、主食(肉或魚或其它)、甜點(布丁、蛋糕或冰淇淋)及咖啡或茶。

9、西餐飲酒有餐前酒(香檳、威士忌、紅白葡萄酒或調酒)。飯中酒(紅白葡萄酒或紹興酒。紅肉喝紅葡萄酒,吃魚選白葡萄酒)。飯後酒有白蘭地、高梁酒或甜酒。拿香檳杯或葡萄酒杯,手要握住杯腳。拿高腳杯要兼握住杯身。拿啤酒杯則要握緊把手。喝白蘭地要手握杯身。白葡萄酒和香檳須放在冰筒中冷藏再喝。

10.吃西餐時,餐桌上如放置一碗水,碗中漂浮一片檸檬或花瓣,那是用來洗手指的,千萬不可以端來喝。

11.宴會餐桌上每人面前擺水杯、紅白葡萄酒杯等杯子。不可用玻璃杯盛茶及咖啡。喝茶及咖啡均要使用墊盤。

12.吃西餐時,自己的麵包是放在左邊的小盤子。吃麵包要撕一片吃一片。

13.不宜低頭喝湯,要以匙就口,喝湯不出聲。

14.吃肉或吃魚要切一塊吃一塊,並以叉子叉肉或魚送入口中。

15.西餐吃畢時,刀叉合併齊放在盤子上,叉子向上、刀刃向內;未用完時,刀子分開擺在盤子上左右兩邊。

16.吃中西餐時,若要短暫離席,要把餐巾掛在椅背上或對摺放在面前的大盤子下。

17.男士有為女士拉椅子的禮節,也可由侍者代勞。

18.正式宴會,進餐廳時,要先看放在入口的座點陣圖,找出自己的座位,以免上桌時再倉皇找座位。

19.參加雞尾酒會時,勿喝太多,否則極易喝醉。

20.請帖指名邀請夫婦時,若夫人臨時有事不能出席,可由女兒代替,但要先告知主人。

21.接到請帖後,如不能出席,要儘早設詞婉告主人並致謝。

餐桌禮儀文化11

餐桌禮儀包含著飲食文化、餐具、進餐方式、離席禮儀等一系列,反映了出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樣式和文化取向。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 用餐不單就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就是很重要的社交經驗,在餐桌禮儀方面的要求也有許多差別,瞭解每個地方不同的餐桌禮儀文化有助於防止失禮於人。可以簡單的從以下幾個禮儀方面瞭解中西方餐桌文化:

一、 餐桌氣氛上的差異

在中國,中國人平日好靜, 一坐上餐桌,喜歡客氣敬酒,然後便滔滔不絕聊天, 相互讓菜, 盡情享受美食。這樣才能突出主人的熱情好客,餐桌上的熱鬧才能反映出賓客的內心的快樂。而在西方,就餐的時候不能大聲喧譁,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地去靜靜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一般都就是最後餐點或者咖啡上了以後小聲耳語交流。總的來說就是西方餐桌上靜, 中方餐桌上動,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反映出了中西飲食文化上的根本差異。

二、 餐具上的不同。

在中國,餐具較簡單一般只有杯子、盤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幾種,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盤等,刀叉又會細分成很多種。茶杯,咖啡杯為瓷器並配有小碟,水杯、酒杯多為玻璃製品。由於中國人喜歡全體共享菜餚,餐桌大多數就是圓形或方形,而不就是西方人多用的長形餐桌。

三、 進餐禮儀的不同

在中國,賓客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吃的菜品會很豐富,而且要符合賓客要求。賓客夾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裡。酒菜有剩餘最佳,不然會認為主人有怠慢賓客的地方。在西方,主人或者侍者會準備好餐具,每一道菜會配有不同的餐具,賓客由外向內使用,如果就是在家宴請,一定要吃完,表示對主人的尊敬也就是對主人的讚美。

四、離席方式的不同

在中國,中途暫時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擱在碟子或者調羹上。如果將筷子橫擱在碗上,那就是表示客人已經酒醉飯飽不再進膳了。結束時,會先等主人起身離席後,賓客才會起身離席,並由主人送至門口,表示對賓客的尊重,賓客同時向主人致謝 。在西方,略事休息時,會將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意味著要略作休息;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也就是失禮舉動。宴會結束時,會很紳士的為隔壁長者或者女士拉動座椅服務,並向主人致謝。

看過中西方餐桌禮儀的不同之處,覺得中國禮儀更講究人和人的秩序,這種禮儀就是以中國倫理規則為基礎的,形式化地去表現和演繹,突出地宣揚一種“人際”的理念;西方的餐桌禮儀更突出的表現於“人和工具”的和諧應用,相互融合,從這點看來中國人比西方人更懂人情,而西方人也許更理性。

餐桌禮儀文化12

法國餐桌禮儀

1.座位預定:座位必須要提前預定,說明人數,時間,還有位置要求(吸菸或非吸菸區)。

2.入座:入座通常由侍應帶領,侍應更會為女士拉椅子。法國人喜歡比預定用餐時間提早到達,先在酒吧吃點小吃如橄欖及來杯開胃酒。

3.開胃酒:侍應在遞上餐牌前,都會先問你需不需要來杯開胃酒。

4.點菜:法國菜的選單很簡單,主萊不過10來種,但都製作精美,點菜的順序是:頭道菜一般是涼萊或湯,儘管選單上有多個品種的“頭道菜”供你選擇,但只能選擇一種,在上菜之前會有一道麵包上來,吃完了以後服務員幫你撤掉盤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湯,美味的法式湯類,有濃濃的肉湯、清淡的蔬菜湯和鮮美的海鮮湯。第三道菜是一頓飯中的正菜,這是法式菜中最為發揮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細膩、考究,令食客難忘。正餐裡最多的是各種“排”一雞排、魚排、牛排、豬排。這所謂的排是剔除骨頭和刺的淨肉,再澆上配製獨特的汁,味道鮮美,吃起來也方便。

5.點酒:點菜後,不妨可來杯house wine。

6.麵包:上菜前,通常都會先給客人面包,法國長條麵包(baguette)是必備的。法國人在早餐時才用牛油塗麵包,所以想要牛油便要開口叫。法國菜注重醬汁,不妨以麵包把醬汁蘸到碟底乾乾淨淨,以示對廚師的讚賞。

7.開胃菜:高階餐廳在正式上菜前,還有一道開胃菜,通常是以簡單的蔬菜做的冷盤。上主菜或吃完海鮮後會先給你一杯雪葩,用來清洗口腔殘餘的味道,迎接下一道菜的來臨。

8.主菜:開餐時可說“Bon Appetit”(即慢慢吃之意)。

9.芝士:芝士是在上甜品前的一道菜,侍應通常會拿一盤芝士到你跟前任你選擇,而芝士盤通常會給你一些提子或合桃伴吃,紅酒更是最佳拍檔。

10.甜品:法國人習慣了吃完甜本站飲咖啡,而不會邊吃邊飲咖啡。有些人更會點杯“餐後酒”(pousse-cafe)才算圓滿。

【注意事項】

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 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酷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

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開啟。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開啟,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法國餐桌禮儀——餐具介紹和用法

法國人浪漫的情懷從餐桌可以窺見一斑,那麼,法國餐桌上那些刀叉勺又是怎麼回事呢?

一般在用餐之前,侍者會根據所點的菜品,將所需的刀叉全部放置完畢。叉子放在盤子的左邊,尖部朝上。刀放在盤子右邊,刀刃朝著盤子方向擺放。刀、叉、勺又各分成三種:前菜刀、前菜叉、前菜勺;主菜刀、主菜叉、主菜勺;甜點刀、甜點叉、甜點勺;還會有黃油抹刀,可以塗抹黃油在麵包上食用。用的時候要注意:左手拿叉,右手拿刀,依次從外用到裡面。具體可以參考上圖。

【餐盤】

盤子要放在離餐桌邊緣一到兩釐米的地方。深盤,是用於喝湯;平盤,用於主菜(肉,魚等);麵包盤,通常會在主餐盤左前方,用來放麵包;裝飾盤,是自始至終從第一道菜到最後一道菜,唯一不會被收走的盤子。其他所有的菜盤都是在上菜時放置在裝飾盤上,在吃乳酪之前它會被撤掉。

【酒杯】

杯子放在盤子右前方,從左到右從大到小遞減。一般在餐桌上會放有至少兩個高腳杯,一個盛水,另外一個盛酒。還有細長的酒杯是用來喝香檳或起泡酒的。在換酒喝的時候,也需要同樣換杯子。

【餐巾】

除了餐具的擺放,浪漫的法國人還將生活享受到極致,連餐巾的擺放和使用也體現著貴族情節。歲餐具一起擺放整齊的餐巾,其目的是為了避免進食時弄髒衣服,此外,用餐間歇或完畢後還可以用它來擦手上、嘴上的油漬。

參加正式的宴請,女主人使用餐巾代表著宴會的開始和結束。當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是宴會開始的標誌;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則是宴會結束的標誌。當宴會開始時,你要做的就是把餐巾開啟,向內折三分之一,平鋪在雙腿上。

帶著嘴角的油漬與旁人說話,顯然是件不太禮貌的事情。每當吃下一口食物,準備和餐桌上的其他人說話時,一定先用餐巾的末端順著嘴脣輕按幾下,並將弄髒的部分向內側捲起。

用餐結束後,你要做的是將腿上的餐巾拿起,隨意疊好,把它放在餐桌的左側,然後起身離座。

法國餐桌禮儀——紅酒禮儀

法式生活格調的精髓在:浪漫與享受,浪漫是愛情,享受是紅酒。做一個有品位的人,先從喝紅酒開始。

一、擺放

紅酒杯一定要放在水杯右邊,這是西餐的講究和注意事項。

二、倒酒

1、紅葡萄酒倒滿1/3,白葡萄酒倒滿1/2,起泡酒(如香檳)倒滿3/4.

2、在倒完一杯酒的最後晃一下瓶子,為的是不讓滴液留下。

三、端杯

端酒杯的時候,記得像圖上左邊那樣捏住杯莖,這樣既能避免酒溫升高,也可以欣賞到紅酒的純澈與光澤,看起來也更高雅。

四、碰杯

1、與女士碰杯時,目光需直視對方,法國有一個古老傳說,如果不這樣做,接下來的七年將運氣不濟。

2、若你不太會喝酒,可不必每次都喝,保持微笑並謙遜有禮即可。

餐桌禮儀文化13

中國餐桌禮儀文化

1 、入座的禮儀

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入座後姿式端正,腳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著,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著。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第二:進餐時的禮儀

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吃到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裡,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3、離席時的禮儀

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謝謝您的熱情招待,歡迎您及家人有空到我家做客”。

韓國餐桌禮儀文化

坐姿

韓國飯館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脫鞋上炕。在炕上吃飯,著韓服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著便裝時,只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

碗筷勺

韓國人吃飯的順序: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

碗: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不可出聲,不要讓匙和筷碰到碗而發出聲音。

筷:它只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兒菜怎麼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

勺: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裡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它食器上。

行酒禮

斟酒,如果雙方第一次見面,則一手需托住另一隻手的肘部為對方斟酒;但如果對方是長輩,則必需用一隻手托住酒瓶底端斟酒。

飲酒,身份高低不同者一起飲酒碰杯進時,身份低者要將杯舉得低,用杯沿碰對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將杯舉得比對方高,否則是失禮。

飲酒時晚輩和下級可背臉而飲。傳統觀念是“右尊左卑”,用左手執杯或取酒被認為不禮貌的。另外要注意敬酒者離開時應鞠躬。

特別注意

與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動筷後晚輩才能動筷。不可以用筷子對別人指指點點,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與別人統一步調。與長輩一起用餐時,等長輩放下湯匙和筷子以後再放下。用餐完畢後將筷子整齊放在餐桌的桌面上。

不要把湯匙和筷子同時抓在手裡;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

用餐後,湯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過的餐巾迭起來放在桌子上,並相互行禮說“我吃好了!”

吃飯時,不宜高談闊論。吃東西時,嘴裡響聲太大,也是非常丟人的。

在韓國人的家裡宴請時,賓主一般都是圍坐在一張矮腿方桌周圍。盤腿席地而坐。在這種情況下,切勿用手摸腳,伸直雙腿,或是雙腿叉開,都是不允許的。

美國餐桌禮儀文化

第一,從小就自己吃飯

美國人很少餵飯,他們覺得吃飯是個人的事情,大人一般不會參與,而且美國沒有計劃生育,通常一個家庭幾個孩子也是正常,要是一個一個的餵飯,那也太辛苦了。他們不會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孩子從小就自己吃飯,自己學習用用餐工具。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習慣了用餐時會專心。

第二,注重家庭吃飯的氛圍

我不排除有些美國人獨自一人的時候會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但是對一個家庭而言,大部分正餐美國人都愛坐在一起規規矩矩的吃飯。大人小孩都在一起。特別是很多基督教徒,他們在吃飯前都會等大家到齊,坐定了之後,先一起禱告然後才會動手吃飯。這無形中增加了吃飯的氛圍和潛移默化了孩子對用餐的一種習慣。

第三,感恩糧食的心

美國是一個天主教的大國,大部分美國人都信奉上帝。前面我提到他們有習慣在正餐的時候,要先禱告,而禱告的內容基本就是感謝主賜予我們糧食之類的。孩子看著聽著,也就會讓這種行為而影響,也會覺得得到糧食是需要感恩,所以要珍惜。既然要珍惜,就自然會好好吃飯。

第四,讓孩子選擇自己的食物

填鴨式餵飯方法在美國家庭中是極少看見的,他們不會因為孩子挑食就大動肝火,或者強迫孩子吃飯。所以他們吃飯的時候,不會看到因為孩子的吃飯問題而產生的教育矛盾。不吃就不吃了,他們也不會說什麼。美國的用餐習慣就是把一些食物做好放到桌子上,大家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夾到自己碗裡吃,孩子也是一樣。沒有不愛吃的東西在碗裡,用餐就會更簡單一些,規矩也會更好教,只需要說一句話,孩子便去做了。

第五,善於鼓勵

美國人喜歡鼓勵孩子,就算是一點小事情孩子做的好,他們也會誇張的鼓勵一句。比如說,碗筷擺放的好,幫忙擺放碗筷,吃飯很乾淨不浪費等等這些都會受到父母的逐步表揚,得以激勵孩子的行為。

餐桌禮儀文化14

筷子文化

中國人都用筷子吃飯,筷子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現在,筷子的使用也已經深入到其他許多地方,如:越南,韓國,朝鮮等等。筷子的誕生象徵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這一對筷子雖然看似簡單,但是他可以夾,繞,戳住食物。同時,在一些重大的場合中,例如婚禮喜宴,贈送筷子作為禮品也寓意幸福,吉祥。

餐桌上的禮儀小結: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裡,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著,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著.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餐桌禮儀文化15

餐桌禮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了很重要的位置,餐桌禮儀也是頭等的社交經驗。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中國傳統文化餐桌禮儀,一起來看看吧!

(一)就座和離席

1、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後,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呼女士。

3、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4、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5、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檯入座。

6、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酒水禮儀

1、茶水應該倒七分滿。當別人為你斟茶時,禮節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

2、白酒應該倒十分滿,但要滿而不溢。

3、紅酒應該倒滿杯子的三分之一。在自己的桌上,要時刻留意,紅酒杯一定要放在水杯右邊。

4、香檳應該倒滿杯子的四分之三。

5、敬酒的順序,如果和領導或長輩喝酒,就先從領導或長輩開始,一個一個來,一般朋友就比較隨意,如果你講究一點的就是按照順時針方向來。碰杯時自己的酒杯應低於領導或者長輩。

6、敬酒詞,敬酒一定要準備合適的敬酒詞。會說、能說出一口好聽的祝酒詞,也是非常重要的。簡單背熟幾個常用的祝酒詞,就可以隨機應變,避免舉杯尷尬場面。

(三)用餐禮儀

1、用餐時,不可發出聲音。也不可大聲喧譁。

2、當你用筷子去取一塊食物時,儘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有條件的話,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

3、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

4、吃飯要端起碗。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著碗吃飯是非常不雅觀的。不能雙手端起碗來進食;不能向碗裡亂扔廢棄物;不能將碗倒扣在桌上。

5、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6、女士用餐前應先將口紅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脣印,予人不潔之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