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離不開的兩個鄰居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5W

當今社會有些現象很奇怪:投資者四處鑽營忙著投機,而投機者能壓上青春做賭注;最沒文化的人在談文化;而最具文化含量的行業產業卻被一些沒有文化的商人所操縱。前兩年流行一個笑話,其中一句與文化有關,說商人越來越象學者,而教授越來越象商人。說的是企業家有了錢就到處參加論壇講座,追求文化品位;而大學教授則忙著走穴講課,追求經濟效益。

文化離不開的兩個鄰居

這只是一種社會現象,其中一定含了對現實不合理因素的反叛,存在著諸多符合情理的成分,只是我們尚未認識或未清楚地認識到而已。比如文化人是否存在對傳統文化認知的偏激?比如那些經營傳統文化行業產業的人們,是否在新的時代發現並破譯了被傳統文人所忽略的新的文化密碼?等等。究其實質,這些都是在補課。自由戀愛是對包辦婚姻、性禁錮的補課;包產到戶是對大躍進、人民公社的補課;社會辦學、私立學校是對國家包辦制度的補課。社會發展需要補課,個人成長同樣也需要補課。從本質上說,這是在追求和彌補自身的一種價值缺失。商人缺的是文化和社會的認知與尊重;而教授缺的是經濟實利和社會對腦力勞動的肯定和認可。

談文化離不開文化的兩個鄰居——知識與文明。

文化與文明不是一回事。文化是私房的,屬於自己的;文明是大家的,屬於社會的。這當然就概念而言,一般意義上二者又分不開:脫離了社會個人難有文化,沒有了個體文化社會也談不上文明;個人文化是社會文明產生的'基礎,社會文明是個體文化發展的必然;二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在一個文盲充斥的社會裡,某些部位可能出現文明偶然的耀眼光斑,但卻不可能出現持久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文明天光。沒有個體文化的基石,也不可能構築起健康牢固的社會文明大廈。

什麼是文化?這個問題未必能簡單地回答清楚。文化最普通,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密切相連,但卻並未引起每個人的注意。其實文化與整個人類都相關聯,與人類的產生和發展的每個環節相關聯。

我們常常把文化知識相提並論,其實二者也不是一回事,儘管它們常常相生相伴。實際上,知識屬於術的層次,而文化則上升為道的範疇。比如古代文學、思想領域出現過許多大家,照我們今天的認識他們可能依然是文化巨人,他們的成就依然是人類難以企及的,所以還被尊為文化大師,得道高人;但是他們未必是知識巨人。為什麼?因為文化是在人類出現文明曙光之後逐漸完善的,從看到那一點曙光到大師的出現,人類經歷了一個極其漫長的探索和沉澱過程,當我們回眸歷史的時候發現,他們恰逢在一個思想文化熠熠閃光的年代;而知識卻是隨著人類實踐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積累的結果總是昨天勝過前天,今天勝過昨天,我們又恰逢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所以與今人相比古人的知識實在算不了什麼。然而知識會爆炸文化卻不會爆炸,所以我們說他們有文化,但不說他們有知識,他們的知識早已經落伍了。我當然無意嘲笑古人,那未免太過膚淺。我之所以這樣講只是想說明,知識在不停地膨脹,而文化則是在逐漸地沉澱、凝練和濃縮。

文明的建立需要文化的普及;文化的普及需要知識的積累。要創造文明(當然包括物質和精神的),知識固然是必要的,但對人類而言文化的建立更其重要,建立什麼樣的文化就會出現什麼樣的社會和什麼樣的文明。

不妨回顧並猜測一下文化的歷史。

處於矇昧時期的原始人類與動物沒有太大區別,因此也無所謂文化。那時候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解決飢餓與寒冷,因此出現了農耕與畜牧。正是伴隨著耕作與狩獵才出現了工具和武器,而從使用和製造工具和武器開始,人類便出現文化的萌芽。

人類文化的萌芽很可能是從發現美開始的,而美的發現又很可能來自於異性的吸引。在異性面前展示自己獨特的性徵和本領——比如鮮豔的色彩,比如超常的力量或技巧,這些是動物的本能;而將奇異的物品作為飾物取悅於仰慕的異性,這就是人類的專利了。我國考古發現的跡象表明,早在河姆渡時代人類已經具備種植、養殖的本領。從現場挖掘出的工具和用具來看,人類已經具備相當的審美水準。如此規模的人類聚居,絕不可能僅僅侷限於簡單地維持生命手段,充裕的糧食和獵物必然提升人類的生活情趣,文化的產生幾成必然。

熱門標籤