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小寒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7W

小寒

2016小寒

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北鄉【去聲】。鄉,嚮導之義。二陽之候,將避熱而回,今則鄉北飛之,至立春後皆歸矣,禽鳥得氣之先故也。

鵲始巢。喜鵲也,鵲巢之門每向太歲,冬至天元之始,至後二陽已得來年之節氣,鵲遂可為巢,知所向也。

雉【音】。雉,文明之禽,陽鳥也;,雌雄之同鳴也,感於陽而後有聲。

2016年小寒時間:2016年1月6日,農曆2015年十一月(大)廿七,星期三。

小寒的由來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於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裡,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位於小寒節氣之後的大寒,處於“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並且冬季的大寒恰好與夏季的大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大寒。

小寒的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本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說。這是因為在上一個節令冬至時,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最少,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等到冬至過後,也是到“三九”前後,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儘管得到太陽光、熱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於是便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

各地小寒養生民俗

畫圖數九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於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小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所以“畫圖數九”的民俗與小寒節氣有著密切聯絡。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裡一種不錯的消遣冶情的養生方法。

補膏方

《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滋補內臟。膏方不僅能夠預防和治療疾病,還具有滋補身體,強壯體質的作用,在冬日裡受到民眾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膏方進補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吃菜飯

小寒吃菜飯是老南京的習俗。南京人對小寒頗為重視,人們會用糯米加生薑、矮腳黃、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一起煮成菜飯。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節氣,也是陰氣最盛的時期。南京菜飯中糯米補中益氣,健脾暖胃,能增強機體抵禦寒邪的能力;生薑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產矮腳黃、香腸、板鴨,藥食雙補,美味可口,冬日裡吃完後特別暖和,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吃臘八粥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張耒的《粥記》中也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